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澄江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引起人体发热、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时,皮肤、黏膜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免疫调节即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记忆细胞、B细胞都能识别该病毒抗原2.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有关T细胞“刹车”分子研究的两位科学家,该“刹车”分子是T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研究者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T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B.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D.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与迁入率4.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细菌、噬菌体共有的细胞器B.核仁、中心体的结构组分中均含有RNAC.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破坏小鼠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小鼠免疫力不变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经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的氧气需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B.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经静脉注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6.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B.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果实成熟过程除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光和水分等环境因素也参与了调节。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___________等作用。(2)光作为一种信号,被草莓植株的光敏色素等受体捕获后,光敏色素被激活,信号经过转导,影响细胞核内___________,从而影响幼苗的形态建成。光敏色素在___________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用___________能延迟草莓果实衰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有人认为外施IAA和ABA会相互抑制对方的合成,可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对照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AB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以及IA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再进行对比,予以验证。(4)植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在植物体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8.(10分)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或农田,仅在局部区域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K值。(2)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时,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已知标记物不影响山鼠的生存和活动,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山鼠在重捕前有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这段时间内有山鼠出生而使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只/hm2。(3)若在某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短时间内山鼠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灭鼠方法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9.(10分)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A为______。当人体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结构A会释放d______(填名称)促进D分泌e,进而促进E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水平提高而增加产热,其中e的化学本质是______。(2)某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结构A的______会兴奋,促使其合成和分泌f______(填名称),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f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含有识别______。(3)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图中______条(选填“1”、“2”、“3”)途径使血糖浓度升高,长此以往可能出现低血糖症。10.(10分)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纵坐标的数值表示细胞中________数量的变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段。(2)图甲中,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之后主要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可对应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3)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细胞C的名称为________。11.(15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比例为_____,鱼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2、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免疫细胞是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是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详解】A、皮肤、黏膜位于身体的表面,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B错误;C、病毒侵染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裂解,二者共同发挥作用,C正确;D、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故选B。2、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T细胞合成了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蛋白质,能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而阻断该“刹车”分子的作用,使T细胞被激活,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详解】所有细胞都含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但是只有T淋巴细胞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表达,其它细胞该基因不表达,A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B错误;促进“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减弱T细胞的功能,进而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C错误;T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3、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性引诱剂由雌性害虫散发,吸引雄性害虫,故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A正确;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种群个体数,B正确;C、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错误;D、春运期间,受外来务工人员影响,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与迁入率,D正确。故选C。4、C【解析】根据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拟核和核糖体;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A错误;B、核仁与某种RNA的形成有关,中心体中不存在RNA,B错误;C、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C正确;D、浆细胞是在免疫调节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破坏浆细胞的高尔基体影响抗体的分泌,小鼠免疫力下降,D错误。故选C。5、D【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解】A、氧气需要与血红蛋白结合,A错误;B、二氧化碳在细胞内产生,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故心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错误;C、细胞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经静脉注射的药物先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液,最后才能进入组织细胞,D正确。故选D。6、A【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B、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B错误;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分离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一对基因的遗传不涉及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主动运输②.诱导细胞分化(2)①.特定基因的表达(转录)②.分生组织(3)①.生长素(或IAA)②.和对照组及ABA处理比较,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③.IAA、ABA④.IAA⑤.ABA(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解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题图分析,图示为ABA和IAA对果实成熟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红果明显增多,绿果和白果减少,说明ABA能促进果实成熟;IAA处理后,绿果和白果增多,红果减少,说明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小问1详解】在植物体内,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方向运输,其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小问2详解】光作为一种信号,被草莓植株的光敏色素等受体捕获后,光敏色素被激活,信号经过转导,影响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幼苗的形态建成。根据其功能可推测,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从而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过程。【小问3详解】实验结果显示,和对照组及ABA处理比较,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据此可知,施用生长素(或IAA)能延迟草莓果实衰老。有人认为外施IAA和ABA会相互抑制对方的合成,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对照组中的IAA和ABA含量、ABA处理组中的IAA含量以及IAA处理组中的ABA含量,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予以验证。【小问4详解】植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且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尽管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还需要不断合成,作为植物激素的生长素就是如此。【点睛】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激素作用的特点也是本题的重要考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运输方式和运输特点是本题的重要考点。8、(1)①.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②.J③.无(2)460(3)造成环境污染、会使山鼠种群基因库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等【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小问1详解】在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此曲线无K值。【小问2详解】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并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数(m),即种群密度=(72-3)×60÷9=460只/hm2。【小问3详解】药物灭鼠短时间内山鼠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种灭鼠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会使山鼠种群基因库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数量曲线,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9、(1)①.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③.蛋白质(2)①.渗透压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③.神经-体液④.f的特异性受体(3)①.氧化分解②.肝糖原分解③.胰高血糖素(或b)④.3【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小问1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在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促甲状腺激毒作用于E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而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e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问2详解】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D垂体释放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f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受体。【小问3详解】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和肾上腺素c,促进肝糖原分解,通过这3条途径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核DNA②.CD(2)①.A、D②.受精③.B、E(3)①.A、B、D、E②.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甲图:A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图甲中,AB段为斜线上升,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a→4a→2a→a→2a,表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的后半段。【小问2详解】图甲的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乙中的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A、D。H→I段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DNA数恢复为体细胞数量,受精后的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图乙的B、E为有丝分裂过程。【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根据图A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则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发土地合同范本
- 用户体验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 科技创新驱动的商业创新实践
- 滴灌施工合同范本
- 科技产品线下推广活动策划与执行
- 招聘厂长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平台下的网络安全管理挑战
- 2025至2030年中国苯甲醛-2-磺酸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宿安全保险理赔服务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动人行道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商品专员简历模板
- 市场营销(第2版)课件全套 王永贵 第1-17章-市场与市场营销概述及发展-顾客营销学
- 塑料产品报价明细表
- 供应商来料包装运输存储规范标准
- 哈工大模电实验报告
- 银行职工学习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5篇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深度学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论文)】
- 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教学课件
-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内容-课件
- 医院上半年运营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