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指导手册TOC\o"1-2"\h\u6078第1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3297961.1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历程 3130601.1.1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214081.1.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335221.1.3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 3141191.2环境治理技术分类与特点 3288111.2.1水污染治理技术 3114851.2.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4253061.2.3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4211711.2.4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455411.3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4321401.3.1集成化 4151251.3.2智能化 4195651.3.3生态化 4321231.3.4资源化 4128681.3.5安全化 45758第2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448032.1水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4207472.2废水处理技术 5130852.3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5214052.4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51450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6158183.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6204183.2烟气脱硫技术 6151683.3烟气脱硝技术 6254183.4颗粒物捕集技术 632654第4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7127434.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概述 7310994.2垃圾填埋技术 7278954.2.1垃圾预处理 7168124.2.2填埋场设计 7187494.2.3垃圾填埋 7102214.2.4覆盖与压实 7226284.2.5渗滤液处理 870054.2.6填埋场封场 8265004.3垃圾焚烧技术 8197814.3.1垃圾预处理 8248514.3.2焚烧炉设计 8111114.3.3焚烧过程控制 8318414.3.4焚烧废物处理 8302134.4资源化利用技术 836004.4.1废塑料回收利用 858814.4.2废纸回收利用 8105764.4.3废金属回收利用 9190784.4.4废电池回收利用 932735第5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9286305.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979645.2土壤污染检测与风险评估 9179805.2.1土壤污染检测 9232195.2.2风险评估 9178455.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9311485.3.1物理修复技术 9297565.3.2化学修复技术 984175.3.3生物修复技术 9263445.4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036165.4.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 10217555.4.2农用地土壤修复 1044995.4.3农用地土壤修复后管理 105181第6章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0243496.1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概述 10208256.2噪声控制技术 10245136.2.1噪声源识别与评估 10112986.2.2噪声控制措施 10111086.3振动控制技术 11242866.3.1振动源识别与评估 11218536.3.2振动控制措施 1143646.4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1191146.4.1监测方法与设备 11146596.4.2监测点位布设 11140306.4.3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120249第7章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11196207.1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概述 11218127.2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12313927.2.1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12176527.2.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 1236817.3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12287567.3.1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概述 12106187.3.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 12214977.4森林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 12148127.4.1森林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概述 12252187.4.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 1231312第8章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 13234498.1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概述 13255548.2水质监测技术 1352118.3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3324738.4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141024第9章环境治理项目管理与运行 14153139.1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概述 14161279.2环境治理项目设计与管理 14297649.3环境治理项目运行与维护 1571589.4环境治理项目效果评估与优化 15658第10章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 152280810.1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概述 15311110.2环境治理政策体系 15358710.3环境治理法规体系 161498410.4环境治理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6第1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1.1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历程环境治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本节将从我国环境治理技术发展的时间线出发,简要介绍环境治理技术的历史演变。1.1.1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以末端治理技术为主,主要针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处置,如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技术手段相对简单,治理效果有限。1.1.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治理技术逐渐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方向发展。此阶段,我国开始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垃圾焚烧等。1.1.3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环境治理技术进入全面提升阶段,新型环境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如生物技术、膜技术、催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污染源头控制、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2环境治理技术分类与特点环境治理技术按照治理对象和治理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类:1.2.1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等。水污染治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等特点。1.2.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具有脱除效率高、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强等特点。1.2.3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强、减量化效果显著、资源化利用率高等特点。1.2.4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生态影响小、操作简便等特点。1.3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正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3.1集成化环境治理技术正从单一技术向多种技术集成方向发展,以提高治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二次污染。1.3.2智能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环境治理技术正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治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1.3.3生态化环境治理技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4资源化环境治理技术从传统的污染物处理向资源循环利用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1.3.5安全化环境治理技术不断优化,降低治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证环境治理工程的稳定运行。第2章水污染治理技术2.1水污染治理技术概述水污染治理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以消除或减轻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技术、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以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2.2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预处理技术:通过格栅、调节池、沉淀池等设施,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和部分污染物。(2)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法等。(3)化学处理技术: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等。(4)物理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如过滤、吸附、膜分离等,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2.3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浓缩技术:通过重力或机械压榨等方法,降低污泥的含水量。(2)稳定化技术:通过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等生物化学方法,降低污泥的有机物含量。(3)固化技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将污泥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4)处置技术:包括土地利用、焚烧、填埋等,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2.4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旨在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2)物理修复技术:通过底泥疏浚、曝气、水力调控等方法,改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3)化学修复技术:运用化学药剂,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消除或减轻污染物的毒性。(4)生态重建技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环境治理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3.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烟气脱硫、烟气脱硝和颗粒物捕集技术,以期为环境治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持。3.2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是针对燃煤、燃油等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2)污染物进行治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湿法脱硫:利用碱性溶液与SO2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或亚硫酸盐,从而实现脱硫。常见湿法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钠碱法等。(2)干法脱硫:通过固态吸附剂吸附SO2,然后进行再生处理。干法脱硫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氧化锌法等。(3)半干法脱硫:结合湿法和干法脱硫的优点,利用喷雾干燥、循环流化床等技术进行脱硫。3.3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用于治理燃煤、燃油等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污染物。常见烟气脱硝技术如下:(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氨、尿素等)将NOx还原为氮气和水。(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在适当温度下,将还原剂注入炉膛,与NOx发生化学反应,实现脱硝。(3)吸收法:利用吸收剂(如石灰石、氧化钙等)吸收NOx,从而实现脱硝。3.4颗粒物捕集技术颗粒物捕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布袋除尘技术:利用布袋过滤烟气中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2)电除尘技术:利用高压直流电场使颗粒物带电,然后吸附在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上,实现除尘。(3)湿式除尘技术:通过湿式洗涤,使颗粒物与水接触并凝聚,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4)静电洗涤技术:利用静电力使颗粒物迁移至收集极,实现除尘。该方法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第4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4.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概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实际操作要点。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效率,降低环境污染。4.2垃圾填埋技术垃圾填埋是一种传统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将垃圾掩埋在地下,利用地下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垃圾预处理、填埋场设计、垃圾填埋、覆盖与压实、渗滤液处理和填埋场封场。4.2.1垃圾预处理垃圾预处理主要包括垃圾分选、破碎和压实等步骤。分选是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从填埋垃圾中分离出来,提高填埋垃圾的纯度。破碎和压实则是为了减小垃圾体积,提高填埋场利用率。4.2.2填埋场设计填埋场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保证填埋场的安全稳定。设计内容包括填埋场规模、形状、防渗系统、排水系统等。4.2.3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先填埋底层垃圾,再逐层填埋。填埋过程中需注意垃圾的压实,以减小垃圾体积和防止臭气产生。4.2.4覆盖与压实填埋完成后,需要对垃圾进行覆盖和压实,以减少垃圾暴露面积和臭气产生。覆盖材料可采用土壤、砂石等。4.2.5渗滤液处理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需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4.2.6填埋场封场填埋场使用完毕后,需进行封场处理。封场主要包括覆盖层、防渗层和植被层的建设。4.3垃圾焚烧技术垃圾焚烧是将垃圾在高温下燃烧,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垃圾预处理、焚烧炉设计、焚烧过程控制和焚烧废物处理。4.3.1垃圾预处理垃圾预处理与填埋技术中的预处理相似,主要包括分选、破碎和压实等步骤。4.3.2焚烧炉设计焚烧炉设计需根据垃圾种类、热值等参数进行。焚烧炉类型包括链条炉、回转炉、流化床炉等。4.3.3焚烧过程控制焚烧过程中,需控制炉温、氧气浓度、焚烧时间等参数,保证垃圾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排放。4.3.4焚烧废物处理焚烧产生的废物包括炉渣、飞灰和废气等。炉渣可用于建筑材料制备,飞灰需经过固化处理后才能安全处置。废气处理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硝等。4.4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固体废物转化为可用资源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废塑料回收利用、废纸回收利用、废金属回收利用、废电池回收利用等。4.4.1废塑料回收利用废塑料回收利用包括分选、清洗、破碎、造粒等工艺。回收的塑料可用于制造塑料制品或燃料。4.4.2废纸回收利用废纸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分选、打浆、脱墨、漂白等工艺。回收的纸浆可用于造纸或生产纸制品。4.4.3废金属回收利用废金属回收利用包括分选、破碎、熔炼等工艺。回收的金属可用于制造金属制品或作为原料。4.4.4废电池回收利用废电池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分选、破碎、浸出等工艺。回收的有价金属可用于制备化工产品或金属制品。第5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5.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概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是指针对受污染土壤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旨在降低污染物浓度,消除土壤污染危害,恢复土壤生态功能。本章主要介绍当前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5.2土壤污染检测与风险评估5.2.1土壤污染检测土壤污染检测是土壤污染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和污染物分析等环节。检测方法包括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详细分析,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5.2.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土壤污染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源识别、暴露途径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健康风险评价等。通过风险评估,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5.3.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置换、土壤隔离、土壤蒸汽提取等。这些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或隔离污染物,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5.3.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稳定化、化学淋洗、氧化还原等。这些技术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污染物,使其变为无害或低毒物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风险。5.3.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微生物、植物、昆虫等)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富集的过程,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堆肥等。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修复周期较长。5.4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5.4.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应采取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修复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优化施肥技术、实施作物替代种植等。5.4.2农用地土壤修复农用地土壤修复应优先考虑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还可以采用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如土壤稳定化、化学淋洗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污染程度、修复目标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修复技术。5.4.3农用地土壤修复后管理农用地土壤修复后,应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业产品质量检测,保证修复效果。同时加强对修复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导,防止土壤污染再次发生。第6章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6.1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噪声与振动的概念、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阐述噪声与振动治理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在噪声与振动治理领域的主要技术和发展趋势。6.2噪声控制技术6.2.1噪声源识别与评估分析噪声源的种类、强度和特性,评估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提供依据。6.2.2噪声控制措施介绍噪声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1)声学隔离:采用隔声、吸声、反射和透声等技术,降低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影响;(2)噪声源控制:通过降低噪声源的发声强度、优化设备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噪声产生;(3)声屏障设置:在噪声传播路径上设置声屏障,阻挡噪声传播;(4)噪声综合治理: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管理等手段,实施综合性的噪声控制。6.3振动控制技术6.3.1振动源识别与评估分析振动源的种类、强度和特性,评估振动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振动控制提供依据。6.3.2振动控制措施介绍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1)减振材料与结构设计:采用减振材料、减振支座和隔振技术,降低振动传递;(2)振动源控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改进生产工艺和结构设计,降低振动产生;(3)振动隔离与阻尼处理:在振动传播路径上设置隔离措施和阻尼处理,减小振动影响;(4)振动监测与维护:定期对振动设备进行监测与维护,保证振动控制效果。6.4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6.4.1监测方法与设备介绍噪声与振动监测的常用方法、仪器设备及其功能指标,包括声级计、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6.4.2监测点位布设根据噪声与振动的来源、传播特性和影响范围,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6.4.3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为噪声与振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评估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第7章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7.1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概述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章主要介绍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及其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7.2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技术7.2.1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概述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技术针对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7.2.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1)底泥疏浚技术:通过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改善水质。(2)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植物、微生物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3)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4)生物操纵技术:通过调整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平衡。7.3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7.3.1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概述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旨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主要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水文调控、湿地土壤改良等方面。7.3.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1)湿地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植被重建和恢复。(2)湿地水文调控技术:通过调整湿地的水位、水流等水文条件,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3)湿地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湿地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7.4森林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7.4.1森林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概述森林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针对我国森林、草原资源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7.4.2常用技术及操作要点(1)植被恢复技术:采用人工造林、封育、飞播等方法,恢复森林与草原植被。(2)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3)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法,防治森林与草原病虫害。(4)生态固沙技术:在沙漠化地区,采用植物固沙、工程固沙等措施,防治沙漠化。第8章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8.1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概述环境监测与检测技术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控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章主要介绍环境监测与检测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操作。8.2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技术:(1)物理化学参数监测: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指标,以评价水体的基本水质状况。(2)无机污染物监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对水中的重金属、无机非金属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3)有机污染物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生物毒性监测:通过微生物、鱼类、藻类等生物测试,评价水体的综合毒性。8.3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空气质量监测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价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颗粒物监测:采用滤膜称重法、光散射法、β射线法等技术,监测大气颗粒物浓度。(2)气态污染物监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紫外光度法、红外吸收法等技术,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3)挥发性有机物监测:采用活性炭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等技术,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重金属监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技术,对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8.4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是评估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技术:(1)土壤采样技术:采用网格法、系统随机法、分区随机法等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测定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指标,了解土壤的基本物理状况。(3)土壤化学性质监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定量分析。(4)土壤生物毒性监测:通过土壤微生物、蚯蚓等生物测试,评价土壤的生态风险和生物毒性。第9章环境治理项目管理与运行9.1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概述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是指对环境治理项目从策划、设计、实施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本章主要介绍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及其重要性。通过本章学习,使读者了解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的内涵,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指导。9.2环境治理项目设计与管理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环境治理项目设计与管理的内容:(1)项目目标明确:明确项目治理目标,保证项目实施具有针对性。(2)技术路线合理: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3)项目管理组织构建: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项目顺利推进。(4)项目进度控制: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5)项目质量保障: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保证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9.3环境治理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兴方式购销合同
- 民间房产抵押贷款协议样式
- 认证服务合同加快
- 会议服务团队与服务合同
- 投标代理合同注意事项及范本
- 服务器选购合同示例
- 外业勘察分包合同样本格式模板
- 建筑智能化分包合同
- 购销合同空白格式版式模板
- 招标文件汽车选购指南
- 0-3岁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 2024年房地产经纪协理考试题库新版
- CJ-T+355-2010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 中医治疗筋伤案二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质检英语试卷(1月份)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位换算专项练习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听力音频)
- 网络设备售后服务和培训方案
- 大学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 新媒体数据分析 实训题 项目2 新媒体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 微生物学(细胞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