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知识点二《世界遗产公约》

知识点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素养落实·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典题试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1)学习重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2)学习难点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知识点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新课导学·预习提示1.原因(1)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

。(2)面临威胁: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共同财富世界措施

(1)古代世界的保护措施: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

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体现

(2)现代通过立法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1964年,颁布《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新课导学·预习提示艺术珍品2.举措中国措施

(1)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4)1982年,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续表)

[问题引领]世界文化遗产面临哪些严重威胁?提示: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文化遗产年久腐变、过度的旅游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造成的情况恶化。

[深挖教材]阅读教材P88“史料阅读”,谈谈《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的拟定有何意义。提示:它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拟定的,说明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制定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

实施有效保护

1.《世界遗产公约》知识点二《世界遗产公约》新课导学·预习提示自然遗产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类型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普遍价值(续表)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制定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_______________

》。(2)意义: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

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新课导学·预习提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多样性3.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新课导学·预习提示世界遗产公约[教材边角]教材P90“思考点”: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示:(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如严重缺乏科学管理、不合理开发利用、传承难等问题。(2)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举措。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教材边角]教材P90“学思之窗”: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位为“研究性保护项目”?提示:以保护为目的,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在修复过程中,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通过对故宫养心殿的科学保护,还要将传统建筑修缮技艺传承下去,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提供范例。新课导学·预习提示世界古代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近代

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知识点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新课导学·预习提示佛罗伦萨中国代表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

现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泰山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续表)[情境演练]史料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存在五大问题:一、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冲击;二、长期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关注不够、领导管理不到位;三、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缺位;四、传承人未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缺少管理人员和研究队伍;五、财力支持不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示:进行立法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整体性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保护传承人;等等。

[深挖教材]阅读教材P92“昆曲剧照”及相关文字说明,思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培育它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血脉相连。保护它有助于加强对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保护它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探究主题一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素材依托】史料1

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联盟的有关工作。当时的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一种思想,即应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共有的遗产。直到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素养落实·师生互动的压力和破坏。促使公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文化保护行动。正是这一次保护行动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成熟。——摘编自甘露、卢天玲、石应平《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素养落实·师生互动史料2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85年和2004年,中国分别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素养落实·师生互动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全景故宫”“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围绕这些数字资源展开保护、研究和利用。——摘编自宁吉喆等《辉煌70年》等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思考探究】(1)根据史料1,概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的原因。[提示]原因:国际联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世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文化保护行动的实践。素养落实·师生互动(2)阅读史料2,概括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提示]特点:新中国重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积极申报并参与《世界遗产公约》,参与相关规则制定;专门立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本国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文化遗产,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思维拓展】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1)必要性:世界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突出的普遍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紧迫性①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世界遗产不断遭到破坏。②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和频繁发生的战争对世界遗产产生破坏。③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表现更为突出。(3)可能性:历史的教训使人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互相依存,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素养落实·师生互动(4)重要性①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不朽足迹。它们各自代表的独特文明,反映了世界不同区域历史发展的文化特征;它们的交汇融合,表现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及影响。②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见证,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借鉴,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创造更高级文明的基础、源泉和动力。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行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探究主题二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世界遗产公约》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素材依托】史料1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被破坏的威胁……考虑到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素养落实·师生互动史料2

西方政治广告最早可能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在罗马庞贝古城遗址的发掘现场,人们发现街道建筑的墙上和柱子上有近1600处广告。一些官方圈定的广告栏内,有呼吁参政者要公正的告示和候选人的政治竞选广告,这是西方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代政治广告文物。——摘编自王德胜《西方政治广告的起源与发展》素养落实·师生互动史料1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被破坏的威胁……考虑到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思考探究】(1)根据史料1,概括《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提示]宗旨: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素养落实·师生互动(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中古代政治广告文物的史料价值。[提示]史料价值: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中的古代政治广告文物为一手史料(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古罗马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或有利于研究古代政治广告史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及参政原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但广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思维拓展】《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背景①世界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全球迅速推进和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②战争等人为活动使人类文明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③地震、火山爆发等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侵蚀或破坏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素养落实·师生互动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一种国际性的保护与研究机制,共同担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素养落实·师生互动(2)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援助。素养落实·师生互动(3)意义①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②为世界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制定了一个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确定了文化和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③推动各国加大了对本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力度。素养落实·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典题试练【典题试练】1.[2024·贵州铜仁月考]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这是保护人类文明多元性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修缮、复原和拓展应用等。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A.要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B.应以能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C.应运用最新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

D.必须通过国际之间的合作来完成[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遗产,A项正确,排除B、C、D项。√课堂小结·典题试练2.[2024·山东滕州月考]1933年8月,国际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会议,制定了国际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该文件明确提出的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地区的提议,后来成为诸多专门领域国际性“宪章”的立法依据。“雅典宪章”的出台(

)A.加快了全球各地的城市化进程B.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C.旨在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D.提高了古希腊文化的国际地位√课堂小结·典题试练[解析]根据材料“该文件明确提出的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地区的提议”“成为诸多专门领域国际性‘宪章’的立法依据”可知,《雅典宪章》的制定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B项正确;《雅典宪章》的制定有利于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化无关,排除A项;C项是该文件的影响,并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课堂小结·典题试练3.[2024·山东泰安月考]下表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A.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C.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课堂小结·典题试练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9年《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解析]根据材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件包含了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体现出注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B项正确;A是其影响,不是其所体现的理念,排除A项;“确保”一词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共同的核心理念,而不是这些文件的影响,排除D项。课堂小结·典题试练4.[2024·浙江舟山月考]2023年1月,《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公布,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