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新课导入新疆乌尔禾胡杨林浙江绍兴上虞县自然风光2024年国庆节期间朋友圈里的美图秀秀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定义: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称为地域差异或地域分异。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地域差异成因: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东部沿海: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湿润区、干旱区的自然景观距海远近西北内陆: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交换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不同一、地域差异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候炎热,水循环、生物循环旺盛热带与寒带的不同自然景观高纬度和低纬度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气候寒冷,水循环、生物循环较弱不同纬度地域的物质迁移的数量和程度等自然过程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不同一、地域差异2.地域差异的尺度(1)全球尺度: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地域差异的尺度(2)中等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热带雨林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3)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2.地域差异的尺度阳坡与阴坡的地域差异(秦岭)山与谷的地域差异(伊犁河谷)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半湿润、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案例纬度热量海陆水分气候类型植被土壤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决定影响形成特点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带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格式为:热量带+植被+带自然带的形成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北回归线赤道40°N北极圈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小明暑假计划出国去旅行,准备了两条备选路线:线路一线路二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经线依次向北行进至极地从欧洲西海岸沿着45°N向东到我国东部沿海思考:1、沿途经过的自然带有哪些?2、两条线路各反映了地表环境何种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3、两条线路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哪些地区体现最为明显?为什么?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活动1自然带由低纬到高纬的更替总结:分异规律主导分异因素(基础)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分布特征典型分布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更替总结:分异规律主导分异因素(基础)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分布特征典型分布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B即时巩固即时巩固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D.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4.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地形CB(2022·徐州检测)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6.由丁地到温带草原带再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海拔

B.坡度

C.热量

D.水分7.己地的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硬叶林带B.温带混交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ADC即时巩固秋季,由于气温下降和昼长变短,叶片中叶绿素下降,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显现出来,这是落叶阔叶林变红的原因。下图为我国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示意图。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树叶变红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B.同纬度地区,最佳观赏期相同C.新疆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晚于北京

D.东部地区,由北向南最佳观赏期变晚9.我国东部地区,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不同,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DB即时巩固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地理科考小组对某大洲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图a所示的沿海地区选取了十二个点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7月份的降水变化曲线,并选取了E和G两条线路进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考察。图b示意m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该地的树木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层”(1)据图a,分析g、f两地降水比其他地方多的原因。(2)分析m地气候对当地植被和水文的影响。(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