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_第1页
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_第2页
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_第3页
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_第4页
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手册TOC\o"1-2"\h\u30313第一章卫生管理总则 497091.1卫生管理目标 4146231.1.1本车间卫生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化妆品的品质与安全,预防微生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同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100441.1.2通过实施卫生管理,提高车间整体卫生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325031.1.3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体系,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 415361.2卫生管理制度 4104731.2.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车间卫生管理的职责、范围和要求。 4123021.2.2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机构,负责车间卫生管理的实施与监督。 4171981.2.3加强员工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4265141.2.4制定卫生操作规程,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行为。 468611.2.5实施定期卫生检查与整改,保证车间卫生状况良好。 4130141.2.6建立卫生档案,记录车间卫生管理过程及整改措施。 4237451.2.7加强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保养,保证设备卫生状况符合生产要求。 4131461.2.8严格执行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卫生检验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5294941.2.9建立卫生处理机制,对卫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5262691.2.10定期对车间卫生管理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卫生管理水平。 514755第二章车间环境管理 598042.1车间环境要求 599402.1.1厂房与设施 5109182.1.2环境卫生 5174372.1.3设备与工具 5105932.2车间清洁与消毒 5172292.2.1清洁制度 5154412.2.2清洁方法 5207662.2.3消毒制度 5221702.2.4消毒方法 6287192.3车间通风与照明 610872.3.1通风要求 6186422.3.2照明要求 6202912.3.3环境监测 631786第三章设备与器具管理 6160553.1设备清洗与消毒 6157333.1.1概述 6182933.1.2清洗与消毒程序 6190683.1.3清洗与消毒记录 78413.2器具清洗与消毒 7257063.2.1概述 7273583.2.2清洗与消毒程序 7134843.2.3清洗与消毒记录 7285933.3设备与器具维护保养 796073.3.1概述 7324523.3.2维护保养程序 8134353.3.3维护保养记录 831230第四章原料与包装材料管理 8134924.1原料储存与搬运 8259284.1.1原料储存 8271604.1.2原料搬运 8117634.2包装材料储存与搬运 9270604.2.1包装材料储存 9260884.2.2包装材料搬运 9211394.3原料与包装材料检验 9229574.3.1原料检验 9190104.3.2包装材料检验 1024392第五章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10170445.1生产操作规范 10280385.1.1生产人员操作前需进行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保证个人卫生。 10313285.1.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生产配方和工艺流程,不得擅自更改生产程序。 10179705.1.3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 10310535.1.4生产过程中,严禁在生产区域内进食、吸烟、吐痰等不卫生行为。 1049225.1.5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区域,保证卫生整洁。 1017725.2生产环境控制 1055955.2.1生产车间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0244935.2.2生产车间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满足生产需求。 10164565.2.3生产车间内禁止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便于清洁和消毒。 10159885.2.4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生产环境达到卫生要求。 1054805.2.5加强生产车间内的防虫、防鼠措施,防止害虫和鼠害污染产品。 10183905.3生产废弃物处理 10183315.3.1生产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1031475.3.2生产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保证个人安全。 1158085.3.3废弃物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1165945.3.4处理完毕的废弃物,需做好记录,并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便于监管。 11118825.3.5加强废弃物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112524第六章人员卫生管理 1146766.1人员卫生要求 11211216.1.1洗手与消毒 11185256.1.2穿着要求 11149116.1.3个人卫生 11175816.1.4工作环境 11137826.2人员卫生培训 11243056.2.1培训内容 1192266.2.2培训方式 11125326.2.3培训效果评估 11238756.3人员健康监测 12266536.3.1健康检查 12157226.3.2疾病预防 12113686.3.3健康档案管理 12249466.3.4应急处理 124150第七章食品接触表面卫生管理 12241787.1食品接触表面清洗与消毒 12224277.1.1清洗 1297827.1.2消毒 1269287.2食品接触表面监测 13116987.2.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残留等。 13104147.2.2监测方法:采用取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 13193937.2.3监测频率:根据生产环境和产品特性,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13246787.3食品接触表面维护 13151167.3.1维护内容: 13273427.3.2维护频率:根据生产环境和产品特性,确定维护频率,一般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1316407第八章验证与监测 13264918.1验证计划 13155558.2监测方法 14222718.3监测结果分析 141219第九章应急处理与报告 15261149.1应急处理流程 1589179.1.1发觉或异常情况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处理: 15107769.1.2车间负责人应组织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15319449.1.3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1597879.2报告程序 15298359.2.1发生后,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并简要描述情况。 15235679.2.2车间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15222349.2.3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向公司总经理报告情况,并根据性质,向上级部门报告。 1562409.2.4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5113429.3处理与预防 15236719.3.1发生后,公司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15265749.3.2调查组应在发生后15天内,提交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1649279.3.3公司应根据调查报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落实整改措施。 1614689.3.4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公司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 16307919.3.5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623849.3.6公司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620889.3.7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共同维护生产安全。 1629179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培训 161967710.1持续改进措施 162069210.1.1建立卫生管理监测体系 161178510.1.2制定卫生管理改进计划 16980510.1.3实施改进措施 162771510.1.4持续跟踪与评估 171300710.2培训计划与实施 172658410.2.1培训计划 173094910.2.2培训实施 172615010.3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72718510.3.1培训效果评估 173276210.3.2反馈与改进 171160210.3.3持续跟踪 17第一章卫生管理总则1.1卫生管理目标1.1.1本车间卫生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化妆品的品质与安全,预防微生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同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1.1.2通过实施卫生管理,提高车间整体卫生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1.1.3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体系,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1.2卫生管理制度1.2.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车间卫生管理的职责、范围和要求。1.2.2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机构,负责车间卫生管理的实施与监督。1.2.3加强员工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1.2.4制定卫生操作规程,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行为。1.2.5实施定期卫生检查与整改,保证车间卫生状况良好。1.2.6建立卫生档案,记录车间卫生管理过程及整改措施。1.2.7加强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保养,保证设备卫生状况符合生产要求。1.2.8严格执行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卫生检验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1.2.9建立卫生处理机制,对卫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1.2.10定期对车间卫生管理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卫生管理水平。第二章车间环境管理2.1车间环境要求2.1.1厂房与设施化妆品生产车间应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厂房与设施。车间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合理规划,保证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与舒适。车间内部应采用无缝地面,易于清洁、消毒,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2.1.2环境卫生车间内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无垃圾、废弃物。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应明确划分,避免交叉污染。车间内禁止吸烟、饮食,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化妆品生产卫生要求。2.1.3设备与工具车间内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设备表面应光滑、无锈蚀,易于清洁。工具应按照规定存放,避免污染。2.2车间清洁与消毒2.2.1清洁制度车间应建立完善的清洁制度,包括日常清洁、定期清洁和专项清洁。日常清洁应至少进行一次,定期清洁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周期,专项清洁针对特定设备、区域进行。2.2.2清洁方法清洁过程中应使用清洁剂、消毒剂等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用品。清洁方法包括擦拭、冲洗、吸尘等,保证车间内各部位清洁彻底。2.2.3消毒制度车间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对生产设备、工具、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产品,并根据消毒对象、消毒周期、消毒方法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2.2.4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擦拭、浸泡等,应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消毒效果。2.3车间通风与照明2.3.1通风要求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无异味。通风系统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空气污染。车间内新风量应满足生产需求,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3.2照明要求车间内照明应均匀、充足,保证操作人员视线良好。照明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避免照明不足或过亮影响生产。2.3.3环境监测车间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保证车间环境符合生产要求。第三章设备与器具管理3.1设备清洗与消毒3.1.1概述化妆品生产车间内的设备清洗与消毒是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交叉污染的关键环节。本节旨在规范设备清洗与消毒的操作流程,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3.1.2清洗与消毒程序(1)设备清洗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物。具体步骤如下:将设备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擦洗,去除顽固污渍;再次用清水冲洗,保证清洁剂彻底清除;检查设备表面,保证无污渍和残留物。(2)设备消毒设备清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75%酒精、消毒湿巾等;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设备表面,保证覆盖全面;保持消毒剂作用时间,通常为510分钟;消毒完成后,用清水冲洗设备,去除消毒剂残留。3.1.3清洗与消毒记录生产车间应建立设备清洗与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清洗与消毒时间、操作人员、使用消毒剂等,以便追踪和监控。3.2器具清洗与消毒3.2.1概述化妆品生产车间内的器具清洗与消毒同样。本节旨在规范器具清洗与消毒的操作流程,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3.2.2清洗与消毒程序(1)器具清洗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物。具体步骤如下:将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擦洗,去除顽固污渍;再次用清水冲洗,保证清洁剂彻底清除;检查器具表面,保证无污渍和残留物。(2)器具消毒器具清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75%酒精、消毒湿巾等;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器具表面,保证覆盖全面;保持消毒剂作用时间,通常为510分钟;消毒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器具,去除消毒剂残留。3.2.3清洗与消毒记录生产车间应建立器具清洗与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清洗与消毒时间、操作人员、使用消毒剂等,以便追踪和监控。3.3设备与器具维护保养3.3.1概述设备与器具的维护保养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措施。本节旨在规范设备与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3.3.2维护保养程序(1)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清洁设备表面,保证设备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设备易损件,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降低磨损;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保养时间、操作人员、更换零部件等。(2)器具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器具使用状况,发觉损坏及时更换;定期清洗器具,保证器具清洁卫生;定期对器具进行消毒,预防交叉污染;建立器具维护保养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保养时间、操作人员、更换零部件等。3.3.3维护保养记录生产车间应建立设备与器具维护保养记录,以便追踪和监控设备与器具的运行状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第四章原料与包装材料管理4.1原料储存与搬运4.1.1原料储存化妆品生产车间应设立专门的原料仓库,仓库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原料储存的要求。原料应按照类别、品种、批号分别存放,并做好标识。具体要求如下:(1)原料堆放应离地10cm以上,离墙50cm以上,保证通风良好。(2)原料包装应完整无损,标识清晰,保证原料不受污染。(3)定期对原料进行盘点,保证原料库存准确无误。(4)对易变质、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殊原料,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储存安全。4.1.2原料搬运原料搬运应遵循以下原则:(1)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摔落,以防原料损坏。(2)搬运工具应清洁、干燥,不得使用铁器等硬质工具,以防划伤原料包装。(3)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原料污染。4.2包装材料储存与搬运4.2.1包装材料储存化妆品生产车间应设立专门的包装材料仓库,仓库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包装材料储存的要求。包装材料应按照类别、品种、批号分别存放,并做好标识。具体要求如下:(1)包装材料堆放应离地10cm以上,离墙50cm以上,保证通风良好。(2)包装材料包装应完整无损,标识清晰,保证包装材料不受污染。(3)定期对包装材料进行盘点,保证库存准确无误。(4)对易变质、易燃、易爆等特殊包装材料,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储存安全。4.2.2包装材料搬运包装材料搬运应遵循以下原则:(1)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摔落,以防包装材料损坏。(2)搬运工具应清洁、干燥,不得使用铁器等硬质工具,以防划伤包装材料。(3)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包装材料污染。4.3原料与包装材料检验4.3.1原料检验化妆品生产车间应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原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检验项目包括:(1)外观:检查原料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原料色泽、气味是否正常。(2)理化指标:根据原料的特性,检测其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指标。(3)微生物指标:检测原料中微生物含量,保证原料不受微生物污染。4.3.2包装材料检验化妆品生产车间应对包装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包装材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检验项目包括:(1)外观:检查包装材料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颜色、形状是否符合要求。(2)理化指标:检测包装材料的强度、韧性、密封性等指标。(3)微生物指标:检测包装材料中微生物含量,保证包装材料不受微生物污染。第五章生产过程卫生管理5.1生产操作规范5.1.1生产人员操作前需进行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保证个人卫生。5.1.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生产配方和工艺流程,不得擅自更改生产程序。5.1.3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5.1.4生产过程中,严禁在生产区域内进食、吸烟、吐痰等不卫生行为。5.1.5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区域,保证卫生整洁。5.2生产环境控制5.2.1生产车间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5.2.2生产车间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满足生产需求。5.2.3生产车间内禁止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便于清洁和消毒。5.2.4定期对生产车间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生产环境达到卫生要求。5.2.5加强生产车间内的防虫、防鼠措施,防止害虫和鼠害污染产品。5.3生产废弃物处理5.3.1生产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理。5.3.2生产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保证个人安全。5.3.3废弃物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3.4处理完毕的废弃物,需做好记录,并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便于监管。5.3.5加强废弃物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第六章人员卫生管理6.1人员卫生要求6.1.1洗手与消毒化妆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与消毒规定,进入车间前必须洗手并消毒,工作期间应定期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原材料、设备或操作前后。6.1.2穿着要求工作人员进入车间时,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工作帽、口罩和手套应在每次使用后更换。6.1.3个人卫生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禁止在车间内进食、吸烟和嚼口香糖。工作期间应避免触摸面部,以防污染。6.1.4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设备、工具和操作台。发觉污染源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6.2人员卫生培训6.2.1培训内容化妆品生产车间应定期组织人员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洗手与消毒方法、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服穿戴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等。6.2.2培训方式培训可以采取现场讲解、演示、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保证工作人员充分理解和掌握卫生知识。6.2.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应对参训人员进行效果评估,保证培训内容的掌握。对未达标者进行补训,直至达到要求。6.3人员健康监测6.3.1健康检查化妆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身体状况良好。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职。6.3.2疾病预防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疾病预防知识,如感冒、流感等。如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6.3.3健康档案管理化妆品生产车间应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健康状况和健康检查结果。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车间卫生安全。6.3.4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如意外伤害、中毒等。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第七章食品接触表面卫生管理7.1食品接触表面清洗与消毒7.1.1清洗化妆品生产车间中,食品接触表面是指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表面,包括生产设备、工具、容器等。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洗。(1)清洗频率:食品接触表面应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定期清洗,至少每日清洗一次。(2)清洗方法:采用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相结合的方式。机械清洗使用自动清洗设备,手工清洗则使用清洁剂和清水。(3)清洗剂: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清洗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7.1.2消毒食品接触表面在清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可能残留的微生物。(1)消毒剂: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碘制剂等。(2)消毒方法:采用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进行消毒。(3)消毒频率:根据生产环境和产品特性,确定消毒频率,一般每日至少消毒一次。7.2食品接触表面监测为保证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状况,应进行定期监测。7.2.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残留等。7.2.2监测方法:采用取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7.2.3监测频率:根据生产环境和产品特性,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7.3食品接触表面维护为保证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状况,应加强对其维护。7.3.1维护内容:(1)定期检查食品接触表面的损坏、磨损等情况,发觉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2)保持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干燥,避免滋生微生物。(3)定期对食品接触表面进行保养,如涂抹防锈油、擦拭防尘油等。7.3.2维护频率:根据生产环境和产品特性,确定维护频率,一般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对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第八章验证与监测8.1验证计划为保证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措施的执行效果,制定以下验证计划:(1)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验证:定期对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进行审核,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生产车间环境验证:对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定期检测,验证环境是否符合化妆品生产要求。(3)生产设备验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和保养,保证设备表面及内部卫生状况符合规定。(4)人员卫生验证:对生产车间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保证员工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5)物料验证: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进行卫生检验,保证物料符合卫生要求。(6)产品验证:对生产出的化妆品进行卫生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8.2监测方法以下为化妆品生产车间卫生管理监测方法:(1)生产车间环境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温湿度计等设备,对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生产设备监测:采用擦拭法、微生物检测法等,对生产设备表面及内部卫生状况进行监测。(3)人员卫生监测:通过员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等方式,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4)物料监测:采用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进行卫生检验。(5)产品监测:采用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生产出的化妆品进行卫生检验。8.3监测结果分析(1)生产车间环境监测结果分析:通过对生产车间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分析环境状况是否满足化妆品生产要求,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2)生产设备监测结果分析:通过对生产设备表面及内部卫生状况的监测,分析设备清洁、消毒和保养效果,保证设备符合卫生要求。(3)人员卫生监测结果分析:通过员工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分析员工健康状况,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员工进行隔离治疗,保证生产车间人员卫生安全。(4)物料监测结果分析:通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卫生检验,分析物料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对不合格物料进行隔离处理。(5)产品监测结果分析:通过对生产出的化妆品进行卫生检验,分析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第九章应急处理与报告9.1应急处理流程9.1.1发觉或异常情况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处理:(1)迅速评估性质和严重程度,保证人员安全;(2)立即切断发生部位的动力电源和水源,防止扩大;(3)启动现场隔离措施,设立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通知车间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情况;(5)根据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火灾、泄漏、中毒等;(6)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7)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消毒,恢复正常生产。9.1.2车间负责人应组织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9.1.3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9.2报告程序9.2.1发生后,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并简要描述情况。9.2.2车间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情况。9.2.3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向公司总经理报告情况,并根据性质,向上级部门报告。9.2.4报告应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