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部分壹一、先秦时期:制度的奠基到转型(一)三代——制度奠基继承:特点: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国家成私产
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史记·夏本纪》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共传14代、17个王。1、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1)政治制度: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王畿四周是外服(间接控制管理的方国和部落)。(2)官职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实行内外服制度原因?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直接控制与间接统治结合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外服有一定独立性特点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分封目的:分封对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姓诸侯(鲁、晋、燕……)先王之后(宋、杞……)异姓功臣(齐、秦、楚……)✎西周分封示意图分封目的分封对象诸侯权利诸侯义务分封等级特点: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维护周朝统治。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封地世袭统治权(设官员;收赋税;建武装;再分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②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③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3.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问题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材料一:分封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材料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材料三:分封制体现了以亲制疏的策略,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已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影响:积极(前期):①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②传播了周文化,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③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起源;中国地名简称。消极(后期):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日益瓦解)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2)宗法制——权力继承:含义:目的:核心:特点:作用: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为了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①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小宗服从大宗;②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互为表里);③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配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解释:互为表里: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家族血缘上的父子兄弟关系。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在组织结构上有共同性探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实行的基础,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具体表现,表。(2)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姬)。【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嫡)。【王权从多子到一子】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序)。【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4.原始民主遗存(1)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影响: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国人暴动,是发生在西周时期公元前841年的一场重要的社会动乱。这场动乱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主要由居住于国都的平民阶层发起。周厉王在位期间,实行了“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进入,这严重触犯了国人的利益。此外,他还禁止国人议论国事,违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攻入王宫,要求杀周厉王。周厉王试图调兵镇压,但发现国人即是兵,兵即是国人,无法调集军队。最终,周厉王被迫逃离镐京,逃至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病死于该地。在周厉王逃亡期间,宗周无主,召公和周公代行王政,改年号为“共和”,这一时期被称为“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阅读以下故事,指出“国人”的政治地位?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的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一体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级制度特征鲜明;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色彩强夏-王位世袭制商-内外服制周-分封/宗法制概念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集中皇帝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权与相权中央权力地方权力集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与地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历史纵横】秦王嬴政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不更改过去的王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丞相、御史议帝号。…皇帝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其位世袭。特点:①皇权至上
②皇帝独尊
③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特点:①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与牵制;②家务和政务不分,充分体现“家天下”的色彩(家国同构)③以皇权为中心,臣议君决,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3.郡县制演变:特点:影响:春秋出现,战国形成,秦朝全国推行①地方官制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②郡县长官一概由中央任命考核,不得世袭。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文书制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③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睡虎地秦墓竹简问题思考:据材料分析文书行政制度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有什么影响?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影响: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B.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C.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消极影响:D.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并最终导致秦短命而亡。E.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F.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渐渐落后于西方的局面。一·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1.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两汉(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1)中朝(或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2)外朝:即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3)作用:设立中朝,中央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中外朝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3)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增设尚书台2.隋唐——三省六部制职能:特点:影响: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事务。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三省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职权分明,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削弱相权,强化了皇权,但权力分割过细,导致机构臃肿,影响行政效率。二府三司(1)二府:①中书门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②枢密院:专管军政,分割宰相军事权;度支、盐铁、户部,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2)三司:(3)参知政事:3.宋朝——二府三司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性质:实质: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终结。①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②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6.清朝——军机处设立:性质:职责:特点:影响: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简、速、密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二·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1.汉朝:刺史改称“州牧”。州刺史在地方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这就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导致东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1)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①问题: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②解决措施:西汉景帝时:削藩;西汉武帝时:推恩令、刺史制度。③结果:削弱诸侯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东汉:由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州、县二级制4.唐朝①根据山川形势设道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④问题: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道—州—县—节度使影响: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危及中央集权5.宋朝:路、府(州)、县三级制府,是特殊的州,首都、首府的州称府。军,多设在沿边地区,兼领县政,形同州级。后来军等同下州,并非与军事有何关联,故州可退为军,军也可进而为州。监,为管理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区而设,兼理民事。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形成三冗两积的局面(1)概况:(2)原因:(3)特点:(4)意义:
全国设置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京畿周围(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化学仿真课课程设计
- 2024年土方运输业务协议精简版版
- 2024续签合同范本范文
- 数字媒体数学基础课程设计
- 曲颈瓶座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烤肉铁叉转动器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偏心盘冲孔模课程设计
-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 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水利水电工程)
- 工厂消防演习方案(3篇)
- 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分层设计案例分析
- 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 短线趋势主图(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中级微观范课堂讲义curves
-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麻七自用修订版)
- 搅拌站管理办法及制度
- 急性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图
- 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的点评
- 铅酸蓄电池检测报告样本(共6页)
- 供应商合同履约评价表材料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