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_第1页
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_第2页
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_第3页
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_第4页
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看!搭配二十四节气的中药在这里!(上篇)中药遇上“二十四节气”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当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遇上凝聚古人智慧的二十四节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即每年公历2月3-5日,“春”五行属木,与肝相对应。因此立春养生重在护肝,可选用枸杞、灵芝、柴胡等中药来柔养肝,疏肝理气。枸杞【性味】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即每年公历公历2月18-20日。雨水节气,气候阴冷且地湿之气渐升,因此雨水养生重在调养脾胃、祛寒除湿,因此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最为适宜。大枣【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即每年公历公历3月5-6日。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舌干燥,另外春天易伤脾,因此可以食用枇杷叶、罗汉果、山药等清肺止咳、健脾补肾的中药。山药【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春分】“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春分,即每年公历3月20-22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应注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春分时节养生适宜选用润肺止咳、安神镇静的百合。百合【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肺经。【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即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因此,清明养生可服用银耳,银耳性平无毒,能滋阴润肺、益阴柔肝。制作成银耳莲子羹,不但味美,营养价值也高。【谷雨】'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谷雨,即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雨雨水较多,要预防湿邪侵入人体,可食用薏苡仁、茯苓等祛湿良药。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立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立夏,即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也日渐增大,因此应进食养心安神的莲子最佳。莲子【性味】甘、涩,平。【归经】归脾、肾、心经。【功效】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主治】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小满】'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小满,即每年公历5月20日到22日之间。这个时节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因此可使用清热解毒、透疹的薄荷泡水。薄荷【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即每年6月6日前后。在芒种的时候,气温显著上升,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此时服用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淡竹叶最为相宜。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归经】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主治】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夏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夏至,即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夏至时节,天气渐热人体出汗较多,容易感到身体气虚无力。因此,夏至后宜服用黄芪等补气固表之药。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即每年公历7月7日-8日。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暑降温,饮食宜清淡、调养心脾,可以用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的太子参等食材泡水或煲汤。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大暑】“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大暑,即每年公历7月22-24日。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极易伤津耗气,因此可多食用生津止渴的五味子。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经】归肺、心、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主治】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