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第4次大熊猫调査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是()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改变2.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使DNA的序列发生变化后,性状就会发生改变C.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染色体上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4.下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5.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人们会不自主颤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通过()A.神经调节 B.CO2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8.(10分)广西桂林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和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猫儿山南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法,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2)自然保护区内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地带,海拔400-1200米分布着常绿阔叶林,海拔1200-1800米分布着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000米以上为山顶灌丛,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3)猫儿山山脚的植被以人工林——毛竹为主,在人工竹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毛竹→竹鼠→蛇”,如图表示竹鼠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竹鼠和蛇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竹鼠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4)竹农在种植毛竹时会铲除林中杂草藤蔓,预防竹蝗、竹螟、竹斑蛾等病虫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9.(10分)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激素A和B的名称是_____、_____。(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_,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_____调节。(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________,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第0天注射射线处理后注射成瘤率第一组Tum-25Tum-250%第二组Tum-25Tum-2053%第三组不注射Tum-25100%第四组不注射Tum-20100%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_____________性。(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请据此免疫逃逸机制,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3)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a是实验___(填Ⅰ或Ⅱ)的结果。(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同时,放归会导致栖息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详解】A、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B、大熊猫的放归会导致栖息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B正确;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迁入圈养的大熊猫,所以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C正确;D、放归的大熊猫后种群数量增加,同时基因型可能和原来的大熊猫不同,所以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改变,D正确。故选A。2、D【解析】初生演替: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一般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一般过程: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解】首先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而次生演替大约要经历的阶段为:①干涸池塘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D正确。故选D。3、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使DNA的序列发生变化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性状可能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某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染色体上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易位现象,C正确;D、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原因是因为亲代分别产生了AB配子和ab配子,没有体现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没有体现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4、B【解析】A、图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鳜鱼在食物链“水草→草鱼→鳜鱼”中属于第三营养级,而在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鱼”或“绿藻→水蚤→鳙鱼→鳜鱼”中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C、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是水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D错误。故选B。5、A【解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寒冷条件下,兴奋传递至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B、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与二氧化碳的调节无关,B错误;C、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过程中没有激素的参加,不属于激素调节,C错误;D、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没有免疫调节,D错误。故选A。6、B【解析】A、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B正确;C、环境容纳量受生物居住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D、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电信号(神经冲动)②.突触小泡③.脑干(2)①.ATP②.胰高血糖素③.下丘脑(3)①.乳酸②.细胞因子③.抗体④.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3、人体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实现的。【小问1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小问2详解】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3详解】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稳态的维持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8、(1)①.样方法②.随机取样(2)水平(3)①.E/A×100%②.DF(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解析】图中A代表竹鼠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F分别表示竹鼠、蛇粪便中的能量,D表示竹鼠的遗体中的能量,E表示蛇的同化量。【小问1详解】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估测,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并取各样方的平均值计算种群密度。【小问2详解】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地带,这是地形起伏导致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3详解】竹鼠和蛇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二者同化量的比值,可用E/A×100%表示;由竹鼠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竹鼠的遗体和蛇的粪便,可用D、F表示。【小问4详解】铲除林中杂草藤蔓,预防竹蝗、竹螟、竹斑蛾等病虫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目的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9、(1).下丘脑(2).垂体(3).甲状腺(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促甲状腺激素(6).③④(7).反馈(8).微量高效(9).通过体液运输(10).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解析】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是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详解】1)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知: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A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②,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和④,由此可以发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3)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点睛】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相关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10、(1).病原体(2).抗原(3).记忆T细胞(4).特异(5).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由分析可知: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2)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②第一组与第二组小鼠成瘤率差异显著,原因是二次注射的是不同于之前的畸胎瘤细胞造成的,说明小鼠对Tum-细胞的免疫具有特异性。(3)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表达PD-L1,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PD-1蛋白结合后,可诱导效应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因而躲避免疫系统杀伤。为避免效应T细胞凋亡,则应设法阻断PD-1与PD-L1结合,故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思路:使用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结合。【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