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急救完整版本_第1页
针灸急救完整版本_第2页
针灸急救完整版本_第3页
针灸急救完整版本_第4页
针灸急救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武县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针灸急救针推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袁三文

厥证

(Syncope)

(1)厥证又称昏厥,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证候。

一、概述

(2)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

一般晕厥时间短暂、醒后无后遗症,但也有一厥不复而致死亡者。(3)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休克、低血糖症、低血压、癔病性昏迷等。

本病多由于元气虚弱、劳累过度,或情志异常、剧烈疼痛等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清窍失养,阳气不达四肢而致。二、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热厥)

★暑热或疫疠→肺、胃肠、心包→→深入营血扰乱神明。

2.痰浊蒙心(痰厥)

★脾胃运化失司→湿聚生痰→痰热互结或兼风火挟痰

蒙闭清窍。

3.阴虚阳亢(气厥虚实)★素体阴虚→水不制火→

心火亢盛→

上扰清窍;★复加惊恐、恼怒→肝阳暴亢→气血并走于上闭阻清窍

4.气血不足(血厥)★素虚、年迈→气血不足;★大病久病→气随血脱;★劳累过度;

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发为神昏。

1.实(闭)证【治则治法】:当苏厥开窍、化痰通络以救急。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四、针灸治疗

【处方】:

水沟、内关、百会

【配穴】:气厥配劳宫、膻中、合谷、太冲;热厥配十二井穴放血;痰厥配天突、膻中、丰隆。

【方义】:水沟:督脉穴,督脉络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水沟有醒神开窍之功,

是治疗昏厥、卒中的首选要穴。内关:心包络,功可理气宽胸以醒神。百会:督脉穴,功擅开窍醒神,降冲

逆之气,使阴阳清浊升降有常。

劳宫、膻中:清心开窍。

四关:平肝理气、熄风止痉。

十二井:泻热、开窍醒神。

天突、丰隆、膻中:化痰开窍。

【随证加减】:

热盛者,加大椎、曲池。牙关紧闭者,加颊车、承浆。肢体抽搐者,加后溪、筋缩。二便不通者,加支沟、中极。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先急刺水沟、劳宫、百会、中冲或十二井(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

【治则治法】:

回阳救逆,苏厥开窍。以任,督脉腑穴为主。

2.虚(脱)证

【处方】:

人中、神阙:开窍醒神;百会、素髎:升阳举陷、开窍醒神;足三里、气海、关元:回阳救逆、补益气血。

【随证配穴】:

四肢逆冷者,加大椎、三阴交。

二便失禁者,加会阴、肾俞。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针用补法,重用灸法。百会、神阙、气海、关元均可施行隔盐灸,不拘壮数,以患者苏醒为度。

【注】:临床上有时也可以出现内闭外脱并见的神昏,则应固脱启闭,标本同治。

张XX,男,38岁。因在烈日下劳累过度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手足厥冷。检查:血压9.3/5.3kPa,脉细微无力。针水沟、内关。水沟用提插捻转手法,内关用捻转手法.持续行针约15min,血压升至13.3/8.6kPa,神志清醒,手足转温。(针灸临证集验)

五、医案举例

(1)王启才: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对于部分急性病症的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满意效果,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下面介绍笔者在临证中以针灸疗法治愈的急性病案之一,供大家参考。

六、名医经验选摘

1986年8月25口凌晨,笔者乘坐襄樊至武汉的504次列车,广播室传来寻找医生的紧急呼救声,告之有位乘客突然昏倒在地,不醒人事,已经有半小时之久,需要急救.笔者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一中年妇女(系武汉建筑材料厂职工)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四肢厥冷,昏迷不醒,呼吸不可闻,脉搏不可及,症情十分险恶。

【昏厥治验】

在没有任何医疗器具和药品的情况下,笔者当即以拇指重掐其人中穴.病人很快就清醒过来,脱离了险境。醒后感觉头疼、恶心欲吐,又为其轻按合谷、内关穴遂愈。“昏厥”类似现代医学之“昏迷”,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的供血不足,脑细胞严重缺血、缺氧而导致卒然仆倒、意识丧失。

人中为督脉要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并联络于脑。重掐人中可以通阳、醒脑、开窍,有升压和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合谷开牙关、醒神志、升清降浊。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沟通三焦,有强心升压、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三穴合用,故能救危急于顷刻,解险情于片时。

(2)司徒铃:各种厥证针灸救急

笔者体会,在临床采用针灸急救昏厥可获得显效.

曾治黄某,男,24岁,1957年5月5日初诊。患者因情绪刺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四肢厥冷已约l0分钟,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弦.

辨证:气厥实证。治则:行气宣窍通神。处方:人中穴,用泻法刺之,百合、

大椎、命门各灸1壮.结果:

针灸后立即苏醒,并已能讲话.

又治简某,女,20岁,职工,1968年6月23日初诊。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诊得面色苍白,唇淡,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弱.经血糖检验,为血糖偏低。

辨证:血厥虚证。治则:行血熄风,宣窍通神。处方:大敦灸3壮如绿豆大,灸后患者立即苏醒。

再治李某,女,68岁,1961年11月8日初诊。患者气上逆而喘,喉有痰鸣声,不能讲话,神识昏厥已半小时。据家人代述,患者因发病前没有吃晚饭,只饮了菜汤一大碗,饮汤后一时许,突觉胸脘满闷,气喘痰鸣,不能讲话,四肢厥冷,经西医会诊,认为必须立即用吸痰机吸痰,并要输给氧气进行急救。当时诊得患者面色暗,舌苔白厚腻,脉沉滑。辨证:痰厥证。治则:行气豁痰通神。处方:针尺泽、丰隆、中脘。结果:用泻法刺之,但在针刺后症状无变化,随即用如黄豆大的大艾炷直接灸中脘穴3壮,灸后病者立即痰除气顺,神识清醒,讲话自如。(3)罗庆道:清神醒脑调理阴阳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休克属于厥证范畴。针灸抢救本病,关键在于清神醒脑,调理阴阳,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运行流畅。【针灸处方】:人中、少商、中冲、大陵、合谷、足三里。

【方法】:

刺人中将鼻唇沟捏起,针尖向上沿皮下刺入1寸深;刺少商,针尖向上沿皮下刺3分深;中冲沿指甲下刺入2分深,大陵向内关方向透刺1寸深;合谷、足三里均直刺,全部留针,平补平泻手法,每穴每次捻转10~20秒钟,从上到下逐穴依序捻转,周而复始,直至患者苏醒为度。

曾治李某,男,36岁,工人。因从3米高处不慎跌下,昏迷不醒,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汗出肢冷,呼吸微弱。检查:右上臂明显肿胀,测得收缩压60毫米汞柱,脉细弱,舌质淡。X线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诊断为创伤性休克伴肱骨骨折。

立即针刺人中、少商、中冲、大陵、合谷、足三里,留针用平补平泻捻转法。第一轮捻针时,患者下肢稍动弹三次,第二轮捻针时,患者头部转动,眼睛睁大左右望视,第三轮捻针时,面色始华,四肢转温,脉细有力,第四轮捻针时,患者呼,语言清楚,血压l00/60毫米汞柱,完全苏醒。

(4)张瑞文:急用艾灸苏厥回阳(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临床用灸法,以苏厥回阳为主治疗阳虚性昏厥,每收效验。曾治陈某,女,58岁,农民。患者1985年元旦,在镇上百货公司,突然表情淡漠,渐无表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搏摸不到。

患者身体瘦弱,系由元阳素虚,寒邪外袭,正虚不能御邪,而导致气血俱脱的重症。

速灸百会,艾炷有蚕豆大,不计其数,至脉回为度。加灸内关、气海,关元,直到厥证消失为止.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神志完全恢复正常,步行回家。

七、按语

厥证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证情危急,针灸确有应急的救治效果在针灸救治的同时,必须辨病求固,治病求本,针对不同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本节复习思考1、痉证和厥证的病因和临床特点;2、痉证和厥证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常用穴位。

剧痛证

(SeverePain)

1.心绞痛

【辨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左胸刺痛,固定不移,或向左肩、颈、上臂内侧放射,胸闷气短,心悸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四肢厥冷,脉沉细等。

三、针灸辨证治疗

【治则】:行气通阳,活血止痛。【治法】取任脉、膀胱经、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膻中、心俞、内关【配穴】:厥阴俞、郄门、足三里

【方义】:★本证主因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所致,

膻中(气会):调气行瘀;

内关(手厥阴与阴维会,心包络):

——心胸肺胃效皆好,理气活血;

心俞、厥阴俞、郄门:宁心安神;

足三里:补中益气以通阳。

诸穴合用以通络止痛。

2.胆绞痛

【辨证】:右胁肋,右上腹中部剧痛,局部拒按,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常放散至右肩胛部,伴有恶心,呕吐,或寒热往来,目黄身黄,口苦咽干,脉弦细或弦数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治法】:宜取足少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处方】:阳陵泉、日月、中脘。【配穴】:胆俞、太冲、足三里。

【方义】:★本证主因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所致,日月(胆募)阳陵泉(胆合穴)疏利肝胆胆俞(背俞穴)行气化瘀太冲(肝原穴)中脘(腑会)足三里(合穴)三阴交清利湿热,通导腑气。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疏利肝胆,行气止痛之效。

3.蛔厥

【辩证】:右上腹和上腹中部阵发性剧烈绞痛,有钻顶样感觉,伴有呕吐,或吐出蛔虫,痛时汗出淋漓,四肢厥冷,一日数发等。

【治则】:利胆安蛔止痛。【治法】:取手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处方】:迎香、阳陵泉【配穴】:人中、胆囊穴

【方义】:

★本证多由脏寒胃热所致,迎香(手足阳明会穴):安蛔止痛;阳陵泉、胆囊穴:疏肝利胆之要穴;人中穴:镇静安神止痛。

诸穴共凑安蛔止痛之效。4.胃痉挛

【辨证】:突发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畏寒喜暖;或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有如针刺刀割;或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兼可见面色苍白,身出冷汗,四肢逆冷,或恶心呕吐等,苔白,脉弦或弦紧等。

【治则】: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法】:取足阳明,手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处方】:中脘、足三里【配穴】:内关、阳陵泉

【方义】:★胃剧痛多由胃气不降,或肝胃不和所致,中脘(胃募穴,又正当胃部)足三里(合穴:“合治内腑”)和胃降逆,理气上痛之效。

内关(八脉交会穴、治胃病效穴):

可加强止痛之功。阳陵泉(胆合穴):疏肝解痉止痛。

诸穴合用,共奏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之功。5.腹剧痛【辨证】:腹部剧痛如刀割,或剧痛阵作,腹胀拒按,汗出肢冷;或腹部呈持续性疼痛,拒按,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脉弦沉等。

【治则】:通腑导滞,行气止痛。【治法】:取任脉、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处方】: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气海、合谷。

【方义】:★本证主要是因邪滞胃肠,或阳明热盛所致。

天枢(大肠募穴):通调胃肠;

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

天枢、气海:通肠导滞,理气止痛。诸穴合用共奏通腑导滞,行气止痛之效。

6.肾绞痛【辨证】:腰痛剧烈(绞痛),痛连少腹,并向同侧阴部、大腿内侧放散;或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上连腰腹,伴有血尿;或小便赤浊,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脉弦紧或弦数等。

【治则】:益肾祛邪,调气止痛。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处方】:肾俞、照海、太溪【配穴】:中极、委阳、三阴交、京门。

【方义】:★本证主要因为邪阻于肾,气机不利;或湿热蕴结下焦所致。肾俞、照海、太溪:益肾祛邪;京门(肾募穴):加强补肾祛邪之功;委阳(三焦下合穴):疏利三焦气机;中极(膀胱募穴):以促进膀胱之气化;三阴交:清利下焦湿热。

诸穴合用,共奏益肾祛寒,调气止痛之效。

★★古今临床实践早已证明针灸对减轻急性发作剧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如国内已有多次报道: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针刺内关等穴有显著止痛效果。四、临床综述选摘①针刺内关对急性心梗、风心病有显著效果,使心肌缺血状态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急性心梗病人中,胸痛的缓解率可达100%。(《腧穴学教参》北京中医药大学);

②耿恩广教授经验弹拨极泉穴宽胸理气之功效颇著,对冠心病、心梗等急性发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每每得心应手。

胃痉挛属于中医胃脘痛、奔豚范畴。对急性胃痛(痉挛绞痛等),针灸效如桴鼓,更已早有验证。①陈氏临床采用独取筋缩穴治疗急性胃脘痛25例,均针治一次而愈。要求刺8分深,强力捻转。

②胃脘痛取合穴足三里治疗为祖国医学的传统经验。近代研究针刺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当胃活动弛缓时,可使之蠕动加强,当胃紧张痉挛时,针之可使胃活动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提高胃的游离酸度以及胃蛋白酶、胃脂肪酶的活性。

③有人用纤维镜观察到,针刺足三里、梁丘后使贲门、胃、幽门痉挛解除。

又如,针灸治疗胆道蛔虫亦有立竿见影的独特疗效:①张世雄曾介绍,针刺迎香穴治胆道蛔虫症之病人,针后疼痛难忍立即缓解,【注】:近代研究表明迎香穴确能擅治胆道蛔虫症。②梁栋富20年来用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针到痛止,疗效显著,每日针1~2次,若余痛未解者,取揿针埋至阳穴并用胶布固定,以资疗效。(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急性期可迅速缓解疼痛。对尿路中、下段结石,特别是直径在1厘米以内、形状规则者,针刺后排石效果较好;而尿路上段和肾盂、肾盏部位的结石效果较差,应采取综合疗法。

五、名医经验选摘

(一)李美琪:巨阙治胆道蛔虫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科)

在临床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用此穴使胆绞痛立即停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的毫针、直刺或向下斜0.6~1寸,得气后,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

治疗一例胆道蛔虫患者,用迎香透四白,阳陵泉、大冲、期门穴均未能止疼.改用针巨阙后即刻缓解.(二)陈仓子:鸠尾治胆道蛔虫症。

(北京市运输公司外事运输场医务室)

胆道蛔虫症是指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蛔虫并发症,是儿童及青壮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蛔厥”范畴,我在临床采用针刺鸠尾穴治疗本症之疼痛10余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取鸠尾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三)曾祥龙:阳陵泉治胆囊炎。

(四川都江堰市中医院)

近20年来,应用阳陵泉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时止痛,效果良好。每日1次,一般1~5天疼痛消失。

操作:用30号3寸毫针直刺1.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强捻转约1~2分钟,到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分钟。

(四)李绰成:中渎擅治胆绞痛。

(成都市西城区中医院)

笔者师承已故蜀中针灸名家任俊升老师秘传,经50余年临床应用,以中渎治疗胆绞痛(胆囊炎或结石症)病例已历数百例,重症痛剧者,痛可立止,轻者痛止并有舒适感,无一例没有效,连续治8日为一疗程。

[操作]:取仰卧位,先寻经审穴,用中食指于膝上股外侧5寸中渎穴处,寻找敏感压痛点外刺针。用28号1.5寸毫针于压痛点垂直刺进入1.2寸许,施强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大腿有胀感传导。

(五)邱茂良: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石淋一般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为主。取穴如肾俞,三焦俞、中极、阴陵泉、太冲等为主穴,并根据结石部位和证型加减出入。

如:肾结石加章门、天枢、委阳等,输尿管结石根据上、中、下段,分别选用腰部的气海俞、大肠俞,腹部的外陵、大巨、水道等,膀胱与尿道结石,则选用膀胱俞、中髎、曲骨、曲泉等,其久病而出现肾虚症状者,加关元、阴谷、太溪等。

对于绞痛发作,疼痛剧烈的患者,应首先控制疼痛,根据结石部位,按上列取穴原则,进针要深些,行大幅度提插与捻转手法,加快频率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或再加电针,使剧痛逐步缓解后,留针观察。如绞痛再作者,可按原法再行针,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逐步缓解疼痛。

(六)司徒铃:拔罐治疗肾绞痛。

司徒老治疗肾绞痛取肾俞、膀胱俞及患侧的京门穴,均用拔火罐法,取得较好的疗效。肾俞为肾之背俞,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二穴均为气街通达之处。京门属足少阳胆经,为肾之募穴,别名气府、气俞,可治疗腰痛以及肾炎等病。

本病取上述病位近部穴位拔火罐治疗,能疏通经络,行气解结,利尿镇痛,因而能获得显著疗效。

(七)谢文宗:针刺足三里、梁丘治疗胃痉挛20例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5寸长的26号或28号毫针,快速刺入,捻转提插,深度以“得气”为度。梁丘穴针感要求向下行至足部,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病情留针5~10分钟。【疗效观察】:本组20例均为复诊,经针刺足三里、梁丘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100%。

(八)王启才:急症针灸治验。

①急性胃痉挛

1975年,笔者在吉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今长春中医学院附院)针灸科进修学习,4月7日接治一女学生邹x,13岁,就读于长春电影制片厂子弟中学。该女清早饱食,又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到内科急诊室诊治,以“急性胃痉挛”转针灸治疗。

当时患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双手紧捂胃脘部,哭号不已。首先重刺双侧粱丘,而后轻取局部中脘穴,当即疼止,破涕为笑。【按语】:患者饱食后感受风寒之邪,发病急骤,病变在胃。故先取胃经郄穴粱丘和胃止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