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
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
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
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
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2024年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35题)1、小张办公室的表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8分钟,若第一天早上8点小张将表对准,则第二天白天当小张看到桌子上的表指着10点的时候,实际时间应为()。

A:下午2:00

B:下午1:28C:中午12:16

D:下午3:14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

本题考查钟表问题。该坏表每小时慢8分钟,即走一圈需要68分钟。现在从8点走到第二天的10点,走了26圈,过去了68×26=1768(分钟),即29个小时又28分钟,应该是上午8点又过了5小时28分钟,是下午1:28。

故本题选B。2、某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共飞行了72公里,则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是多少公里?

A:540

B:360

C:432

D:720

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

设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为2v,4分钟为小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v+×2v=72,解得2v=720(公里/小时)。

故本题选D。

3、2、6、12、20、30、()。

A:42

B:45

C:47D:49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方法一:数列无明显特征,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优先考虑作差。相邻两项作差,后项减前项,可得新数列:4,6,8,10,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为。则所求项为。

方法二:观察数列,大部分数是合数,考虑因式分解。各项因式分解后得到新数列:、、、、,乘号左右两边分别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A。

4、,,,,()

A:B:

C:D: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相邻前后两项关系为:后项分子为前项分母的2,,,(5)倍,则所求项分子为45×5=225;后项分母为前项分子的3,,,(6)倍,则所求项分母为64×6=384,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C。5、甲、乙、丙、丁四个数,其和为494,甲数的2倍、乙数的,丙数加上4,丁数减去3后等于同一个数,则丙等于()。

A:94B:86

C:90

D:126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方法一:根据题意可得:①;②;由②可得;;。代入①式:,解得。方法二:代入排除:

本题条件比较充分,可以考虑代入排除。代入A项:,则,,,,排除;代入B项:,则,,,,满足题意。

故本题选B。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5

B:13

C:32

D:33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横向观察发现16=(4+13)-1,17=(15+3)-1,规律为每行最后一项=前两项之和-1,所求项为(23+10)-1=32。

故本题选C。

7、甲每4天进城一次,乙每7天进城一次,丙每10天进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么下次相遇至少要(

)。

A:38天

B:70天

C:140天D:280天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题意,甲每4天、乙每7天、丙每10天进城一次。则下一次他们相遇的时间是各自周期4、7、10的最小公倍数,即140天。

故本题选C。

8、165,140,124,(

),111

A:135B:150C:115

D:200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数列无明显特征,考虑多级数列。相邻两项做差,由于数列呈递减趋势,前一项减后一项,得到新数列:,(

),(

),前两项为,,推测底数为,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得下一项为,题干所求项为。代入验证规律:,满足规律。

故本题选C。

9、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相遇后,如果甲的速度降低,乙的速度提高,然后继续沿原方向行驶,当乙到达A地时,甲距离B地,那么A、B两地相距()。A:100

B:120

C:75D:90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方法一:设A、B两地相距千米,第一次相遇点为C。由于甲、乙速度比是,设,相遇时间为。则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相遇后,。当乙到达A地时,乙走的路程为,所用时间,此时甲到达距离B地的D地,甲走的路程为。根据题意可得:,解得,故,对应D项。

方法二:设A、B两地相距千米,第一次相遇点为C,由于甲、乙速度比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相遇后,甲、乙速度比是。当乙到达A地时,甲到达距离B地的的D地,此时用时相同,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是,即,,可得:,解得:,对应D项。故本题选D。10、某次知识竞赛试卷有3道每题10分的甲类题,2道每题20分的乙类题以及1道30分的丙类题。参赛者赵某随机选择其中的部分试题作答并全部答对,其最终得分为70分。

问赵某未选择丙类题的概率为多少()。

A:

B:

C:D: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由题可知,每一类试题中的题目不相同,最终得分为70分,可分类讨论。可以选择3道甲类、2道乙类和0道丙类,只有1种情况;选择2道乙类和1道丙类,只有1种情况;选择2道甲类、1道乙类和1道丙类,有种情况。故总的情况数为种,未选择丙类的情况数只有1种,则所求概率。故本题选D。

11、14,6,2,0,(

)。

A:

B:

C:0

D:1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数列逐渐变小,且变化幅度变小,考虑作差。前一项减后一项得到新数列:8,4,2,(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为1,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B。

12、某船第一天顺流航行21千米,又逆流航行4千米,第二天在同一河道中顺流航行12千米,逆流航行7千米,结果两天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本船速度和水流速度不变,则顺流船速和逆流船速之比是()。

A:

B:

C:D: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方法一:设顺流船速为,逆流船速为,根据两天所用时间相同,可列方程,则。

故本题选B。

方法二:根据题意两天用时相同,则顺流行驶千米和逆流行驶千米用时相同。根据,相同,与成正比,所以顺流船速和逆流船速之比是

故本题选B。

13、1,2,3,2,5,2,7,2,()A:9

B:12

C:13D:15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观察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交叉观察,奇数项为1,3,5,7,构成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均为常数2。所求项为奇数项,则所求项为

故本题选A。14、某生产商贷款15万元购买一批生产设备用于生产新产品,贷款年利率为8%,不计复利。预算每件新产品除了贷款利息以外的成本为6.5元。生产商设定每件不计复利。新产品的出售价格为10元,要想在一年时间内利用销售新产品所获利润来还清贷款和利息,则每月至少需生产()件新产品。

A:3855B:3856

C:3857

D:3858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件新产品的利润为元。根据公式:,可得生产商贷款15万元一年的利息元。设每月至少生产件新产品,则,解得件,故每月至少需生产3858件新产品。故本题选D。

15、甲、乙、丙三辆车都匀速从A地驶向B地,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则甲车出发后追上乙车用时: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解法一: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设甲、乙、丙三辆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v丙,依据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此时两辆车所走路程相同,可得40v乙=45v丙;又根据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此时甲车与丙车所走路程相同,可得100v甲=125v丙;题干要求的是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设追及时间为t,代入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20v乙=(v甲-v乙)t,联立方程可解得t=180(分钟),即3小时。故本题选C。

解法二: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比例法解题。

依据题意,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则当乙追上丙时:

t乙∶t丙=40∶45=8∶9,根据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则v乙∶v丙=9∶8;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此时丙车走了125分钟,则t甲∶t丙=100∶125=4∶5,根据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则v甲∶v丙=5∶4。

联立速度比可得v甲∶v乙=10∶9,根据路程相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则t甲∶t乙=9∶10,相差1份对应20分钟,甲走了9份,则甲追上乙所用时间为9×20=180(分钟),即3小时。

故本题选C。【解析拓展】

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16、有10个小朋友分苹果,已知第一个小朋友分到3个苹果,第二个小朋友分到6个苹果,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前一个小朋友的两倍,那么,10个小朋友一共分了()个苹果。

A:3069

B:3000

C:1534

D:1533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由“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前一个小朋友的两倍”可知小朋友分到的苹果呈等比数列,且首项,公比,项数。代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故本题选A。17、甲、乙、丙三人,在同一公司购得相同种类的货物,甲购得12包帽子、7包上衣、17包裤子,用一个集装箱发回,货款及运费共付1012万元。乙和丙发货时每包运费为2000元,乙购得5包帽子、6包上衣、4包裤子,共付货款及运费453万元。乙和丙付的运费是甲所付运费的3/5,丙每样购得一包,丙付款及运费共多少元(

)。

A:124.6万元

B:88.0万元

C:88.6万元D:60.5万元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题干

题干问题为丙付款及运费共多少元,由于已给出丙买的包数及每包的运费,故可知丙的运费是多少,接下来需要再求出丙付款的钱数即可。本题中给出乙买的包数及每包的运费,可求出乙的运费,再根据乙和丙付的运费与甲所付运费的关系,可求得甲的运费。已知甲的货款及运费共付的钱数,可求得甲付的货款数;已知乙的货款及运费共付的钱数,可求得乙付的货款数。把帽子、上衣、袜子各买一包的钱数设出来,根据甲、乙所付的货款数列出方程,求出丙每样购得一包所付的货款数即可。

计算过程

(1)运费情况:

丙每样各买一包,相当于共买3包,每包运费2000元=0.2万元,3包共付的运费为:3×0.2=0.6万元;

乙买5包帽子、6包上衣、4包裤子,共买5+6+4=15包,共付的运费为15×0.2=3万元;

根据“乙和丙所付的运费是甲所付运费的3/5”,可得=,解得甲所付的运费为6万元。

(2)付货款情况:设每包帽子、上衣、裤子的货款分别为x万元、y万元、z万元。

甲付货款为:1012-6=1006万元,即12x+7y+17z=1006,记为①;

乙付货款为:453-3=450万元,即5x+6y+4z=450,记为②;

丙付货款为:x+y+z,本题即为通过①、②得出x+y+z的数值,故为不定方程问题。联立①、②,采用赋“0”法,令z=0,即为:12x+7y=1006,5x+6y=450,解得x=78,y=10,故x+y+z=78+10+0=88,即丙付货款为88万元。

丙付款及运费共88+0.6=88.6万元。

再次标注答案

故本题选C。18、甲、乙比赛登楼梯,他们从一幢高楼的地面(一楼)出发,到达28楼后返回地面。当甲到达4楼时,乙刚到3楼。如果他们保持固定的速度,那么甲到达28楼后返回地面途中,将与乙在几楼相遇?

A:20

B:21

C:22

D:23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比例法解题。由“当甲到达4楼时,乙刚到3楼”可知,相同时间甲走了3层,乙走了2层,即甲乙速度比为3∶2,从1楼到28楼走了27层,相遇时,两人共同走了27×2=54层,设乙走了n层,根据时间相同,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可得:,解得n=21.6(层)。

乙从一楼出发走了21.6层,是在22楼到23楼的楼梯上,此处应为22楼。

故本题选C。

19、(12,13,7),(23,31,9),(43,12,10),(37,16,?)

A:45

B:32

C:17D:13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观察各组数据,无明显运算规律,考虑机械划分。前两项数字拆分加和可得:,,,即前两项拆分后的各部分之和恰好等于第三项。则所求项。

故本题选C。

20、A、B、C、D四个工程队修建一条马路,A、B合作可用8天完成,A、C或B、D合作可用7天完成,C、D合作能比A、B合作提前()天完成。

A:15/8B:16/9

C:7/4

D:2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

赋值工作总量为56(8和7的公倍数),可得A、B效率之和为56÷8=7,A、C或B、D效率之和为56÷7=8,故C、D效率之和为A+C+B+D-(A+B)=8+8-7=9,因此C、D合作需要56÷9=(天),比A、B合作提前8-=(天)完成。

故本题选B。21、

A:B:

C:

D: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观察数列项数较多,分别看奇偶项。偶数项:构成自然数列;奇数项:为分数数列,其中,分子项:为自然数列,则下一项为5,分母项: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9,故

故本题选C。22、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玩具,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增加一倍。已知第一天甲、乙两厂生产的玩具的总数是98件,第二天甲、乙两厂生产的玩具的总数是106件,那么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是在第()天。

A:3

B:4

C:5

D:7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方法一:设甲、乙第一天生产的玩具分别为x件、y件。根据第一天甲、乙两厂生产的玩具的总数是98件,可列方程:······①;第二天甲、乙两厂生产的玩具的总数是106件,可列方程:······②。联立①②方程,解得:,。

设第n天后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则有,依次代入选项验证可知,当时,乙厂生产玩具数量甲厂生产玩具数量90,故第五天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方法二:根据“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增加一倍”,可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了件,是乙第一天生产的数量,则甲每天生产的数量件。可推知,甲乙每天的生产数量如图所示:

故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是在第5天。

故本题选C。

23、12,36,80,150,()

A:201

B:216C:248

D:252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数列呈递增趋势,相邻两项间有共同因子,可考虑作商,验证作商后无规律,可考虑因数分解。原数列各项做因数分解:,,,。分解后,乘号左边的因子,指数均为2,底数构成等差数列:2,3,4,5,下一项为6;乘号右边的因子构成等差数列:3,4,5,6,下一项为7。故所求项=。

故本题选D。

2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90公里,乙车速度是甲车的,当甲车行至全程的时,乙车距离中点还有45公里。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A:175

B:200

C:225D:250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比例法解题。

设全程距离为10s,根据“甲车行至全程的时,乙车距离中点还有45公里”,可知甲行驶的距离为10s×=4s,乙行驶的距离为10s×=5s-45。根据“乙车速度是甲车的”,可知甲乙速度之比为5∶4,二人运动时间一致,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解得s=25。A、B两地相距为:10s=10×25=250(公里)。

故本题选D。25、一辆长途汽车上载客50人,这50人分别到王家村和赵家村,到王家村的每张车票42元,到赵家村的每张车票45元,共卖得车票款2184元,则这50人中()。

A:到赵家村22人,到王家村28人

B:到赵家村28人,到王家村22人

C:到赵家村32人,到王家村18人

D:到赵家村18人,到王家村32人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设该长途汽车上到王家村的有人,到赵家村的有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联立①②解得:,。

故本题选B。

26、某商店以400元的价格进购一批音箱,按480元定价售出,每天可售出8台,若每降价10元,每天能多售出4台。若要每天取得最大利润,应将音箱定价:

A:440元

B:450元

C:460元

D:470元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

设降x个10元,利润为y,根据“利润=售价-成本”可以列式:y=[(480-10x)-400](8+4x)=40(8-x)(2+x),可知一元二次方程在x=-2或者x=8的时候y=0,则两者的正中间y会取最大值8-(-2)=10,10÷2=5,则在x=8-5=3的时候y的值最大,所以当降3个10元,即售价为450元。

故本题选B。

27、一个班级有10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4:6,其中有70人考试合格。从中任意挑选一人,这个人为考试合格的女生的概率最少为多少?()

A:B:C:

D: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根据题意,全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40人、60人。男生最多有40人合格,则女生最少有人合格,因此,从全班任选一人,这个人为考试合格的女生的概率最少为

故本题选A。

28、将3个1,11个0排成一行,使得每两个1之间至少隔着两个0,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A:110

B:120

C:125D:136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用隔板法解题。

根据“每两个1之间至少隔着两个0”,可先将其中两个“0”取出,构成“10101”,剩余9个“0”产生10个空,再将之前伴随有“0”的3个“1”插到9个“0”产生的10个空中,才能保证任意两个“1”之间至少隔着两个“0”,结果为=120(种)。

其中一种情况如图所示:故本题选B。29、大学四年级某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奥运会志愿者10人,全运会志愿者17人,30人两种志愿都不是,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多少?()

A:3

B:9

C:10

D:17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假设既是奥运会志愿者又是全运会志愿者的人数为,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人,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为故本题选C。

30、1,3,9,21,41,(

A:59

B:65

C:71

D:77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题干

题干数列呈递增趋势,直接观察无规律,故可考虑相邻两项相减以寻找规律。

寻找规律

相邻两项相减,后项减前项,得到第一个新数列:2,6,12,20,?;直接观察第一个新数列规律不明显,故考虑第二次做差,将第一个新数列相邻两项相减,后项减前项,得到第二个新数列:4,6,8,?,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得出答案

故第二个新数列中,?处的数字为8+2=10;第一个数列中?处的数字为:20+10=30。题干括号中的数字应为:41+30=71。

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本题选C。

31、有一个钟因为老旧每24小时,该钟就会快八分钟,若想要该钟于次日早上北京时间六点整报时准确,那么今天中午12点时应将此钟的时间调慢()分钟。

A:2

B:4

C:6

D:3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考查钟表问题。

由题意可知,每小时快8÷24=分钟,由今天中午12点到次日早上北京时间六点整,总共需要18小时,则将快了18×=6分钟,所以需要调慢6分钟即可。

故本题选C。32、1,2,0,3,-1,4,(

A:-2

B:0C:5

D:6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题干无明显特征,考虑做差。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1,-2,3,-4,5,为正负交替的自然数列,所以下一项应为-6,所求项为:-6+4=-2。

故本题选A。

33、将一车6300斤重的蔬菜按6∶5∶4∶3∶2∶1的比例分成6份,最少一份的重量是多少斤?A:100

B:300

C:480D:600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根据比例可知,最少的一份占比=,则最少的一份有6300×=300(斤)。

故本题选B。

34、有两个长方体容器,其底面积不同。现将两个体积为24立方厘米的铁块分别放入这两个容器,甲容器的水位上升4厘米,乙容器的水位上升6厘米,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

)。

A:1:1B:2:3

C:3:2

D:3:4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放入相同体积的铁块后,甲乙水位分别上升4、6厘米,即水的高度分别升高4、6厘米。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底面积与高成反比,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6:4=3:2。

故本题选C。35、一个蓄水池装有9根水管,其中1根为进水管,其余8根为相同的出水管,开始进水管以均匀的速度不停地向这个蓄水池注水。池内注入了一些水后,有人想把出水管也打开,使池内的水再全部排光。如果把8根出水管全部打开,需要3小时可将池内的水排光;而若仅打开3根出水管,则需要18小时。问如果想要在8小时内将池中的水全部排光,最少要打开(

)根出水管。

A:5

B:6C:7

D:8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设最少要打开N根水管,进水管进水速度为,赋值每根出水管出水速度为“1”。根据题意可得,解得,

故本题选A。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40题)

1、看中华山水版图,怎一个“美”字了得——泰山雄伟,华山险峻,黄山奇特,峨眉秀丽,长江黄河辽远奔腾,东海南海____,西湖洞庭____,滇池“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美轮美奂的大千世界,令人心驰神往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汪洋澎湃水光潋滟

B:气势磅礴水光潋滟

C:汪洋澎湃波光粼粼

D:气势磅礴波光粼粼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第二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咏西湖的诗句,故用“水光潋滟”,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一空,“东海南海”是海洋,故填入的词语应表现海洋的特点,“气势磅礴”强调的是气势,没有突出海洋的特点,排除B项。故本题选A。

2、下列选项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是很负责的

B:寒假临近,在外的学生们要开始操心买票了

C: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明年的工作计划

D:在公司年会上,他做了精彩的工作总结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A项,有两种理解,一是“这批种子保管得没有问题”,说明保管得很好;二是此处的“保管”意为“保证”“肯定”,即这批种子保证没有问题、肯定没有问题,当选。B、C、D三项均没有歧义。

故本题选A。

3、歌德生活丰富,他对人生的认识,都是从他新鲜活泼之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在他《谈话录》中,可以发现一粒粒金刚石般的言论。此一粒粒金刚石之言论,虽然散见各处,不相统摄,然其光芒,互相映射。

对文中“金刚石”喻意理解最正确的是()。

A:具有穿透性

B:具有色彩性C:具有永久性

D:具有思想性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用金刚石形容歌德的言论,根据文意,歌德的言论“虽然散见各处,不想统摄,然其光芒,互相映射”,指歌德的言论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而这些散在的理论却能够互相映射,分散的言论穿越彼此间的距离相互呼应,符合“穿透性”的特点。此外,结合“金刚石”本身的特点验证,金刚石的光芒也具有穿透性,故A项符合文意,当选。B项,“色彩性”在文中未有体现,D项“思想性”与金刚石自身的特征不符,排除;C项,“永久性”虽可以形容金刚石,但不符合语境,排除。

故本题选A。

4、实际上无论哪种文明,都只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没谁是普世的。如果西方的价值可以叫做“普世价值”,那么伊斯兰精神岂非也可以叫“普世精神”?何况中华、斯拉夫、日本、印度、拉美、非洲等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精神。如果大家都是普世文明,都有普世精神和普世价值,请问还有“普世”吗?如果别人的都不是,只有你是,请问凭什么?

由上文推断出的结论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世文明,是不通的

B:普世价值,是不对的

C:普世概念,最好不用

D:人类文明,都可普世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观点,没有哪种文明是普世的。接下来通过三个反问句论证此观点,进一步说明“普世”是不正确的。D项“人类文明,都可普世”与原文观点相悖,是不能推断出的结论,当选。

A、B、C三项均表示对“普世”不认同的态度,与原文意思相符,均排除。

故本题选D。【文段出处】《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5、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这段话中的中的关联词,“如果···那么···”使用正确。()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如果······那么······”表示条件关系,在“纯粹假设”的场合使用,偏重于表达说话人的“内心假设”,文段重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假设年老之时人已无大志,这时阅读可以帮人疏通头脑,从逻辑上来讲,假设成立,判断正确。

故本题正确。

【文段出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6、一位哲学家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A:宽容是自我的赐福

B:对朋友宽容是最难做的,也是最难得的

C:争论对错,会让人学不会宽容

D:不会宽容就会影响自己、亲人和朋友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文段共引用了“三种宽容”,但归根结底,三种宽容都是为自己好。文段是“分总”结构,尾句是文段中心句,强调“宽容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对应A项,当选。

B项,属于并列分述重点一个方面,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C项,“学不会宽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强调“不会宽容”的危害,而强调的是“要宽容别人”,与A项相比,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本题选A。

7、杜甫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其中诗人张籍爱得别出心裁,唐《云仙杂记》中说他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具体“制法”是拿来一卷杜诗,烧成灰烬,然后调制成蜜膏,经常冲来喝。他说这是为了“令吾肝肠,从此改易”,真是痴的可爱。

下列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A:杜甫簇拥者众多,说明其在唐朝已奠定了“诗圣”地位

B:诗人们彼此相知、相重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价值

C:张籍调制蜜膏,表现了古人未将主体的精神与客体的物质区别开

D:张籍追星的现象说明了诗歌融入唐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大影响力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根据文段“杜甫拥有众多铁杆‘粉丝’”以及“唐《云仙杂记》中说他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可知,在唐朝杜甫就拥有了诸多簇拥者,而成为“诗圣”的前提便是要有“簇拥者”,故在唐朝已奠定杜甫“诗圣”的地位表述正确,排除;

B项,“彼此相知、相重”文段并未提及,仅论述了张籍对杜甫的喜爱,选项无中生有,当选;

C项,根据文段“令吾肝肠,从此改易”可知,张籍认为喝了杜甫诗文灰烬的蜜膏,就能变得和杜甫一样,说明他未将精神的产物“诗文”和客观的身体区别开,故选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文段“唐《云仙杂记》中说他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可知,诗歌产生了专属的周边作品,甚至记载了一些奇闻异事,说明诗歌融入唐代生活,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8、①那么,在地外星球上,会不会也有这样一种标志物“暗示”着外星生命的存在呢

②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磷化氢或将是这种标志物之一

③在地球上,氧气对于人类、动物等很多生物来说不可或缺

④这一发现使得磷化氢成为某一种生命的标志

⑤他们发现,磷化氢只能通过极端的厌氧生物产生,如细菌、微生物等,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大量繁殖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氧气代表着生命的迹象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②④⑤③⑥①

B:③⑥①②⑤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③①②⑥⑤④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出现“这种标志物”指代词,指代不明,不适合做首句,故排除A、C,保留B、D。

观察选项。判断③之后接⑥还是①。③句强调氧气的重要性。⑥句论述氧气代表着生命的迹象。③⑥都是在论述氧气的重要性,可以捆绑。验证①句,①句出现“那么”之后论述是否有其它标志暗示外星生命的存在,故①之前得有句子在论述其它标志暗示了生命,但③句并没有提到生命的话题,故③①不能捆绑。

故本题选B。9、买学区房和交择校费,本质上没有区别,都表明了教育资源配置依然不()。

A:平行

B:均衡

C:均匀D:平均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括号内,搭配“资源配置”,文段想要表达学区房和择校费都体现了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对应B项“均衡”,符合文意。A项“平行”指的是在同一方向上形成一条线而不相交,不能体现不公平的意思,排除;C项“均匀”指的是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搭配“资源配置”不恰当,排除;D项“平均”指的一致,统一,搭配“资源配置”不恰当,排除。故本题选B。

10、满池盛开的荷花,冲击着我的视觉,我仿佛看到荷花仙子在水中摆出各种妖娆的姿态:有的________________,像羞涩的少女,合起了手掌,直指蓝天,默默祈祷;有的稍稍露出了绯红的小脸,从荷叶深处探出了小脑袋,仿佛是在跟游人捉迷藏。

A:含苞待放

B:亭亭玉立

C:争奇斗艳

D:落英缤纷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根据后文“像羞涩的少女”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少女的状态。A项“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与文意相符,当选。B项“亭亭玉立”多形容女子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多姿,文段并没有介绍荷花姿态挺拔,故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争奇斗艳”指百花竞放,十分艳丽;D项“落英缤纷”指繁多杂乱的样子,均无法形容少女的特征,排除C、D两项。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荷塘心语》

11、我国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地方采富弃贫、一矿多采、大矿小开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和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

这段话主要强调我国矿产资源应该()。

A:加快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B: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C:下大力气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D:严厉制止矿产开发中的浪费行为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问题,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存在问题。接着通过列举总回收率等数据具体的展开论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随着进一步开发,保护难度会越大。故文段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则重点应针对矿山资源利用方式提出解决对策,对应A项。

B项,“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无关对策,排除;

C项,“提高开发强度”无中生有,并无提及,排除;D项,“制止浪费行为”无中生有,文段无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12、自然界中,物种间的相互依赖会给相关物种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也会影响相关物种。例如,依赖昆虫授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昆虫被杀虫剂杀伤而数量减少,面临灭亡。这段话主要说明()。

A:物种间相互依赖的负面效应

B:动植物间相互依赖的事实

C:灾害间接导致物种灭绝的过程

D:人类行为在自然界中引发的后果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第一句首先肯定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给相关物种带来的好处,随后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即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与其相关的物种也会遭殃。后文是对这种负面效应的举例论证。文段属于总-分结构,对应选项,A为同义替换,当选。

B项,只是肯定了动植物间依赖关系的存在,并未提到这种依赖关系也可能造成的后果,与文段强调依赖关系带来的负面效应不符,偏离文段中心,排除。C项,文中强调“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也会影响相关物种。”有影响不代表一定会间接导致物种灭绝,而且整个文段也未提到过物种绝灭的过程,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主题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的负面效应,而D选项中的人类行为不是主要说明对象,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本题选A。

13、我有过短暂的教师生涯,我的学生不多,没有桃李满天下的_______。学生对我的印象也不深,除了在转行的最初几年里,偶尔有学生远远的喊“老师好”外,渐渐地,我_______忘了自己曾经有过学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限感慨竟然

B:功成名就差点C:津津乐道几乎

D:累累硕果已经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所填成语表示“桃李满天下”的状态,B项“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在此用来形容“桃李满天下”语意过重,故排除。

第二空,文中要表达的文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忘记了我曾经的教师生涯,C项“几乎”符合语境。A项“竟然”表示想不到,出乎意料,由“偶尔有学生远远的喊‘老师好’”外,“渐渐地”可以知道,这种事情在意料之中,排除。D项“已经”在这里表达的是忘记曾经的学生,文段并非完全忘记,用在此处语气过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4、我看到一句很令我震撼的话:“大多数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尽着自己不得不尽的各种义务。忙碌的惯性更是一种推动力,它使我们能不去思考将来……以此荒废我们,也以此拯救我们。”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机械应付生活而麻木,不能因为疲劳而崩溃。我们必须抽出时间看看自己的笑脸,听听自己心底的笑声,别弄丢了自己。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我们要亲近和倾听自己

B:忙碌会让我们对生活麻木

C:我们应该做自己的主人

D:人们容易被惯性左右迷失方向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首先引用观点,即大多数人都在忙碌尽义务没有去思考,荒废了自己。然后通过转折“然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作者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抽出时间看看“自己”的笑脸,听听“自己”心底的笑声,别弄丢了“自己”。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为主旨句,强调我们应该多看看自己,多听听自己。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B项:属于前面观点的内容,本身只是对问题阐述,非对策。C项:“做自己的主人”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D项:属于前面观点的内容,非重点。

15、近年来,各地普遍设立医调委来调解医患纠纷,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某大学法学院院长分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医调委出面调解。医调委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将医患双方直接对抗转化为第三方出面调解,并将调解的场地从医院转移到院外,避免患者和医院直接对抗,有利于维护医院的诊疗秩序。

这段话的意思是()。A:医调委处理医疗纠纷具有权威性、合法性、有效性

B:医调委的设立是医疗服务升级的表现

C:医调委作为第三方能够避免双方直接对抗,避免医患升级D:医疗纠纷调解是要准确把握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观点:各地普遍设立医调委,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接着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即通过介绍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什么,并指出医调委以第三方身份调节医患关系,可避免医患升级,有利于维护医院诊疗秩序。文段意在强调医调委在医患矛盾的解决中起到的作用,即作为第三方能够避免医患关系直接对抗,对应C项,当选。

A项,文段指出医调委可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但并未提及其权威性、合法性,排除;

B项,“医疗服务升级的表现”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段主体为医调委,重点强调了医调委所起的作用,选项缺少主体,且文段没有对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人民调解成为主渠道》16、我国建筑的木结构一般都是采用榫卯安装的办法,把各种不同形状木构件组合在一起,这种榫卯组合构件的建筑,是非常坚固的。我国古建筑中比较重大的建筑物一般都使用斗拱。这是我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形式。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是承受上部伸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先纳至檐上再转到柱上。斗拱的外形有一种错综精巧的美,还可以起到建筑的装饰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我国古建筑的实木结构

B:我国古建筑的安装方法C:我国古建筑的建筑形式

D:我国古建筑的组合构件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开篇引出我国木结构一般采用榫卯的安装方法,随后具体介绍斗拱这一建筑形式,及斗拱的功用、外形及装饰作用。故该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榫卯组合构件,对应D项。

A项,“我国古建筑的实木结构”范围过大,文段只是旨在强调我国建筑的木结构为榫卯组合构件,故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B项,“安装方法”范围扩大,文段主要榫卯安装的方法,故排除;

C项,“建筑形式”范围扩大,文段仅介绍斗拱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排除。

故本题选D。

17、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走直路反而是非常态,正如河流往前时会遇到各种障碍,大多障碍无法逾越,只能绕道而行,绕来绕去,避过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人生也如河流,坎坷、挫折是常态,但不必悲观失望,也不必长吁短叹,更不能停滞不前。直闯不过,就换个法子,______,照样抵达遥远的人生大海。A:别开生面

B:别具匠心

C:另辟蹊径

D:另立门户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走弯路是自然界的常态,紧接着引出人生路上存在的坎坷、挫折等“弯路”也是常态的观点,然后以“但”进行转折,强调弯路直闯不过,就绕道而行,换个法子,照样抵达目的地。故所填成语能表示换一种方法和途径的意思,C项“另辟蹊径”指另外开辟一条路,符合文意,当选。

A项,“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强调新局面新风格,与语境不符,排除;

B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强调构思的巧妙,而文段并未体现构思如何,排除;D项,“另立门户”指独立出去、另外建立家庭或新的派别,强调独立建立新家庭、新派别,文段强调的是另找方法和途径,排除。

故本题选C。

【出处】《走弯路,才是人生的常态》

1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缩减了彼此之间的连接距离,让当今世界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也会在某种意义上陷入“公地的悲剧”,遭遇竭泽而渔的开发与利用。真实与虚假共生,私利与公益并存,各类信息鱼目混珠,各类用户良莠不齐,互联网也会沦为是非地和名利场。一些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商家,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一些背离法律规范的生意;尽管这样的做法能够“生财有道”,却难免要接受法律的规训与惩罚。只有塑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让网络运行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让公众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与美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互联网不应受到监管,互联网经济可以野蛮生长B: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一些人的精神家园却荒芜甚至杂草丛生

C:任何在网上传播色情的网站、提供色情信息服务者,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D:在法制建设不断深化的当下,互联网不能成为法外之地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首先叙述了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来说明“互联网正遭遇竭泽而渔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重,文段尾句通过“只有······才······”关联词引出文段重点表明对策,即“只有塑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让网络运行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应D项。

A项,“互联网经济可以野蛮生长”表述错误,与文意相悖,排除;

B项,文段重在强调如何加强互联网环境的规范,并没有提到人们的精神家园,无中生有,排除;

C项,“在网上传播色情的网站、提供色情信息服务者”文段未提及,过度引申,排除。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互联网经济不能“野蛮生长”》19、下面各句中,有歧义的是:

A:小马一天只抽一包香烟。

B:你为什么打他?

C:真正的学者往往拥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D: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审题干,找出有歧义句的一项。辨析选项。B项侧重点不同导致意思不同,重音落在“为什么”上,表示询问打人的原因,重音落在“他”上,表示指责打人的对象错误。A项、C项和D项均无歧义。

故本题选B。

20、银河系的圆盘可能同样也是暗物质聚集的区域。________暗物质与普通物质并不经常发生相互作用,________穿越暗物质,地球生物________可能无知无觉,________暗物质的引力作用对于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却不可忽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即使也但是

B:尽管可是就然而C:如果那么也然而

D:即便只要就但是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突破口为第二空和第三空。“穿越暗物质”与“地球生物无知无觉”构成让步关系。A项“即使……也”符合文意。正确。B项是转折关系、C项和D项是充分条件关系,排除。

验证第一、第四空。“虽然”和“但是”搭配恰当,体现暗物质对普通物质和太阳系及地球的不同影响,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21、①最早的单质碘便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海藻也是最早的碘生产原料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碘不足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病和地方性克汀病

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纯天然的追求,海藻碘盐越来越受到欢迎

④碘在自然界中比较稀少,但是海洋中的藻类却有较高的含碘量

⑤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⑥因此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强制加碘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③①④B:③①④⑤②⑥

C:④③①⑤⑥②

D:⑤②⑥④①③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的“近年来”是背景铺垫的标志;⑤说“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典型的引入话题的句子。两句均适合做首句。而②强调碘的重要性,④介绍碘在自然界的含量,都应在引出话题之后,不能作首句,排除A项和C项。

观察B项和D项,只要可以判断出①和③的顺序,就可以选定选项,①说的是最早的单质碘是法国人从海藻中发现的,③说的是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在海藻中发现碘,然后海藻碘盐越来越受欢迎,①应该在③的前面。答案锁定D项。

验证D选项,语句通顺连贯。

故本题选D。22、环境的恶化如杀虫剂的使用,其加速度如脱缰的烈马,勒也勒不住。既然政治层面还有改善的空间,改善就是必要的。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必要扫兴地说一句实话:改善的结果也是有限的,我们面对的问题,大部分来自难以克服的人性本身。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当今世界环境的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B:杀虫剂的使用进一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C:仅通过政治层面的改善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

D:只要还有改善的余地,我们都要积极的争取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第二句说明政治层面可以进行改善,第三句通过转折关联词“可是”引导主旨句,对第二句政府政治层面改善的行为进行评价得出观点,强调“改善的结果也是有限的,我们面对的问题,大部分来自难以克服的人性本身”,即问题主要出在人身上,仅通过政治层面的改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A项、B项和D项:均为主旨句之前的内容,偏离重点。

23、瓦当是元代以前的称呼,明清时称勾头,俗称猫头,是覆盖在屋顶筒瓦前端的块特制的瓦,有保护椽头免受侵蚀的作用。瓦当的式样和纹饰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式样上,秦汉之前盛行半圆形瓦当,秦汉之后多为圆形瓦当。纹饰上,秦汉之前的瓦当有动物纹,也有植物纹:秦汉时期的瓦当除了各式云纹外,文字瓦当更为常见,多为吉祥语句,如“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自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时期,流行莲花纹瓦当,文字瓦当渐少;明清时,瓦当的纹饰更为丰富,皇家建筑上多使用龙纹瓦当。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瓦当名称及功能的变化

B:瓦当式样和纹饰的演变C:瓦当纹饰上文字的含义

D:瓦当在皇家建筑的应用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开篇引出“瓦当”这一话题,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接着提出文段观点,瓦当的式样和纹饰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以朝代为时间线,分别描述了瓦当的样式和问世的变化,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在强调瓦当的式样和纹饰不同的时代特征,对应B项。

A项,“功能的变化”文段未提及,排除;

C项,“文字的含义”为秦汉时期瓦当纹饰变化特点,表述片面,排除;

D项,“在皇家建筑的应用”为明清时皇家建筑多使用瓦当纹饰,表述片面,排除。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传统建筑上的瓦件与瓦作》

24、我们都有过不由自主的时刻,就好像有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违背我们的意志,支配我们做下平时不会做的事,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而会使我们陷入不由自主境地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它们的逻辑关系是:过往某个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意识层面可能会遗忘这个事件本身,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情绪却会被永远铭记,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遭遇某个类似事件时,以往事件中产生的情绪就会在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直至把我们淹没。

上文中的“它们”指的是:

A:不由自主的时刻、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意志

B:过往事件、情绪、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

C:重大生活事件、情绪D:年轻人、不由自主的时刻、情绪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

定位原文,“它们”出现在第三句开头。“它们”指代的是前文中提到的内容,后文对“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解释说明。根据前文“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可知,“它们的逻辑关系”指的是过往事件、情绪以及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它们”指代的内容应为“过往事件、情绪、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

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意志”不属于“它们”指代的内容。C项:缺少“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且“重大生活事件”为解释说明中的内容,前文中内容为“过往事件”。D项:“年轻人”不属于“它们”指代的内容。25、赫胥黎在谈及科学研究时说:“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许多时候,注意力中的焦点,其实只是事实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如果不加辨别、________,就会掉进思维陷阱。这就要求我们增强________意识,善于跳出认知的局限,摆脱局限因素的干扰,从更高的站位运用理性思考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云亦云大局

B:按部就班问题

C:囫囵吞枣自省D:不知变通学习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横线前为顿号,所表达意思与“不加辨别”并列,表示忽视事实的意思,A项,“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文段此处强调的是科学研究中要对自己关注事实加以分析,不存在附和别人,B项,“按部就班”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D项,“不知变通”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符合语境,保留;第二空,根据文段信息“善于跳出认知的局限,摆脱局限因素的干扰,从更高的站位运用理性思考问题”可知,此处表示要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C项,“自省意识”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警惕“注意力陷阱”》

26、从生命现象发生以来,极端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中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局限,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逐渐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特殊的生命群体。从接近沸点的温泉、海底火山口、寒冷的南北极区、盐湖、酸碱泉到高寒及高压的深海环境,无处不活跃着极端微生物的身影。上述语段所表达的主旨是()。

A:极端微生物可在极限环境中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B:极端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探索生命极限的线索C:极端微生物可能是最古老的生命类群

D:人们对极端微生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首句通过“从生命现象发生以来”引出背景,指出极端微生物存在时间很早,因为一些局限,人们在19世纪末才开始认识这一类微生物,尾句在背景之后引出文段重点,强调在许多极端环境中极端微生物都有着活跃的身影,即极端微生物活跃在很多极端环境中,对应A项。

B项,“提供了探索生命极限的线索”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C项,“最古老”文段没有具体体现,文段只是说极端微生物在生命现象发生以来就存在,但并不代表就是最古老的,排除。

D项,“认识还远远不够”与文段相悖,文段尾句说明我们对极端微生物的认识已经很多了,已经发现在各种极端环境中都活跃着微生物,排除。故本题选A。

【出处】光明日报《极端微生物:将生物学带入新领域》

27、在日常生活中,礼貌语言作用之大往往超出一般人的________。当人与人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________时,礼貌、谦让的语言会如春风般暖人心扉,将龃龉化为乌有,令睚眦变成笑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望冲突

B:想象摩擦

C:估计争端D:设想磕碰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先从第二空入手,据文段提示,横线处所填的词语应符合“日常生活”的语境,且由横线后“龃龉”多指双方意见不合,“睚眦”指极小的怨恨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程度较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B项“摩擦”和D项“磕碰”均可以表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常见的、较小或不愉快的情况,保留。

A项“冲突”指激烈的争斗,程度过重,排除。

C项,“争端”指分歧很大,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同样不符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境,程度过重,排除。

第一空,B项,“超出想象”为常见搭配,且“超出想象”可与“礼貌语言作用之大”形成对应,体现事物的作用、效果很大,与文意相符,当选。

D项“设想”意为对目标的设计、预想,强调一种目标性,文段并未体现目标性,排除。

故本题选B。28、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古巴芭蕾舞大师阿隆索编排的经典舞剧《天鹅湖》,以独树一帜的风格谱写了一曲“足尖上的传奇”

B: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辨析选项。C项根据前文“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可知,加点词语应体现“不在乎身边世界”的含义。“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未体现“不在乎”,可改为“不以为意”。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顶礼膜拜: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

29、①近年来,人们对甜味零食、含糖饮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摄入的添加糖也与日俱增

②碳水化合物是一系列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糖类就是种类繁多的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类

③许多食物(比如水果)中天然都含有糖,我们吃下这些含有糖类的食物后,可以吸收并释放能量,支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④添加糖的形式很多,我们熟知的白砂糖、红糖、冰糖、糖浆都属于添加糖

⑤这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⑥“添加糖”与天然糖相对应,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增加食物的甜味而额外添加进食物中的糖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⑥④②③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②⑥⑤①④

D:④①⑤③②⑥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近年来”为时间状语作背景铺垫,符合首句特征,保留。②句为下定义引出话题,保留。③句与②句相比,③句说“许多食物中天然都含有糖”,并解释说明吃含糖类食物后的作用,②句引出“糖”的话题,根据逻辑关系,应该先引出②句话题,再具体解释,所以②在③前,且②③句话题一致,应该捆绑。④句与⑥句相比,⑥句引出“添加糖”的话题,④句具体解释添加糖的形式,因此⑥在④句之前,排除C项和D项。

对比A项和B项。观察④句,④句话题为“添加糖”,②句话题为“碳水化合物”,④②话题不一致,排除A项。验证①句话题为“摄入的添加糖也与日俱增”,④①话题一致,可以捆绑。且⑥句“‘添加糖’与天然糖相对应”,②③句正是“糖”的话题,②③⑥捆绑,

故本题选B。

30、通过智能检测的方式,每名学生的思维路径、心态变化、学习起伏等学习过程都能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从而________出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无法体现的漏洞,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分析,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根据其学习状况制定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案,实现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挖掘一针见血B:泄露因人而异

C:透露对症下药

D:发掘因材施教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对应“根据其学习状况制定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案”,B项“因人而异”表示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C项“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D项“因材施教”表示针对学习的人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均符合语境,保留;A项“一针见血”比喻说话、做文章直接、简短而切中要害,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一空,与“出”相连且搭配“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无法体现的漏洞”。B项“泄露”与“出”搭配不当,排除;C项“透露”指泄露或显露(信息、消息、意思等),与“漏洞”搭配不当,排除;D项“发掘”指把人们不容易发现的事物揭露或揭示出来,与后文“无法体现的漏洞”形成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D。【文段出处】《教育大数据将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31、有研究者认为,女性在知识背景和智力因素上与男性并无差异,而且在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上有着天然优势。信息时代,女性管理者往往更易于被团队成员所认同,更适合营造企业的凝聚力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根据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面对生存,女性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B:女性更善于处理面临的各种人事关系

C:在信息时代,女性更适合做管理工作

D: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具有超强的智力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根据“在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上有着天然优势”可知,不是“生存”的“竞争优势”,选项偷换概念,当选;

B项,文“而且在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上有着天然优势”“更适合营造企业的凝聚力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可知,女性更善于处理面临的各种人事关系,选项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女性管理者往往更易于被团队成员所认同,更适合营造企业的凝聚力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可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女性在知识背景和智力因素上与男性并无差异”可知,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具有超强的智力,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A。

32、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己害人。

从这段文字的内容来分析,文中填入孔子说的话应当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在文段的中间,应在文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前文“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强调“自身学习”对“诚信之德”的重要性,后文“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强调“勤奋好学”对“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因此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该表达“学习对人的品德有重要性”的意思。

对比选项。D项“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与语境内容一致。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A项、B项和C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与几个人在一起行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三项均偏离文段核心词“学习”。

33、下列各组字,书写有错的是(

)。

A:反醒

B:畅想

C:力益

D:觉醒正确答案选项:A,C

解析:A项,应为“反省”。

B项,正确。

C项,应为“利益”。

D项,正确。

故本题选AC。34、网络信息________,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白白耗费时间精力,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虽无需________、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独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从这个角度看,对碎片化信息的拼接和挖掘,不失为一个“量中求质”的好方法。

A:泥沙俱下筚路蓝缕

B:良莠不齐胼手砥足C:参差不齐披荆斩棘

D:藏污纳垢披星戴月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一空,搭配“网络信息”,且根据文意可知,网络信息有质量高的信息也有垃圾信息。A项“泥沙俱下”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B项“良莠不齐”指好坏参差,素质不一,C项“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文段强调网络信息有好有坏,而藏污纳垢只体现“垃圾信息”,且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横线所填词语与“皓首穷经”构成同义并列,“皓首穷经”比喻直到年老白头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勤勉好学,至老不倦。填入横线后应表示如今人们无需一直努力就能得到信息,B项“胼手砥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填入横线可表示无需辛苦就能获得信息的意思,当选。A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文段并未提及障碍与困苦,排除。故本题选B。

35、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一直第一的小明(急流勇退),成绩下降到了十五名。

B: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C:小明虽然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不知悔改。

D:封建统治者为统治人民,用迷信的手段(蛊惑人心)。

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审题干,找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辨析选项。A项“急流勇退”比喻在处境顺利得意而情况又复杂多变时,果断地退出,不形容学习退步,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是贬义成语,而文段不含贬义,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怙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用在文中语义过重,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蛊惑人心”指毒害,迷惑人心,可以搭配“迷信手段”,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

36、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当前,正值“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渐()之际,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在于多挂一条标语或横幅,而是要把“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这些()群众期待的好措施认真办好、加快落实。因此,各地在()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下大力气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把好事办好,把小事办实。

A:推行顺应强化

B:萌芽满足聚焦

C:兴起注重动员

D:普及迎合监督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第一空,文中强调的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逐步的发展,而B项“萌芽”强调的是事物刚刚出现,应排除。

第二空,文中强调的是“一次办”等政策是符合群众期待的,故C项“注重”不能搭配“期待”,先排除。D项“迎合”的搭配对象一般是低级趣味的事物,亦可排除。

验证第三空,“强化……建设”符合搭配。

故本题选A。

【出处】光明网《便民服务不能停留在纸上》

37、信号转导机制的发现,是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幻觉如何产生的一条线索,但也仅仅是幻觉形成的复杂网络中的一条支路,更复杂的是,决定幻觉的网络很可能和决定其他情绪的网络重叠,有专家表示,毒品的使用也会使人产生幻觉,但也伴随着启动对神经系统的奖赏机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奖赏机制在情绪网络中的表现

B:使用毒品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C:发现信号转导机制的重大意义

D:产生幻觉的神经网络非常复杂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开篇引出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了解幻觉的产生机制,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指出“它只是幻觉形成的复杂网络中的一条支路”,即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信号转导机制作用,而是幻觉形成的复杂度,随后通过程度词“更复杂的是”提出观点,决定幻觉的网络很可能和决定其他情绪的网络重叠,进一步表明产生幻觉的神经网络的复杂性。文段最后通过专家具体陈述点明奖赏和幻觉的神经网络有交叉。故文段意在强调产生幻觉的神经网络很复杂,对应D项。

A项,文段只是强调“奖赏和幻觉的神经网络有交叉”,并未提及“奖赏机制在情绪网络中的表现”,无中生有,且“奖赏机制”为举例子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毒品”属于解释说明的部分,为了解释前面观点“决定幻觉的网络很可能和决定其他情绪的网络重叠”,非重点,而且“危害”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C项,“信号转导机制”属于背景引入,为程度词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38、学习贵在应用,把________的应急避险知识,转化为危险来临时的行动力,这是关键。所以,对于避险知识的学习,不能________,得多些实践和演练,方能临危不乱、成功自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倒背如流徒有其表

B:铭记于心纸上谈兵C:了然于胸泛泛而谈

D:记忆犹新坐而论道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得多些实践和演练,方能临危不乱”可知该空前后要表达“对于避险知识,不能只是光谈理论,缺乏实践”的意思。A项“徒有其表”指空有外表,不实在。不合语境,排除A项。B项“纸上谈兵”指光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符合语境。C项“泛泛而谈”指肤浅的讲出看法。不合语境,排除C项。D项“坐而论道”侧重空谈大道理。不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验证第一空。“铭记于心”指牢记在心中、时刻铭记。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了然于胸:指心里非常明白。记忆犹新:比喻记忆深刻。39、在居民小区设置旧衣回收箱,初衷是好的。不仅可以让居民闲置的旧衣有个好去处,还能奉献爱心,可谓________。然而,________的是,部分小区的旧衣回收箱使用率并不高,不少居民都不了解其用途和回收要求。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石二鸟大失所望

B:一举两得事与愿违

C:两得其便适得其反

D:两全其美事同虚设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一空,居民小区设置回收箱,既能回收旧衣服,又能奉献爱心,A项“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符合文意,保留;B项“一举两得”比喻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多含褒义,保留;C项“两得其便”指对双方都有好处,文段只论述了设置回收箱一个方面,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文段只有回收箱一方,旧衣服有去处和奉献爱心是带来的两个好处,并非两个方面,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后文论述到“回收箱的设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利用率并不高,实际结果与当初愿望相反”,A项“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回收箱虽然使用率不高,但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并非“完全落空”,程度过重,排除;B项“事与愿违”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回收箱的使用没有达到设置的初衷,符合文意,当选。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小区旧衣回收箱缘何变成了垃圾箱?》

40、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诸如此类的句子,委实不胜枚举

B: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这是一篇雅俗共赏的上乘之作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该成语用在此处形容句子数量很多,符合语意,排除;

B项,“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该句意思应为学习方法运用恰当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用力小而收效大。该成语语意恰好相反,不符题意,当选;

C项,“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该成语用在此处形容个人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相比十分渺小,符合语意,排除;

D项,“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该成语用在此处形容作品质量上乘,受到大众喜欢,符合语意,排除。

故本题选B。三、判断推理。本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与逻辑判断四种类型的试题。(共50题)

1、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聘、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