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后全球化的今天,要建立自己的文论话语权,还是不能走闭关主义的,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当然,文学批评必须结合本国的创作实际,那种理论过剩的批评,是需要批评和反思的。这里面有一个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关于如何激活、发掘深厚而驳杂的古典文论,实现转型的问题,这需要文学理论家具有深厚的功力。就目前看,我们的一些学者还是火候不到。即便作为一个批评家,如何借鉴古典文论进行文学批评,对他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是对晚明小品的一次激活,与文中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与“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分不开。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表扬起作家或作品,不遗余力,什么好词都用上了。那些评论,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空对空,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学批评照样成立。我觉得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像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文字,很少直接征引理论,但通读他们的文字,会发现文字后面是有很深厚的理论学养的,他们的批评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材料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话语模式不断涌入,在为中国文学界提供广阔批评话语体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原有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缺失。除此之外,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逐渐兴起,文学批评逐渐呈现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文学批评中国话语缺位的状态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应立足于文学批评内外语境,在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在新旧媒介的转换中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入侵对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必须时刻关注文学批评的民族性问题,也就是使用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格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分析并批评当代文学作品。由此,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个体型批评群体逐渐显现,新时代文学批评主体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因此,构建与新媒体语境相匹配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成了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网络文学蕴含丰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对呈现中国风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中国文学批评家既要立足本土,从网络文学中挖掘优秀的中国话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话语体系,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个体文学批评者,既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和主流思想的输出工作,也要尽力对网络中存在的文学批评话语越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保障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下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位问题,需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场域,在与西方文学理论的交融中、在新媒介话语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文学批评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摘编自杨新华《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凭借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和“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B.文学批评要以文本为依据,文学评论家在评价作品时要细读文本,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真实感受。C.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的兴起,促使文学批评呈现出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D.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文学批评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就目前来讲,我国有些文学理论家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实现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还要久久为功。B.鲁迅、茅盾等人的相关批评文字反映出他们具有深厚的学养,是因为他们很少直接引用理论。C.面对全球化浪潮,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是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唯一方法。D.为了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中国文学批评家打造了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动不动就用“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话语评价作品。B.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洽。C.梁晓声创作《人世间》时将宏大的社会叙事与城市百姓的日常生活叙事融为一体,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学养。D.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要以作品为依据。4.材料一引用梁实秋和歌德的话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说明。5.我们在借鉴西方文艺理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D2.A3.C4.①引用梁实秋的话,论证了文学批评家要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学养的观点;②引用歌德的话,论证了文学批评要回到文本,阐述对文本的真实感受的观点。5.①不能对西方文论生搬硬套,也不能走不需要西方文论的极端;②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与自己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融合起来,化成自己的血肉与慧眼,构建起中国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③立足中国文化语境,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或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具有决定作用”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文学批评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像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文字,很少直接征引理论,但通读他们的文字,会发现文字后面是有很深厚的理论学养的”。C.“唯一方法”说法有误,材料二说的是“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D.“打造了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中国文学批评家要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选项中“打造了”时态错误。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阐述的是关于文学批评的看法。C.强调梁晓声的创作素养,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前面提出“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后面引用梁实秋的话“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论证了文学批评家要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学养的观点;②先引用歌德的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后面提出“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可见论证了文学批评要回到文本,阐述对文本的真实感受的观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可知,不能对西方文论生搬硬套,也不能走不需要西方文论的极端;②结合材料一“我觉得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可知,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与自己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融合起来,化成自己的血肉与慧眼,构建起中国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③结合材料二“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可知,立足中国文化语境,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或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楚霸王自杀(节选)①郭沫若岸上的汉兵们看见项王死了,都争先恐后地去抢项王的头首。他们自相践踏地又踏死了几十个人,最后把二十六架黑盔甲的尸首分得五零四碎。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各自回头跑;想去争夺那一片肢体的人便簇拥着一团跑去。转瞬之间几百人分成了几十个小团,通通跑干净了。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亭长仍然在摇着船,但不是摇过江去,而是摇回了岸来,钟离昧②发生了惊异。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昧并坐着,表明了自己的来历。“钟离昧将军,我现在对你说出真话罢。”亭长镇静地说着,“我自己并不是什么亭长,我只是这儿的一位读书人。我今天来本是没有怀好意的……”钟离昧愈见惊愕了,把剑按着。“但你也不要误会,”亭长忙慰解着,“我也不是汉王的奸细。你要晓得,现今的老百姓对于项王,哪一位还怀有好意呢?是他自己把民心失掉了……项王就是因为成功得暴速,他自己生了一个幻觉,他自己以为是他一个人的拔山盖世的力气,把秦人歼灭了的。秦人的暴政颠覆了之后,他的行动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两年来我们老百姓对他,就和从前对于秦始皇是一样的!我们虽不是汉王的奸细,也可以说都是汉王的奸细。我对你说出真话罢,我今天来,本是想把他诱到江心去,再把船弄翻,然后和他两人同归于尽。我也是抱着死了的心来的呢,我现在这样说出真话,你就要杀我,我也是不怕的。”自充亭长的人说到这儿停了好一会儿,等待着钟离昧的处决。但钟离昧把头垂下了。“不过呢,”他又接着说起来,“据我今天的经验,我看项王依然是一个好人。我后来也把对他的态度改变了,真的想把他送到江东去。不料他却起了那样的短见。他的短处在于太年轻,而且——恕我不客气罢——是有点‘不学无术’……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员大将,他不该生出了野心要来做天下的统治者。以后他所闹出的乱子,说来有点伤心,实在伤了我们中国的不少元气……人民的死亡在百年之内或许还可以复原,但学术上的损失,就算再隔一千年怕也不能复原罢。秦始皇烧的书是天下的私书,楚霸王却把秦人存下的公书也一把火焚了。秦宫三月火不灭,你是晓得的,你想,那里面是烧了多少的史书呢?”……说话者又沉默了好一会儿,钟离昧也沉默着,把头深深地垂着。“钟离昧将军,但今天的项王对于你和这马的态度,我真是受了感动啦。一个人临到生死关头,能够顾朋友而不顾自己实在是很少的。我们听说汉王刘邦在逃难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儿女都要推下车去。项王在这些地方却比刘邦更有仁者之心了。他这种心肠假使能够推广,他是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的。但他始终不悟,他偏以为是天老爷要亡他,哪晓得是他自己做错了,怎么怪得天呢?只顾自己的权势,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是走着自杀的路。项王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啦。”钟离昧这时候撑着自己的腰杆,好不容易跪下去了。“项王!项王!”钟离昧向着天,流着眼泪叫着,“是我们误了你,是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武人误了你。我们误了天下的人,我们误了中国。中国的元气在千百年后都不能复原,这不是天大的罪恶吗?我们是比秦始皇还要该死。项王,请你等着我。”他用力把腰间的宝剑拔出了鞘来,但是亭长却把他的手挽着了。“钟离昧将军,你不要也寻短见。”亭长劝着他,“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你是武人,我是文人,但我们做人的标准却只有一个。我们妥抛弃了自己去利益他人,利益了他人也就成全了自己。你现在要自杀,已经做到了抛弃自己,但于人是没有益处的。我们随时抱着必死的心去做着利人救世的事,不是很好的做人的路吗?……我的家离这儿不远,我之所以把船摇了回来,是想把你引到我家里去养伤,养好之后好让你再去尽你做人的责任。现今,天下的人还在水火里面,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们现在正是需要有着不怕死的精神而以济人救世为怀的武人的。你的责任还很重大,不应该做这样无责任的事……你听我说罢,项王最后的不觉悟,我看,也就在这一点。他晓得不怕死,而且晓得利用死,但他把死利用来只是把自己装饰成一个英雄,他始终都是为的他那个‘自己’……我看你不要再蹈他的覆辙罢……”钟离昧被“亭长”挽着的手早已失去了抗拒的力气,但头依然深深地垂着。“亭长”这时候把他的手中的剑取了来,替他插进了鞘里,接着又说:“我们回去罢,汉兵已经走得很远了。”他说着便离开了钟离昧,先把马拉上了岸去。回头钟离昧也被背上了岸,费了莫大的力刻气,被扶上了马背。……一个无名无姓的读书人领着一位骑在马上的受了伤的战士,替他荷着长矛,拿着盾牌,从血泊的死尸中踏过,登上了他们做人的路上去了。太阳还未晌午,除刚才的战地有尸骸狼藉之外,岸上的景色和战前无殊,白色的积雪依然含着矜骄的意气在反抗着愈加温暖的阳光。(有删改)〖备注〗①小说写于1936年作者游历日本期间,当时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②钟离昧(mèi):秦末西楚将领,项羽的“骨鲠之臣”之一。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长本来是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冒充亭长,其实是打算将项王诱骗上船,在江心与项王同归于尽。B.亭长认为,与秦始皇焚烧天下的私书相比,项王烧的还有秦人存下的公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C.关于项王的失败,亭长认为是项王自身的原因,但钟离昧却认为是他们这些不学无术的武人造成的。D.钟离昧最终在亭长的劝说下醒悟了过来,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带着亭长登上了济人救世的道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写了汉兵的贪婪之态。B.得知亭长的真实身份,钟离昧“把剑按着”,这一行为既符合他武人的身份,又暗示他对亭长产生了警惕之心。C.亭长将项羽和刘邦二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项羽的“仁者之心”,引出下文他对项羽没有推广“仁心”而失败的惋惜。D.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立体可感,如刻画钟离昧时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8.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历史小说依据历史史实,通过想象或虚构来表达现实意义,请结合本篇小说具体分析这一特征。〖答案〗6.D7.A8.①与开头“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的描写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②具有象征意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希望之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以环境描写结束全篇,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9.①历史史实:项羽、亭长、钟离昧等人物形象,以及项羽兵败自刎、火烧阿房宫等事件均有据可考,是历史史实;②想象或虚构:亭长的身份、亭长与钟离昧的对话、亭长与钟离昧登上了他们做人的路上去了的情节,均是作者的想象和虚构;③现实意义:小说通过亭长与钟离昧的对话,表达了“人人抛弃自己去利益他人”的理想追求,表达了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否定,发出了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抵抗侵略者的号召。〖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带着亭长登上了济人救世的道路”错误。从原文“回头钟离昧也被背上了岸,费了莫大的力刻气,被扶上了马背”可知,是亭长带着钟离昧离开;从原文“一个无名无姓的读书人领着一位骑在马上的受了伤的战士,替他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可知,是亭长荷着长矛,拿着盾牌。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将“汉兵”比喻成“饿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阅读效果等角度考虑。(1)小说结尾处“尸骸狼藉”和“白色的积雪”与小说开头“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遥相呼应,使情节结构更完整。(2)小说结尾处“白色的积雪依然含着矜骄的意气在反抗着愈加温暖的阳光”环境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反抗着”赋予白雪人的特点。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当时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可知,此处环境描写富有象征意义,暗含了作者对战争必将胜利的希冀和信心。(3)小说没有点明人物结局,也没有明确写作目的,而是以环境描写收尾,含蓄蕴藉,发人深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项羽”“亭长”“钟离昧”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小说中项羽拒绝渡江,自刎乌江,以及火烧秦宫都在史料中出现,可以说是历史事实。如原文“楚霸王却把秦人存下的公书也一把火焚了。秦宫三月火不灭”等内容。小说中亭长是一个读书人,并想趁载项羽渡江将其杀害,以及亭长劝导钟离昧,带他登上做人的路都是作者想象和虚构出来的。如原文“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昧并坐着,表明了自己的来历”等内容。通过亭长劝导钟离昧“现今,天下的人还在水火里面,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们现在正是需要有着不怕死的精神而以济人救世为怀的武人的。你的责任还很重大,不应该做这样无责任的事”和创作背景“国民党消极抗日”暗合,作者用小说来号召,希望改变现实,希望人民能够共同抵抗外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三: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节选自《荀子·君道篇》)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A其人B也C大用D之E则天下F为一G诸侯H为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文中指做榜样,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意思不同。B.度,文中指考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的“度”意思相同。C.效,文中指献出、奉献,与《六国论》中“斯用兵之效也”的“效”意思不同。D.纵,文中指放纵,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纵”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推恩的好处和害处,并指出古代圣人超过别人的原因正是他们善于推广他们的善行。B.材料二中,魏征具体指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阐明了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的做法。C.材料三论述了君主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强调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D.为了阐明观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D12.A13.(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2)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克制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14.①材料一侧重强调君王要推已及人,推恩保民;②材料二则侧重强调君王应经常思考反省,积累德义。〖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就能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大用之则天下为一”与下文“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结构一致,故在CE处断开;“诸侯为臣”与“天下为一”都是主谓结构,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做榜样;惩罚,处罚。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B.正确。句意:请您考虑一下吧!/(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C.正确。献出、奉献;效果。句意: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这就是用战争抗秦的效果。D.错误。即使;放纵,放任。句意: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推恩的……害处”错误,由原文“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可知,孟子阐述了不推恩的坏处,而不是推恩的害处。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老”,敬爱;第一个“幼”,爱护;“以及”,从而推广到。(2)“诚”,如果;“作”,建造、兴建,大兴土木;“安”,使……安定。【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可知,材料一侧重强调君王要推已及人,推恩保民;②由原文“君人者,……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谦冲而自牧,……则思江海下百川,……则思三驱以为度,……则思慎始而敬终,……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正身以黜恶,……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可知,材料二则侧重强调君王应经常思考反省,积累德义。【参考译文】材料一: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诗》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效达不到百姓身上,却是为什么呢?称了,才能知道轻重;量了,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请您考虑一下吧!材料二:身为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材料三: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所以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如果不能爱护人民、不能使人民得利,却要求人民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亲近、不爱戴,却要求人民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安定快乐,那么不如回到人民上来;想要臣下归附、人民与自己一条心,那么不如回到政事上来;想要治理好政事、使风俗淳美,那么不如寻觅善于治国的人。那些善于治国的人,生在今天的时代,却向往着古道。(这种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国家政权的原因、失去国家政权的原因,他们了解国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坏就像分辨黑白一样(清楚)。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就能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如果君主一般地任用他,那么也能使国家的威势扩展到邻邦敌国;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但如果)能使他不离开自己的国土,那么国家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登多景楼①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备注〗①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以求苟安。本词即作于这一时期。多景楼,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②中流誓:《晋书·祖逖传》载,祖逖北伐渡江时,中流击楫而誓,立志荡平外敌。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晋军胜,捷报传来,谢安置书一旁,客问之,安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描写词人登楼极目四望,心中百感交集,“今古几人曾会”一句写词人觉得无人能够理解他心中的感叹。B.“鬼设神施”“一水横陈,连岗三面”等,点明了镇江一带地形的险要之势,这是作者赞同“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原因。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写朝廷占据长江天险,却不管中原被敌人占领已久,这是作者对“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D.词人在词作中纵论时弊,论述精辟,痛快淋漓,凸显了誓要恢复河山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着真知灼见。16.陈亮与辛弃疾二人词作在手法、情感、风格方面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这首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手法相似,都善用典故。如这首词使用了祖逖、谢安等典故;《永遇乐》使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典故。②情感相似。如这首词中的“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等,《永遇乐》中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等,都抒发了词人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慨。③词风相似,都具有豪迈之势。如这首词中“凭却长江”“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等,《永遇乐》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都充满了英雄豪情的气概。〖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是作者赞同‘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原因”错误,从词中“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以及结合注释信息“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以求苟安”来看,词人陈亮并非赞同这一主张,而是对此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将长江视作天然界限是一种消极和短视的做法,反映出他对南宋统治者以此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南的不满。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①从词的表现手法分析,两首词都多处用典。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主要用典来抒发情感。“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句用到的是谢安的典故,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用到的是孙权的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到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②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两首词都表达了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反映了词人对于南宋朝廷消极防守、不思进取态度的愤慨,以及对于那些借此借口偏安一隅、放弃北伐恢复失地责任之人的谴责。通过这样的表达,寄寓了自己对于国家统一、收复失地的深切渴望与对时局的忧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③从词的风格分析,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风。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长江”展现了一种凭借天险的气势,但紧接着的“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则强烈表达了对现实中统治者仅依赖长江天险而忽视收复失地现状的不满与批评,情感激昂。“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则直接呼吁应当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寻求像祖逖中流击楫那样誓师北伐的决心和行动,充满了积极进取和英雄主义的豪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放之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设喻的方式写劣马的执着向前来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诗句,表达词人对六朝覆灭的批判和感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不仅能载人运物,而且承载着人的丰富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文中,“舟”的意象寻常可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我扁舟一叶/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拳击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训练,兼顾了有氧和无氧,A,但对训练者的身体关节要求较高,也让不少人因此受到了损伤。手腕损伤是拳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①手腕是拳击运动中重要的关节之一,②承受着大部分拳击手的力量。③拳击手在出拳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④如果手腕的稳定性不好,⑤因此容易出现腕部扭伤、掌骨骨折等损伤。B。专家指出,出拳动作需要肩关节的协调与配合,如果肩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动作不规范,就可能导致肩袖拉伤、肩峰撞击综合征等问题。肩关节受伤,不仅会影响健身效果,还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此外,在拳击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拳击手需要经常进行移动和转向,如果膝关节稳定性不足,就可能导致半月板、韧带损伤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训练者在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注重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因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损伤;C,避免过度训练。如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当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运动医学科就诊。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有利于强身健体B肩关节也是拳击中容易受伤的部位C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19.②,将“拳击手的”移至“大部分”前面;⑤,将“因此”改为“就”;〖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但”后转折,前面“兼顾了有氧和无氧”是说拳击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应填:有利于强身健体。B前文提到“手腕损伤”,此处是说在拳击运动中肩关节容易受伤,应填:肩关节也是拳击中容易受伤的部位。C语段主要是说专家的建议,此处先说正面合理的做法,再说“避免过度训练”,应填: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语序不当,“大部分”作定语应修饰“力量”,将“拳击手的”移至“大部分”前面。⑤搭配不当,“如果……因此”关联词不搭配,此处是假设复句,将“因此”改为“就”。(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六月的甘南,天空湛蓝,白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宽的像锦缎,细的像哈达,星星点点的碎云像一群白色的鸽子在飞翔。天空下,层层叠叠的梯田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山包,给山野披上了一层盛装。大巴车在群山之间奔跑着,一会儿穿过隧道,一会儿掠过溪水,一会儿扎入密密的绿色丛林中车内两位“花儿”传承人悦耳的歌声,让车内的乘客①。“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部的一种民歌形式,发源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花儿”的形成时间比《诗经》还早,正式被命名为“花儿”,应该在魏晋之前。每年农历六月初,以“洮州花儿”“岷州花儿”“河州花儿”为主的赛歌会都会在临潭县境内的莲花山举行。赛歌会期间,数万群众汇聚到此,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②地到“花儿会”上以歌会友。一时间,莲花山人流如织,各种风格的歌声此起彼伏。“花儿会”为期六天,每年参与的民众有十余万人。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22.对文学作品来说,叠词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两处重叠形式“层层叠叠”“大大小小”是如何增强语段的表现力的。〖答案〗20.①赞不绝口/啧啧称赞②成群结伙/成群结队21.①比喻:这句话将白云比作锦缎、哈达和鸽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六月甘南天空和云朵的赞美之情;②排比:“宽的像……”“细的像……”“星星点点的碎云像……”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丰富了内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不同姿态。22.①“层层叠叠”比“层叠”程度更深,更能突出梯田的层次感;“大大小小”更能表现山包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②这两个叠词的使用,突出了山野中梯田和山包的特点,极具画面感。〖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是说悦耳的歌声受到乘客称赞,可用:赞不绝口/啧啧称赞。赞不绝口/啧啧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②语境是说人们一起到“花儿会”上以歌会友,可用:成群结伙/成群结队。成群结伙/成群结队: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比喻:“宽的像锦缎”“细的像哈达”“星星点点的碎云像一群白色的鸽子在飞翔”是三个比喻句,本体是“白云”,喻体分别是“锦缎”“哈达”和“鸽子”。描绘出白云不同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六月甘南天空和云朵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排比:“宽的像……”“细的像……”“星星点点的碎云像……”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描摹白云的姿态,语言丰富,增强了语势和节奏美。【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叠词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突出强调、加重语意。〖解析〗时注意与非叠词的词语含义进行比较。②形式上,叠词主要是增强韵律美和画面感。“层层叠叠”“大大小小”这两个叠词就极具韵律美和画面感,突出了山野中梯田和山包的特点,极具画面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各类数字平台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大数据”“算法”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精准地筛选自身所需的内容,自动过滤掉我们“不认同”“不感兴趣”的内容,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然而,这种投其所好、精准“投喂”的推送方式,不仅会屏蔽掉多样化的信息,还可能导致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单一。人们自以为“一屏在手便可通晓世界”,殊不知一不小心就会跌入算法织就的“信息茧房”。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各类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或者浏览记录,竭尽所能地为用户推送喜欢的内容,这种精准投喂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和舒适度。但导致人们信息单一闭塞,由此引出“信息茧房”这一概念。题目要求对这一现象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作是可围绕“信息茧房”谈起危害,解决的方法等。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因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人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获得的信息单一闭塞,对所处的信息环境失去完整的判断。同时,网络“信息茧房”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宅”,片面地认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已经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交际,继而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粘合度不断下降,彼此之间的关心开始不断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越来越淡薄,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不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机制,使自己可以汲取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营养,继而在信息交互中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冲破信息茧房需要青年一代摒弃低俗,志存高远。青年人只有精神信仰上纯粹,道德修养上精进,大是大非上清醒,境界才会不断提升。青年一代惟有摒弃低俗,志存高远,才不至于被一些无聊的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困住,从而主动于有益信息中汲取营养。反观当下,一些年轻人佛系、躺平,成天刷抖音、微信,荒废了岁月,颓废了人生,辜负了众望。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内心澄澈,才能活得明白;只有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认清自我,懂得取舍,才能冲破茧房,获得真知,不断进取。更重要的是,政府应积极参与到公共网络引导中,对于网络信息传播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对有害信息的过滤,使得真实信息得以传播;并且积极开展广泛的理性面对互联网信息的宣传,破除各种信息孤岛的负面影响,使得受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继而使得网络传播平台得到良好的管控,发挥公共网络在舆论引导中的效能。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勇于破茧,思想独立。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勇于破茧,需走出单调的舒适,迎接广阔的世界。打开视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三、接受世界的参差,不应被世界的辛辣奇突所裹挟,应保持思想自由,人格独立。三、兼听而不偏信,始终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我们才能成为思想的芦苇。立意:1.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2.练就慧眼,冲破茧房。3.破“茧”成蝶,飞向无穷的远方。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后全球化的今天,要建立自己的文论话语权,还是不能走闭关主义的,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当然,文学批评必须结合本国的创作实际,那种理论过剩的批评,是需要批评和反思的。这里面有一个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关于如何激活、发掘深厚而驳杂的古典文论,实现转型的问题,这需要文学理论家具有深厚的功力。就目前看,我们的一些学者还是火候不到。即便作为一个批评家,如何借鉴古典文论进行文学批评,对他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是对晚明小品的一次激活,与文中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与“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分不开。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表扬起作家或作品,不遗余力,什么好词都用上了。那些评论,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空对空,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学批评照样成立。我觉得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像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文字,很少直接征引理论,但通读他们的文字,会发现文字后面是有很深厚的理论学养的,他们的批评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材料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话语模式不断涌入,在为中国文学界提供广阔批评话语体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原有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缺失。除此之外,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逐渐兴起,文学批评逐渐呈现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文学批评中国话语缺位的状态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应立足于文学批评内外语境,在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在新旧媒介的转换中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入侵对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必须时刻关注文学批评的民族性问题,也就是使用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格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分析并批评当代文学作品。由此,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个体型批评群体逐渐显现,新时代文学批评主体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因此,构建与新媒体语境相匹配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成了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网络文学蕴含丰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对呈现中国风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中国文学批评家既要立足本土,从网络文学中挖掘优秀的中国话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话语体系,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个体文学批评者,既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和主流思想的输出工作,也要尽力对网络中存在的文学批评话语越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保障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下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位问题,需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场域,在与西方文学理论的交融中、在新媒介话语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文学批评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摘编自杨新华《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凭借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和“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B.文学批评要以文本为依据,文学评论家在评价作品时要细读文本,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真实感受。C.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的兴起,促使文学批评呈现出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D.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文学批评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就目前来讲,我国有些文学理论家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实现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还要久久为功。B.鲁迅、茅盾等人的相关批评文字反映出他们具有深厚的学养,是因为他们很少直接引用理论。C.面对全球化浪潮,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是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唯一方法。D.为了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中国文学批评家打造了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动不动就用“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话语评价作品。B.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洽。C.梁晓声创作《人世间》时将宏大的社会叙事与城市百姓的日常生活叙事融为一体,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学养。D.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要以作品为依据。4.材料一引用梁实秋和歌德的话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说明。5.我们在借鉴西方文艺理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D2.A3.C4.①引用梁实秋的话,论证了文学批评家要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学养的观点;②引用歌德的话,论证了文学批评要回到文本,阐述对文本的真实感受的观点。5.①不能对西方文论生搬硬套,也不能走不需要西方文论的极端;②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与自己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融合起来,化成自己的血肉与慧眼,构建起中国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③立足中国文化语境,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或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具有决定作用”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文学批评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像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文字,很少直接征引理论,但通读他们的文字,会发现文字后面是有很深厚的理论学养的”。C.“唯一方法”说法有误,材料二说的是“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D.“打造了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中国文学批评家要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选项中“打造了”时态错误。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阐述的是关于文学批评的看法。C.强调梁晓声的创作素养,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前面提出“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后面引用梁实秋的话“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论证了文学批评家要多读书,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学养的观点;②先引用歌德的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后面提出“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可见论证了文学批评要回到文本,阐述对文本的真实感受的观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可知,不能对西方文论生搬硬套,也不能走不需要西方文论的极端;②结合材料一“我觉得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可知,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与自己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融合起来,化成自己的血肉与慧眼,构建起中国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③结合材料二“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可知,立足中国文化语境,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或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楚霸王自杀(节选)①郭沫若岸上的汉兵们看见项王死了,都争先恐后地去抢项王的头首。他们自相践踏地又踏死了几十个人,最后把二十六架黑盔甲的尸首分得五零四碎。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各自回头跑;想去争夺那一片肢体的人便簇拥着一团跑去。转瞬之间几百人分成了几十个小团,通通跑干净了。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亭长仍然在摇着船,但不是摇过江去,而是摇回了岸来,钟离昧②发生了惊异。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昧并坐着,表明了自己的来历。“钟离昧将军,我现在对你说出真话罢。”亭长镇静地说着,“我自己并不是什么亭长,我只是这儿的一位读书人。我今天来本是没有怀好意的……”钟离昧愈见惊愕了,把剑按着。“但你也不要误会,”亭长忙慰解着,“我也不是汉王的奸细。你要晓得,现今的老百姓对于项王,哪一位还怀有好意呢?是他自己把民心失掉了……项王就是因为成功得暴速,他自己生了一个幻觉,他自己以为是他一个人的拔山盖世的力气,把秦人歼灭了的。秦人的暴政颠覆了之后,他的行动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两年来我们老百姓对他,就和从前对于秦始皇是一样的!我们虽不是汉王的奸细,也可以说都是汉王的奸细。我对你说出真话罢,我今天来,本是想把他诱到江心去,再把船弄翻,然后和他两人同归于尽。我也是抱着死了的心来的呢,我现在这样说出真话,你就要杀我,我也是不怕的。”自充亭长的人说到这儿停了好一会儿,等待着钟离昧的处决。但钟离昧把头垂下了。“不过呢,”他又接着说起来,“据我今天的经验,我看项王依然是一个好人。我后来也把对他的态度改变了,真的想把他送到江东去。不料他却起了那样的短见。他的短处在于太年轻,而且——恕我不客气罢——是有点‘不学无术’……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员大将,他不该生出了野心要来做天下的统治者。以后他所闹出的乱子,说来有点伤心,实在伤了我们中国的不少元气……人民的死亡在百年之内或许还可以复原,但学术上的损失,就算再隔一千年怕也不能复原罢。秦始皇烧的书是天下的私书,楚霸王却把秦人存下的公书也一把火焚了。秦宫三月火不灭,你是晓得的,你想,那里面是烧了多少的史书呢?”……说话者又沉默了好一会儿,钟离昧也沉默着,把头深深地垂着。“钟离昧将军,但今天的项王对于你和这马的态度,我真是受了感动啦。一个人临到生死关头,能够顾朋友而不顾自己实在是很少的。我们听说汉王刘邦在逃难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儿女都要推下车去。项王在这些地方却比刘邦更有仁者之心了。他这种心肠假使能够推广,他是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的。但他始终不悟,他偏以为是天老爷要亡他,哪晓得是他自己做错了,怎么怪得天呢?只顾自己的权势,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是走着自杀的路。项王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啦。”钟离昧这时候撑着自己的腰杆,好不容易跪下去了。“项王!项王!”钟离昧向着天,流着眼泪叫着,“是我们误了你,是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武人误了你。我们误了天下的人,我们误了中国。中国的元气在千百年后都不能复原,这不是天大的罪恶吗?我们是比秦始皇还要该死。项王,请你等着我。”他用力把腰间的宝剑拔出了鞘来,但是亭长却把他的手挽着了。“钟离昧将军,你不要也寻短见。”亭长劝着他,“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你是武人,我是文人,但我们做人的标准却只有一个。我们妥抛弃了自己去利益他人,利益了他人也就成全了自己。你现在要自杀,已经做到了抛弃自己,但于人是没有益处的。我们随时抱着必死的心去做着利人救世的事,不是很好的做人的路吗?……我的家离这儿不远,我之所以把船摇了回来,是想把你引到我家里去养伤,养好之后好让你再去尽你做人的责任。现今,天下的人还在水火里面,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们现在正是需要有着不怕死的精神而以济人救世为怀的武人的。你的责任还很重大,不应该做这样无责任的事……你听我说罢,项王最后的不觉悟,我看,也就在这一点。他晓得不怕死,而且晓得利用死,但他把死利用来只是把自己装饰成一个英雄,他始终都是为的他那个‘自己’……我看你不要再蹈他的覆辙罢……”钟离昧被“亭长”挽着的手早已失去了抗拒的力气,但头依然深深地垂着。“亭长”这时候把他的手中的剑取了来,替他插进了鞘里,接着又说:“我们回去罢,汉兵已经走得很远了。”他说着便离开了钟离昧,先把马拉上了岸去。回头钟离昧也被背上了岸,费了莫大的力刻气,被扶上了马背。……一个无名无姓的读书人领着一位骑在马上的受了伤的战士,替他荷着长矛,拿着盾牌,从血泊的死尸中踏过,登上了他们做人的路上去了。太阳还未晌午,除刚才的战地有尸骸狼藉之外,岸上的景色和战前无殊,白色的积雪依然含着矜骄的意气在反抗着愈加温暖的阳光。(有删改)〖备注〗①小说写于1936年作者游历日本期间,当时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②钟离昧(mèi):秦末西楚将领,项羽的“骨鲠之臣”之一。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长本来是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冒充亭长,其实是打算将项王诱骗上船,在江心与项王同归于尽。B.亭长认为,与秦始皇焚烧天下的私书相比,项王烧的还有秦人存下的公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C.关于项王的失败,亭长认为是项王自身的原因,但钟离昧却认为是他们这些不学无术的武人造成的。D.钟离昧最终在亭长的劝说下醒悟了过来,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带着亭长登上了济人救世的道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写了汉兵的贪婪之态。B.得知亭长的真实身份,钟离昧“把剑按着”,这一行为既符合他武人的身份,又暗示他对亭长产生了警惕之心。C.亭长将项羽和刘邦二人进行对比,突出了项羽的“仁者之心”,引出下文他对项羽没有推广“仁心”而失败的惋惜。D.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立体可感,如刻画钟离昧时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8.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历史小说依据历史史实,通过想象或虚构来表达现实意义,请结合本篇小说具体分析这一特征。〖答案〗6.D7.A8.①与开头“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的描写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②具有象征意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希望之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以环境描写结束全篇,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9.①历史史实:项羽、亭长、钟离昧等人物形象,以及项羽兵败自刎、火烧阿房宫等事件均有据可考,是历史史实;②想象或虚构:亭长的身份、亭长与钟离昧的对话、亭长与钟离昧登上了他们做人的路上去了的情节,均是作者的想象和虚构;③现实意义:小说通过亭长与钟离昧的对话,表达了“人人抛弃自己去利益他人”的理想追求,表达了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否定,发出了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抵抗侵略者的号召。〖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带着亭长登上了济人救世的道路”错误。从原文“回头钟离昧也被背上了岸,费了莫大的力刻气,被扶上了马背”可知,是亭长带着钟离昧离开;从原文“一个无名无姓的读书人领着一位骑在马上的受了伤的战士,替他荷着长矛,拿着盾牌”可知,是亭长荷着长矛,拿着盾牌。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抢着了一片肢体的就像抢得了一片残骨的饿狗一样”,将“汉兵”比喻成“饿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阅读效果等角度考虑。(1)小说结尾处“尸骸狼藉”和“白色的积雪”与小说开头“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遥相呼应,使情节结构更完整。(2)小说结尾处“白色的积雪依然含着矜骄的意气在反抗着愈加温暖的阳光”环境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反抗着”赋予白雪人的特点。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当时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可知,此处环境描写富有象征意义,暗含了作者对战争必将胜利的希冀和信心。(3)小说没有点明人物结局,也没有明确写作目的,而是以环境描写收尾,含蓄蕴藉,发人深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项羽”“亭长”“钟离昧”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小说中项羽拒绝渡江,自刎乌江,以及火烧秦宫都在史料中出现,可以说是历史事实。如原文“楚霸王却把秦人存下的公书也一把火焚了。秦宫三月火不灭”等内容。小说中亭长是一个读书人,并想趁载项羽渡江将其杀害,以及亭长劝导钟离昧,带他登上做人的路都是作者想象和虚构出来的。如原文“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昧并坐着,表明了自己的来历”等内容。通过亭长劝导钟离昧“现今,天下的人还在水火里面,北方的匈奴尤其在跳梁,我们现在正是需要有着不怕死的精神而以济人救世为怀的武人的。你的责任还很重大,不应该做这样无责任的事”和创作背景“国民党消极抗日”暗合,作者用小说来号召,希望改变现实,希望人民能够共同抵抗外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三: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节选自《荀子·君道篇》)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A其人B也C大用D之E则天下F为一G诸侯H为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文中指做榜样,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意思不同。B.度,文中指考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的“度”意思相同。C.效,文中指献出、奉献,与《六国论》中“斯用兵之效也”的“效”意思不同。D.纵,文中指放纵,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纵”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推恩的好处和害处,并指出古代圣人超过别人的原因正是他们善于推广他们的善行。B.材料二中,魏征具体指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阐明了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的做法。C.材料三论述了君主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强调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D.为了阐明观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D12.A13.(1)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2)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克制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14.①材料一侧重强调君王要推已及人,推恩保民;②材料二则侧重强调君王应经常思考反省,积累德义。〖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就能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大用之则天下为一”与下文“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结构一致,故在CE处断开;“诸侯为臣”与“天下为一”都是主谓结构,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做榜样;惩罚,处罚。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B.正确。句意:请您考虑一下吧!/(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C.正确。献出、奉献;效果。句意: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这就是用战争抗秦的效果。D.错误。即使;放纵,放任。句意: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推恩的……害处”错误,由原文“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可知,孟子阐述了不推恩的坏处,而不是推恩的害处。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老”,敬爱;第一个“幼”,爱护;“以及”,从而推广到。(2)“诚”,如果;“作”,建造、兴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