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文)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姓名考号班级※※※※※※※※※※※※※※※※※※※※※※※※※※※※※※※※※※※※※※※※※※渤海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一历史(文)学科试题命题人:校对人:考试时间:4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2018.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Ⅱ第1课第9课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2、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农具与技术的改进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廛: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8、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氛围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9、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把煤作为冶炼燃料的明确记载C.南北朝时期灌钢技术使兵器更加锋利D.秦汉时期开始用淬火技术处理铸铁10、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下图),由此可以看出()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1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14、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为他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于昌明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A.纸钞B.金币C.银两D.布帛15、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1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旧转型的趋势,最主要的表现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资本主义因素萌芽产生C.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D.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17、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堵塞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C.证明了地圆学说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19、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20、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小题,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贩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9分)(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6分)(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3分)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10分)15BCDBB610CDDCB1115CAACD1620BBBCA21.参考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