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2.老子认为人对事物的欲望越多,就越不自由。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表明他们()A.都突出仁的思想核心 B.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C.都主张改革社会制度 D.迎合地主阶级的需要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4.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5.明朝太监魏忠贤有“九千岁”之称,“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在于明朝()A.皇帝专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 D.明太祖废丞相制度6.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7.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9.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10.梁启超在《时务报》中对“广民智”的含义作了解释:“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他把办报纸、设学会、兴学堂、翻译书籍作为“开民智”的主要途径。梁启超意在()A.强调报刊促进变革的作用 B.激发全民获取新知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的觉醒 D.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1.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12.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立下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B.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C.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14.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该战略决策的背景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C.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边防安全 D.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威胁中国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6.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B.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7.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如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地区斯芬克斯形象古埃及长有翅膀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亚述、波斯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希腊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点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 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人接受了拜占庭的希腊语 D.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19.“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引进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20.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21.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①迁徙的范围西起欧洲东到西亚地区②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③赫梯人是印欧人与迁入地居民融合形成④迁徙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23.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24.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B.意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C.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25.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张)骞还,拜为大行。岁余,赛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颜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寡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张骞“凿空”的含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揭示“丝绸之路”蕴含的象征性意义。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3世纪到6世纪形成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一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摘自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在欧洲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产生了什么作用?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至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材料二1916年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昔始皇帝制无限君主专制,其子二世亡之。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2)根据材料二,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主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又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抟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堤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摘编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的负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就。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代表器物,A项正确;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大汶口等文化中,代表器物是彩绘花纹的陶器,排除B项;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饰玉类,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但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不是骨器,排除D项。故选A项。2.老子认为人对事物的欲望越多,就越不自由。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表明他们()A.都突出仁的思想核心 B.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C.都主张改革社会制度 D.迎合地主阶级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根据“人对事物的欲望越多,就越不自由”可得出老子主张人的自由;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反映出孔子关注人的成长。因此二者都强调人体的生命价值,B项正确;仁是孔子的主张,排除A项;法家主张改革,排除C项;老子、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4.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朝太监魏忠贤有“九千岁”之称,“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在于明朝()A.皇帝专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 D.明太祖废丞相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太监魏忠贤......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但其权力来源是皇帝对其的信任,所以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在于明朝君主专制更趋强化,B项正确;皇帝专权被严重削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清(中国)。根据材料“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北方的形势下继续发展,D选项的意思是“我的家乡山清水远,那里的人们聪明敏锐而待人开放”,这无法反映经济重心在南方,D项正确;A项中“无不仰给于江南”可分析出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供给中心,排除A项;B项中明末国家财赋专倚三吴,强调江南经济繁荣,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排除B项;C项中的“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说明东南是经济文化重心,排除C项。故选D项。7.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9.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光绪年间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光绪年间,晚清政府的外交官薛福成认识到强国不受国际法的限制,弱国事事受制于国际法,且受到不平等对待。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对国家自强的认识,C项正确;“形同虚设”说法绝对,国际法仍起到协调各国关系的作用,排除A项;薛福成认为弱国受制于公法,而且还受到不平等对待,而不是认为摆脱公法符合弱国利益、更重要的是国家实现富强,且不是对西方的高度推崇,排除B、D项。故选C项。10.梁启超在《时务报》中对“广民智”的含义作了解释:“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他把办报纸、设学会、兴学堂、翻译书籍作为“开民智”的主要途径。梁启超意在()A.强调报刊促进变革的作用 B.激发全民获取新知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的觉醒 D.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把办报纸、设学会、兴学堂、翻译书籍作为“开民智”的主要途径”可知梁启超进行各种活动都是为了“开民智”,也就是促进国人民主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开民智”,不是强调报刊促进变革的作用,排除A项;“全民”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梁启超主张变法改革,而不是进行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青年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排除A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旗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未涉及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作者对革命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12.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立下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B.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C.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提出了西柏坡精神,会上强调要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D项正确;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1936年,排除A项;南泥湾精神形成于抗战相持阶段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抗战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该战略决策的背景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C.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边防安全 D.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威胁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美国主动出兵参与韩国军队对朝鲜军队在釜山地区的防守,且朝鲜军队进攻明显受阻,为防患于未然,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C项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威胁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由缔约方判断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直到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项正确;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排除A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中国“复关”谈判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并非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直在进行,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B.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运用中国传统思想解决现实问题,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项正确;材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不是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C项;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7.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如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地区斯芬克斯形象古埃及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亚述、波斯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希腊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点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传播开来后多个地区文化中都有斯芬克斯这一传说,但是其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含义,从中可以看出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D项正确;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但各地文化各异,并非是多元一体,排除A项;B项“决定”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不在于文明的一脉相承,而且一脉相承带有文化的同源性,这显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 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人接受了拜占庭的希腊语 D.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强调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的影响,即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排除B项;斯拉夫人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而非接受了希腊语,排除C项。故选D项。19.“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引进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可知日本认识到中国文化制度的先进,派使节到中国访问学习,目的是引进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故传A;材料主要是引进文化,促进本国发展,而不是与中国加强交流,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进行贸易往来,C错误;D与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相矛盾,排除。20.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C项正确: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仅反映部分材料,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未直接促成,仅起到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①迁徙的范围西起欧洲东到西亚地区②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③赫梯人是印欧人与迁入地居民融合形成④迁徙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的迁徙和征服,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其中向南迁入小亚细亚的一支,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赫梯人,说法②③符合史实,B项正确;印欧人的迁徙范围向东到达了南亚地区,其迁徙伴随着征服与血腥,并未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说法①④不符合史实,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22.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据材料“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可知17世纪欧洲的封建贵族势力依然比较强大,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男装简洁而实用”说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传统贵族势力,使得便于工作的劳动审美成为时尚潮流,这说明不同时期社会变迁会影响流行风尚,D项正确;“简洁而实用”的男装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并非科技进步的产物,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源自工匠们的生产经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影响了人们的时尚审美变化,选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从审美观念的改变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突出强调经济物质生活的变迁,排除C项。故选D项。23.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B项正确;第三世界发展壮大表现为第三世界在国际地位上提升与影响力扩大,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二战后世界文化的发展,排除A项;“各国发展道路一致”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C.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独立之初,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强调美欧休戚与共,美国二战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进行战略调整,ABC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故选D项。25.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张)骞还,拜为大行。岁余,赛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颜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寡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张骞“凿空”的含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揭示“丝绸之路”蕴含的象征性意义。【答案】(1)凿空”即开辟道路,张骞“凿空”即张骞出使西域,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沟通。(2)作用: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意义: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纽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符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 然寡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凿空”即开辟道路,张骞“凿空”即张骞出使西域,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沟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 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作用主要是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促进经济现代化;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所蕴含的象征性意义是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符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3世纪到6世纪形成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一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摘自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在欧洲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产生了什么作用?【答案】(1)促进民族融合;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建立新兴国家。(2)入侵带来欧洲宗主国文化的传播;印第安人和非洲文化得以保存;美洲多元文化并存;人口迁移带来文化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36世纪(欧洲大陆)。表现:根据材料一“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促进了欧洲民族融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476年野蛮人日耳曼人南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开启了欧洲的封建时代;据材料一“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大迁徙还促进了欧洲本土文化的发展;据材料一“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欧洲还诞生了新兴国家。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作用:据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可知,欧洲人入侵给美洲文化带来欧洲宗主国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二“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可知,虽然欧洲文化强势入侵,但印第安人和非洲文化依然得以保存下来;据材料二“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文化入侵并没有消亡美洲文化,反而使得美洲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带来文化交融。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至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材料二1916年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昔始皇帝制无限君主专制,其子二世亡之。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2)根据材料二,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答案】(1)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2)示例:论题: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邹容视拿破仑为革命的楷模,革命在中国势在必行。论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于掀起本世纪中国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反对专制,此时,拿破仑成为了专制的代名词,以此批判北洋军阀对民主共和的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