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_第1页
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_第2页
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_第3页
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_第4页
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预案TOC\o"1-2"\h\u12330第一章环境应急响应预案总则 33312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 3170411.1.1编制目的 375521.1.2编制依据 3148891.1.3适用范围 3145901.1.4原则 326241第二章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 498901.1.5风险源分类 4307701.1.6风险源识别方法 4189091.1.7风险源识别流程 4197671.1.8评估目的 4142781.1.9评估内容 4166911.1.10评估方法 553271.1.11评估流程 510429第三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5259531.1.12应急组织架构设立 561781.1.13应急组织架构分工 641031.1.14应急指挥部职责 6228581.1.15应急办公室职责 616241.1.16专业技术组职责 6208911.1.17保障组职责 729116第四章应急资源与设备 7245881.1.18人力资源 7275761.1建立应急队伍 7155631.2培训与演练 7177871.2.1物资资源 7284522.1应急物资储备 7165532.2物资采购与补充 7213882.2.1技术资源 7275853.1应急监测设备 7150913.2信息技术支持 898853.2.1设备维护 8137771.1定期检查 8142811.2维修保养 8288201.2.1设备管理 8250372.1设备档案 8297652.2设备调度 880992.3设备更新与淘汰 830121第五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8107262.3.1预警目标 8282072.3.2预警指标 8129342.3.3预警级别 9218512.3.4预警发布 9294392.3.5预警响应 9180732.3.6报告范围 9187912.3.7报告责任人 9324122.3.8报告程序 9171032.3.9报告要求 1013489第六章应急响应程序 1096742.3.10现场评估 10142552.3.11现场隔离 10261412.3.12现场救援 10131672.3.13信息上报 10294012.3.14应急响应级别 10273712.3.15应急响应措施 116775第七章应急救援与处置 11216242.3.16救援队伍组建 11237312.3.17人员培训 11124762.3.18救援物资储备 12392.3.19设备调度 1314915第八章调查与处理 13128062.3.20报告 13150822.3.21调查 13267232.3.22调查报告 14321222.3.23处理 14173762.3.24责任追究 141310第九章恢复与重建 14214442.3.25目的 144192.3.26恢复原则 15306582.3.27恢复措施 15283222.3.28恢复进度 15135622.3.29目的 15319992.3.30重建原则 15163752.3.31重建措施 1585522.3.32重建进度 1619389第十章预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16142582.3.33目的 16281952.3.34培训内容 16272142.3.35培训方式 16112702.3.36培训效果评估 17179572.3.37演练 1751512.3.38修订与更新的必要性 17262722.3.39修订与更新原则 17177922.3.40修订与更新程序 17170652.3.41修订与更新记录 17263722.3.42预案宣传与推广 17第一章环境应急响应预案总则1.1预案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环境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旨在建立健全环保公司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事件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1.1.2编制依据(1)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环保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环保公司环境风险评价报告;(4)相关应急预案及实际工作经验;(5)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与原则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环保公司在生产、经营、科研、试验等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1.1.4原则(1)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通过加强环境风险防控,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环保公司内部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应急职责,实现分级管理;(3)快速响应,有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保证事件得到妥善解决;(4)资源整合,协同作战。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5)严格考核,持续改进。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修订,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章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环境风险源识别1.1.5风险源分类环境风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产过程风险源:涉及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备、工艺、原材料及产品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因素。(2)设备设施风险源:包括公司内部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检修等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3)仓储物流风险源:涉及公司原材料、产品等储存、运输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4)管理风险源: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人员操作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因素。1.1.6风险源识别方法(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分析公司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仓储物流等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2)通过现场调查、访谈、询问等方式,了解公司内部及周围环境可能存在的风险源。(3)结合公司历史案例,分析原因,查找潜在的环境风险源。(4)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环境风险源识别经验,完善公司环境风险源识别。1.1.7风险源识别流程(1)成立环境风险源识别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3)现场调查、访谈、询问,深入了解公司内部及周围环境风险源。(4)分析识别结果,形成环境风险源清单。第二节环境风险评估1.1.8评估目的环境风险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公司环境风险状况,为公司制定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1.1.9评估内容(1)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源的性质、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较小四个等级。(2)风险概率分析:分析各风险源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概率。(3)风险影响分析:分析各风险源可能对公司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4)风险防范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和风险概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1.1.10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数学模型、统计数据等方法,对风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2)定性评估:结合专家经验、现场调查等方式,对风险源进行定性分析。(3)综合评估:将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相结合,对公司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估。1.1.11评估流程(1)成立环境风险评估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3)运用评估方法,对风险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4)综合评估结果,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第三章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应急组织架构1.1.12应急组织架构设立为保证环保公司在面临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急响应,特设立以下应急组织架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公司应急响应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2)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应急响应工作的实施。(3)专业技术组:根据应急响应需要,设立若干专业技术组,负责具体应急技术的实施和指导。(4)保障组:负责应急响应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保障工作。1.1.13应急组织架构分工(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响应总体方案,决策重大事项,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开展工作。(2)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监督应急演练,协调各应急小组之间的工作。(3)专业技术组:根据应急事件类型,分别负责以下工作: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应急事件现场进行环境监测,评估环境影响。应急处理组:负责对应急事件进行现场处理,控制污染源。应急抢修组:负责对应急事件涉及设备进行紧急抢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保障组:负责以下工作: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及发放。人员保障组:负责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人员培训,保证应急人员素质。交通保障组:负责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交通保障工作。第二节各岗位职责1.1.14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应急响应总体方案,明确应急响应目标、任务、措施等。(2)决策重大事项,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开展工作。(3)定期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分析应急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15应急办公室职责(1)组织编制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3)监督应急演练,保证应急演练的实效性。(4)协调各应急小组之间的工作,保证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开展。1.1.16专业技术组职责(1)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应急事件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2)应急处理组:负责对应急事件进行现场处理,控制污染源,减轻环境污染。(3)应急抢修组:负责对应急事件涉及设备进行紧急抢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1.17保障组职责(1)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及发放,保证应急响应所需的物资供应。(2)人员保障组:负责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人员培训,保证应急人员素质。(3)交通保障组:负责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交通保障工作,保证应急队伍和物资的及时到达。第四章应急资源与设备第一节应急资源配备1.1.18人力资源1.1建立应急队伍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队伍,包括环境应急专家、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保证应急响应的迅速、高效。1.2培训与演练对应急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应急响应体系。1.2.1物资资源2.1应急物资储备公司应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所需的应急物资,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沙袋、水泵等。2.2物资采购与补充根据应急物资消耗情况,及时采购和补充物资,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2.2.1技术资源3.1应急监测设备公司应配备先进的应急监测设备,如水质监测仪、气体检测仪等,用于实时监测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浓度,为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2信息技术支持建立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应急资源、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的实时调度与管理。第二节应急设备维护与管理3.2.1设备维护1.1定期检查对应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功能良好,随时处于待命状态。1.2维修保养对应急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应急响应效果。1.2.1设备管理2.1设备档案建立应急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型号、使用年限、维修保养情况等信息。2.2设备调度根据应急响应需求,合理调度应急设备,保证应急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作用。2.3设备更新与淘汰定期评估应急设备功能,对老化、功能不佳的设备进行更新与淘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第五章预警与信息报告第一节预警机制2.3.1预警目标为保证环保公司对潜在环境风险及时预警,本预案预警机制主要针对以下目标:(1)环境污染;(2)突发性环境事件;(3)环境安全隐患。2.3.2预警指标(1)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2)环境监测数据;(3)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运行状况;(4)相关部门预警信息;(5)其他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指标。2.3.3预警级别根据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级别依次升高。2.3.4预警发布(1)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为公司安全环保部门;(2)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公司内部通讯系统、电话、短信、等;(3)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目标、预警时间、预警范围、预警措施等。2.3.5预警响应(1)预警发布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各部门、各岗位应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环境安全;(3)公司应加强与部门、相关企业的沟通,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共同应对环境风险。第二节信息报告程序2.3.6报告范围(1)环境污染;(2)突发性环境事件;(3)环境安全隐患;(4)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2.3.7报告责任人(1)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报告责任人;(2)各岗位员工为岗位报告责任人。2.3.8报告程序(1)发觉环境风险事件后,报告责任人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报告;(2)安全环保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向上级部门报告;(3)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4)报告责任人应按照要求提供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5)安全环保部门应建立信息报告档案,对报告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2.3.9报告要求(1)报告应真实、准确、及时;(2)报告人应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事件相关信息;(3)报告过程中,应保持与公司内部通讯畅通,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第六章应急响应程序第一节现场处理2.3.10现场评估(1)环保公司应在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评估,了解类型、影响范围、潜在危害及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2.3.11现场隔离(1)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迅速设立现场隔离区,保证现场安全;(2)在隔离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3)对现场进行封闭,防止污染物扩散。2.3.12现场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佩戴防护装备,对现场进行紧急救援;(2)按照类型和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3)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疗机构。2.3.13信息上报(1)及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2)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第二节应急响应级别与措施2.3.14应急响应级别(1)根据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2.3.15应急响应措施Ⅰ级应急响应:(1)立即启动公司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指挥部;(2)启动公司全体员工应急状态,全面投入救援工作;(3)请求及相关部门支持,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4)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Ⅱ级应急响应:(1)启动公司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指挥部;(2)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和处理;(3)加强现场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4)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Ⅲ级应急响应:(1)启动公司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指挥部;(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3)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扩大;(4)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Ⅳ级应急响应:(1)启动公司应急指挥系统,成立应急指挥部;(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3)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得到妥善处理;(4)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第七章应急救援与处置第一节救援队伍与人员培训2.3.16救援队伍组建为保证环保公司环境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公司应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环境应急专家、救援人员、技术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救援队伍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够迅速应对各类环境突发事件。2.3.17人员培训(1)培训内容救援队伍成员应接受以下培训内容:(1)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环境应急法律法规及标准;(3)环境应急监测、评估与预警;(4)救援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救援技能与战术;(6)应急通信与信息报告;(7)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2)培训方式救援队伍成员培训应采用以下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使队员掌握环境应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实操培训:通过模拟演练、实地操练等方式,提高队员的实战能力;(3)定期考核:对救援队伍成员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其具备持续应急响应能力。第二节救援物资与设备调度2.3.18救援物资储备(1)物资种类救援物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防护用品:如防化服、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2)救援设备:如抽水泵、发电机、检测仪器等;(3)医疗救护用品:如急救包、药品、担架等;(4)生活保障用品:如食物、水、帐篷等;(5)通信设备:如对讲机、卫星电话等。(2)储备要求救援物资储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物资质量:保证救援物资质量合格、功能稳定;(2)储备数量: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合理确定物资储备数量;(3)储备地点:选择便于调度、安全可靠的地点进行物资储备;(4)定期检查:定期对救援物资进行检查,保证物资处于良好状态。2.3.19设备调度(1)设备种类救援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环境监测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2)救援设备:如救援车辆、无人机、救生艇等;(3)通信设备:如卫星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4)生活保障设备:如发电机、照明设备等。(2)调度要求设备调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快速响应:接到救援任务后,迅速调度所需设备;(2)设备功能:保证调度设备功能良好,满足救援需求;(3)合理配置:根据救援任务需求,合理配置各类设备;(4)持续保障:在救援过程中,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及时补充所需设备。第八章调查与处理第一节调查程序2.3.20报告(1)环保公司发生环境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环境应急响应预案。(2)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人员对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在15分钟内向上级领导报告。(3)上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2.3.21调查(1)调查组应在发生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收集相关证据。(2)调查组应与当地环保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情况,协助调查。(3)调查组应查阅单位的生产、环保、安全管理等相关资料,了解发生的原因、经过、损失等情况。(4)调查组应开展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2.3.22调查报告(1)调查组应在调查结束后15日内,形成调查报告。(2)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2)原因分析;(3)损失及影响;(4)责任认定;(5)防范措施及建议。第二节处理与责任追究2.3.23处理(1)发生后,公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和影响。(2)处理过程中,公司应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3)处理结束后,公司应按照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2.3.24责任追究(1)对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应根据损失、影响和责任程度,依法进行追责。(2)对单位,应根据性质、损失和影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3)对调查组成员,如存在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给予相应处分。(4)对涉及的其他单位和人员,如存在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第九章恢复与重建第一节现场恢复2.3.25目的为保证现场在处理后能够迅速恢复至前状态,减少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特制定本节内容。2.3.26恢复原则(1)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现场的恢复工作。(2)坚持科学、有序、快速、高效的原则,保证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3)结合类型、影响范围及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恢复方案。2.3.27恢复措施(1)清理现场:对现场的污染物、废弃物等进行清理,保证现场清洁。(2)修复受损设施:对中受损的设施进行修复或重建,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恢复生态环境:对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土壤、水体、植被等。(4)恢复交通秩序:对影响范围内的交通秩序进行恢复,保证道路畅通。(5)恢复社会秩序:对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秩序进行恢复,保证社会稳定。2.3.28恢复进度(1)确定恢复目标:根据类型和影响范围,明确恢复目标。(2)制定恢复计划:结合恢复目标,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明确恢复步骤、时间节点等。(3)实施恢复工作:按照恢复计划,有序开展恢复工作。(4)监测恢复效果:对恢复工作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恢复效果,及时调整恢复方案。第二节生态环境重建2.3.29目的为恢复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特制定本节内容。2.3.30重建原则(1)遵循生态学原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重建措施。(2)结合类型、影响范围及环境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重建方案。(3)注重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3.31重建措施(1)土壤修复:对影响范围内的土壤进行修复,消除污染物,恢复土壤肥力。(2)水体治理:对影响范围内的水体进行治理,保证水质达标,恢复水生生态系统。(3)植被恢复:对影响范围内的植被进行恢复,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生态补偿:对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采取生态补偿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抗灾能力。(5)生态监测:对重建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重建效果,及时调整重建方案。2.3.32重建进度(1)确定重建目标:根据影响范围和生态环境状况,明确重建目标。(2)制定重建计划:结合重建目标,制定详细的重建计划,明确重建步骤、时间节点等。(3)实施重建工作:按照重建计划,有序开展重建工作。(4)监测重建效果:对重建工作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重建效果,及时调整重建方案。第十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