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_第1页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_第2页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_第3页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_第4页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②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处心积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③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④中部战区陆军班子成员按照“个人讲、大家评、逐个过”的方式进行对照检查,总结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⑤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⑥2016澳中商务周主席大卫·托马斯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澳大利亚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A.①②④ B.③⑤⑥C.①④⑥ D.②③⑤解析: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深刻。此处用到了后一个义项,符合语境。②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属褒贬误用,不合语境。③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属用错对象,不合语境。④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切中要害。符合语境。⑤差强人意: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⑥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符合语境。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腾讯无人机在研发初期,定位就与现在占市场主流的航拍型无人机不同,他们的目标用户是大众消费群体。B.运营商推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C.由于售价低廉,药企微利甚至无利,缺乏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低价药从市场上消失。D.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也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一座城市是否具有道德文明,是人们选择入居的重要标准。解析:A项,表意不明,句中“他们”一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C项,句式杂糅,删去“缺乏”或“不高”;D项,不合逻辑,应删除“是否”。答案:B3.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解析:A,“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请在家等候”带有命令语气;B,“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用于上级对下级;C,“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__①_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__②__。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不但人需要磷,__③__。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答:①②③解析:语段主要介绍“磷”对生命的作用,第一个空格前介绍了磷决定了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空格后的内容是让脑细胞正常地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与“大脑中也要有磷”相关;第二个空格,空格前是“食物里缺乏磷”,空格后写衰弱的人和病人须服用含磷的药物,由此可知空格的内容应该填写缺乏磷会造成的后果;第三个空格,从后文看,在港湾里撒磷的化合物,会使水藻和微生物快速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会提高等,可以看出空格处应该填写与“其他生物也需要磷”相关的内容。答案:①大脑中含有足够的磷②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③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5.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是一种平衡状态,无需增加益生菌。如果滥用益生菌类产品,必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酸奶中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当时发挥作用,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和粗粮,蔬菜和粗粮在肠道能转化为乳果糖,还可以促进正常菌群的稳定生长。如果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使人体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这样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①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危害。②。③。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认真揣摩上下句的关系。据上文的“益生菌只在通过胃肠道当时发挥作用”可知,“却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的推断是不合理的。据上文的“使人体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可以推知,他将会对“肠道调节功能作用减弱或保护功能下降”,而“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显然推断不合理。答案:②不一定对调整肠道没有任何作用③不一定会引起严重的肠道问题二、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参考答案】1.CD[C项“动静结合”错,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2.(1)情感:尾联表达了诗人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2)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两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新华文摘》,有删改)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解析]C结合文本内容“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划等号。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前两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B.第三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C.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D.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解析]A结合文本内容“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可知,“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