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科学考古学有非常强的现代性,它不认为物质遗存在提供历史信息之外另有价值。在现代语境中,科学等同于正确,不科学就是不正确。金石学不科学,所以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殊不知金石学并非没有合理的地方,它的认识论比较落后,但是其本体论还是有意义的,物质遗存中融入了古人的文化。当代考古学出现人文回归,这是对科学考古学的纠正,物质遗存的研究本来就需要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现代性中暗含着非常强的“乌托邦主义”,以为凭借科学,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把人文视为有待改造的荒地,而不是同等的帮手。历史已证明并没有这样绝对的东西,它的流行极大地削弱了考古学的价值。考古学不仅仅为重建过去、证明某些历史规律提供材料,而且要传承与弘扬文化。如果从“器以载道”的观念再来看考古学,尤其是与当下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考古学的作用会有巨大的改变。这里我们不妨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为例来说明。中华文明探源是当前中国考古学的热点,也许你首先要问,究竟什么是中华文明?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所谓中华文明探源,就是要研究国家的起源,去寻找国家的三要素:城市、金属冶炼、文字。这个以西亚为中心提炼出来的文明的标准很长时间成为中国研究者的圭臬,直到大家逐渐认识到新大陆的文明并没有文字与金属冶炼,如印加文明,但这并不影响印加帝国曾经拥有一千二百万人口,以及南北超过五千公里的疆域。当文明的标准不那么绝对之后,大家似乎对什么是文明陷入了混乱。其实,我们的研究一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就是文化。这正是考古学可以贡献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地方。所谓中华文明探源,除了探究国家或是社会复杂性的起源,更重要的是探寻中华文化的形成。这里“文明”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一种以意识形态(通常是宗教或核心思想)为中心形成的文化体系。就中华文明而言,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而它们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比如中华文明之于天道、礼乐的强调,在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就能够找到踪迹。这个意义的中华文明,它决定所有中国人如何看世界,包含着所有中国人存在于世的意义根基,确定何为善、何为美。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不是口口相传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些生活的遗留就是考古学所研究的物质遗存。考古学从这个意义上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就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让考古学可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大众对于考古学家的印象总是与挖墓、探险联系在一起,考古总是意味着发现神秘的过去(如三星堆)。其实考古学的关注点跟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是一致的,横渠四句能够非常好地概括这个共同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万物的“心”就是文化意义,民众的人生意义来源于文化,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承载之物,考古学是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文化持续不断的传承。器以载道!考古学扎根深远,意蕴绵长,这已经不是“作用”所能包含的了。(摘编自陈胜前《考古学有什么用?》,《读书》2022年第4期)材料二:当代考古学中最深层的矛盾之一是科学和人文的对立。过程考古学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考古学立足于科学之上,建立“作为科学的考古学”;而富有人文色彩的后过程考古学认为并不存在客观的考古材料,物质都是包含意义的,此即“作为人文的考古学”。作者(陈胜前教授)在书(《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一书)中对这两种思想进行了重构。他认为科学与人文相伴相生,没有人文思想就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没有当代人文反思。同时坚持认为考古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应是文化,是一项促进文化发展的事业,因而作者提出了作为文化的考古学。以文化为出发点,作者阐释了考古学的三大问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同时也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散式思考,涉及三大问题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如人的社会性、史前经济学、社会权力的空间表达、文化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等。以人为中心考察人类过去,是该书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作者认为,考古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应保持一种张力。这一观点更接近后过程考古学的理念——批判过程考古学中虚幻的科学纯洁性,批评考古学家对话语权的垄断,批评考古学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式”的目标。作者认为,作为文化的考古学应以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作为文化的考古学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作者呼吁:考古学者对现实的关怀不可或缺,考古学应为理解、构建中国自身文化做出贡献,在未来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是作为文化的考古学,这与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或同时作为历史学、人类学和科学的考古学的定位,有着明显差别。该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承袭了中国考古学一贯的以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为目标的追求;开拓了以考古学理论方法叙说现实、阐释现实的新的研究思路;尤其是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民族串联,增进了人们对自身民族和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亦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摘编自徐紫瑾、杨林旭《探讨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作为文化的考古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石学虽然认识论比较落后,但也有合理的地方,不应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其本体论还是有意义的。B.以西亚为中心提炼出来的国家文明的标准有“城市”“金属冶炼”“文字”三个要素,但印加文明只具备一个要素。C.材料一认为,中华文明探源不应该只是探究国家或是社会复杂性的起源,更重要的是要探寻中华文化的形成。D.材料二认为,后过程考古学也就是人文考古学;过程考古学与后过程考古学是相互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考古学作为一门学问,其现代性试图凭借科学解决一切问题,但这是很难实现的“乌托邦式”的目标。B.中华文明中的儒、道、佛等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就能够找到踪迹。C.陈胜前教授提出了文化考古学这一课题,这一课题共包含三个子课题,那就是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D.作为文化的考古学认为,考古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应保持一种张力,这与后过程考古学的理念是一致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考古学“器以载道”观念的一项是()A.自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以来,考古人员已发现7个文化层、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B.对出土的甲骨进行研究,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做DNA鉴定,可知远古人是用黄牛或水牛的肩胛骨占卜的。C.甘肃庆阳南佐环壕聚落遗址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国最大的中心聚落遗址之一。D.四川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了以夏商王朝为中心的中原与周边地域的政治、文化关系。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请简要概括作为文化的考古学的含义及意义。【答案】1.D2.A3.B4.①论证结构方面,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②论证方式方面,主要运用了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方式。③论证方法方面,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④论证语言准确、严谨。5.①作为文化考古学是以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目标的考古学。②作为文化的考古学的意义:通过考古探寻文明源头,传承、发展文化,通过考古进行社会实践,为理解、构建中国自身文化做出贡献;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民族串联,增进人们对自身民族和文化的理解,提升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科学考古学与人文考古学的对立,探讨了考古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文章强调考古学不仅是科学的研究,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提出“作为文化的考古学”这一理念。文章指出当代考古学应关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考古学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并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二者不可兼容”错误。由原文“他认为科学与人文相伴相生,没有人文思想就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没有当代人文反思”可知,科学与人文是可以兼容的,因此过程考古学与后过程考古学虽然相互对立,但也可兼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中华文明中的儒、道、佛等思想的源头”错误。由原文“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而它们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可知,原文没有提到“佛”。C.“共包含三个子课题”错误。由原文“以文化为出发点,作者阐释了考古学的三大问题……”可知,不能说文化考古学就只有这三个子课题。D.“这与后过程考古学的理念是一致的”错误。由原文“作者认为,考古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应保持一种张力。这一观点更接近后过程考古学的理念”可知,原文只是说“这一观点更接近后过程考古学的理念”。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器以载道”观念中的“道”即“文化”,也就是作者强调的考古应是作为文化的考古,要从文化这一维度进行考古,探寻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B.属于科学考古,并没有强调文化层面的意义。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把握能力。论证结构方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指出科学考古学存在的问题,即过度强调科学而忽视人文价值,提出物质遗存研究需要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总起);接着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为例,阐述在这一研究中应重视文化维度,包括文明标准的相对性以及文化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意义(分述);最后强调考古学在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概念(总结)。论证方式方面,主要运用了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方式。文章通过对比科学考古学和金石学的认知,对现代性及其带来的偏见进行了批判,以此引出人文回归的必要性。接着,文章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例,指出研究文明需关注文化这一维度,从而论证考古学的意义不应仅限于科学价值,还应包括丰富的人文价值。最后,结合“器以载道”观念和横渠四句,将考古学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全面展示考古学的广泛价值。论证方法方面,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印加文明为例,印加文明没有文字与金属冶炼却依然是庞大文明,来说明以西亚为中心的文明三要素标准并非绝对,从而论证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不应局限于传统文明标准,而应重视文化维度。引用“器以载道”的观念,阐述考古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使论证更具文化内涵和说服力。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在阐述观点时,如对科学考古学现代性的分析,通过剖析其认识论和本体论,说明其问题所在,论述严谨。在阐述考古学与文化的关系等概念时,用词准确。如“这里‘文明’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一种以意识形态(通常是宗教或核心思想)为中心形成的文化体系”,对“文明”含义的界定明确而准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为文化的考古学的含义:由原文“作者认为,作为文化的考古学应以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可知,作为文化的考古学是以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目标的考古学。作为文化的考古学的意义:由原文“考古学从这个意义上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就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让考古学可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考古学者对现实的关怀不可或缺,考古学应为理解、构建中国自身文化做出贡献,在未来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知,通过考古探寻文明源头,传承、发展文化,通过考古进行社会实践,为理解、构建中国自身文化做出贡献。由原文“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民族串联,增进了人们对自身民族和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亦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可知,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民族串联,增进人们对自身民族和文化的理解,提升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赛妙香周东明赛妙香是三胜戏班儿的当红旦角儿。赛妙香这几天心情不好,爱发火,为啥?这得慢慢说。赛妙香小时候,家境贫寒,吃两顿饿三顿,因此自小体弱。半月前,松州城商会杨会长,给母亲过生日,唱堂会,赛妙香应工唱了《红鬃烈马》里的王宝钏,很累。晚上,他又赶场,在戏园子里唱《二进宫》里的李艳妃。这是三个人的对儿戏,戏里应工杨波的角儿,是高派老生,应工花脸的角儿,和金少山学过戏。戏一开场,调门儿就高,台上三个人不分高低地对啃。叫好声,是一阵接一阵。那天晚上,松州城的戏迷过足了戏瘾。可是赛妙香却架不住了,身体弱不说,那天又赶场,唱了两场戏,而且还是重唱功的戏。赛妙香到了后台,还没等卸完妆,突觉胸中恶心,嘴里发咸,心头一热,一口血吐了出来。赛妙香第二天去了松州城的“三溪堂”,坐堂先生说他伤气了,补补气,会好起来的,但是以后要注意,不要这样累,因为他身体弱。戏班儿管事儿是赛妙香父亲同门师哥,听说赛妙香得了吐血症,把赛妙香叫到家里。管事儿说,侄子啊,咱们戏还得唱,可是身体也不能不顾,你现在这个样子,依我看,以后重唱功的青衣,你是不能再唱了,改行吧。改啥?赛妙香问。小生,你的嗓子和扮相都可以嘛。说起改行的事儿,赛妙香不是没想过。可赛妙香是个要强的人。一想,改行唱小生,就要唱底包小生了,自己辛辛苦苦学旦角儿戏,十多年来,练功吊嗓,才唱红了,容易吗?想到这儿,赛妙香就生气,生自己的气,为啥这身体不出活儿。想着想着,他心中就有一股无名火,往上拱。在三胜戏班儿里,还有一个人,也唱旦角儿,叫李麻子。此人姓李,因为脸上星星点点的,有几个浅麻子,人们就叫他李麻子。李麻子与赛妙香同出一门,学的都是旦角儿,因赛妙香年长李麻子一岁,李麻子叫赛妙香师兄。李麻子有一副好嗓子,声音甜脆,圆润,好听。如果仅从嗓子来说,是唱旦角儿的料,可是他扮相没有师兄赛妙香俊,身段也呆板,做不出戏来,虽然和赛妙香同年登台,但是一直唱不过赛妙香,在三胜戏班儿唱二牌旦角儿。赛妙香也知道,李麻子在暗中使劲儿,想要挂头牌。今儿,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李麻子来赛妙香家了。赛妙香见李麻子来家里了,惊讶地问,哟,师弟你咋这么闲在啊?这不是说师兄病了吗,来看看您。谢谢师弟还有这份心意。赛妙香嘴上说着感谢的话,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心说,谁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个人聊了会闲话,李麻子就问赛妙香,师兄,我听人家说,有人劝您改行,唱小生,有这事儿吗?哦,你也关心我这事儿?不,随便问问,随便问问。师弟,我倒要听听你的看法,你说,你是什么意见?我嘛,李麻子思忖了一下,依您现在的情况,我看,改行也不失为上策。噢?你也是这样想的?赛妙香笑了,当然笑得很尴尬。话不投机半句多,李麻子也看出来了,师兄很不高兴了,在敷衍他,于是也就起身告辞了。赛妙香唱不了旦角儿,又不想改行唱小生。他现在想退出梨园行,回老家去。这天,他来戏班儿辞行。管事儿一再挽留,赛妙香还是去意已决。管事儿顿了一会儿,又说,你知道李麻子怎么说你吗?他说你这个年龄,就是改行唱小生,也成不了角儿,你也就只有唱底包了。真的,他真是这么说的?班主点点头。赛妙香一气之下走了,去了北平。一年后,赛妙香突然回到了三胜戏班儿,不过,赛妙香回来是要唱戏的,要唱小生戏。头一天,管事儿笑着问赛妙香,晚上咱贴什么戏码?《小晏》,赛妙香说,而且说得很坚定。管事儿却为难了,说,这是小生戏啊。是啊。可这貂蝉谁来应工?管事儿说的这事儿,不是没有道理。《小晏》这出戏,是小生戏,演吕布的是主角儿,挂头牌。可是貂蝉,虽说在戏里的分量很重,一般的底包来不了这个角色,但是因为不是旦角儿戏,就是角儿来应工这个角色,也要挂二牌,给小生挎刀。三胜戏班儿里,能应工这个角色的人,只有李麻子一个人,可李麻子自从赛妙香走了,已经是三胜戏班儿当红的旦角儿了,他能答应应工貂蝉吗?就在这时,李麻子来了,他一见到赛妙香,就说,师兄回来了,您今儿晚上打炮贴什么戏码?《小晏》,赛妙香说。哟,谁的貂蝉啊?要是没人来,我来。那天晚上的戏码一贴出去,松州城的戏迷听说赛妙香改行,唱小生了,那个好奇,不到半天工夫,就把戏票抢光了。赛妙香一连气演了五天《小晏》,天天晚上看戏的人,坐的都是满坑满谷。有人说,赛妙香的吕布演的棒,也有人说,李麻子的貂蝉也不错。第六天,管事儿问赛妙香,今天晚上,咱贴什么戏码?《穆柯寨》,赛妙香说。嗯?管事儿不解地问,这是旦角儿戏啊?我懂。谁来穆桂英?这还用问吗,戏班儿里几个旦角儿?就李麻子一个,可是旦角儿要挂头牌,您呢?按戏班儿规矩来。那样的话,您就要挂二牌,给李麻子挎刀了。不行吗?赛妙香问。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时候挨饿的经历让赛妙香不敢懈怠,一天赶了两场重唱功的戏,导致吐血。B.李麻子虽然嗓音超过了赛妙香,但其他条件不如赛妙香,只能唱二牌旦角儿。C.在谈论改行事宜无果的情况下,李麻子使用激将法将赛妙香拉回唱戏的路上。D.《小晏》戏中的貂蝉,底包来不了这个角色,无论谁应工都只能挂二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了很多行业术语,如旦角、应工、老生、小生、底包等等,以及富有时代特色的场所,把读者引入了特定的年代与特殊的环境中。B.小说多处使用儿化音,如戏班儿、对儿戏、角儿、管事儿等,从而使小说语言更加亲切,节奏更加舒缓,但同时也削弱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C.当赛妙香反问李麻子关心自己改行之事时,李麻子迅速否定,并且连说两遍“随便问问”,这种重复更加凸显了李麻子怕引起赛妙香猜忌的心理。D.作为赛妙香父亲的同门师哥的管事儿,虽然在文中着墨不多,情节较少,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8.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两处使用了补叙手法,请分析其作用。9.赛妙香回到三胜戏班后第六天主动提出演《穆柯寨》,为李麻子挎刀,小说如此收尾有什么作用?【答案】6.C7.B8.①第一处交代了赛妙香因为连赶两场戏而导致吐血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②第二处交代了李麻子的情况,明确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赛妙香的负气较劲做铺垫。9.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赛妙香为李麻子挎刀,说明赛妙香被李麻子重师兄弟情谊、甘当配角的品德感动,也很好地表现了赛妙香在知道自己误解李麻子后重情重义、投桃报李的情怀。②反映了师兄弟之间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③凸显了师兄弟二人相互捧挎,和气合作,深化了主旨。【解析】【导语】这篇小说描绘了剧团演员赛妙香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及内心冲突。通过细致的情节发展,展现了他因健康原因面临改行的挣扎,以及在同行的激励下重新找回舞台信仰。作者运用行业术语和对话,真实再现戏班生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小说结尾赛妙香为李麻子挎刀,表明其接受了角色转换,达成心理和解,具有人性深度和励志意义。【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小时候挨饿的经历让赛妙香不敢懈怠,一天赶了两场重唱功的戏,导致吐血”错误。“小时候挨饿的经历让赛妙香不敢懈怠”与“一天赶了两场重唱功的戏”没有关联;另外,“导致吐血”的原因还有“身体弱”。B.“李麻子虽然嗓音超过了赛妙香”错误。原文只说“李麻子有一副好嗓子”,但并没有说李麻子嗓音超过了赛妙香。D.“底包来不了这个角色”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一般的底包来不了这个角色”。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但同时也削弱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错误。儿化音的使用使小说语言更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使表达更柔和活泼,这不仅没有削弱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反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叙述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补叙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可以使剧情更完整,且使情节铺展合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富;可以深化主旨;可以造成叙事波澜,增强艺术感染力。①第一处交代了赛妙香因为连赶两场戏而导致吐血的情节,补充介绍赛妙香吐血后的身体状况,强调他身体弱,以此推动情节发展,所以后面管事儿来劝他“咱们戏还得唱,可是身体也不能不顾,你现在这个样子,依我看,以后重唱功的青衣,你是不能再唱了,改行吧”,“说起改行的事儿,赛妙香不是没想过。可赛妙香是个要强的人……”等,可见补叙部分为后文管事劝他改行及他对是否改行的纠结等情节做铺垫。②第二处补叙“李麻子与赛妙香同出一门,学的都是旦角儿……李麻子有一副好嗓子……可是他扮相没有师兄赛妙香俊,身段也呆板,做不出戏来,虽然和赛妙香同年登台,但是一直唱不过赛妙香,在三胜戏班儿唱二牌旦角儿”,交代了李麻子的情况,说明二人关系的微妙,及竞争关系,为后文赛妙香的负气较劲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赛妙香主动提出演《穆柯寨》为李麻子挎刀,说明赛妙香被李麻子重师兄弟情谊、甘当配角的品德感动,也表现了赛妙香在知道自己误解李麻子后,不计前嫌、豁达大度的品质,同样重情重义、投桃报李的情怀;在原来要强、负气的基础上,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②之前赛妙香和李麻子二人关系微妙、尴尬,存在竞争关系,赛妙香甚至负气出走,最后而赛妙香却主动提出愿意为李麻子挎刀,这一情节的反转,反映了师兄弟之间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也跌宕起伏,充满趣味。③结尾写师兄弟二人相互捧挎,和气合作,“天天晚上看戏的人,坐的都是满坑满谷”,体现了赛妙香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超越了个人名利,传达出一种豁达包容、热爱艺术的思想,深化了文章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帝【注】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十三年冬十月,楚王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十一月,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先是有私以英谋告司徒虞延者,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十四年夏四月,楚王英至丹阳,自杀。诏以诸侯礼葬于泾。是时,穷治楚狱,遂至累年。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阿附坐死、徙者以千数,而系狱者尚数千人。初,樊鲦弟鲔,为其子赏求楚王英女,鲦闻而止之曰:“建武中,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奈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及楚事觉,鲦已卒,上追念鲦谨恪,故其诸子皆得不坐。英阴疏天下名士,上得其录,有吴郡太守尹兴名,乃征兴及掾吏五百余人诣廷尉就考。诸吏不胜掠治,死者太半,唯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备受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自吴来洛阳,作食以馈续。续虽见考,辞色未尝变,而对食悲泣不自胜。治狱使者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见,故悲耳!”问:“何以知之?”续曰:“母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故知之。”使者以状闻,上乃赦兴等,禁锢终身。(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楚王英之狱》)【注】帝:汉明帝刘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B.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C.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D.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域,西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西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B.有司,官吏和官署的泛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廷尉,古代最高司法机关及其长官的名称。秦始设之,汉初沿袭,护卫宫廷。D.五毒,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一指墨、劓、剕、宫、大辟;一指笞、杖、徒、流、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刘英与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上文字,用作将为天子的天赐凭证,被人告发阴谋造反,被废除王爵,且被迁到丹阳郡泾县。B.楚王刘英抵达丹阳郡后自杀,皇帝下令彻查与刘英案件有关的人,牵连众多,从皇亲国戚、诸侯豪杰,直到审案官吏,数以千计。C.樊鲔与楚王联姻,樊鲦认为樊家过盛,再联姻会遭祸患,樊鲔不听。楚王事发后,皇帝追念已逝樊鲦的为人,没有处罚他的后人。D.楚王刘英暗中记录天下名士,明帝得到名单后,根据名单逮捕了包括吴郡太守尹兴在内的五百多人,加以严刑拷打,这些人死了一大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2)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14.陆续为什么能够触动皇上,最终使吴郡太守尹兴等人得以赦免?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0.B11.C12.D13.(1)佛经总的来说把虚无当作宗旨,把慈悲不杀生看成是可贵的。(2)但虞延认为刘英是明帝手足至亲,不相信密报。及至刘英逆谋暴露,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14.①陆续受尽酷刑,始终不屈招。②陆续所说的陆母做菜育人的方式感动了皇帝。③陆续的忠孝品性打动了皇帝。【解析】【导语】这段文言文叙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经过,并描述了楚王刘英因被密告有谋反嫌疑而惨遭废黜并自杀的事件。通过樊鲦的家训和陆续的忠诚表现,揭示了家族背景及个人品行在动荡时期的政治命运。同时,文本通过细节刻画,如陆续的沉着冷静,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复杂性,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佛家擅于使用恢弘博大的言词,以劝化诱导愚昧的凡夫俗子。精通佛家道义的人,称为“沙门”。于是佛教便开始在中原传播,图画佛门形像。在天子、诸王和显贵当中,唯独楚王刘英最先喜好佛教。“愚俗”作“劝诱”的宾语,不可断开,故可排除AC;“楚王英”作“好”的主语,不可断开,故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护卫宫廷”错误。廷尉,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不负责“护卫宫廷”,“护卫宫廷”是侍卫的职责。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根据名单逮捕了包括吴郡太守尹兴在内的五百多人”错误。根据原文“上得其录,有吴郡太守尹兴名,乃征兴及掾吏五百余人诣廷尉就考”可知,名单上有尹兴的名字,这五百多人是尹兴的下属,而非名单中的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以……为”,把……作为;“宗”,宗旨;“贵”,认为……是可贵的;(2)“以”,认为;“然”,认为……正确;“切”,严厉,严酷;“让”,责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诸吏不胜掠治,死者太半,唯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备受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可知,陆续在酷刑之下坚守正义,不胡乱招供,展现出其刚正不屈的品质,这会让皇帝看到他的忠诚与坚定,对他心生敬意。根据原文“续母自吴来洛阳,作食以馈续。续虽见考,辞色未尝变,而对食悲泣不自胜。治狱使者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见,故悲耳!’问:‘何以知之?’续曰:‘母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故知之。’使者以状闻,上乃赦兴等,禁锢终身”可知,陆母做菜方式体现出其做事严谨、有规矩,这种言传身教培养出陆续这样品德高尚之人,皇帝被这份母子深情以及陆母的育人方式所触动。陆续在受审过程中,面对酷刑不屈服,体现出对上级的忠诚;因见不到母亲而悲泣,展现出他的孝顺。忠孝自古以来为人们所推崇,皇帝也会被陆续的这种品性所打动,从而赦免尹兴等人。参考译文:起初,明帝听说西域有一神祗,名字叫作“佛”,于是派使者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教道义。使者在西域找到了佛经,并带着沙门回到中原。佛经总的来说把虚无当作宗旨,把慈悲不杀生看成是可贵的。认为人死之后,精神不灭,可以再次投胎转世,而人生前所作的善事恶事,全都会有报应。因此,提倡修炼精神,直至成“佛”。佛家擅于使用恢弘博大的言词,以劝化诱导愚昧的凡夫俗子。精通佛家道义的人,称为“沙门”。于是佛教便开始在中原传播,图画佛门形像。在天子、诸王和显贵当中,唯独楚王刘英最先喜好佛教。十三年,冬季,十月,楚王刘英和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上文字,用作将为皇帝的天赐凭证。有个叫燕广的男子,告发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编造符谶之书,蓄谋造反。朝廷将此事下交有关部门追查核实。主管官员上奏道:“刘英大逆不道,请将他处死。”明帝因手足之亲而不忍批准。十一月,废掉刘英王位,将他迁往丹阳郡泾县,赏赐五百户赋税。先前,曾有人暗中将刘英的逆谋告诉司徒虞延,但虞延认为刘英是明帝手足至亲,不相信密报。及至刘英逆谋暴露,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十四年,夏季,四月,楚王刘英抵达丹阳郡后自杀。明帝下诏,命令以诸侯之礼将他葬在泾县。当时,朝廷极力追究楚王之案,以至连年不止。从京城皇亲国戚、诸侯、州郡豪杰,直到审案官吏,因附从反逆而被处死、流放的数以千计,而关在狱中的还有几千人。当初,樊鲦的弟弟樊鲔曾为儿子樊赏求娶楚王刘英的女儿为妻。樊鲦听到消息后制止他说:“建武年间,咱们全家同受恩宠,一门之内,曾出了五个侯爵。当时只要当特进的父亲一句话,女可以配亲王,男可以娶公主。但父亲认为尊贵恩宠过度就成为祸患,所以不作这种事。况且你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把他丢给楚国呢?”樊鲔不听劝告。及至楚王谋反事发,樊鲦已经去世。明帝追念樊鲦为人严谨恭敬,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没有连坐。刘英曾暗中将天下名人记录在册。明帝得到这个名单,见上面有吴郡太守尹兴的名字,便召尹兴及其属官五百多人到廷尉受审。属官们经受不住苦刑拷打,大部分人死去。唯有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吏驷勋,虽受尽五种毒刑,肌肉溃烂,但到底也不改口供。陆续的母亲从吴郡来到洛阳,作了食物送给陆续。陆续以往虽遭拷打,言辞神色从不改变,但面对饭菜却痛哭流涕,不能自制。审案官问是何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而我们不能相见,所以悲伤。”审案官问:“你怎么知道她来了?”陆续说:“我母亲切肉无不方方正正,切葱也总是一寸长短。我见到这食物,所以知道她来了。”审案官将此情况上报后,明帝便赦免尹兴等人,但限制他们终生不准作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竹下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出发时的情景,清秋时节繁忙的公务之后,诗人跨鞍上马动身。B.颈联动静、远近结合,有被风吹动的碧穗般的炊烟,有小桥下绿绸般的溪水。C.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在鸟儿美妙动听的“迎宾曲”中心驰神醉。D.此诗中诗人的愉悦心情,完美融入了景物情态之中,实为情与景会之佳作。16.诗歌颔联语言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答案】15.B16.①多用叠词,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薄薄轻轻”写出了雾的虚无缥缈,“重重叠叠”写出了山的连绵不绝。②用词具有表现力。“冲”,意为冲开,把流动的雾化为静态;“放”,意为闪出,把静止的山化为动态。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解析】【导语】范成大的《早发竹下》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优美景致,通过富有层次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心情。诗中对薄雾、山岭、炊烟、溪水等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对禽鸟的拟人化描绘,完美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情景。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富有生动的意境和清新的意趣。【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有被风吹动的碧穗般的炊烟”错误。“碧穗吹烟当树直”意为在稻穗碧绿的原野可以远远的看见从农家飘出的像树一样直的炊烟。炊烟为静景,炊烟“当树直”,暗示无风。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能力。“薄薄轻轻”这一叠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清晨雾气轻盈、淡薄的特点,让人仿佛能看到那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雾气在眼前飘荡。“重重叠叠”则形象地展现出山峦起伏、层层叠叠的样子,强调了山的数量之多和连绵不断的形态。“冲”字原本常用来形容人的快速行动,这里用来形容人在雾中行走,仿佛是冲开了流动的雾气,将原本动态的雾赋予了一种静态的感觉,好像雾气是一个实体,可以被冲开。“放”字一般用于主动地展示或放出某物,这里把山当作主动的一方,山“放出”自己,让原本静止的山有了动态感,好像山在故意展示自己的姿态。一静一动,相互映衬,使画面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和趣味,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时的奇妙体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3)李清照喜欢以菊花入词,如“____,____”等句子,菊花往往成为词人身心悲苦的象征或载体。【答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谤、峨、巅、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露已过,霜降未临,收了夏季作物的大田经过一段时间的歇息,又一次敞开怀抱。黝黑的泥土被翻了出来,笔直的田垄像布匹一样伸展开去,浸涨了的麦种鼓着椭圆的肚子,被一撮撮地投进温润的泥洞。那是麦种的家。陪伴它们的还有蚯蚓、蝼蛄、阳光、雨水和日渐干冽的风。冬雪落了下来,嫩绿的麦苗才几寸左右长,躲在雪地上像淘气的孩童与太阳捉着迷藏。好在太阳有法术,总能把麦苗从雪被里拎出来。而后,几乎是转眼之间,麦苗长高了,挺起了细长的腰杆——现在应该叫麦子了。进入春天,风已不再像冬天那样暴躁和粗鲁,田鸡和昆虫躲在麦子的根部发出稚拙的叫声。分蘖、长叶、抽穗、灌浆……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的。只是,风总是那么不安分,将麦子一会儿往东推,一会儿往西推,卷起的波浪和弄出的声响,让人误以为见到的是一片绿色的海。雨水多了起来,梅子渐渐黄了,田鸡和昆虫叫得更加勤快和老练了。依仗着日益粗壮挺拔的麦秆,麦穗始终不肯低下饱满的头颅,终日举着黄澄澄的小排箫,对着天空、阳光、云彩和布谷鸟,吹着只有风才听得懂的乐曲。当然,上了年纪的老农也听得懂,于是取一颗麦粒在嘴里一咬,然后高兴地吐出一句“麦子快可收割了”。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渐干冽”不但写出了风的干燥、寒冷,还写出了时间的推移。B.“稚拙”表示幼稚笨拙,写春天来临时田鸡和昆虫刚苏醒的状态。C.“老练”与“稚拙”相对应,写田鸡和昆虫随着季节的变换已长大。D.“饱满”修饰麦穗,说明麦穗很充实,预示着这将是一个丰收年。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案】18.B19.修改为:冬雪落了下来,嫩绿的麦苗才几寸长,躲在雪被下像淘气的孩童与太阳捉着迷藏。20.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将风拟人化,写出了春风的调皮;将麦田比喻成绿色的海,麦苗的起伏比喻成波浪,生动地写出了麦苗的茂盛,也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风中如海浪起伏的壮观景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写春天来临时田鸡和昆虫刚苏醒的状态”错误,“叫声幼稚笨拙”是因为田鸡和昆虫在春天刚来时还小,所以表现的是它们的幼小状态。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才几寸左右”赘余,“几寸”就是约数,和“左右”意思重复,去掉“左右”;二是麦苗“躲在雪地上”不合逻辑,才几寸的麦苗躲着捉迷藏,应是在雪地下,改为“躲在雪被下”。【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风总是那么不安分,将麦子一会儿往东推,一会儿往西推”将风拟人化,“不安分”“推”等词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态、动作,写出了春风对麦苗的吹拂,表现了春风的调皮、活泼,点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卷起的波浪和弄出的声响,让人误以为见到的是一片绿色的海”,将麦田比喻成绿色的海,麦苗的起伏比喻成波浪,生动地写出了麦苗的茂盛,麦田的一望无际;也表现出麦田在风中如海浪起伏的壮观景象,充满力量和生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与画是艺术,而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诗,①。情趣与意象相互契合融化,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诗的姊妹艺术,一是图画,一是音乐。拟诗于画易侧重模仿现形,易走入写实主义;②,易走入理想主义。这个分别虽是陈腐的,却是基本的。总之,诗与画因媒介的不同,一宜于叙述动作,一宜于描写静物。“画如此,诗亦然”的老话并不准确。诗画既异质,则各有疆界,不应互犯。一切艺术,无论是诗还是画,第一步,③,而这个完整的意象必恰能表现当时当境的情趣。情趣与意象恰相契合,就是艺术,就是表现,也就是美。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三段论是从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一般是用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断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仿照示例,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三段论。(示例)大前提: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小前提:所有的牛都是偶蹄目动物。结论:牛是脊椎动物。【答案】21.①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画②拟诗于乐易侧重表现自我③都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22.大前提: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小前提:诗与画是艺术。结论:诗与画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句,根据上文“诗与画是艺术,而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诗”,以及下句“情趣与意象相契合融化”,可知本段谈论的是“诗与画”和“意象和情趣”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上句“徒有情趣不能成诗”可知,在形式上应写成“徒有……不能……”的格式,内容上依据下文“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故可填: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画。第②句,根据前面的分号,可知所填句子应与前句形式相同,内容相对。由前句“拟诗于画易侧重模仿现形”,可知应为“拟诗于乐……”,前句画是“侧重模仿现形”,而音乐与其意义应是相反的,所以应侧重“自我”,故可填:拟诗于乐易侧重表现自我。第③句,根据前句中的关联词“无论”,所以后句中应有关联词“都”与之呼应。再根据下句“而这个完整的意象必恰能表现当时当境的情趣”,可知前句的关键词应是“完整的意象”,故可填:都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分析、仿用句式的能力。由句子“诗与画是艺术,而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可以知道,“诗”“画”都是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而“艺术”属于抽象的、一般的。①由所给例句大前提“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可知,这是一个一般性原则,所以可得仿写句子的大前提“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②由所给例句小前提“所有的牛都是偶蹄目动物”可知,这是附属于前面大前提(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的陈述,所以可得仿写句子的小前提“诗与画是艺术。”③由所给例句结论“牛是脊椎动物”可知,这是特殊化符合大前提的结论,所以可得仿写句子的结论是“诗与画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放眼广袤的中华大地,不论是坡耕地众多的长江中上游,还是有水存不住的西南石漠化片区,不论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还是侵蚀沟严重的东北黑土区,都在与水土流失进行的漫长较量中,上演着濯濯童山披绿裳、条条沟梁尽苍翠的嬗变。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全国各地,水土流失治理依然步履不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位器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烤肉铁叉转动器相关项目建议书
- 电动角磨机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牙桥材料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小电器加工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无主灯厂家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眼镜挂绳相关项目建议书
- 游泳用鼻夹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摩托车用警示喇叭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牙填料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九上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知识梳理)(全册)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钢结构(本)》一平台在线形考(阶段性学习测验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秋10月全国自考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4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DB53∕T 1269-2024 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范
- 2. 2.发现生长(课件)-2024-2025学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 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3
- 运输安全合同协议书2024年
- 高效能会议管理制度
- 2024年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SCADA系统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展望研究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