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3F/wKhkGWcdrp2AZ8G5AAM0zAJ3n2o380.jpg)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3F/wKhkGWcdrp2AZ8G5AAM0zAJ3n2o3802.jpg)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3F/wKhkGWcdrp2AZ8G5AAM0zAJ3n2o3803.jpg)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3F/wKhkGWcdrp2AZ8G5AAM0zAJ3n2o3804.jpg)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6/3F/wKhkGWcdrp2AZ8G5AAM0zAJ3n2o3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指导作业指导书TOC\o"1-2"\h\u5683第1章引言 471901.1研究背景 414183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260991.3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4643第二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包括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430504第三章:国内外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412652第四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实证分析,构建模型,选取合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45237第五章:提高环境意识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和企业进行深入剖析; 426252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511424第2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5234372.1环境意识的内涵与外延 5268102.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5232972.3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16307第3章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610793.1国际环境意识发展概况 6121113.1.1国际环境保护历程 648123.1.2国际环境意识的主要表现 635753.2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7286063.2.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7174153.2.2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7163853.3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7288003.3.1案例一:德国能源转型 712643.3.2案例二:日本循环经济 7236193.3.3案例三: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 7176803.3.4案例四:印度城市可持续发展 730793第4章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 7102244.1我国环境意识的发展历程 8180334.2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 815984.3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818902第5章环境意识培养策略 9141465.1教育与培训 9171075.1.1学校教育 9285025.1.2职业培训 9235765.1.3公众教育 9243545.2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 9229145.2.1媒体宣传 94115.2.2舆论引导 1078255.3社会实践与公众参与 10141065.3.1社会实践 10209145.3.2公众参与 1032258第6章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 10191296.1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 10240196.1.1绿色经济概述 10118316.1.2循环经济概述 10326706.1.3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融合 10257596.2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 1118366.2.1低碳技术概述 11213216.2.2清洁能源概述 1167486.2.3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应用 11119876.3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出行 11124256.3.1生态城市概述 11147246.3.2绿色出行概述 11209766.3.3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出行的协同发展 115508第7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11285257.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1210427.1.1加快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层级,保证环境法规的权威性和实施力度。 11320157.1.2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 11217347.1.3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保证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 1136607.1.4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环境权益。 122057.2强化环境执法与监管 12268477.2.1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12242787.2.2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275467.2.3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许可、环保设施运行等方面的监管。 12199047.2.4强化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信用惩戒,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12206527.3加大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 12173457.3.1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投入,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 12202647.3.2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环保技术研发、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领域。 12139347.3.3调整税收政策,对环保产业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绿色发展。 12322207.3.4对环保项目实施财政贴息和贷款支持,降低企业环保投资成本。 1288987.3.5推广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为环保项目提供融资便利。 1210672第8章企业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2159898.1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与实施 1292538.1.1法律法规遵守 12258668.1.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12293598.1.3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1297808.1.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13199658.1.5环境教育与培训 13185658.2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措施 1362588.2.1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3272758.2.2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13279868.2.3创新与绿色发展 13321878.2.4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13139408.2.5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3291538.3企业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案例 13257248.3.1企业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废水零排放 13237968.3.2企业B:建立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15118.3.3企业C: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1426688.3.4企业D: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147024第9章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14303679.1社会组织的角色与作用 14155059.1.1宣传教育 1475969.1.2监督举报 14300069.1.3参与决策 147569.1.4公共服务 14199299.2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14156739.2.1环保志愿者 15147499.2.2环保社会组织 15299139.2.3网络平台 15169309.2.4公开征求意见 15278399.3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的案例分析 15182219.3.1案例一:某环保组织推动城市垃圾分类 15133149.3.2案例二:某社区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1562319.3.3案例三:网络平台助力环保监督 15197839.3.4案例四: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政策制定 158541第10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51698910.1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 152605510.1.1国际环境政策与发展战略 16351210.1.2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 161203810.1.3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162065310.2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61029210.2.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61756510.2.2资源瓶颈与能源安全 161564010.2.3环境意识普及与教育问题 16165210.2.4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制度创新 163229410.3未来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16592810.3.1强化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 16654010.3.2推进绿色技术与创新 1627910.3.3优化资源配置与能源结构 161472510.3.4完善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 162085510.3.5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提高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我国及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讨。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探讨提高环境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成果将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1)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4)提升公众环保行为,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1.3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构建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包括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国内外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第四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实证分析,构建模型,选取合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第五章:提高环境意识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和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力求严谨、客观地探讨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第2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2.1环境意识的内涵与外延环境意识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评价、态度和行为取向,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了解自然环境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环境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3)环境道德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原则,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4)环境行为取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环境意识的外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层面: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2)企业层面:企业采取环保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3)公众层面: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2.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未来代际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保证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平权益。(2)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应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保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3)共同性原则:各国、各地区应共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环境问题。(4)阶段性原则:根据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2.3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人类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2)环境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和公众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从而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3)环境意识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环境意识的提升将激发人们研发绿色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4)环境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环境意识的普及将引导公众转向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3章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3.1国际环境意识发展概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上升,国际环境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各国国际组织及民间团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本章首先概述国际环境意识的发展情况。3.1.1国际环境保护历程(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如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开始采取协同行动,如《蒙特利尔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3)21世纪初至今: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各国积极制定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3.1.2国际环境意识的主要表现(1)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国际环保合作日益紧密。(3)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3.2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为应对环境问题,各国及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3.2.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3.2.2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1)欧盟: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美国:制定《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3)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3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以下案例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3.3.1案例一:德国能源转型德国提出“能源转型”战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实现气候中和目标。3.3.2案例二:日本循环经济日本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3.3.3案例三: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巴西与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亚马逊雨林保护计划,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物多样性。3.3.4案例四:印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印度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第4章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4.1我国环境意识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觉醒、提高到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加强,环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在觉醒阶段,我国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计划。自197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标志着环境意识的觉醒。在提高阶段,我国环境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1983年,我国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使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我国环境意识进入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环境保护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加深刻,环保行动更加自觉。4.2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规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政策层面,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包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在法规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还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4.3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层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2)企业层面:企业环保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环保,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生产。(3)公众层面: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普及。(4)生态环境状况: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改善,但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5)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挑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态势,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5章环境意识培养策略5.1教育与培训环境意识的培养,教育是关键。本节从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及公众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5.1.1学校教育(1)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系统化的环境教育体系。(2)加强教师环境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3)鼓励学校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5.1.2职业培训(1)针对企业员工、部门工作人员等职业群体,开展环境保护及相关法规的培训。(2)推动企业内部设立环保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5.1.3公众教育(1)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关注环境问题。5.2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环境意识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相关策略:5.2.1媒体宣传(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报道环保政策、法规及环保先进事迹。(2)制作环保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环境问题,提高公众环保意识。5.2.2舆论引导(1)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件,促进企业及个人遵守环保法规。(2)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消费观念。5.3社会实践与公众参与社会实践和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以下为相关策略:5.3.1社会实践(1)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环保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员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2)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开展环境调查、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5.3.2公众参与(1)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在环保决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2)鼓励公众参与环保项目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3)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第6章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6.1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6.1.1绿色经济概述绿色经济是一种以降低环境风险、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的经济模式。它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本节将从政策、产业和技术层面探讨绿色经济的发展路径。6.1.2循环经济概述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它倡导“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旨在构建资源闭环流动的经济发展体系。6.1.3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融合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在理念和实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本节将探讨如何在政策、产业和技术层面实现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发展。6.2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6.2.1低碳技术概述低碳技术是指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技术。本节将介绍低碳技术的分类、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现状。6.2.2清洁能源概述清洁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本节将分析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政策支持及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作用。6.2.3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应用本节将从政策、产业、市场和技术层面探讨如何推广与应用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以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的降低。6.3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出行6.3.1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本节将介绍生态城市的理念、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6.3.2绿色出行概述绿色出行是指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的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本节将分析绿色出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其推广策略。6.3.3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出行的协同发展本节将从城市规划、交通体系、政策引导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出行的协同发展,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第7章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7.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7.1.1加快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层级,保证环境法规的权威性和实施力度。7.1.2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7.1.3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保证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7.1.4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环境权益。7.2强化环境执法与监管7.2.1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7.2.2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2.3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许可、环保设施运行等方面的监管。7.2.4强化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信用惩戒,提高企业环保意识。7.3加大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7.3.1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投入,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7.3.2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环保技术研发、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领域。7.3.3调整税收政策,对环保产业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绿色发展。7.3.4对环保项目实施财政贴息和贷款支持,降低企业环保投资成本。7.3.5推广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为环保项目提供融资便利。第8章企业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8.1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与实施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保护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企业环境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法律法规遵守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8.1.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8.1.3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企业应加强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8.1.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计划,并保证其有效实施。8.1.5环境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环境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实施。8.2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措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制定以下战略与措施:8.2.1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市场环境,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战略。8.2.2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企业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8.2.3创新与绿色发展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8.2.4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8.2.5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应与社会组织、供应商和客户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8.3企业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案例以下为企业环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典型案例:8.3.1企业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废水零排放企业A积极引进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实现废水零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8.3.2企业B:建立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B与供应商建立绿色供应链,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8.3.3企业C: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企业C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并获得ISO14001证书,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8.3.4企业D: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环保意识企业D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第9章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9.1社会组织的角色与作用社会组织在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既是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是推动环境政策实施和监督环境行为的重要力量。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社会组织的角色与作用。9.1.1宣传教育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些活动包括举办讲座、研讨会、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9.1.2监督举报社会组织对企业和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环境法规的实施。同时它们还关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等环节,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9.1.3参与决策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为政策制定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它们还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使政策更加符合公众利益。9.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响乐队编制》课件
- Python复习试题含答案
- 健康管理师复习测试附答案(二)
- 《电流产生的原因》课件
- 《湖北省QC成果》课件
- 《上课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件
- 《逆向思维训练》课件
-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山西经贸财会系学生会2016级
- 美术二年级下湘教版2剪刀添画(33张)
- 巴西介绍课件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非车险-企财险
- 智慧车站方案提供智能化的车站管理和服务
- 路面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 写给所有人的数学思维课
-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审核入库类服务方案
- 语文教师公开课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