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 B.稳定政治局势C.减弱中心集权 D.解决王国问题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可以看出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解除。答案:B2.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详细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减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心决策合理化解析:官僚政治的建立是秦朝的郡县制,解除A项;尚书省是执行部门,解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解除C项;材料描述了三省制之下,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者分工明确,推动了中心决策合理化,提高了办事效率,故D项正确。答案:D3.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特别稳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监察机构的日益完善C.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D.地方官员势力的均衡解析:宋代专制皇权、中心集权进一步强化,地方官员、大臣不具备推翻皇权的实力,故A项正确;监察机构是加强皇权专制的工具,解除B项;重文轻武也是加强皇权专制的手段之一,解除C项;地方官员势力均衡是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解除D项。答案:A4.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肯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峻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解析:依据题意,宰相姚崇坚持执法,不按皇帝要求执行,说明皇帝的权力受到肯定的制约,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解除。答案:A5.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时期中心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何时起先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A.秦朝宋朝 B.元朝明朝C.秦朝明朝 D.秦朝清朝解析:秦始皇时设置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朝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丞相。答案:C6.《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阁臣弄权不合章制 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然能治国,不能服人”,结合教材所学学问可知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协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故“非议四起”的主要缘由是阁臣弄权不合章制,故选C项。答案:C7.“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 B.参加行政决策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解析:依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结合所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心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决策权,解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解除D项。答案:A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起先,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种改变表明()A.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皇权与相权冲突得到了调和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解析: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中丞相由坐到站到跪,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所以D项正确,B、C两项错误。答案:D9.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最能反映的应当是D项,标记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答案:D10.我国某旅行社导游在解说某旅游景点时说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解析:从题目中“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不难看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仅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无决策权,这是清朝军机处的工作程序。符合题意的为D项。答案:D11.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化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须要D.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可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唐代起先兴建祭祀孔子的文庙,在以后朝代渐渐扩展,越来越多,体现了统治者通过兴建文庙不断加强专制统治,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当是汉朝时期;C、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1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减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A项说法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解除。清朝六部始终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C项信息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今,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详细内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学问,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解析:(1)依据材料的论述,材料中涉及“皇帝、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等关键词进行梳理,结合汉初政治制度回答即可。(2)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内容是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征收赋税等,结合郡国并行制度进行回答即可。(3)推恩令指的是分割王国封地,剥夺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消退了地方割据势力,结合推恩令学问点回答即可。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度;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征收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心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消退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心集权得到加强;巩固国家统一。14.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持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缘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定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心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须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需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干脆参加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许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中学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干脆驾驭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自不待言,元代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改变。(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许多的制约作用”。(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学问,说明“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主动作用。解析:(1)依据材料一“官僚制是顺应……管理体制”得出,官僚政治较贵族政治有从分权走向集权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还是……都必需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干脆参加者……”得出官僚政治较贵族政治由过去的世袭转为现在由皇帝干脆任命——这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加强中心集权的表现。(2)在秦汉时期,丞相尚是“事无不总”的百官之长,代表整个官僚集团与皇帝共享国家权力,这在肯定程度上是对皇权的制约;依据材料二中”由于儒学……也得到传承”得出,官僚在明君之时可通过“天人感应”说来对皇帝进行规谏,从而肯定程度的制约皇权;隋唐时期新创设的三省六部制,尤其是三省之中的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政令,这也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3)依据材料三“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得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制度;依据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得出。(4)本题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从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和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稳定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对专制皇权保持着一种事实上的制约监督,有利于削减暴政,提高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