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手册TOC\o"1-2"\h\u5487第1章绪论 3176461.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323677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流程 424092第2章项目分析 543602.1项目背景及概况 524276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225132.3项目建设周期及投资 517034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6185973.1环境影响识别 6198603.1.1生态系统影响识别 6323123.1.2水环境影响识别 6241673.1.3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656853.1.4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765683.1.5社会影响识别 7130383.2评价因子筛选 7204013.2.1生态系统评价因子 713653.2.2水环境评价因子 7121743.2.3大气环境评价因子 7170663.2.4土壤环境评价因子 7149593.2.5社会环境评价因子 7195823.3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 817448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17879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8287284.1.1地质地貌 8262374.1.2气候气象 8226274.1.3水文水资源 896634.1.4土壤与植被 8125324.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246124.2.1生态系统类型及结构 882154.2.2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 8306974.2.3生态保护与建设 9268554.3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9118404.3.1人口与经济 9205264.3.2城镇与基础设施 991254.3.3文化与教育 940754.3.4环保意识与政策 981394.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61534.4.1大气环境质量 915094.4.2水环境质量 935804.4.3土壤环境质量 9164824.4.4声环境质量 9189754.4.5生态环境质量 91870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86825.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9161215.2污染物排放预测 1030695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0226715.4社会影响预测 1016299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0114696.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 1012736.1.1环境保护目标确定 10186746.1.2环境保护措施分类 10220166.1.3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内容 10103946.2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11300646.2.1技术可行性分析 11274406.2.2经济可行性分析 11139776.2.3可操作性分析 11189586.2.4环境效益分析 11316346.3环境保护措施优化 11318826.3.1优化原则 11280426.3.2优化措施 1124958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222277.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2169177.1.1成本效益分析 1282887.1.2市场价值法 12245377.1.3替代成本法 12259427.1.4愿意支付法 12205667.2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1218877.2.1土地资源损失 12314507.2.2水资源损失 1252707.2.3生物资源损失 13289427.2.4环境污染损失 1330867.3间接经济损失估算 13249617.3.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 1317327.3.2社会影响损失 1369997.3.3健康影响损失 13125347.3.4景观价值损失 135315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3244028.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3127848.1.1生态环境影响 1398948.1.2水环境影响 14144658.1.3大气环境影响 14209758.1.4社会影响 14317028.2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4127948.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4288558.2.2水环境保护措施 14232848.2.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528368.2.4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5183338.3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57926第9章环境影响后评价与跟踪监测 15222719.1环境影响后评价 1514999.1.1评价目的与意义 152059.1.2评价内容与方法 1551409.1.3评价程序与要求 16158379.2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1614939.2.1监测目的与意义 16198069.2.2监测内容与方法 1625949.2.3监测程序与要求 1611989.3环境保护措施效果评估 164399.3.1评估目的与意义 1617949.3.2评估内容与方法 16313909.3.3评估程序与要求 1627459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与报批 172997410.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 171888710.1.1编制依据 17945010.1.2编制内容 171453910.1.3编制要求 171497110.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 171379310.2.1审查主体 172278110.2.2审查内容 171118310.2.3审查程序 181938510.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及公告 183242610.3.1报批程序 182312910.3.2公告要求 18837810.3.3公众参与 18第1章绪论1.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规划和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等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论证和提出预防或者减轻措施的一种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流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立项与前期研究项目立项与前期研究阶段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此阶段,需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选址、规模、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评价工作的核心,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根据项目特点、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选择相应的评价文件类型。(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价,了解环境现状,为后续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基础数据。(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水、声、固废、生态等方面。(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措施应包括污染预防、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方面。(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7)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开信息、征求公众意见等方式,保障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项目对环境的总体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等。(9)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后,需提交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通过以上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操作流程为项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第2章项目分析2.1项目背景及概况本项目起源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本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所处区域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保证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项目概况如下:本项目为某地区一重要产业项目,主要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项目所在地区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工程: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用房等建筑物,以及生产线设备、辅助设施等;(2)配套工程:包括供电、供水、排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3)环保工程:包括废气、废水、固废处理设施,以及噪声治理、绿化等;(4)其他辅助工程:包括员工宿舍、食堂、停车场等。项目规模如下:(1)主体工程:年产产品吨,占地面积平方米;(2)配套工程:供电千瓦,供水吨/日,排水吨/日;(3)环保工程:废气处理能力立方米/小时,废水处理能力吨/日,固废处理能力吨/日。2.3项目建设周期及投资项目建设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立项、环评、规划、设计等,预计历时个月;(2)施工阶段: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预计历时个月;(3)试运行阶段:包括设备调试、试生产等,预计历时个月;(4)正式运行阶段:项目投产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项目投资总额约为亿元,其中:(1)主体工程投资亿元;(2)配套工程投资亿元;(3)环保工程投资亿元;(4)其他辅助工程投资亿元。本项目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后续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将对项目各项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以保证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3.1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是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识别:3.1.1生态系统影响识别(1)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项目对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影响。(2)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评估项目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的因素,如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识别项目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等)的潜在影响。3.1.2水环境影响识别(1)地表水影响:分析项目对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影响。(2)地下水影响:评估项目对地下水流场、水质、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影响。(3)降水影响:识别项目对区域降水分布、降水强度等的影响。3.1.3大气环境影响识别(1)空气质量影响:分析项目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的影响。(2)气候影响:评估项目对气温、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影响。3.1.4土壤环境影响识别(1)土壤质量影响:识别项目对土壤肥力、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等的影响。(2)土壤侵蚀影响:分析项目对土壤侵蚀模数、侵蚀程度的影响。3.1.5社会影响识别(1)人口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的影响。(2)社会经济影响:识别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等的影响。(3)文化遗产影响:分析项目对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影响。3.2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因子筛选是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筛选出对环境影响显著、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指标。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因子筛选:3.2.1生态系统评价因子(1)生物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等。(2)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等。3.2.2水环境评价因子(1)水质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2)水量指标:径流量、蒸发量、水位等。3.2.3大气环境评价因子(1)空气质量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2)气候指标:气温、降水量、湿度等。3.2.4土壤环境评价因子(1)土壤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土壤污染指数等。(2)土壤侵蚀指标:侵蚀模数、侵蚀程度等。3.2.5社会环境评价因子(1)人口指标: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2)社会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等。(3)文化遗产指标:文物等级、保护状况等。3.3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影响范围:根据项目规模、工程布局、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确定项目可能影响的环境范围。(2)环境保护目标:考虑评价范围内的重要生态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域等。(3)法律法规要求:遵循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评价范围符合相关要求。(4)评价精度要求:根据评价目的和需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4.1.1地质地貌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地质结构、地层分布、地貌类型及特征,分析其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1.2气候气象收集评价区域内的气候类型、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资料,分析其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1.3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及水资源状况,分析水文周期、水位变化等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1.4土壤与植被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分布、肥力状况及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分析其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4.2.1生态系统类型及结构分析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状况。4.2.2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估评价区域内的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分析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4.2.3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评价区域内的生态保护措施、生态建设成果及其对生态环境现状的影响。4.3社会环境现状调查4.3.1人口与经济分析评价区域内的人口分布、密度、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4.3.2城镇与基础设施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分析其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3.3文化与教育了解评价区域内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旅游资源等,分析其对社会环境现状的影响。4.3.4环保意识与政策调查评价区域内的环保意识、政策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分析其对环境现状的影响。4.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4.1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变化趋势,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4.4.2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状况,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4.4.3土壤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区域内的土壤污染物含量、分布、风险程度,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现状。4.4.4声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区域内的噪声源、噪声水平、噪声影响范围,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4.4.5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两大类。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模拟法等;定性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法、情景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预测目的和现有数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5.2污染物排放预测污染物排放预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排放预测。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应考虑项目排放源强、排放高度、气象条件等因素;水污染物排放预测应考虑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运、扩散、降解等过程;固体废物排放预测应关注废物产生量、处理处置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景观格局等方面的预测。生物多样性预测应关注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生态位等指标;生态系统功能预测应考虑生产力、碳汇、水源涵养等功能的变化;景观格局预测应关注景观类型、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等方面的变化。5.4社会影响预测社会影响预测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影响预测应关注项目对区域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的贡献;社会影响预测应考虑项目对人口、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文化影响预测应关注项目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策影响预测应分析项目与国家、地方政策法规的符合程度及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6.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6.1.1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之前,首先应明确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保护要求。6.1.2环境保护措施分类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将环境保护措施分为以下几类: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生态保护。6.1.3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内容针对不同类别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源头控制:选用环保型原材料、设备和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2)过程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3)末端治理:采用先进治理技术,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4)生态保护:保护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6.2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6.2.1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当前技术水平,是否具有成熟的应用案例,以及是否具备可靠的技术支持。6.2.2经济可行性分析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成本,包括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等,并与项目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其经济可行性。6.2.3可操作性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易于管理,以及是否对项目正常运行产生影响。6.2.4环境效益分析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包括污染物减排、生态恢复等方面。6.3环境保护措施优化6.3.1优化原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遵循以下原则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优化:(1)技术先进性:优先选择具有先进性、成熟度的环境保护技术;(2)经济合理性:在保证环境保护效果的前提下,力求降低经济成本;(3)可操作性:保证环境保护措施易于操作,便于管理;(4)环境效益最大化: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6.3.2优化措施结合优化原则,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整:(1)调整措施组合:根据项目特点,优化环境保护措施的组合,提高整体效果;(2)改进技术方案:针对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研究改进方案,提高技术功能;(3)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项目运行管理,保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4)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提供依据。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7.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EconomicAnalysisofEnvironmentalImpact)是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效益的一种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分析方法:7.1.1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造成的总成本与总效益,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在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时,应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纳入其中。7.1.2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是基于市场价格来估算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具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7.1.3替代成本法替代成本法是通过对现有环境资源的替代品进行成本估算,以确定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难以直接估算市场价值的环境资源。7.1.4愿意支付法愿意支付法是基于消费者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支付意愿来估算环境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评估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7.2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建设项目直接导致的环境资源损失,包括以下方面:7.2.1土地资源损失估算项目占用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可参考土地市场价值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7.2.2水资源损失估算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如水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等,可参考水资源市场价值、水处理成本等。7.2.3生物资源损失估算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等,可采用生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7.2.4环境污染损失估算项目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可采用污染损失评估方法,如大气污染损失、水污染损失等。7.3间接经济损失估算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导致的资源损失或效益下降。以下为常见的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7.3.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等,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7.3.2社会影响损失估算项目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人口迁移、就业损失等,可采用社会影响评估方法。7.3.3健康影响损失评估项目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影响,如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发病率增加,可采用健康影响评估方法。7.3.4景观价值损失估算项目对景观资源的破坏,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等,可采用景观价值评估方法。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损益分析,有助于为政策制定者和项目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8.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1.1生态环境影响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详细分析和研究,结论如下:(1)项目施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扰动、植被破坏和生物栖息地干扰等方面。(2)在项目运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通过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可减轻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保护与项目建设的协调发展。8.1.2水环境影响本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期可能产生的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水资源消耗等问题。(2)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处理和排放问题,对受纳水体的影响。(3)通过采取有效的废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措施,可将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8.1.3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1)施工期产生的扬尘、燃油排放等污染物。(2)运营期产生的工业废气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3)通过采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降低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8.1.4社会影响本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1)项目施工和运营期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2)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就业和基础设施的影响。(3)通过采取社会补偿和协调措施,可促进项目与社会的和谐发展。8.2环境保护措施建议针对上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8.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优化项目选址和施工方案,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的破坏。(2)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证项目不对珍稀濒危物种造成损害。8.2.2水环境保护措施(1)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保证废水达标排放。(2)加强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3)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实时监控水质状况。8.2.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保证废气排放达标。(3)建立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8.2.4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项目与周边居民的沟通,解决民生问题。(2)优化项目布局,减轻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3)加强就业培训和人才引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8.3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为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以下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2)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保证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实施。(3)加强对施工现场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4)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6)建立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第9章环境影响后评价与跟踪监测9.1环境影响后评价9.1.1评价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项目实施后实际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旨在验证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发觉新的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9.1.2评价内容与方法(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后的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监测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模型模拟等方法。9.1.3评价程序与要求(1)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编制等阶段。(2)评价要求: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靠。9.2环境影响跟踪监测9.2.1监测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的持续关注和监控,旨在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问题,保证项目环境影响可控。9.2.2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环境质量变化、生态状况等。(2)监测方法:采用现场巡查、定期监测、遥感监测、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9.2.3监测程序与要求(1)监测程序:包括监测计划制定、监测数据收集、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报告编制等环节。(2)监测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