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1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2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3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4页
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解决方案第PAGEviii页目录TOC\o"2-3"\h\z\t"标题1,1"第一章背景与需求 101.1行业背景 101.2现状分析 101.3需求分析 11第二章设计思路 132.1指导思想 132.2设计原则 132.3设计标准 142.4设计目标 15第三章总体设计 183.1技术路线 183.2系统架构 193.3系统功能 203.3.1基础功能 203.3.2扩展功能 223.4系统优势 233.4.1优异的系统架构 233.4.2海量的接入能力 243.4.3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253.4.4清晰的图像质量 263.4.5专业的CVR存储 273.4.6领先的物联网技术 283.4.7前沿的3G/4G应用技术 283.4.8可靠的系统设计 29第四章前端系统概述 304.1前端系统概述 304.2视频监控系统 304.2.1常规视频监控 304.2.2智能视频监控 314.2.3特殊区域视频监控 364.3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 424.3.1动环监控报警主机 424.3.2环境监测子系统 434.3.3火灾报警子系统 454.3.4智能控制系统 464.4智能一卡通系统 504.4.1门禁管理系统 504.4.2梯控管理系统 584.4.3考勤管理系统 614.4.4在线巡查系统 634.4.5消费管理系统 654.4.6人员通道系统 694.4.7访客管理系统 704.4.8原有门禁系统接入 744.5入侵报警系统 744.5.1系统架构 744.5.2设备类型 754.5.3设备部署 774.5.4系统功能 774.5.5原有入侵报警设备接入 774.6出入口管理系统 794.6.1车辆入出场流程 794.6.2系统功能 814.6.3主要设备介绍 864.7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规划中) 884.7.1系统组成 884.7.2前端系统 884.7.3网络传输系统 924.8应急指挥系统 934.8.1系统架构 934.8.2系统组成 954.8.3系统功能 964.8.4系统特点 984.9地磅系统(扩展功能) 984.9.1系统作业流程 994.9.2系统组成 1014.9.3平台软件(需集成第三方厂商) 1024.10公共广播系统 1034.10.1技术介绍 1034.10.2需求分析 1044.10.3系统组成 1054.10.4主要功能 844.10.5配置原则 85第五章承载网络设计 875.1传输网络总体设计 875.1.1设计思路 875.1.2设计要求 875.2网络详细设计 895.2.1网络结构设计 895.2.2VLAN规划 905.2.3无线网络设计 915.2.4网络IP地址规划 915.2.5路由总体规划 925.2.6网络传输带宽要求 925.2.7网络可靠性设计 935.2.8网络安全性设计 945.2.9网络管理规划 95第六章中心系统设计 966.1中心系统组成 966.2服务器管理系统 976.2.1服务器 976.2.2工作站 986.6保障与应急指挥系统 1266.6.1视频质量诊断系统(扩展功能) 1266.6.2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功能(扩展功能) 129第七章平台软件设计 1377.1平台技术架构 1377.2平台服务设计 1387.2.1业务应用类 1387.2.2人机界面类 1427.2.3接口协议类 1427.3平台应用功能 1437.3.1平台基础功能 1437.3.2平台特色功能 1447.3.3高级应用 1447.4平台特点总结 1457.4.1基于SOA的开放架构 1457.4.2先进的资源模型扩展框架 1457.4.3强大的兼容性 1467.4.4电信级稳定性 1467.4.5卓越的可扩展性 1467.4.6便于部署及维护 1477.4.7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 1477.5产品性能 148第八章方案特色 1508.1与生产系统的联动(需调研后评估、定制实现) 1508.1.1与煤炭喷淋系统联动 1508.1.2对犁煤器生产操作进行复核 1508.1.3生产系统数据(电表、阀门等)与视频叠加 1518.2有效的周界安防 1518.2.1夜间监控效果提升 1518.2.2视频监控与报警联动 1528.3集控室高科技安保 1528.3.1集控室人脸识别系统 1528.3.2集控室指静脉门禁 1558.4人员资产定位系统(需导入第三方系统) 1568.4.1技术路线 1578.4.2系统特点 1578.4.3系统功能 1588.5门禁与两票系统结合(需调研后评估、定制实现) 159第242页背景与需求行业背景伴随着发电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电厂管理正在由数字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随着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方针的贯彻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战略部署,在节能、降耗、减排政策的要求和发电集团集约化、高效管理的需求驱动下,发电企业对新型数字化电厂、智慧电厂的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三维可视化等信息新技术高速发展,这些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智慧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的建设作为智慧电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的提高系统整体的可视化能力、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安全值班人员、厂领导可以随时对全厂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系统可以与电厂自动化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完成信息交互,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联动能力。通过综合安防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全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可为推动发电企业的管理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现状分析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涵盖的子系统众多,组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根据我司对部分火电厂的调研以及和设计院的交流,发现大多数火电厂部署有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但现有系统也没有有效应用起来,在系统功能、资源共享、业务整合上存在诸如以下各个亟待改善的方面: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且部分重点区域仍存在监控盲区;各系统在功能实现上各自分工,一般情况下均需要安装配置软件及操作软件,造成机房软硬件的冗余;电厂没有统一运维平台,无法实现设备的统一监测,增加了系统运维成本及安全隐患;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无法在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以及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系统联动多数局限于硬件联动,增加实施与维护的复杂度;与电厂自动化系统无融合,生产动作、报警等信息无法通过视频进行复核;系统管理员需熟悉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控制逻辑的管理客户端,容易造成业务不精或工作疏漏;无法实现远程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大部分系统信息不离管理机房,不利于上层管理。鉴于以上分析,现行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各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生产业务,优化电厂管理,降低投资成本及运维成本。需求分析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及系统现状分析,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的需求主要分子系统及一体化管理平台两方面。子系统的部署及管理需求:厂区内重要区域应无监控盲点、监控点能够正常输出视频信号,确保监控中心对全厂区的全面监视、监管;厂区内重要区域监控点能够支持高清监控,看清进入区域人员的脸部,并支持智能分析,在布防情况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非法闯入、徘徊、聚集),能够及时报警;为了便于管理,厂区采用智能一卡通系统,对不同人员(员工、承包商、访客)进行授权,集出入口管理、门禁管理、电梯层控等功能于一体,生产区与办公区需明显隔离;需要便捷的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可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并且与RFID电子标签相结合,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出入口管理系统主要部署在进厂大门及生产区大门,除了通过车牌识别进行身份认证,还需结合一卡通系统,只有车辆和人员都确定无误,才能开启车辆道闸;入侵报警系统需要通过动环报警主机可以对各个防区进行分别管理,同时可以实现与视频监控、灯光等实现系统报警联动;应急指挥系统作为反恐应急和事故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发生事故时,需要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发回事故现场情况,并及时、准确、全面的将现场情况反馈到调度中心。环境监测系统需要整合环境量数据,并和系统中的摄像机、声光报警设备等做联动动作;地磅系统可结合摄像机、红外探测器,采取防作弊措施以确保称重数据的准确性并规范过磅过程一体化管理平台的需求: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全面集成厂区内的主流系统,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门禁管理、出入口管理、入侵报警、应急指挥、地磅系统、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的完全接入;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满足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系统需求;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从而对系统的报警处理、日常运行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电力设施的安全防范应坚持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的原则,智慧电厂综合安防平台需支持不同预案的配置。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伴随着发电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正在由数字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向更高性能的自动、可靠、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方针,积极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战略部署,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借鉴“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管理手段,以辅助系统建设现状为基础,以实现辅助系统的标准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为目标,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满足智慧电厂管理需求为目的,助力发电厂达成节能、降耗、减排的政策要求,实现发电集团集约化、高效化的管理需求,逐步完成新型数字化电厂、智慧电厂的转型建设。设计原则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是集成了网络通信技术、安防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系统的建设将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力图使该系统成为智慧火电厂实际应用的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并综合考虑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系统设计时追求“五个统一”,努力寻找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1) 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火电厂系统各项监控业务要求、满足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业务需求,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努力降低建设费用,选择技术成熟和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2) 合理性与先进性的统一系统方案的设计严格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在系统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之间取得均衡。应努力追求整个系统功能的科学合理性,防止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高指标与先进性。在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3) 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一系统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以确保系统之间的开放透明性和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考虑到整个系统是分期建设的,系统设计时,对有扩展要求的子系统,在设计和选用设备时,应在对未来业务的增长和扩容进行科学预测基础上进行余量设计,预留扩容和发展的空间。4)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一整个系统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选用的设备自身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关键设备或关键部件应采取备份冗余设计,采用成熟技术,使方案具备较高可靠性、较强容错能力、良好恢复能力和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同时本方案的设计使用不会影响电场内被监控电器的正常运行。5) 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的统一系统应易于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设计应采用简洁易用的体系结构,以降低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为确保产品的售后服务,应选用技术成熟的国内品牌产品。设计标准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但不仅仅限于以下所列范围。电力安全防范设计方面:《电力设施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GA1089-2013)《电力行业反恐怖防范标准(试行)(火电/风电部分)》(2011)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入侵报警子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6995)《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980-1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9)《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视频监控图像质量方面:《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视频系统网络设计方面:《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179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216.1-1999)《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入侵报警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入侵报警子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入侵报警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入侵报警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设计目标智慧火电厂综合安防系统作为智慧火电厂建设的重要环节,整体系统需满足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要求。为满足智慧电厂对综合安防系统的建设需求,应当建立一套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借鉴“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智慧系统。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功能完备,主要实现以下目标:子系统的统一集成对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可以兼容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个安防业务应用子系统。各子系统按照统一标准接口通过中心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信令交换。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管理,并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数字化与智能化利用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在已有的各类数字传输网络上以非常低的带宽占用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可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实现灵活、丰富、广泛的多媒体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监视器、远程客户端、手机等各种手段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管。统一的管理平台平台同时提供各类编解码设备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报警管理等基础设备管控功能。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平台对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的管理更灵活、更人性化,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开放的体系架构平台设计方便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相互集成,提供多种接入方式,方便对原有安防系统的利旧,也有利于对接第三方厂商的设备。支持高清智能监控全方位支持高清图像的前端采集、编码传输、录像存储、解码回放,支持前后端智能应用,在各个环节都体现高清处理,智能分析,实现真正的高清智能监控。提供统计信息通过现有信息资源,输出关键信息,形成各类统计报表,供领导统筹决策;强化运维管理采用高科技手段,第一时间掌握设备不在线、工作异常等故障信息,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减少运维成本。总体设计技术路线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将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形成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iVMS-8800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所有区域的集中管理,在调控中心即可对前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电厂保驾护航。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除了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还将应当技术创新。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将按照以下技术路线:高清视频监控:全面接入720P及以上高清摄像机,提升视频质量和安防水平,满足细节监控(设备状态、仪表读数、脸部特征)需求,支持高清录像存储;环境监控:特殊场景温湿度监测、水浸监测、凝冰监测;智能分析识别:10项行为侦测、3项异常侦测、2项特征识别、1项统计分析;智能一卡通:门禁管理、消费管理、在线巡更;入侵报警:红外对射、电子围栏等;出入口控制:出入人员管控、出入车辆管控;作业全过程管控: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入侵报警、消防报警、门禁、智能控制、应急指挥等子系统的集成,各子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可视运行管理:可按需配置本地视频巡视预案,同时可与SIS系统通信,当有相关生产或报警信息需要视频复核时,可以关联相应的摄像机预置位;立体监管模式:实现前端、电厂、集团公司三级垂直监管,固定网络采用C/S、B/S方式进行访问,移动网络通过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等)进行监管;系统运维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视频质量诊断、带宽优化及控制、资产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架构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前端系统前端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门禁管理、出入口管理、入侵报警、应急指挥、地磅系统、作业全过程管控系、公共广播系统。前端系统对发电厂内原有安防系统及工业电视系统利旧使用,并整合上述子系统,可对电厂内的音视频、报警、环境量等数据及时存储上传,并且通过监控中心规则设置,各系统之间进行智能联动。网络传输系统智慧电厂综合安防系统承载于火电厂原有内部网络,用于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前端系统的视音频、环境量、报警等实时信息可上传至监控中心,分别供管理人员调用查看。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管理电厂内部的所有综合监控系统设备,接收由各区域上报的信息,满足中心系统用户视频、环境报警信息查看的需求。系统拓扑图系统功能基础功能实时监控采用海康威视的高品质摄像机,具有防尘、防水等功能特性。实时获得监控区域内清晰的监控图像,各种型号系统的摄像机可以满足不同区域监控点的监控需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可以对带云台设备进行云台操作,对视角、方位、焦距的调整,实现全方位、多视角、无盲区、全天候式监控。智能分析通过SMART摄像机,对于重要区域采用智能分析技术,通过行为分析和智能跟踪的方式,实现安全防范监控;本系统中主要对穿越警戒面、区域入侵、进入区域、离开区域等多种行为进行识别和触发报警,同时出口摄像机具有车牌抓拍识别功能。录像存储本系统支持前端分布存储和中心集中存储两种模式,前端的视音频信号接入视频处理单元存储数据,达到前端分布存储的需要,以供事后调查取证;也可部署网络存储设备,适合大容量多通道并发的中心集中存储需求。在本方案中采用采用中心集中存储的形式部署。智能检索通过支持SMART功能的NVR,支持基于智能侦测事件的快速检索;支持基于区域入侵、越界侦测的录像后检索,可在回放中自定义智能规则快速检索,录像搜索随心所欲。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可实现对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上传、分析,并实现对UPS、空调等设备的智能控制。语音功能通过语音对讲,区域监控中心客户端能够和电厂监控中心客户端进行沟通,电厂监控中心客户端能够和部署音频装置的前端设备进行沟通。处置预案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的关联,能够提供丰富的视频预案:客户端联动、电视墙联动、报警录像等。有助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点,迅速做出反应,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范围。巡检预案系统支持可视化巡检预案,按人工巡检的路线,把沿途多个监控点的多个预置位添加进预案,一旦发现问题可截图并标注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相较于人工巡检、手工纸质记录的传统巡检方式,该预案可大大提高巡检质量及到位率。远程维护通过平台软件能够对前端设备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设备提供远程访问功能,运维人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系统管理通过平台软件能够进行全方位管理,提供中心管理、Web服务、认证授权、日志管理、资产管理、地图管理、流媒体服务、云台代理、存储管理、文件备份、设备代理、移动服务、报警管理、电视墙代理、网管服务等系统服务,提高整套系统的工作效率。扩展功能作业全过程管控通过前端摄像机和巡检人员携带的移动单兵设备,可对工作人员作业全过程进行管控。通过单兵设备可提供无纸化巡检操作记录;通过用前对摄像机SMART功能与RFID结合,可以对巡检人员的行为进行触发记录,比如进入离开区域来统计工作时间,还能对工器具乱放行为进行记录。运行状态监控平台通过视频网管模块对受控资源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可提供对视频专网中的视频摄像机、平台服务器、编解码器(DVR、NVR)、视频综合矩阵等视频系统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巡检及管理功能。视频质量诊断采用轮巡方式检测设备工作异常,如清晰度异常(图像模糊)、亮度异常(过亮、过暗)、偏色、噪声干扰(雪花、条状、滚屏)、画面冻结、信号丢失、云台失控等,及时系统的故障并报警通知,提高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性。应急指挥系统将现场指挥与视频采集设备高度整合,实现移动设备实时监控的功能,从而构建一整套事发后的应急报警系统、现场督查取证系统以及完善严谨的指挥调度系统,满足无线督查现场的需求,实现视频监控与业务处理相融合的新型业务系统。红外热成像功能热成像摄像机具有热点检测功能,当其监控的场景内出现火点时,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及时捕获到该火点,并主动发出报警信息,达到提前火灾报警防范的效果,可对煤堆等场景进行监测。系统优势优异的系统架构基于“高内聚、松耦合”设计原则和顶层模块化设计的思想,系统采用了SOA架构,平台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各个应用或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的服务端皆以独立服务方式提供并注册到平台,具备良好伸缩性和业务扩展能力,以确保系统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并适应未来应用动态升级的需要。海康威视系统架构设计时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服务化和子系统化包含接入服务、处理服务、视频应用、行业业务全部服务化。如图STYLEREF1\s三.SEQ图__\*ARABIC\s11平台总体架构图所示,海康威视iVMS-8800平台包含视频管理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视频网管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四个业务资系统。其中,视频管理子系统提供常用视频应用功能,地理信息子系统、视频网管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是基于基础视频应用功能开发的更丰富更全面的业务延伸应用。通过ByteRivers集成平台以子系统的方式集成实现统一用户管理、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接口交互,各子系统间依赖ByteRivers集成平台的公共服务和系统集成中间件形成了高内聚松耦合的生态关系。完整的视频业务服务接口,便于视频应用灵活调整及特色应用自行开发定制。接入ByteRivers集成平台简化业务的集成整合问题视频管理子系统独立构建,原生接入ByteRivers,解决了公共服务和平台集成功能,依托集成平台可快速实现更多更广的业务子系统和原生子系统的集成整合,可高效扩展行业业务。解决视频应用典型业务的提供问题服务层面提供了相关视频设备(如编码设备、解码设备、存储设备)接入和传输服务、存储服务等一些视频应用相关的处理服务。应用上提供了视频基础应用、智能应用、视频网管应用、视频级联应用等功能,同时支持地理信息子系统、物联可视化子系统和移动端的视频基础应用。解决动环应用典型业务的提供问题通过扩展资源服务动态定义安防外围设备的数据结构,支持很强的自定义性扩展。通过外设接入网关与动环接入网关以插件形式与各类安防外围设备进行协议对接。以组态形式呈现温湿度应用、门禁应用、UPS应用,通过地图、视频、列表、图表多种形式的强交互方式达到全面感知的用户体验。同时提供应用及视图的配置化扩展接口,可方便、快速的实现新的动环应用内容。海量的接入能力管理能力:单个平台支持注册管理10万台各类型设备资源通过平台联网的方式,支持注册管理100万台各类型设备资源支持注册管理2万个用户支持5000个用户同时在线访问支持100个用户同时并发登录操作支持250台服务器的部署规模应用性能:事件收发,单个:1000条/秒,集群:3000条/秒视频传输服务10GNIC:最高可达4.5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1000MNIC*2:最高可达1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1000MNIC*3:最高可达1.5Gbps/节点的视频转发能力PCNVR1000MNIC*2:最高可达800Mbps/节点的媒体存储能力交互操作响应<3秒系统处理响应时间<100毫秒控制信令响应延时:局域网内<500毫秒视频传输延时:局域网内<2秒视频解码延时<500毫秒设备接入网关支持1000台/节点的接入管理,集群模式支持10万台接入。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高清化、智能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海康威视立于用户角度思考,基于Smart“微智能,大智慧”理念,推出业界首款SmartIPC,体现出专业、智能、高效、便捷、开放的监控水平。在此之后海康威视推出从单一的SmartIPC产品横向扩充了Smart球机以及与SmartIPC/球机配套的SmartNVR、Smart平台软件等产品线,纵向丰富了每条产品线的产品系列以及产品功能,推出业界首个Smart2.0“智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Smart智慧监控解决方案。清晰的图像质量采用最新的专业图像技术,可提供FULLD1、720P、1080P高清晰图像分辨率,支持MPEG4、H.264等编码格式,其中H.264支持其最高的HighProfile标准。部分摄像机采用国际领先的H.265算法,有效增强图像质量,提高压缩效率,降低网络传输、存储成本。通过下图可以看到CIF、D1、720P、1080P的分辨率比较,可以清楚看到高清摄像机(720P、1080P)的分辨率远大于标清摄像机(D1),分辨率的不同带来了清晰度的差异。所有前端适用在高动态图像监控场合,可以为用户提供广播级的高清图像质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专业的CVR存储海康威视结合在安防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存储方面的专业研究,基于通用的存储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更贴近安防应用的基于流媒体传输协议的存储技术和产品。流数据管理结构视频流直写存储采用流数据结构进行底层数据管理,实现基于裸空间的预分配策略,规避文件系统损坏引起的文件不可读或丢失的问题,同时避免因文件碎片累积造成的覆盖写入性能衰减,保证性能稳定。“合流“技术:无论多少个视频流进入存储后结合海康SmartSequenceinCache技术完全汇聚成一个写入磁盘的顺序数据流,实现并发随机转化为顺序录像,优化录像性能。为了实现合流技术,CVR内部维护了一个全局虚拟化的映射表完成随机到顺序的数据映射。“流存”技术:裸空间直接存储视频流,循环写入时视频流不断从头到尾覆盖整个存储空间,消除文件系统损坏问题带来的隐患,同时完全消除循环覆盖带来的文件碎片问题,彻底解决因文件碎片导致的写入性能下降问题。混合流直存支持视频流、图片流、智能数据流混合直存,无需服务器参与,进一步简化系统架构。领先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通用的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国家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目前物联网在各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应用,使电网与用户实现服务互动。面向供电营业厅应用的物联网主要应用为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供电营业厅部署传感监测点,了解营业厅的现场环境情况,包括供电营业厅现场温度、湿度、营业人员的定位等,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营业厅的感知能力。除了常规有线传感器外,大量无线传感器也可以应用到供电营业厅内。前沿的3G/4G应用技术经过近几年的推广,3G/4G应用已非常普及,各大运营商的3G/4G网络也已基本完成覆盖。相较于2G网络,3G/4G网络在传输带宽有了明显提升,为各类3G/4G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随着智能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的普及,也为各类3G/4G应用提供了载体。现阶段各大视频监控厂家纷纷推出移动监控模式,通过手持终端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已成为了主流,领导、专家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现场状况,为日常管理、应急指挥带来了便利。可靠的系统设计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经过大量理论依据、专家咨询和数据测试,最终采用最合理的硬件、系统和平台配置。整个系统从网络到应用系统再到平台模块都考虑到了数据冗余。最大性的避免了由某一处故障导致的系统瘫痪。前端系统概述前端系统概述前端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智能一卡通、出入口管理、入侵报警、应急指挥、地磅系统、作业全过程管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前端系统对发电厂内原有安防系统及工业电视系统利旧使用,并整合上述子系统,可对电厂内的音视频、报警、环境量等数据及时存储上传,并且通过监控中心规则设置,各系统之间进行智能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对火电厂重要区域进行全天候的常规视频监控,同时能与其它子系统进行报警联动,满足对安全管理的要求。除了常规视频监控外,本方案还采用智能视频监控,以此提高系统的实用价值。常规视频监控摄像机选型前端摄像机的监控范围大小、视频采集质量将影响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系统设计时应根据现场监控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选型原则我们选择摄像机时可参考以下原则:大门监控可采用网络高清摄像机,防止云台转动导致错失目标;围墙监控可采用网络高清摄像机,便于看清可疑目标;室外全景监控(主控楼顶)可采用网络高清球机,实现大范围监控的需要;小范围的室内监控可采用网络高清摄像机;大范围的室内监控可采用网络高清球机,根据客户需求也可选用网络高清全景摄像机,实现大范围监控的需要;网络高清图像分辨率达720p以上;室外枪机需配置IP66等级室外护罩,室外球需达到IP66防护等级;部分距离较远(超过100米)、周围高压设备干扰较大的网络监控点,建议采用光纤网络摄像机或通过网络光端机实现光电转换。监控点配套支架安装火电厂摄像机应根据所需监控的范围、角度、场景以及现场条件来选择安装方法。出于安全因素及施工条件考虑,以支架安装为主。支架安装应按以下原则:火电厂内运行有电气设备,安装时首先应考虑与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摄像机支架的选择必须满足荷重要求,同时具备防锈防腐功能。安装应牢固,不得歪斜,制作要美观;不具备条件可利用原有水泥杆配套U型抱箍安装摄像机。补光灯对于采光条件比较差的场所,以及夜晚低照度环境下的监控需要,为了保障监控质量,需要在监控点配置补光灯,在监控现场环境及设备时开启周围的灯光。灯光部署应按以下原则:现场灯光设备采用集中供电,各灯光设备独立电源;根据现场需求配备相应功率的灯光设备;采用节能环保LED灯;室外灯光设备符合IPX6防水标准;灯光设备合理选择安装位置,以防光源影响摄像机图像。智能视频监控传统视频监控的主要作用是事后调查回放,往往都是事故发生后,才去查阅相应的视频,仅仅作为案件的回顾,而无法防患于未然。智能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如果把摄像机看作人的眼睛,而智能视频系统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提高报警处理的及时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工作人员预先发现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早期的视频移动探测技术(VMD)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仅仅具备移动探测功能,在目标跟踪、分类、识别等方面功能较弱,还会产生大量误报。由于VMD技术的缺陷,就产生了基于背景建模和目标追踪技术的智能视频分析(IVS)技术,这里的IVS技术是个泛指以示与VMD技术的区别。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更优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传统视频监控的“被动监控”模式只适用于事后追溯,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对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火电厂为例,由于火电厂监控点位多、视频信息量大、无效视频信息多,通过智能视频分析过滤功能可减少无用视频信息,将大量无用信息过滤在前端,制定分析策略后将有价值的视频信息提取并存放到上级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监控压力。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主动发现火电厂内的异常情况(比如非法闯入、设备运行异常),在事件发生时就及时发现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设备突发事故、预防人身伤亡事故。行为分析火电厂内存在大量重要区域且监控需求不同,而海康威视的智能分析设备也支持多种部署模式,可以满足多种需求。智能跟踪球在球机中直接集成智能分析与跟踪功能,当球机镜头固定时,可做区域入侵检测,对报警目标可实现放大跟踪。当场景中出现多个目标时,可以对多个目标轮巡跟踪。在火电厂周界防范区域,智能跟踪球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火电厂的围墙范围广,如果是不具备跟踪功能的普通球机,当非法闯入者越过围墙后,还需控制球机寻找。通过智能分析,划定围墙为警戒面,布防情况下当有可疑份子穿越警戒面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并进行跟踪,帮助运行人员及时定位非法闯入者。智能网络摄像机随着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海康威视针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了各类智能产品,支持多种模式的场景分析,主要功能如下表所示:智能分析功能穿越警戒面检测功能描述:自动检测运动目标穿越警戒面的行为,适合于周界防范的应用。功能特点:警戒面、布防时间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单向或双向跨越警戒面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区域入侵检测功能描述:当有目标进入警戒区域时立即报警,适合于周界防范的应用。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进入区域。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进入区域检测功能描述:检测在警戒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入侵,适合于周界防范的应用。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入侵持续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入侵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离开区域检测功能描述:当有目标离开警戒区域时立即报警,适合于周界防范的应用。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离开区域。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徘徊检测功能描述:检测是否有目标在警戒区域内滞留超过设定时间。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徘徊持续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徘徊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物品遗留检测功能描述:检测警戒区域是否出现遗留物体。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遗留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遗留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物品。物品拿取检测功能描述:检测警戒区域是否有物品被拿取或被搬移。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保全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徘徊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物品。停车检测功能描述:对监控防区内停泊的车辆进行自动检测。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停车时间可由用户自由设定。支持检测多目标徘徊检测。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人员聚集检测功能描述:检测在警戒区域内的人员密度是否大于阈值。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聚集时间、人员聚集密度可由用户自由设定。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快速移动检测功能描述:检测是否有目标在警戒区域内的行动速度大于阈值。功能特点:警戒区域、布防时间、快速移动速度、可由用户自由设定。可检测预设尺寸范围的目标。特殊区域视频监控储料区大多数火电站主要以煤作为原料,故监控重点在于1、煤炭堆置区域的视频监控;2、输送带区域的传输带作业情况,输送带区域则侧重输送带作业状态、输送带上煤炭的大小尺寸是否正常、有无断料情况;3、储料区重点部位进行监视,包括防范人员入侵盗窃煤炭燃料,破坏设备等煤炭堆置区域及输煤皮带监控煤炭堆置区域易发生自燃现象,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故推荐采用热成像摄像机进行监控,便于火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同时为事后火灾的处理提供直接的录像资料。另外储煤场里的存煤经过长时间存放,极易发生“闷烧”潜伏,然而,当它被输入露天煤场中间的输煤皮带上,极易发生着火自然现象,致使胶带、煤斗等设备发生烧损事故。可采用热成像摄像机对其进行监控热成像网络云台摄像机热成像摄像机被动式采集物体的红外辐射成像,具有热点检测功能,当其监控的场景内出现火点时,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及时捕获到该火点,并主动发出报警信息,达到提前火灾报警防范的效果。热成像摄像机能够检测到的最小火点需要在图像上占用至少3个以上像素点。需要根据监控场景的范围选择不同焦距的热成像镜头及产品。输送带区域的传输带作业情况输送带区域可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且与SCADA系统进行联动,当输送带作业状态异常或出现断料等情况时,SCADA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可以通过与电厂内视频监控系统联动,通过视频窗格的弹出,完成视频复核工作。重点区域(禁区)等区域防范工作可通过上文智能视频监控中介绍的SmartIPC完成对重点区域的监控防范工作。如区域入侵检测、人员徘徊检测等功能应用。区域入侵检测人员徘徊检测冷却水处理区冷却水处理区为高温多湿的特殊环境,重点除对人员及作业安全监控外,还必须对冷却锅炉的河水或海水状态及进出口的水量进行影像与数据监控。可采用防腐蚀摄像机对区域进行监控防腐蚀摄像机材质:不锈钢(316L),满足WF2、NEMA4X和C5-M防腐蚀标准,有效避免酸性、中性盐雾腐蚀。工作温度和湿度:-40℃-70℃,湿度小于90%防护等级:球机:IP68,TVS6000V防雷、防浪涌、防突波,符合GB/T17626.5四级标准。半球和枪机:高于IP66的防护等级,在所有零件接触间隙都加密封圈。飞灰脱硫处理区飞灰脱硫处理区是燃煤火力发电厂内一个具危险性的特殊环境。燃煤火力发电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飞灰等一些带有害物质的灰渣,无防护处理时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所以此处除了必要的物质及气体侦测外,脱硫及脱硝作业及飞灰的倾倒、堆积及固化处理的过程都必须做到影像的完全监控,以免有作业安全问题发生时却无人发现,同时在集尘等作业上更要注意灰尘浓度及作业区温度的监控。监视系统用于对锅炉、机械、机电和辅助车间等生产环境,以及重要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监视。通过显示器和大屏等,使电厂监控室操作人员能监视本区域内的所有图像。在此区域可采用防爆摄像机对区域进行监测防爆球机防爆标志:ExdⅡCT6/DIPA21TA,T6防护等级:IP68双层不锈钢材质设计,防爆球机散热采用索尼高性能传感器,图像清晰200万像素逐行扫描1/3"CMOS20倍光学变倍最大分辨率可达1920×1080最低照度:彩色0.02lux@F1.6支持ICR红外滤片式自动切换支持数字宽动态、3D降噪支持标准的API开发接口,支持海康SDK、Onvif、CGI和PSIA协议接入支持三维智能定位功能,配合DVR/客户端软件/IE可实现点击跟踪和放大支持断电状态记忆功能,上电后自动回到断电前的云台和镜头状态支持NAS存储录像,录像可断网续传,最高可支持8个NAS盘支持全景状态下的自动跟踪功能可选智能分析功能电厂油库区、制氢站火电厂油库区属于爆炸和火灾威胁性设施,一般电厂油库区设施包含:油泵房、防火堤、围墙、道路等。在火电厂油库区监控设备的安装必须做到安全可靠,需考虑到防爆要求,因此推荐部署防爆摄像机。一般火电厂大型发电机多采用氢气冷却的方式,使用氢气对发电机转子进行冷却,若用氢量较大,则会电厂会自建制氢站,利用电解水制氢。因为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推荐部署防爆摄像机。防爆球机防爆标志:ExdⅡCT6/DIPA21TA,T6防护等级:IP68双层不锈钢材质设计,防爆球机散热采用索尼高性能传感器,图像清晰200万像素逐行扫描1/3"CMOS20倍光学变倍最大分辨率可达1920×1080最低照度:彩色0.02lux@F1.6支持ICR红外滤片式自动切换支持数字宽动态、3D降噪支持标准的API开发接口,支持海康SDK、Onvif、CGI和PSIA协议接入支持三维智能定位功能,配合DVR/客户端软件/IE可实现点击跟踪和放大支持断电状态记忆功能,上电后自动回到断电前的云台和镜头状态支持NAS存储录像,录像可断网续传,最高可支持8个NAS盘支持全景状态下的自动跟踪功能可选智能分析功能防爆摄像仪防爆标志:ExdⅡCT6/DIPA20TA,T6防护等级:IP68不锈钢材质构造,适合各种复杂环境使用200万像素逐行扫描1/2.8"CMOS20倍光学变倍,焦距为4.3-86mm最大分辨率可达1920×1080最低照度:彩色0.05lux@F1.6支持ICR红外滤片式自动切换支持数字宽动态、3D降噪主厂房区域监控主厂房区域一般有发电机组、锅炉燃烧系统、主变压器、厂变压器、配电间、机组直流室、UPS室、蓄电池室、空调机房等区域。对于发电机组、锅炉燃烧系统等大范围区域的监控推荐采用球机进行监控。对于主变压器、厂变压器、配电间、机组直流室、UPS室、蓄电池室、空调机房等小范围区域监控可采用筒机或半球进行监控。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本部分主要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火灾报警三个系统组成,主要监测火电厂内的运行环境并通过控制相关设备来保障环境,并统一接入动力环境报警主机,所以这里统称为环境监控与智能控制系统。动环监控报警主机环境监测、火灾报警、智能控制等子系统部署在火电厂内,但各系统独立运行,无法发挥系统功能,同时也给维护和管理带来了不便。为了实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急需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技术介绍动环监控报警主机是环境监控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实现环境信息、报警信息实时处理、传输、存储等功能。它的出现解决了前端多系统集成的问题,它可以通过4-20mA模拟量接口、开关量接口、RS-485串口与各子系统连接,对各种数据进行汇集,处理成数字信号,并可以提供向上的接口供平台访问、管理。海康威视多功能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是针对火电厂特点量身设计的监控报警主机。动环监控报警主机一体化的设计,兼容多种规格的接口,可以保护现有投资,避免重复建设,今后可以增加主机数量以支持更多的子系统接入。主要功能采集火电厂内的环境量信息,经通信控制器的协议转换后上传中心。采集火电厂内的开关量报警信号,可实现本设备的开关量联动输出。采集火电厂内的串口数据,通过通信控制器的预案实现系统联动配置原则根据火电厂现场动环监测设备的接口数量进行配置,对于RS-485设备,支持总线方式。环境监测子系统根据火电厂的实际需求,配置温湿度传感器、水浸探头等环境监测设备,这些环境信息通过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实现数据集中上传。温湿度传感器一般情况下电气设备对环境的温湿度都有相应的要求,特别对于一些昂贵精密的设备更是如此。电力行业中由于温度过高过低引起的元器件失效或环境湿度过高引起的漏电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需对温湿度进行实时采集和控制。技术介绍温湿度传感器,采用传感、变送一体化设计,采集温湿度数据,进行数据校正转换,转换成4-20mA电流环信号上传,并能在现场LCD上显示。主要功能火电厂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4-20mA接口连接至动环监控报警主机,温湿度模拟量能实时上传平台,前端及控制中心能随时查阅设备运行场地的环境温湿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远程遥控空调)。配置原则在主控室、继保室、通信室、蓄电池等室内需配备温湿度传感器。如果被测的房间太大,就应放置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可通过LCD显示现场温湿度。水浸探头当连续降雨或排水不畅时,电缆沟内会产生积水,当积水淹没沟内电缆时会造成安全隐患,电缆长期浸泡在水中时,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水结构,电缆很容易产生绝缘的水树枝老化,从而造成绝缘的破坏,将会大大缩短电缆的寿命,严重的还会造成短路跳闸。所以我们需实时了解电缆沟的积水情况,以便及时使用抽水泵排水。所谓“水树枝”,指塑料电缆绝缘在电场和水的作用下,由杂质、气泡及隆凸不平处引发其内部绝缘材料降解而产生树枝状放电通道。水树枝会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生长,最终导致绝缘击穿,成为电缆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技术介绍水浸探头根据探测电极浸水后阻抗发生变化,通过专用集成芯片对水浸输入信号进行信号放大、整形、比较,将电极电导的变化转换成标准电压信号,推动继电器输出开关量信号,指示探头所在位置是否有水。在没有水浸入时,电极之间的电导为零,当有水接触电极时,电导变大。火电厂内需对电缆沟内的水位进行实时检测,当水位超过警戒线时,能够通过开关量向综合监控系统报警。主要功能电缆沟内的水浸探头通过开关量输出报警信号给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动环监控报警主机根据预置规则启动抽水泵排水,同时把现场积水情况及时上传平台,使前端及控制中心知情。配置原则传感器应安装在感应点上方较高位置,以确保其不被水淹没,安装时先安装底座。如果用户要多点检测,一组导线上可带4~5个探头,也可以接多组分导线,每组导线带1个探头或多个探头。火灾报警子系统由于主控室、保护室等都是重要电气设备,一旦失火,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引起设备的误动作,危及该地区电网的稳定运行,所以防火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技术介绍火电厂都有独立的火灾报警系统,根据火电厂现场情况可划分为不同的防区,每个防区内配置有不同数量的烟感等火灾探测器,来监测烟雾报警情况。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可通过开关量报警电缆与火灾报警主机,进行实时通讯,能够及时响应火灾报警主机发出的报警信息。报警系统接入图主要功能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不同的防区,当检测到火灾时,报警主机输出相应防区的报警信息到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可根据预置规则联动相应功能:报警信息上传中心,保安人员可以迅速来到事发地点;联动相应的灯光照明,调用预置位,以便前端及监控中心能及时了解现场火势。火灾报警系统的开关量能实现各种联动:开启门禁,使火灾区域的人员能够逃生;实现与电源控制开关的联动,自动切断重要设备的电源。配置原则报警主机应具备开关量报警节点,用于输出报警及联动。报警主机需安装在主控室或保安室。报警主机可与消防119联网,提高系统的消防安全等级。智能控制系统火电厂内的相关辅助控制设备较多,许多设备都只能在前端进行控制,实现无人值守后,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实现远程的控制功能,如远程打开现场灯光、风机、水泵、门禁、空调等,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火电厂辅助控制设备集中、整合,能够远程手动、联动控制。现场的控制设备分为2大类:智能设备、开关设备。火电厂内的灯光和空调需要通过协议控制,因此属于智能设备;其它如抽水泵属于开关控制。智能灯光控制器技术介绍智能灯光控制器内置大电流继电器,实现远程灯光开关。灯光控制系统接入图主要功能智能灯光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连接至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平台通过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发送控制命令给智能灯光控制器通,实现灯光开关。部署原则视接入灯光路数而定;灯光控制器单路继电器额定功率需满足输出功率。智能空调控制器技术介绍RS-485智能空调控制器,能让用户不必再往返于各个空调之间;空调智能控制系统能学习并存储空调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码,兼容各种空调机型,多种自动控制方式适应不同场所需求,使普通空调轻松实现自动化。智能空调控制器一般由控制模块、红外发射线、电流检测模块组成。空调控制系统接入图控制模块通过RS-485口接受管理平台的空调控制命令,再通过红外发射线控制空调。红外发射线红外发射线裸线端接入控制器,将红外发射二极管一端固定在空调红外接收窗口附近。电流检测模块将电流检测模块裸线端接入动环监控报警主机的信号检测接口,将电流检测模块套入空调供电线路的零线或火线(建议零线)。主要功能智能空调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连接至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平台通过动环监控报警主机发送控制命令给智能空调控制器通,实现空调开关机、温度调节。部署原则空调控制器可在空调室内机旁就近安装;一台空调配套一个智能空调控制器,多台空调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方式连接。智能开关量控制对于开关设备,只需控制设备的启、停,如抽水泵等,可以直接接入动环监控报警主机的开关量输出接口。平台可通过网络发送开关控制命令,控制设备的启、停;也可以设置相应的联动规则,比如通过水浸报警联动水泵启动排水等。采用综合辅助系统控制开关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要解决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之间的关系,需要改造站内的控制回路,改造后平台可以远程开启,本地可以关闭,反之本地开启,远程也可以关闭。智能开关量控制示意图如下:智能开关量控制示意图智能一卡通系统门禁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是针对各区域重要办公场所、主要物资仓库、发电机层、调度室、通信机房等重要部位的通行门以及主要的通道口进行出入监视和控制。门禁管理系统采用TCP/IP网络化门禁系统,提高门禁系统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为门禁的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设计思路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设备组成。前端设备由门禁读卡器、电控锁、开门按钮及门禁控制主机等组成。主要负责采集与判断人员身份信息与通道进出权限,结合电锁控制对授权人员放行。传输网络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包括门边设备与门禁控制主机之间,以及控制器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通讯。监控中心负责系统配置与信息管理,实时显示系统状态等,主要由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平台组成。拓扑结构门禁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门禁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图前端设计电厂门禁点设计主要考虑受控区域的进出权限控制,结合电厂的环境特点与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对进出通道设置门禁设备,限定不同人员的出入权限,并对人员进出信息进行记录查询等。在针对不同受控区域进行门禁点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按需确定受控区域门禁点设计应首先确定受控区域与控制需求,例如楼内区域往往需要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需要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门禁点;重要通道和舱室只能有相关工作人员进出,需要在重要通道设置门禁点;管理机房一般只允许机房工作人员进出,需要在机房门设置门禁点等;全面的点位设置对于需要进行通行权限控制的区域,应全面考虑该区域的进出通道,对所有可能进入该受控区域的出入口设置门禁点。配合门禁控制逻辑门禁点配置需要与系统控制逻辑相对应,如单向控制只需在进门或出门处设置门禁点,双向门禁控制则需要在进出两边均设置门禁点。电厂常见的门禁控制以单向控制居多。在门禁点设计的过程中,应同时考虑门禁与其它系统的联动,确定各门禁点的联动属性。便携的识别方式门禁点通过门禁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对进出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门禁点设置时应根据区域特点与受控区域的安全级别,同时考虑便携性需求,选择不同的识别方式,如单纯的刷卡认证、密码认证、指纹认证、指静脉认证或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等。合理经济的门禁点汇聚方式门禁点需要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通讯,因此各门禁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需要建设通讯线路。基于节省线材与施工的考虑,门禁点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点位进行汇聚。在门禁点位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门禁控制主机的上下行通讯方式以及单台控制器接入门禁点数量等,选择较为合理、经济的汇聚方式。传输设计门禁管理系统的网络传输设计为:门禁控制主机下行RS485总线或weigand通讯方式,接入门禁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通过多芯信号线接入门状态信息、开门按钮信号、报警输入信号等;通过多芯信号线输出门锁开关控制信号与报警联动信号等;通过RS485方式将多个控制主机相连,至监控中心通过通过TCP/IP通讯转换器接入监控中心以太网;管理客户端通过标准网络线接入机房以太网;管理客户端通过USB线接入发卡器。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主要由PC机、发卡器和中心管理平台组成,负责系统配置、信息管理、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卡片管理等。门禁系统监管参数设置:可设置监控范围(区域、设备类型、具体设备等)、应用类型、报警方式(MAIL、短信等)等。设备监控:监控指定范围或者全部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用卡流水情况、设备参数情况、名单版本和时钟情况等。应用监控:可监控黑卡交易、流水采集情况、卡库平衡状况、流水异常情况等,并可从应用准确定位到应用发生的终端位置等。报警处理:根据设置的报警参数、问题严重程度、问题的责任人等属性,发送报警信息给有关人员。故障定位:可监控并定位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故障类型、建议的处理方法等。统计分析:可对故障类型、发生次数、发生区域或设备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等。系统密钥管理,密钥生成、密钥发行、密钥更新。各级部门的管理与维护。员工类型、补助类型管理与维护。交易科目类型管理与维护。日志管理。电子地图管理为使监控人员能够对门禁当前开关门的状态进行具体的监视工作,门禁管理平台提供了电子地图监视程序,它是一套直观的监视功能。由于工程调试人员已经将电子地图的电子图档编制完成,监控人员只需简单的界面操作工作即可实现管理。电子地图监视程序主要的功能就是以图形的形式显示门禁的状态,例如当前门是开门还是关门状态,或者是门长时间打开而产生的报警状态。此时的安保人员可以透过这种直观的图示来监视当前各门的状态,或者对长时间没有关闭而产生的报警门进行现场察看。人员管理实现人员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导入、同步等。信息更新维护和删除。信息统计查询。卡片管理卡片管理包括制卡、发行、换卡、挂失、解挂、卡回收、删除等操作,管理过程须受“卡片管理权限”审核。支持不同类型人员的批量发卡与个别发卡,发卡中心可以完成对人员照片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IC卡制作一系列工作。实现统一的IC卡日常维护管理。负责日常对卡的维护,如卡的挂失、解挂、补卡、换卡、卡信息修正、修改密码、单个注销和成批注销、帐户冻结/解冻、查询、身份参数维护等等工作,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流水记录,如卡片处理日报、月报、期报、年报等,流水记录如挂失记录、解挂记录、制作记录等。数据备份管理为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要有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通过正确设计,可以从多种故障中恢复,包括:媒体故障、误操作、服务器硬件故障等。数据备份:涵盖数据库、各种业务数据、安全日志等各种数据的完整和差异化自动备份机制,可支持灵活的备份管理工具。数据还原:可提供统一的各种备份数据还原工具。系统功能设置门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对人员通行权限的管制,通过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辩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进入受控的区域门组,读卡器能读出卡上的数据或生物识别仪读取信息并传送到门禁控制主机,如果允许出入,门禁控制主机中的继电器将操作电子锁开门。门禁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多种门禁方式(单向门禁、双向门禁、刷卡+门锁双重、生物识别+门锁双重)。对使用者进行多级控制,并具有联网实时监控功能。本系统的实施将有效保障电厂内的人、财、物的安全以及内部工作人员免受不必要的打扰,为电厂工作人员建立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环境。发卡授权管理系统采用集中统一发卡、分散授权模式。由发卡中心统一制发个人门禁卡和管理卡,再由门禁系统独立授予门禁卡在本系统的权限。系统可对每张卡片进行分级别、分区域、分时段管理持卡人可进出授权的活动区域。设备管理该子系统能实时监控门禁系统各级设备的通信状态、运行状态及故障情况,当设备发生状态变化时自动接受、保存状态数据;开启多个监视界面对不同设备进行分类监管;实现各类设备的数据下载、信息存储查询及设备升级等操作。实时监控系统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实时查看每个门人员的进出情况(客户端可以显出当前开启的门号、通过人员的卡号及姓名、读卡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每个门区的状态(包括门的开关,各种非正常状态报警等);也可以在紧急状态远程打开或关闭所有的门区。权限管理系统可针对不同的受控人员,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权限,将人员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与权限相对应的区域内;对人员出入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管理。实现对指定区域分级、分时段的通行权限管理,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受控区域,并根据管理人员的职位或工作性质确定其通行级别和允许通行的时段,有效防止内盗外盗。系统充分考虑安全性,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操作员并设置不同的密码,根据各受控区域的不同分配操作员的权限。动态电子地图门禁子系统以图形的形式显示门禁的状态,比如当前门是开门还是关门状态,或者是门长时间打开而产生的报警状态。此时管理人员可以透过这种直观的图示来监视当前各门的状态,或者对长时间没有关闭而产生的报警门进行现场察看。同时拥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在电子地图上可对各门点进行直接地开/闭控制。出入记录查询系统可实时显示、记录所有事件数据;读卡器读卡数据实时传送给管理平台,可在监控中心客户端立即显示持卡人(姓名、照片等)、事件时间、门点地址、事件类型(进门刷卡记录、出门刷卡记录、按钮开门、无效卡读卡、开门超时、强行开门)等如实记录且记录不可更改。报警事件发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弹出醒目的报警提示框。系统可储存所有的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刷卡加密码开门在重要房间的读卡器(需采用带键盘的读卡器)可设置为刷卡加密码方式,确保内部安全,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以提高整个受控区域的安全及管理级别。逻辑开门(双重卡)某些重要管理通道需同一个门二人同时刷卡才能打开电控门锁。例如金库等,只有两人同时读卡才能开门。胁迫码防胁迫密码输入功能(需采用带键盘式读卡器)。当管理人员被劫持入门时,可读卡后输入约定胁迫码进门,在入侵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心将能及时接收此胁迫信息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确实保障该人员及受控区域的安全。防尾随持卡人必须关上刚进入的门才能打开下一个门。本功能是防止持卡人尾随别人进入。在某些特定场合,持卡者从某个门刷卡进来就必须从另一个门刷卡出去,刷卡记录必须一进一出严格对应。该功能可为落实具体某人何时处于某个区域提供有效证据,同时有效地防止尾随。反潜回持卡人必须依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进出,否则下一通道刷卡无效。本功能与防尾随实现的功能类似,只是方式不同。配合双向读卡门点设计,系统可将某些门禁点设置为反潜回,限定能在该区域进、出的人员必须按照“进门→出门→进门→出门”的循环方式进出,否则该持卡人会被锁定在该区域以内或以外。双门互锁许多重要区域,通行需经过两道门,要求两道门予以互锁,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尾随或者秩序进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入侵的难度和速度,为保安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赢得时间。互锁的双门可实现相互制约,提高系统安全性。当第一道门以合法方式被打开后,若此门没关上,则第二道门不会被打开;只有当第一道门关闭之后,第二道门才能够被打开。同理,如果第二道门没有关好前,第一道也不予以刷卡打开。强制关门如管理员发现某个入侵者在某个区域活动,管理员可以通过软件,强行关闭该区域的所有门,使得入侵者无法通过偷来的卡刷卡或者按开门按钮来逃离该区域,通知保安人员赶到该区域予以拦截。异常报警该系统具有图形化电子地图,可实时反应门的开关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实现系统报警或报警器报警,如非法侵入、超时未关等。图像比对系统可以在刷卡时自动弹出持卡人的照片信息,供监控人员进行比对。系统联动消防报警联动门禁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协同运作,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消防通道的门能自动打开。海康门禁系统可以提供软件或硬件两种消防联动模式。软联动模式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主机给出指令,通过海康威视iVMS-8800综合监管平台软件内部联动的方式控制相关区域门禁开启。如有火灾报警事件,则自动捕捉各种火灾事件,以亮显、声效等展现火灾的动态效果,将信息窗放在首要位置以提供报警详情。管理员可直接在互动的界面上点击图标获取不同区域的详细信息,以及根据预先软件编程自动向系统中的多种设备发送联动指令,如根据报警的区域按照预设的疏散线路打开或关闭相关的通道门。硬联动模式根据消防要求,门禁系统的消防联动多采用硬件联动模式。门禁系统有硬件的输入联动模块,提供硬件的实时消防联动。硬件联动的信号通过输入板输入,结合系统结构的设计,或者系统联动模块的设定,完成消防联动的要求;也可以提供同一时间全部联动的功能。硬件联动实施方案如下:通过调整和合理安排电源的布线方式,结合接入楼层弱电井的消防信号,直接通过电源的切换,当紧急状态发生时,系统能够满足断电开门的功能。门禁消防联动以楼层为分区;要求消防干触点信号接入相应区域的弱电间,以便门禁系统接受并强切相关区域的受控门;接收消防信号后,响应区域的门被强制打开并同时向消防系统提供消防的反馈信号,以便消防系统确认;消防邻层强切或者全楼断电等消防控制,由消防系统统一控制完成。结合消防的实际需求,消防规范N±1可以由消防系统N±1控制器实现,门禁系统接受消防系统N±1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即可。至于联动逻辑,即“在一层以下的消防联动次序是否为地下的所有层”等逻辑的设计和实现,均按照消防规范及消防系统要求而定。与视频监控联动门禁系统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是非法人员盗用合法卡作案。为了防止有人盗用他人合法卡作案,保证刷卡记录的真实性,系统要求每次刷卡都能联动视频抓拍下刷卡人照片或保存下刷卡时的录像资料。集成功能系统具有开放型结构,便于扩展和联网。门禁系统可提供OPC、ODBC等接口,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梯控管理系统梯控管理系统用于实现电梯楼层权限控制,保证电梯使用安全。主要包括:特定楼层访问权限控制、楼层常开时段设定、公共楼层设定、假日配置、报警上传与展示、刷卡记录查询等。系统可避免外来人员随意通过电梯进入各区域,给各场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保护这些区域的人员及财产安全,通过减少误操作和空转,有效减少损耗,减轻电梯维修负担,节省维修费用,在实现节能的同时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设计思路电梯楼层控制器主要用于楼层控制,对授予楼层权限的人方可使用该楼层的电梯按键并只到达被授权层。通过RS-485总线方式与电梯楼层控制器通讯,最多可对64层进行控制。拓扑结构梯控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梯控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图管理流程根据电厂大楼中使用电梯的人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已授权的门禁卡使用电梯,到达经授权之楼层。工作人员有单层权限及多层权限之分。管理及保安人员通过已授权的门禁卡使用电梯,到达经授权之楼层。超级管理员可对管理人员、保安及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卡片授权等管理。临时访客,先与被访者建立联系,经被访者确认后,由访客服务前台为其发放经授权的临时访客卡门禁,供来访者使用。内部工作人员卡模式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已授权的门禁卡使用电梯,到达经授权之楼层。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持卡使用电梯。卡片发行、授权等由安保中心统一管理。乘梯流程说明如下:进入:工作人员进入电梯后,可通过已授权的门禁卡,在电梯内的层控读卡器处刷卡,控制器判断卡片是否合法,如判断为合法卡,则电梯的层控键盘方可启动,并且只有经过授权的楼层键可供持卡人使用(未经授权的键则按键无效),持卡人按键选择将到往楼层即可。如无卡或卡片为非法卡,则电梯的层控键盘不可启用,即无法使用电梯。离开:工作人员进入电梯后自行选择公共楼层(1层或地下层)按钮启动电梯下楼。或刷门禁卡开放已授权的楼层按钮。管理及保安人员卡模式上行:管理及保安人员进入电梯后,通过在梯控读卡器上刷门禁卡开放授权层的按钮权限,按任意一层按钮即可乘梯到达目的楼层。超级管理员可根据需要为管理人员设置二层或多层的选择权限。离开:管理人员进入电梯后自行选择公共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