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26/00/wKhkGWccXfqAWQ96AAK0n0lrc9E808.jpg)
![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26/00/wKhkGWccXfqAWQ96AAK0n0lrc9E8082.jpg)
![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26/00/wKhkGWccXfqAWQ96AAK0n0lrc9E8083.jpg)
![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26/00/wKhkGWccXfqAWQ96AAK0n0lrc9E8084.jpg)
![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26/00/wKhkGWccXfqAWQ96AAK0n0lrc9E8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预案TOC\o"1-2"\h\u26929第一章病虫害防治预案概述 4154801.1预案编制目的 4212611.2预案适用范围 4168991.3预案实施要求 4289723.1组织领导 4294443.2监测预警 4300063.3防治措施 4303033.4应急响应 4160863.5宣传培训 561533.6资源保障 5290193.7检查考核 51503.8法律法规 525470第二章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588162.1监测方法与技术 587822.1.1调查监测 5208712.1.2生物监测 5185782.1.3理化监测 5250162.2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 6138592.2.1数据收集 6187522.2.2数据处理 6202222.3病虫害预警系统建立 6286612.4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626668第三章病虫害防治措施 7228153.1农业防治措施 7309003.2物理防治措施 713053.3化学防治措施 759283.4生物防治措施 84406第四章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8206204.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839554.2防治技术培训 829994.3防治技术咨询服务 974124.4防治效果评估 91103第五章农药使用与管理 9136855.1农药选购与储存 97855.1.1农药选购 9294425.1.2农药储存 9258705.2农药使用规范 1094025.2.1农药使用原则 10209845.2.2农药使用方法 10154685.2.3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10168255.3农药残留监测 10210645.3.1农药残留监测目的 10132915.3.2农药残留监测方法 10140815.3.3农药残留监测频率 11204615.4农药废弃物处理 1141145.4.1农药废弃物分类 1168135.4.2农药废弃物处理方法 1158845.4.3农药废弃物处理注意事项 115900第六章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1171056.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1145176.1.1病虫害发生范围:当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预警阈值,或病虫害发生程度超过常规防治能力时。 11112366.1.2病虫害危害程度:当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品质造成重大影响,或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时。 1144996.1.3病虫害发展趋势:当病虫害有快速扩散趋势,且防治难度较大时。 1127396.1.4指令:接到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时。 1126796.2应急处置流程 11196326.2.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病虫害信息,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11308886.2.2应急响应: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 11141486.2.3病虫害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技术要求,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293636.2.4资源调度: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防治物资、设备和人员充足。 12202716.2.5防治实施:按照防治方案,组织专业防治队伍进行防治作业。 12281476.2.6防治效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如未达到预期目标,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1249416.2.7信息反馈与总结: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防治进展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12179166.3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 1237516.3.1防治药剂: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储备一定量的防治药剂。 12306396.3.2防治设备:配置喷雾器、无人机等防治设备,保证防治作业顺利进行。 1210036.3.3防护用品:为防治人员配备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证人员安全。 1261246.3.4通讯设备:保证防治队伍之间的通讯畅通,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12178536.4应急预案演练 127696.4.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防治队伍的应急能力。 12108826.4.2演练内容:包括病虫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防治措施、资源调度、防治实施等环节。 12153026.4.3演练频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12162766.4.4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1224712第七章病虫害防治宣传与培训 12161297.1宣传策略与手段 12195327.1.1制定宣传计划 1292737.1.2宣传内容 13284697.1.3宣传形式 13244237.2防治知识普及 13325307.2.1制定普及计划 13256637.2.2开展普及活动 13269737.3防治技术培训 13308547.3.1培训对象 13312827.3.2培训内容 1319587.3.3培训方式 1320607.4培训效果评估 14112707.4.1培训满意度评估 14128667.4.2培训效果评估 1425602第八章病虫害防治项目管理 14288298.1项目申报与审批 14224468.1.1申报条件 14257318.1.2申报材料 14322168.1.3审批程序 1483278.2项目实施与监督 1586718.2.1实施主体 153478.2.2实施内容 1564768.2.3监督管理 15193228.3项目验收与评价 15121298.3.1验收条件 1569188.3.2验收程序 15158658.3.3评价内容 16244918.4项目资金管理 16262118.4.1资金来源 16114008.4.2资金使用 16128338.4.3资金审计 169324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政策与法规 17252769.1政策法规制定 17196869.1.1制定原则 17125509.1.2制定内容 1799839.1.3制定程序 17326319.2政策法规宣传与执行 1788539.2.1宣传方式 17247279.2.2执行主体 17270529.2.3执行措施 1765439.3政策法规监督与检查 17110599.3.1监督检查主体 17190239.3.2监督检查内容 1723219.3.3监督检查方式 17286639.4政策法规修订与完善 18111259.4.1修订原则 18233879.4.2修订内容 18193869.4.3修订程序 18176299.4.4修订周期 1823393第十章病虫害防治协作与交流 181228310.1部门间协作 182046510.2国际合作与交流 18926410.3技术推广与合作 18889310.4学术研究与交流 19第一章病虫害防治预案概述1.1预案编制目的本预案的编制旨在建立健全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农业行业范围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种植领域。预案规定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防治措施、应急响应等环节,为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农户提供指导。1.3预案实施要求3.1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应成立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预案实施的领导和协调。3.2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3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性。3.4应急响应当发生重大病虫害疫情时,各级农业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防治队伍进行应急处置。3.5宣传培训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3.6资源保障各级农业部门应合理配置防治资源,保证防治药剂、器械、技术等资源的充足和合理使用。3.7检查考核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防治工作进行评估,保证预案的实施效果。3.8法律法规各级农业部门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第二章病虫害监测与预警2.1监测方法与技术农业病虫害监测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其主要方法与技术如下:2.1.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对农田、果园、蔬菜基地等农业生产区域进行定期、系统的病虫害调查,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调查监测方法包括:目测法:通过肉眼观察农作物生长状况,发觉病虫害发生的初期症状。标本采集法:采集病虫害发生的典型标本,进行鉴定和分析。诱捕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诱捕器,监测害虫种群数量。2.1.2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监测病虫害的天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评估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天敌监测:调查农田中天敌的数量和种类,评估其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病原体监测:调查病原体的种类、分布和传播途径,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1.3理化监测理化监测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理化监测方法包括:光学监测:利用光学仪器,如显微镜、红外线探测器等,观察病虫害的形态特征。气象监测:分析气象因子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为防治提供依据。2.2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2.2.1数据收集监测数据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反映病虫害发生情况。全面、系统:收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监测数据,形成完整的病虫害信息库。及时、动态:实时关注病虫害动态,为防治提供及时信息。2.2.2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以下环节:数据清洗:剔除无效、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便于查询和调用。2.3病虫害预警系统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的建立旨在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采集和处理病虫害监测数据。预警模型构建: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构建病虫害预警模型。预警阈值设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设定预警阈值,判断病虫害风险等级。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预警平台、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2.4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的要点:信息发布渠道:选择权威、高效的发布渠道,如网站、专业报纸、手机短信等。信息发布内容:明确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区域、风险等级等。信息传播方式: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如新闻发布、社交媒体、现场培训等,保证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信息反馈与调整:及时收集预警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警策略。第三章病虫害防治措施3.1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旨在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轮作:根据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制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2)优化作物布局:按照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当调整播期,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4)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场所。(5)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虫害能力。3.2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通过物理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的一种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设置防虫网:在作物生长季节,采用防虫网覆盖,阻止害虫侵入。(2)利用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设置灯光诱杀害虫。(3)机械捕捉:采用人工或机械捕捉害虫,降低害虫数量。(4)土壤消毒: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3.3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侵染。(2)土壤处理:采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3)叶面喷雾: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叶面喷雾,控制病虫害的蔓延。(4)烟雾防治: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采用烟雾机进行烟雾防治,提高防治效果。3.4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一种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降低害虫数量。(2)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素等,防治病虫害。(3)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菌剂、抗生素等,防治病虫害。(4)激素调控:利用昆虫激素调控害虫生长发育,降低害虫繁殖能力。第四章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4.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是防治工作的基础。需要对各类病虫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等进行详细研究,建立完善的病虫害识别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病虫害资料,编制病虫害图谱,便于农户和防治人员识别。(2)开展病虫害监测工作,定期对农田、林地等进行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物联网等,提高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的准确性。4.2防治技术培训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应对防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技术培训,使防治人员能够准确识别病虫害,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2)防治方法培训,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使防治人员掌握多种防治手段。(3)防治器械使用与维护培训,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4)防治策略与方案制定培训,使防治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4.3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为方便农户和防治人员及时了解病虫害防治技术,应建立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解答农户和防治人员的疑问。(2)定期举办防治技术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提高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3)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发布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便于农户和防治人员随时查阅。4.4防治效果评估防治效果评估是检验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的调查,了解防治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2)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的监测,分析防治措施的成效。(3)防治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防治工作的经济效益。(4)防治技术改进与优化,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治策略,不断提高防治效果。第五章农药使用与管理5.1农药选购与储存5.1.1农药选购农药选购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选购农药时,需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防治对象及农药的剂型、毒性、残留期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应优先选购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5.1.2农药储存农药储存应遵循以下规定:(1)储存场所应通风、干燥、避光、隔热,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等设施。(2)农药应分类、分区储存,不同品种的农药应分开堆放,避免混淆。(3)农药储存时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要求,保持原包装,不得随意更换或拆封。(4)农药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农药的质量、数量,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5.2农药使用规范5.2.1农药使用原则农药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病虫害防治需要,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剂型和用药量。(2)遵循农药使用技术规范,保证农药使用安全、有效。(3)农药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生态环境和周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4)农药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械,防止农药污染。5.2.2农药使用方法农药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喷粉、灌根、拌种、土壤处理等。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农药的剂型、防治对象和农技要求进行选择。5.2.3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2)农药使用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农药中毒。(3)农药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械和防护用品,防止农药残留。(4)农药使用过程中,如发觉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5.3农药残留监测5.3.1农药残留监测目的农药残留监测旨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5.3.2农药残留监测方法农药残留监测采用快速检测、定量检测等方法,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5.3.3农药残留监测频率农药残留监测应根据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和农药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率。5.4农药废弃物处理5.4.1农药废弃物分类农药废弃物包括农药包装物、过期农药、废弃农药等。5.4.2农药废弃物处理方法农药废弃物处理应遵循以下方法:(1)农药包装物应进行清洗、压扁、破碎等处理,保证不含有农药残留。(2)过期农药应按照农药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3)废弃农药应送交专业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5.4.3农药废弃物处理注意事项农药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农药废弃物处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处理过程安全、环保。(2)农药废弃物处理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农药中毒。(3)农药废弃物处理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污染等设施。第六章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6.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6.1.1病虫害发生范围:当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预警阈值,或病虫害发生程度超过常规防治能力时。6.1.2病虫害危害程度:当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品质造成重大影响,或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时。6.1.3病虫害发展趋势:当病虫害有快速扩散趋势,且防治难度较大时。6.1.4指令:接到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时。6.2应急处置流程6.2.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病虫害信息,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6.2.2应急响应: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6.2.3病虫害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技术要求,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6.2.4资源调度: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防治物资、设备和人员充足。6.2.5防治实施:按照防治方案,组织专业防治队伍进行防治作业。6.2.6防治效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如未达到预期目标,及时调整防治方案。6.2.7信息反馈与总结: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防治进展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6.3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6.3.1防治药剂: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储备一定量的防治药剂。6.3.2防治设备:配置喷雾器、无人机等防治设备,保证防治作业顺利进行。6.3.3防护用品:为防治人员配备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证人员安全。6.3.4通讯设备:保证防治队伍之间的通讯畅通,提高应急响应速度。6.4应急预案演练6.4.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防治队伍的应急能力。6.4.2演练内容:包括病虫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防治措施、资源调度、防治实施等环节。6.4.3演练频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6.4.4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第七章病虫害防治宣传与培训7.1宣传策略与手段为提高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本章节将详细阐述宣传策略与手段。7.1.1制定宣传计划根据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内容、形式、时间节点等。7.1.2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应涵盖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防治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注重宣传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7.1.3宣传形式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包括:(1)传统媒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2)新媒体:运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3)线下活动:组织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培训班、现场观摩等活动;(4)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展板等,方便农民查阅。7.2防治知识普及7.2.1制定普及计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知识普及计划。7.2.2开展普及活动通过以下途径开展防治知识普及活动:(1)定期举办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2)利用农业科技培训、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防治知识培训;(3)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指导与咨询服务。7.3防治技术培训7.3.1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7.3.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防治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7.3.3培训方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培训:(1)集中培训:组织专家进行集中授课;(2)现场演示: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现场演示;(3)互动交流:开展讨论、问答等互动环节,提高培训效果。7.4培训效果评估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7.4.1培训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形式、效果的满意度。7.4.2培训效果评估通过以下方法评估培训效果:(1)对比培训前后的病虫害防治水平;(2)收集培训对象的反馈意见,了解培训效果;(3)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第八章病虫害防治项目管理8.1项目申报与审批8.1.1申报条件为保证病虫害防治项目的高效实施,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2)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3)具有明确的防治目标和实施方案;(4)具备实施项目的经济实力和信誉。8.1.2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1)项目申报书;(2)项目实施方案;(3)项目预算及资金来源说明;(4)相关资质证明文件;(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8.1.3审批程序项目申报材料提交后,由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1)项目申报单位资质;(2)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3)项目预算的合理性;(4)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审查合格后,项目进入审批程序,由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实施。8.2项目实施与监督8.2.1实施主体项目实施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8.2.2实施内容项目实施内容包括:(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2)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3)防治药剂及设备采购;(4)防治工程实施;(5)防治效果评估。8.2.3监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1)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督;(2)对项目质量进行监控;(3)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4)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8.3项目验收与评价8.3.1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1)项目实施完毕;(2)项目资金使用合规;(3)项目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4)相关资料齐全。8.3.2验收程序项目验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项目实施单位提交验收申请;(2)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小组;(3)验收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4)验收小组提交验收报告。8.3.3评价内容项目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实施效果;(2)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3)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4)项目推广与应用前景。8.4项目资金管理8.4.1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包括:(1)财政资金;(2)企业自筹资金;(3)金融机构贷款;(4)其他合法资金来源。8.4.2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专款专用,保证项目实施;(2)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加强监管,防止资金浪费;(4)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8.4.3资金审计项目资金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金来源及使用是否符合规定;(2)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规;(3)资金使用效果评估;(4)对项目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第九章病虫害防治政策与法规9.1政策法规制定9.1.1制定原则为保证农业行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9.1.2制定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科技产业经济预测与市场机遇
- 信息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 公积金购房合同典型案例分析
- 湖南省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构建企业网络安全文化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 电动汽车的绿色动力-高效能电池技术详解
- 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下的办公产品设计
- 2024-2025版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社交媒体与洁厕剂品牌形象塑造的关系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练习人民版选修4
- GB/T 41426-2022牙科学一体式手柄牙线
- GB/T 39518-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使用单探针和多探针接触式探测系统坐标测量机的检测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 GB/T 34281-2017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
- GB/T 21941-2008土方机械液压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的反铲斗和抓铲斗容量标定
-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1《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件
- GA 1051-2013枪支弹药专用保险柜
- 高血压的健康宣教课件
- 素养立意的试题特点课件
- ommaya囊的护理教学课件
-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主题宣传活动PPT
- 某水毁公路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