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栏目导航栏目导航自主学习·探新知效果评价·提素养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常考点)1.经济上: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内容自主学习·探新知农业以征收

代替余粮收集制

贸易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

的工资制

粮食税自由贸易按劳取酬新经济政策(3)影响: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促使

稳步发展。

2.政治上: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的工业化(1)成就(常考点):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

下完成。

工农联盟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工业国指令性计划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3.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运动。

4.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1)形成:1936年,苏联公布了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

的形成。

农业集体化新宪法工农社会主义苏联模式(2)评价①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没有尊重

,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点击进入素养点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经济规律效果评价·提素养1.1921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里的“现实”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D.苏联已经转变为工业国C2.该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B3.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措施与材料相符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开展消灭富农运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农奴制度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苏联的建立5.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解决工业化建设的资金问题,苏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允许商品买卖和自由贸易BB6.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A.新经济政策的结束B.苏联成为工业强国C.苏联模式形成D.苏联成为资本主义国家C7.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这段话强调了()A.斯大林的功绩B.苏联的军事实力C.苏联建设成就D.苏联模式的两面性D8.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A.金属制造业发达B.优先发展重工业C.农业要为工业发展让路D.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相反B9.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怠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下列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A.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B.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C.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D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38千克——《历史——经济成长历程》项目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材料二

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1927年12月,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即少收购了1/3以上。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同时国内农民和工人也大规模抵制经济政策。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苏联)是怎样两起两伏的》材料三

对苏联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高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表格,分析俄国(苏俄∕联)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4分)答案:从1913年到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下降;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逐步增长。(2分)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4分)答案: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4分)(3)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