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3088第1章污水处理概述 4222711.1污水来源与分类 4311851.2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4117891.3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516882第2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582932.1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5293992.1.1科学合理:工艺流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的特点,结合水质、水量、用地条件等实际情况,保证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157572.1.2节能高效:工艺流程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5135602.1.3灵活适应: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水质、水量及季节性变化的需求。 5120332.1.4安全可靠:工艺流程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5110662.1.5易于管理:工艺流程设计应简化操作管理,便于运行维护,降低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 556342.2常见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571732.2.1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6186472.2.2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固定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 640912.2.3强化生物降解法: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通过优化微生物菌群、提高污泥浓度等手段,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6294912.2.4氧化沟法:采用沟道式反应器,利用好氧、缺氧交替的环境,实现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去除。 6315692.2.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通过序批式运行,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具有运行灵活、占地小等优点。 6313812.3污水处理单元操作 6284502.3.1预处理单元: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主要去除悬浮物、砂粒等杂质,调节水质、水量。 6201902.3.2初级处理单元:采用沉淀、气浮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 6312862.3.3生物处理单元: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6205982.3.4深度处理单元:采用砂滤池、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6238202.3.5消毒单元:采用氯化、臭氧、紫外线等方法,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安全。 61812.3.6污泥处理单元:对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稳定、脱水等处理,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64908第3章污水预处理 657343.1格栅与筛网 610313.1.1格栅 681023.1.2筛网 7327593.2沉砂池与调节池 7254473.2.1沉砂池 746363.2.2调节池 821433.3沉淀与气浮 8138553.3.1沉淀 8297473.3.2气浮 814636第4章初级处理 8115384.1活性污泥法 819534.1.1概述 864354.1.2工艺流程 9300154.1.3操作要点 947254.2生物膜法 9153324.2.1概述 9151834.2.2工艺流程 933524.2.3操作要点 976944.3合成生物法 10135504.3.1概述 10156074.3.2工艺流程 102694.3.3操作要点 106573第5章二级处理 10299125.1传统活性污泥法 10146265.1.1工艺原理 10235735.1.2工艺流程 1041545.1.3运行参数 1060155.2接触氧化法 11262445.2.1工艺原理 1169475.2.2工艺流程 11265445.2.3运行参数 1152455.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1186135.3.1工艺原理 1178585.3.2工艺流程 11236585.3.3运行参数 1123896第6章深度处理 11251526.1沉淀与过滤 11232016.1.1沉淀处理 11167986.1.2过滤处理 12112566.2反渗透与纳滤 1281696.2.1反渗透处理 12144026.2.2纳滤处理 12110476.3超滤与微滤 1254716.3.1超滤处理 12271236.3.2微滤处理 1224238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12257357.1污泥浓缩与调理 12134607.1.1污泥浓缩 12139697.1.2污泥调理 12218517.2污泥脱水与干化 12228287.2.1污泥脱水 124807.2.2污泥干化 13115797.3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 13135527.3.1污泥焚烧 13209787.3.2污泥土地利用 1310813第8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3287568.1设施运行监测 13231278.1.1监测目的 13112428.1.2监测内容 13315008.1.3监测方法 13107618.1.4监测频率 13205008.1.5数据处理与分析 14277388.2设施维护与保养 14138308.2.1维护保养内容 14247008.2.2维护保养周期 14250468.2.3维护保养方法 14220208.2.4维护保养记录 14249498.3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 14217948.3.1安全管理原则 1436608.3.2安全管理制度 14255158.3.3安全培训与教育 14267888.3.4安全防护措施 14295458.3.5处理与应急预案 1419258第9章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14194129.1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1483409.1.1传感器及变送器 1447679.1.2控制器 15204289.1.3执行器 15291309.1.4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1512649.2控制策略与参数设置 1538559.2.1控制策略 15228269.2.2参数设置 15265969.3智能化控制技术 15167079.3.1人工智能技术 16323659.3.2大数据技术 1675009.3.3云计算技术 16263789.3.4物联网技术 1623145第10章环保法规与标准 1688410.1我国环保法规体系 162459210.1.1宪法相关规定 162443810.1.2环保基本法 16314010.1.3环保行政法规 16122910.1.4环保部门规章 162420210.1.5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 16172010.2污水排放标准 171220810.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71925110.2.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7117910.3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与验收 17178910.3.1环境影响评价 171554410.3.2验收 17第1章污水处理概述1.1污水来源与分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工业和农业活动。按照来源和性质,污水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活污水:来自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排放源的污水,主要包括洗涤水、厨房废水、厕所冲洗水等。(2)工业污水:来自各类工业生产过程的废水,其成分复杂,根据工业类型可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废水等。(3)农业污水:主要包括农田排水、养殖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污染物。1.2污水处理技术简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1)物理方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沉淀、过滤、离心等。(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如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3)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4)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调节水质水量等。(5)深度处理技术:在传统处理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质,如砂滤池、臭氧氧化、反渗透等。1.3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污水处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防止水污染:污水中的污染物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2)节约水资源:通过污水处理和回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3)保障水安全:污水处理有助于保证饮用水安全,降低水传播疾病的风险。(4)促进经济发展:污水处理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5)保护生态环境: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等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污水处理有助于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第2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1工艺流程设计原则2.1.1科学合理:工艺流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的特点,结合水质、水量、用地条件等实际情况,保证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1.2节能高效:工艺流程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2.1.3灵活适应: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水质、水量及季节性变化的需求。2.1.4安全可靠:工艺流程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2.1.5易于管理:工艺流程设计应简化操作管理,便于运行维护,降低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2.2常见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2.1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等特点。2.2.2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固定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2.2.3强化生物降解法: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通过优化微生物菌群、提高污泥浓度等手段,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2.2.4氧化沟法:采用沟道式反应器,利用好氧、缺氧交替的环境,实现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去除。2.2.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通过序批式运行,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具有运行灵活、占地小等优点。2.3污水处理单元操作2.3.1预处理单元: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主要去除悬浮物、砂粒等杂质,调节水质、水量。2.3.2初级处理单元:采用沉淀、气浮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2.3.3生物处理单元: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2.3.4深度处理单元:采用砂滤池、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2.3.5消毒单元:采用氯化、臭氧、紫外线等方法,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安全。2.3.6污泥处理单元:对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稳定、脱水等处理,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第3章污水预处理3.1格栅与筛网3.1.1格栅格栅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道预处理设施,主要用于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漂浮物,以防止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格栅应根据污水的性质、流量及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选型。(1)格栅类型根据构造和安装方式,格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水平格栅:适用于大流量、低悬浮物浓度的污水处理。b.垂直格栅:适用于小流量、高悬浮物浓度的污水处理。c.动态格栅:通过机械驱动实现自动清洗,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2)格栅安装a.格栅应安装在污水处理设施的进口处。b.格栅间隙应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不宜大于5mm。c.格栅安装应保证水平,并设有足够的过水面积。3.1.2筛网筛网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小的悬浮物,防止其对后续处理工艺产生影响。(1)筛网类型a.平面筛网: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污水处理。b.立式筛网: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2)筛网安装a.筛网应安装在格栅之后,保证污水经过格栅处理后再经过筛网。b.筛网孔径应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不宜大于1mm。c.筛网安装应保证平整,并定期清洗以保持过水通畅。3.2沉砂池与调节池3.2.1沉砂池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砂粒、石子等重颗粒物,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磨损。(1)沉砂池类型a.平流式沉砂池: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b.竖流式沉砂池: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污水处理。(2)沉砂池操作a.沉砂池应定期排砂,以保持池内水质稳定。b.沉砂池的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悬浮物含量进行调整。3.2.2调节池调节池主要用于平衡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1)调节池类型a.水量调节池:主要用于调节污水的水量。b.水质调节池:主要用于调节污水的pH值、温度等水质指标。(2)调节池操作a.调节池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设计。b.调节池应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3.3沉淀与气浮3.3.1沉淀沉淀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1)沉淀类型a.自然沉淀: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污水处理。b.机械沉淀: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形成絮体,加快沉淀速度。(2)沉淀操作a.沉淀池的设计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b.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应适当,以保证悬浮物的充分沉淀。3.3.2气浮气浮是一种利用微小气泡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的处理方法。(1)气浮类型a.带压气浮: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b.充气气浮: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污水处理。(2)气浮操作a.气浮设备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选型。b.气浮过程中应控制气泡的大小和分布,以提高处理效果。c.气浮设备的运行应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第4章初级处理4.1活性污泥法4.1.1概述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此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4.1.2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次沉淀、曝气、二次沉淀和污泥回流。预处理阶段对污水进行筛选、沉砂等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初次沉淀阶段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凝聚沉淀;曝气阶段向反应池中鼓入空气,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二次沉淀阶段进一步去除微生物和悬浮物;污泥回流阶段将部分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维持微生物浓度。4.1.3操作要点(1)控制合适的污泥龄,保持微生物活性;(2)合理控制溶解氧浓度,保证微生物代谢正常;(3)定期检测水质,调整工艺参数,保证处理效果;(4)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2生物膜法4.2.1概述生物膜法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的微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一种处理方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4.2.2工艺流程生物膜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物膜载体挂膜、生物降解、沉淀和出水。预处理阶段对污水进行筛选、沉砂等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生物膜载体挂膜阶段使微生物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生物降解阶段,污水流经生物膜,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沉淀阶段,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出水阶段,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4.2.3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生物膜载体,提高微生物附着能力;(2)控制生物膜厚度,保证微生物活性;(3)合理调整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果;(4)定期清洗和更换生物膜载体,保持生物膜活性。4.3合成生物法4.3.1概述合成生物法是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该方法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具有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等特点。4.3.2工艺流程合成生物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活性污泥阶段、生物膜阶段、沉淀和出水。预处理阶段对污水进行筛选、沉砂等处理;活性污泥阶段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生物膜阶段,污水流经生物膜载体,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沉淀阶段,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出水阶段,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4.3.3操作要点(1)合理控制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比例,发挥两种方法的协同作用;(2)根据水质特点,调整工艺参数,提高处理效果;(3)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定期检测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活性,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第5章二级处理5.1传统活性污泥法5.1.1工艺原理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种方法。通过向污水中不断供氧,使好氧微生物繁殖并形成活性污泥,从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5.1.2工艺流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初次沉淀、二次沉淀和污泥回流等环节。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设施;初次沉淀和二次沉淀用于去除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物;污泥回流则将部分污泥送回曝气池,以维持曝气池内的微生物浓度。5.1.3运行参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参数包括污泥浓度、溶解氧、pH值、水温等。合理调整这些参数,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5.2接触氧化法5.2.1工艺原理接触氧化法是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填料表面,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种方法。填料提供了大量的附着面积,使微生物浓度较高,提高了污染物的降解速率。5.2.2工艺流程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等环节。预处理阶段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类似,接触氧化池内填充有生物膜填料,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5.2.3运行参数接触氧化法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填料层高度、填料比表面积等。合理控制这些参数,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5.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5.3.1工艺原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通过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污水的充氧、反应、沉淀、排水等过程,实现有机物的生物降解。5.3.2工艺流程SBR工艺主要包括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等阶段。各阶段在时间上相互切换,实现连续处理污水。5.3.3运行参数SBR工艺的运行参数包括反应时间、充氧方式、污泥浓度、排水周期等。根据污水性质和排放要求,调整这些参数,以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注意:本章节内容仅涉及二级处理中的三种方法,具体应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污水特性进行调整优化。第6章深度处理6.1沉淀与过滤6.1.1沉淀处理本节主要介绍沉淀处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过滤操作。6.1.2过滤处理本节详细阐述过滤处理的过程,包括砂滤池、活性炭过滤等,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营养物质。6.2反渗透与纳滤6.2.1反渗透处理本节介绍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高压驱动,使污水通过具有特定孔径的半透膜,从而实现溶质与溶剂的有效分离。6.2.2纳滤处理本节讲述纳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纳滤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一定的盐分截留能力,适用于中等浓度的污水处理。6.3超滤与微滤6.3.1超滤处理本节详细描述超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能够有效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病毒,实现水质净化。6.3.2微滤处理本节介绍微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微滤膜孔径较大,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具有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7.1污泥浓缩与调理7.1.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过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降低污泥的含水量,减小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主要方法有机械浓缩、重力浓缩和气浮浓缩等。应根据污泥特性及处理规模选择合适的浓缩方式。7.1.2污泥调理污泥调理是为了改善污泥的脱水功能,提高脱水效果。调理方法包括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和生物调理。化学调理剂主要有铁盐、铝盐、聚丙烯酰胺等;物理调理包括加热、冷冻等方法;生物调理则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改善污泥性质。7.2污泥脱水与干化7.2.1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是降低污泥含水量、减小体积的关键环节。常用的脱水方法有压滤、离心、真空吸滤等。在选择脱水设备时,应考虑污泥类型、处理规模和脱水目标。7.2.2污泥干化污泥干化是将脱水后的污泥进一步降低水分,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的目的。干化方法有自然干化、太阳能干化和热干化等。热干化是实现快速、高效干化的主要方式,但需注意能源消耗和尾气处理。7.3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7.3.1污泥焚烧污泥焚烧是一种高效、彻底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焚烧设备主要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等。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排放指标,保证达标排放。7.3.2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土地利用是将符合标准的污泥作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应用于土地。在土地利用前,需对污泥进行严格检测,保证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应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和污泥特性制定合理的施用方案。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污泥处理与处置过程的环境安全。第8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8.1设施运行监测8.1.1监测目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测的目的是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及时发觉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污水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8.1.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进出水水质监测、设施运行参数监测、设备故障诊断等。8.1.3监测方法采用自动监测系统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8.1.4监测频率根据设施类型及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保证及时发觉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8.1.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设施运行状况,为设施维护、保养及优化运行提供依据。8.2设施维护与保养8.2.1维护保养内容设施维护保养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更换易损件等。8.2.2维护保养周期根据设施类型及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周期。8.2.3维护保养方法采用专业的维护保养工具和设备,按照维护保养规程进行操作。8.2.4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为设备运行状况分析和故障排查提供依据。8.3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8.3.1安全管理原则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8.3.2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8.3.3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8.3.4安全防护措施根据设施运行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泄漏、防腐蚀、防触电等。8.3.5处理与应急预案制定处理程序和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第9章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9.1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9.1.1传感器及变送器用于实时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如pH值、溶解氧、浊度、流量等,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9.1.2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逻辑判断和计算,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9.1.3执行器执行器主要包括泵、阀门、搅拌器等设备,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9.1.4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负责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各设备运行数据,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9.2控制策略与参数设置9.2.1控制策略根据污水处理过程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环控制:根据预设的参数值进行控制,适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变化较缓慢的参数。(2)闭环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反馈信号,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3)模糊控制: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采用模糊逻辑进行控制。(4)专家控制:利用专家系统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智能控制。9.2.2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对以下主要参数进行设置:(1)溶解氧:控制在24mg/L范围内,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2)pH值:控制在6.58.5范围内,以满足微生物的生理需求。(3)污泥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