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嫡立庶,导致王室内争,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削弱,宗法分封制从顶层开始遭到破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交融、大发展、大变革、大解放的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问鼎中原尊王攘夷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图穷匕见771B.C770B.C476B.C475B.C战国七雄:齐秦楚燕赵魏韩争霸春秋五霸:齐晋楚等国兼并221B.C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战国七雄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大动荡、大融合权力逐渐下移时间朝代时代特点实质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战国兼并周朝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朝建立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首先,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春秋初期,黄淮江汉这一中心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问题探究】:结合教材P10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以及材料信息,思考列国纷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积极:促进局部统一,加速统一进程;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促进民族交融,使周边各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消极:争霸战争使道德泯灭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思考】结合P10第二自然段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春秋:“尊王攘夷”战国:追求统一华夏认同观念

华夏认同:华夏民族,简称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又称"华"、"诸华"、"夏"、"诸夏"、"中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为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列国纷争——大动荡、大融合◎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自主学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11(包括是史料阅读和钱币图片),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大发展、大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经济大发展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形成小农经济②各国纷纷兴修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分工更加细密(冶铁技术)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大商人范蠡煮盐业羽毛齿革粮食羊马盐池药材冶铁业

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模式。特点:教材补充——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交流;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很难扩大再生产;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①分散性:②封闭性:③保守性:④落后性:⑤脆弱性战国时期生产力变革——铁犁牛耕生产效率提高土地需求量上升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制出现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崛起贵族政治衰落兼并战争加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问题探究】:结合所学,怎么理解教材P10学习聚焦这句话?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思想、政治、艺术、宗教、哲学等)二)变法运动1、背景①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大幅提升,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②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富国强兵的迫切需要。2、概况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主流趋势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改革

魏国:李悝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楚国:吴起改革

秦国:商鞅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措施富国之策强兵之策集权之策【自主学习】据P11,分别指出商鞅变法(BC356)采取的措施及作用。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生产积极性打击奴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人民控制3、商鞅变法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井田、开阡陌③小家庭政策奖励军功(军功授爵制)废世卿世禄制①废分封,行县制②户籍制,连坐法【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材料一: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骏刑……君之出也——《史记·商君列传》(1)积极性: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①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②变法轻视教化,开文化高压政策之恶例。燕国:乐毅改革齐国:邹忌改革楚国:吴起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魏国:李悝改革秦国:商鞅改革“士”阶层

西周:士是统治阶级的最低层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士,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统称。本为低级贵族,成为人们对当时或文或武、有一技之长者的统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儒就伦理和政治重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仁民众:关爱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爱惜民力,顺应民心,“为政以德”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言论被弟子形成《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三、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政治对策:无为而治——反对制度束缚,柔能克刚,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思想核心:道——朴素唯物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肯定物质世界的本原性和统一性)——朴素辩证法: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众多的学派;所谓“争鸣”,意为争论和发表见解;所谓“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和要求,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学习,相互争辩,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的含义四、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大解放学习聚焦: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转变“学在民间”支持士阶层兴起并受重用百家争鸣思想文化(1)经济根源——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变化(2)阶级关系——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士”阶层崛起(3)政治状况——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受重用。(4)思想文化——孔子和老子的学说为百家争鸣奠定基础,春秋晚期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推动学术文化繁荣P13思考点:阅读教材P12第4、5自然段及所学铁犁牛耕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

荀子战国

墨家墨子战国

道家庄子战国

法家韩非战国

阴阳家邹衍战国2.各派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仁政;性善论;重义轻利

隆礼重法;性恶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重利轻义逍遥自由以法治国;控制臣民、中央集权相生相胜;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请完成下列表格4.意义(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中心话题: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展示风采】:你能从材料中概括他们的重要思想吗?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渗入)入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材料二: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材料三: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七略》材料四: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材料五: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上均摘自《韩非子孟子:性善论荀子:隆礼重法邹衍:五行相生相胜墨子:兼爱(兼爱: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尚贤:选用人才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节用: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韩非子:依法治国,中央集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大动荡战争不断——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大变革经济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分封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