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8-第十章-金属冶炼安全类案例(二)_第1页
2024-18-第十章-金属冶炼安全类案例(二)_第2页
2024-18-第十章-金属冶炼安全类案例(二)_第3页
2024-18-第十章-金属冶炼安全类案例(二)_第4页
2024-18-第十章-金属冶炼安全类案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安全生产事故一、事故分类二、事故报告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运输、火灾7天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伤亡人数重新确定事故等级。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类别;(4)事故的简要经过;(5)事故已经造成伤亡人数、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6)已经采取的措施;(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可总结如下:(1)事故报告。(2)成立事故调查组。(3)事故现场处理、有关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事故图(表)的绘制。(4)事故原因的分析。(5)事故调查报告编写。(6)事故调查结案归档。四、事故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分级报告(应急部门)调查(政府)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国务院重大事故省较大事故省市一般事故市县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口诀:郑公公专检察都督五、事故调查组的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②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设计,施工、材料、培训、组织、指导错误;规程、措施③查明人员伤亡情况④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参考后文⑤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事故性质自然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⑥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注意是“建议”,无处罚权⑦总结事故教训⑧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结束事故报告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救援情况和事故类别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类别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已经造成伤亡人数、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性质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六、预防事故的发生人①作业人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②无关人员禁止入内;③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④人员应持证上岗;⑤禁止单人作业,异常及时报告;⑥应设置监护人;⑦加强人员对事故的判断能力机①设计、施工、验收均应满足要求;②加强各系统的检查、维护、保养料作业前、关阀、断气、置换吹扫、断电挂牌、专人监护法编制应急预案,环①保持干燥,不能有水;②通风良好;③人员在上风向七、事故应急处置:人①救援人员要有劳动防护用品,满足自身安全下才能救援;②立即营救受伤人员;③撤离可能有危险的人员;④划定禁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机远程关阀、断气(水、电)、停氧、锁紧、冷却、置换吹扫等措施料限制物料过多,浓度过高法采取封闭、洗消、隔离、检测的手段。如:①采用通风(抽风降低浓度;②用水冲洗或收集,用酸(碱)中和;③隔离氧气、可燃物等措施;④灭火(煤气点火烧掉)环①实时检测;②保持干燥;③人员在上风向,八、事故的整改对策:1.管理类:(1)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人员要持证上岗,提高从业人员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2)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符合要求。(3)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保证从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事故的发生。(4)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聘请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生产进行安全管理。(5)设置××××规章制度;设置××××应急预案。(6)制订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对隐患进行辨识、报告、整改。(7)制订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责任制,确保责任制的落实。(8)确保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有效实施。2.专业类:(1)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采取屏蔽措施,将能量(危险源)与人隔离。(4)采用本质安全化设备;定期对设备及附件进行校验。(5)提高防护标准。(6)采取措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或损失的扩大。(7)作业人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8)设置避难逃生场所。(9)满足安全条件下救援。练习题M氧化铝厂,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2010年3月,M氧化铝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M氧化铝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M厂认为是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M氧化铝厂出整改资金。问题: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答案:整改措施有: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3)加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5)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九、造成事故的原因1.通用类:人①人员违章;②没有持证上岗;③未设置监护人(监护人脱岗④人员未培训合格;⑤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机①设备故障、腐蚀,有跑、冒、滴、漏现象;②冷却系统异常、阀门不严料没有清洗置换、隔离等措施法①没有(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②未按照应急预案处置;③作业前未制订作业方案、未进行人员交底、未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未进行危害分析,未制定管控措施等环①环境有火源;②通风不良2.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练习题【2020真题】2016年7月2日,S公司3人在煤气柜的煤气管网旁进行焊接作业,E公司安排4人在煤气柜顶部进行防腐刷漆作业。9时3分,煤气柜紧急放散阀突然打开,大量高炉煤气从紧急放散管冒出,通过监控视频发现柜顶刷漆人员相继晕倒。接到事故报告后,厂部立即组织操作人员排查原因,关闭紧急放散阀。同时,组织煤气防护站抢救柜顶中毒人员。由于对紧急放散阀上、下限设定参数不熟悉,延误了放散阀关闭时间,直至10时5分放散阀才被关闭。因放散时间长,天气因素不利于煤气扩散,组织疏散附近岗位人员不及时,造成E公司刷漆人员1人重伤,3人轻伤,附近5名岗位人员轻度煤气中毒。经分析验证,紧急放散阀异常打开,是由于电焊作业使用50kV•A的大功率焊机,违规把地线直接搭在煤气管网的钢制支架上,焊接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煤气柜压力检测元件信号源内,致使检测信号失真,紧急放散阀误开。经检查,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答案:直接原因:①煤气柜紧急放散气动阀突然打开,大量高炉煤气从紧急放散管冒出;②在煤气柜顶部进行防腐刷漆作业。间接原因:①S公司职工违规把电焊地线直接搭在煤气管道支架上,焊接产生了强电磁干扰信号;②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③操作人员对紧急放散阀设定参数不熟悉,未能及时关闭放散阀;④应急救援不力,未及时疏散周边人员。十、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工作损失价值:VW=DLM/(SD)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资源损失价值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停产、减产损失价值3.财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其他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口诀:固流损失,一上就歇,十枪清赔减停工资,污染新职工练习题【模拟题】某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A.45万元B.105万元C.133万元D.333万元E.483万元答案:D解析:停产损失属于间接。考点:安全措施一、有粉尘、可燃、有毒物质作业场所需要满足的要求:1.定期进行防火、防爆检查、现场禁止烟火。2.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系统,对检测报警器经常性的检查。3.现场安装通风、降温、除尘等设施,并采用联锁控制。4.设置抑爆、隔爆、防毒装置并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5.所有电气设备符合防爆安全要求;现场设置警示标志。6.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作业。7.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物质要远离火源。8.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静电、火花的产生。9.现场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器材(灭火设施)、劳动防护用品。10.设置监护人员,人员持证、培训、交底等。11.提前编制作业方案以及应急预案。12.设置液位报警装置、自动紧急切断装置。二、简述放射性物质管理要求。1.设立放射源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2.健全放射源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台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3.放射源应单独存放并指定专人保管。4.放射源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5.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设置放射源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防盗报警装置。6.划定警戒范围,配备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7.放射源罐体应设防盗保护罩,有条件的安装卫星定位装置。8.放射源的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9.放射源发生泄漏、污染或丢失应由专业人员处理,立即开展检测、调查和搜寻。10.放射源只有调试和工作时,才能开启,其他时候关闭。三、简述××××系统常见的隐患(故障)1.生产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液体,导致人员中毒、火灾、爆炸的风险。2.设备运转噪音过大,超过标准限值。3.设备长期高压运行,会导致跑、冒、滴、漏现象。4.设备维护保养、检查不当,会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5.作业区域有水(潮湿高温熔体遇水爆炸,或导致作业人员灼烫。6.煤气(燃气)管道形成负压,吸入空气导致爆炸。7.作业人员违章。四、简述生产经营单位与相关方(承包方)的管理措施1.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签订协议或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安全管理协议的内容:(1)安全投入保障;(2)安全设施和施工条件;(3)隐患排查与治理;(4)安全教育与培训;(5)事故应急救援;(6)安全检查与考评;(7)违约责任。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商的安全资质和业务资质审查。3.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将承包商纳入本企业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隐患排查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企业应将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患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患管理。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商进行定期检查,应对承包商的隐患治理进行监督。5.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组织承包商进行现场风险辨识、制订管控措施,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和培训五、简述该厂××××安全管理要点。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4.建立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5.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6.建立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7.建立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8.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控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考点:重大危险源1、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按以下两种情况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①单一品种时:S=q/Q≥1,②多品种时:S=q1/Q1+q2/Q2+q3/Q3+……qN/QN≥1式中:q—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设计最大量吨(tQ—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吨(t)。常用危化品临界量(t氢硫化氢氯氨煤气天然气苯氧汽油152005002、重大危险源分级1)分级指标R: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R=α(β_1q_1/Q_1+β_2q_2/Q_2+⋯+β_nq_n/Qn)式中:qi-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tQi-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tβi-与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3)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按下表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2.050人到99人30人到49人0.54)分级标准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下表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一级R≥100二级100>R≥50三级50>R≥10R<10假设某钢铁厂设有一座转炉煤气柜(V=50000m³),气柜最大工作压力p=3.08kPa(表压最高温度为60℃,当地大气压p0=101.325kPa。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该气柜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属于哪一级别重大危险源进行判定。已知转炉煤气密度ρ=1.35kg/m3,温度为0℃,压力为101.325kPa,转炉煤气临界量Q=20t。(1)计算转炉煤气实际最大储量q:q=vpT_0/p_0Tρ代入,则q=50000×(101.325+3.08)×273/101.325×(273+60)×1.35=57.02(t)。(2)计算转炉煤气实际最大储量与其临界储量比值:q/Q=57.02/20=2.85>1,即转炉煤气实际最大储量超过其临界储量。(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4.2.1可知,该气柜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转炉煤气校正系数β=2。假定该转炉煤气柜区域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为100人,则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取2.0。故R=α(β_1q_1/Q_1+β_2q_2/Q_2+⋯+β_nq_n/Qn)=2.0×2.0×(57.02/20)=11.450>R≥10,由此确定该气柜重大危险源的级别为三级。【2019真题】某钢铁联合企业主要设备有2600m³高炉一座(1号高炉1280m3高炉一座(2号高炉110t转炉三座,15×104m3高炉煤气柜两座(工作压力为8~10kPa,工作温度为35℃),10×104m³转炉煤气柜一座(工作压力为3kPa,工作温度为60℃)。当地大气压101.13kPa。已知标准条件下(25℃,1个大气压高炉煤气的密度为ρ高炉=1.30kg/m³,转炉煤气的密度为ρ转炉=1.35k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计算转炉煤气柜最大煤气储存量并判断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计算转炉煤气实际最大储量q:q=vpT_0/p_0Tρ=10×104×(101.13+3)×(273+25)/101.13×(273+60)×1.35=124.39(t)(2)煤气的临界量是20t,计算转炉煤气最大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Q=124.39/20=6.22>1,即:该气柜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020真题】N钢铁公司燃气厂负责全公司煤气的净化、储存和输配,设有一座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