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卷·历史(75分钟10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基础能力(题1);②考查阅读材料信息的基础能力(题4)。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2、5、7、8、20。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是中原地区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出土的陶器按用途可分为炊器、食器、盛器、酒器等,其制作方法多为轮制,且大多形制规整,做工精细,使用的施釉工艺世所罕见。这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A.城市居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 B.社会分工促进手工技艺提升C.采集和渔猎已经被农耕取代 D.陶器成为主要生产生活工具2.下表所示为先秦时期的部分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反映了()思想观点出处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A.人文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中 B.儒家思想地位的重要性C.当时学术文化融合趋势明显 D.统治者重视以人为本理念3.《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十三年)夏四月,大司马吴汉自蜀还京师,于是大飨将士,班劳策勋。功臣增邑更封……罢左右将军官。”耿弇、邓禹、贾复等相继交出兵权,“以特进奉朝请”。汉光武帝的这一做法()A.意图维护君臣关系的和谐 B.导致地方势力拥兵自重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旨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4.考古人员在蒙古国哈拉和林城(古代蒙古汗国首都喀拉和林)发掘出20多枚“日月光金”钱币(见下左图),这种胡汉双语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这种钱币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钱币(见下右图)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孔圆钱形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宋朝对外贸易成果显著 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政权并立促进经济互补 D.经济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5.《清稗类钞》记载了湖南醴陵地区“农事甚勤,隙地皆垦,无弃壤,田所宜”,山谷皆种甘薯等杂粮。由此可见,湖南醴陵地区()A.新作物引进带来了环境危机 B.甘薯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C.新作物种植促进了土地开发 D.甘薯的种植已日益普遍化6.梁启超在演说中指出:(当下)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例如,犹太人是整个却不是国民,罗马人是国民却不是整个,印度人既不是国民更不是整个了,所以这些国虽然从前文化灿烂,一被外族征服,便很难爬得起来。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A.主张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 B.支持新文化运动启发民智C.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D.意识到民族自觉的重要性7.到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资本总额达16.72亿美元(不包括庚子赔款),比1902年的8.13亿美元(不包括庚子赔款)增长了一倍多,平均每年的投资增长额为7000多万美元。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中国新式生产方式推广迅速 B.中国民族工业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C.列强侵略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下面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各县“开义田、建义仓”活动的情况统计表。这一活动()新宁新正赤水淳耀中心区计划数/场7341040520300485完成数/场1422.52176.514871486580注:淳耀的数据是6月下旬统计的,中心区的数据是6月上旬统计的,其余地区的数据均是5月底统计的。A.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B.推动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有利于稳定抗日根据地的秩序 D.反映出敌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9.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体现出()A.历史是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与推动的 B.这一时期的探索符合国情且成效显著C.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及其价值10.2023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金东村和东范堤村先后举行了“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揭牌仪式。近年来,金东村和东范堤村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村民法治宣传教育。这些活动()A.有利于营造民主法治氛围 B.落实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有力推动了全国普法进程 D.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1.在瓦尔卡遗址中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的埃安纳塔庙里,有一个著名的浮雕石膏瓶,该瓶瓶身最上面一行雕刻的是女神伊南娜,全苏美尔人都供奉她,雕像上一名祭司正向她献上一篮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他们站在模型神庙和一些动物的身上;第二行雕刻的是拿着祭品的祭司们;第三行雕刻的是动物和植物。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A.绘画艺术高超 B.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雕刻技术发达 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12.中世纪时,西欧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仍然与罗马帝国时代一样;西欧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而非面向市场,基督教会对商业持歧视、否定、压制的态度。据此可知,基督教会对商业的态度()A.与农耕经济占优势的现实相适应 B.造成了西欧商品经济停滞不前C.强化了基督教会对社会的控制力 D.促使西欧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13.下表所示为1500—1800年英国不同类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1500年1800年纯农业人口占比75%35%农村中非农业人口占比18%36%城市人口占比7%29%A.说明农业发展渐趋缓慢 B.表明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进 D.推动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崛起14.有学者撰文指出:法国大革命正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让深受殖民统治的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该学者意在强调()A.启蒙思想在拉丁美洲已深入人心 B.拿破仑战争重创了西葡两国C.法国革命导致拉美独立运动爆发 D.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15.1925年,苏联富农力量增强,人数占到全体农民数量的3.3%;工业中私营企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零售商业中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这些变化反映出苏联()A.新经济政策已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B.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已迫在眉睫C.摆脱了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D.国家内部私有经济成分日益恢复16.下表反映了1957年某机构在欧洲部分国家对“(在欧洲的)美国军队现在应该离开还是留下”进行民调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法国西德意大利英国回答人数802813807800立即离开38%22%34%27%留下26%66%46%56%不知道36%12%20%17%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B.美国制约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C.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 D.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宋朝建立后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在一起探讨如何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时,赵普向宋太祖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这样,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实现中央集权。宋朝建立后,不仅疏浚了隋唐以来的大运河,而且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系统。在大城市,宋朝废除封闭的坊市制度,城市商品交易的自由度增大;在乡村,集市贸易兴盛起来。有学者研究表明,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宋太祖主张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人文官,且宋真宗曾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号召天下人读书。这造就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宋太祖赵匡胤曾公开对群臣说,外敌入侵的外患是边防小事,可以预防,也可以有效解决,但是武将叛乱、大臣篡权和农民起义之类的内患对国家政权的威胁要大得多,应该严防。这样做的结果是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使宋朝一直外患不断。——摘编自程遂营《回望历史,品鉴宋朝——宋朝国家治理的得与失》材料二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社会基层治理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和团体两大类。个体一般指士、农、工、商等不同阶层中的个人,团体则为村庄、宗族与会社等。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对象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以知县为首的“官治”和以乡绅为中心的“民治”相结合的,所展现的都是“人治”。进入近代以后,利用法律思维和方式以及多数人参与来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冲突等实际问题的现象增多。——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国家治理上得与失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原因。(8分)18.乡村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在梁漱溟看来,“所有文化,多半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他主张从乡村着手,复兴中华文明,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为此,他在山东邹平县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同一时期,费孝通在广西和江苏等地村子进行田野调查,指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饥饿问题。他还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途在于工业化,强调以工促农,增加农民收入以解决乡村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摘编自熊跃根《志在富民——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追求》等材料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1)根据材料一,对比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的不同点,并简评两位学者的志向与情怀。(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最先推动地理大发现的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殖民帝国。但它们并没有真正长久地富裕下去。获得巨额财富的两国封建统治集团并没有把流入的金银投入工商业以扩大生产,而是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海外争霸战争以及奢侈享受。国内外商人通过各种方法将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优质、廉价商品大量走私到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这使得西班牙、葡萄牙本就微弱的民族工业进一步丧失国内外市场,受到沉重打击。从殖民地流入西班牙、葡萄牙的金银最终又流回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手工工场主手中。西班牙、葡萄牙的繁荣犹如昙花一现。材料二18、19世纪之交,正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欧洲大陆却经历着持续近25年的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战争,这使得英国工业制成品在美洲殖民地市场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市场上获得了实际的垄断地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纺织业、煤炭业、冶金业以及机器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已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英国在成为向世界各国提供工业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世界工厂”的同时,还作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成为西班牙之后的又一“日不落帝国”。19、20世纪之交,当大英帝国大摆财富盛宴时,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悄然变化,开始相对衰微。——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世界经济强国盛衰的历史启迪》(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葡萄牙最早成为商业殖民帝国的原因,并指出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英国经济崛起的独特之处。(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由繁荣走向衰微的启示。(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某位学者在其论著中引用了下列史料:孔子“欲居九夷”,有人问:“陋,如之何?”孔子坦然答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前秦统治者、氐族人苻坚强调:“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唐代杜佑提出“中华与夷狄同”。辽朝曾修建孔子庙,尊崇孔子。辽道宗认为辽国已经“彬彬不异中华”。西夏建国前,元昊命野利仁荣用西夏文翻译《孝经》《尔雅》等儒家经典和蒙学书籍。金朝时,群经、诸史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和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金世宗曾设立“译经所”,以女真文翻译《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典籍。忽必烈根据《周易·乾卦·象传》之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把“大元”作为国号。清雍正帝曾讲:“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张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互动》请根据上述史料,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个视角,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高考模拟卷·历史参考答案题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ADBCDBCDABACDDC1.答案B解题分析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出土的陶器类型较多,大多形制规整,做工精细,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手工技艺的提升,故B项正确。精美的陶器主要供权贵阶层使用,无法据此反映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普遍改善,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但采集和渔猎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晚期,磨制石器依然是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排除D项。2.答案A解题分析材料“人者,天地之心也”的意思是人处于天地之间,是自然界的中心;材料“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意思是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材料“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意思是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而人能够治理并利用这些天地资源。综上可知,这些思想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作用,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反映了人文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中,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学术文化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这些思想观点是否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3.答案D解题分析材料中汉光武帝用赏赐爵位、增加封邑的方式来换取武将的兵权,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耿弇、邓禹、贾复等相继交出兵权,‘以特进奉朝请’”可知,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且材料没有体现“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4.答案B解题分析“日月光金”钱币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钱币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孔圆钱形制,这可以说明当时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展现的是钱币的形制,反映的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因此由材料不能得出“政权并立促进经济互补”的结论,排除C项。5.答案C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湖南醴陵地区农民大量开垦荒地以种植甘薯等杂粮,这说明新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土地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环境危机,排除A项;甘薯是不是当地人们的主要食物,由材料无法推知,排除B项;D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够全面,排除。6.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下)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一被外族征服,便很难爬得起来”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民族自觉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变法,也未涉及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排除A、B两项;材料只指出了犹太人、罗马人、印度人所属国“从前文化灿烂”,并未强调中华文明的优越性,排除C项。7.答案B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902—1914年,列强在中国的投资额不断增加,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使民族资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中的“推广迅速”表述不准确,排除;外国资本的涌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8.答案C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开义田、建义仓”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这对抗日根据地应对灾害、扶贫济困,进而稳定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正确。A项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1940年百团大战后,敌后战场已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排除B项;区域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答案D解题分析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故D项正确。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此时中国的科技成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排除。10.答案A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广大农村进行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有利于营造民主法治氛围,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两个示范村的民主法治建设,无法反映全国的普法进程,排除C项;我国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排除D项。11.答案B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女神、祭司、小神的地位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反映出苏美尔地区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浮雕的绘画和雕刻进行细节描写,所以材料强调的不是绘画艺术或雕刻技术达到的水平,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国家,排除D项。12.答案A解题分析根据材料“西欧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仍然与罗马帝国时代一样;西欧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而非面向市场”可知,中世纪时西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在这种自然经济中农业是占绝对优势的,基督教会对商业的态度正是与当时农耕经济占优势的现实相适应的,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与基督教会对社会的控制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与庄园经济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13.答案C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500—1800年,英国农村中非农业人口占比和城市人口占比都有所上升,而纯农业人口占比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纯农业人口占比下降并不代表农业发展缓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由材料不能得出“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的结论,排除B项;这一变化是工业化城市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其原因,排除D项。14.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鼓舞了拉美人民通过革命手段获得民族独立的斗志,故D项正确。A项由材料体现不出,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拉美人民的强烈反抗,排除C项。15.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苏联国内的私有经济成分日益得到恢复,故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A项;材料表明资本主义因素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世界经济危机是从1929年开始的,且苏联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不大,排除C项。16.答案C解题分析材料表明,除法国之外的其他被调查的西欧大国的多数民众都认为美国军队应该留在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使得西欧国家希望借助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来抵御苏联的威胁,以便更好地保卫自身安全,即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法国与部分西欧国家在美国驻军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能体现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因为西欧国家的联合,可以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秩序,有助于巩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措施,与西欧国家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同盟关系,所以“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7.答案(1)“得”的表现: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保证了封建国家政治的稳定;便利的交通和繁荣的市场促进了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倡文教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带来了文化、教育与科技的全面繁荣。(4分)“失”的表现:过度集权、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措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埋下了宋王朝覆亡的祸根。(2分)(2)发展趋势:治理对象日益复杂化,治理难度加大;治理方式由“人治”逐渐走向法制化、民主化、近代化。(2分)原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转型;西方先进治理思想的传入;传统社会治理体系的落后。(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题分析(1)“得”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实现中央集权”可得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保证了封建国家政治的稳定;根据材料一中“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系统……城市商品交易的自由度增大……集市贸易兴盛起来……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可得出便利的交通和繁荣的市场促进了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宋太祖主张……不杀士人文官,且宋真宗……号召天下人读书。这造就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可得出提倡文教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带来了文化、教育与科技的全面繁荣。“失”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外敌入侵的外患是边防小事……但是武将叛乱、大臣篡权和农民起义之类的内患对国家政权的威胁要大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使宋朝一直外患不断”可得出过度集权、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措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埋下了宋王朝覆亡的祸根。(2)第一小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中“古代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和团体两大类……进入近代以后……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可得出治理对象日益复杂化,治理难度加大;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所展现的都是‘人治’。进入近代以后,利用法律思维和方式以及多数人参与来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冲突等实际问题的现象增多”可得出治理方式由“人治”逐渐走向法制化、民主化、近代化。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可得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先进治理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体系的落后也是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18.答案(1)不同点:在乡村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是文化失调,费孝通则认为是农民的饥饿问题(人地关系紧张);在乡村建设的思考路径上,梁漱溟提倡文化复兴乡村,费孝通提倡乡村工业化。(4分)简评:他们均关心乡村和国家发展命运,注重调查研究,从国情出发提出改良方案,积极投身实践,树立了学者的典范。(4分)(2)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业科技;等等。(4分)解题分析(1)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费孝通在广西和江苏等地村子进行田野调查,指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饥饿问题”可得出在乡村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梁漱溟认为是文化失调,而费孝通则认为是农民的饥饿问题(人地关系紧张);根据材料一中“主张从乡村着手,复兴中华文明……他还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途在于工业化”可得出在乡村建设的思考路径上,梁漱溟提倡文化复兴乡村,费孝通提倡乡村工业化。第二小问“简评”,可从他们均关心乡村和国家发展命运,注重调查研究,从国情出发提出改良方案,积极投身实践,树立了学者的典范等角度分析。(2)根据材料二中“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得出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材料二中“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得出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发展农业科技。19.答案(1)原因: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率先开辟新航路并垄断商路;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建立了强大的海军;等等。(4分)独特之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欧洲大陆动荡为英国创造了有利之机;工业革命推动经济近代化;英国工业实力强大;等等。(4分)(2)启示:发挥国家力量的积极作用;重视发展工业;协调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强化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