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化学试题汇编:实验题_第1页
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化学试题汇编:实验题_第2页
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化学试题汇编:实验题_第3页
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化学试题汇编:实验题_第4页
2023年北京市初三二模化学试题汇编: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北京初三二模化学汇编实验题一、实验题1.(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②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①中带火星木条无明显现象,③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2.(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序号及依据分别是_______。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A是“大象牙膏”趣味实验,现象为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B实验用于制取CO2,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盐酸液面应位于____________(填“a”或“b”)处。(3)C实验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4)D实验,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_____________。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用如图装置验证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实验A可得出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能证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5.(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下图实验验证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现象为______。(2)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____。6.(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按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是________。(2)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实验现象是D中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无色。7.(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C,红磷的着火点是240°C。

(1)可观察到燃烧现象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2)设计实验B、D的目的是_________。8.(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向孔穴1、2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孔穴3~6中滴加稀盐酸。

(1)2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NaH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9.(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干燥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10.(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1)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A中液体,此时注射器1中实验石灰水现象是_________。(2)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入A中,A中有气泡产生,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1.(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1)将20mLNaOH溶液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如下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A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为: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______________。(3)B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1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3)配制好的溶液要装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在图示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____________。

1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1)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15.(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时,将H2O2溶液注入瓶中,观察现象。(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C中的现象是_______。(3)对比A和C中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16.(2023·北京大兴·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O2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17.(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用下图实验研究铁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能证明铁丝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3)实验2中,证明铁生锈需要水的实验为___________(填序号)。(4)依据实验2,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18.(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

(1)石蕊纸条变红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②中石蕊纸条变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3)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应选取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A.⑤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19.(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用下图实验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

(1)步骤Ⅰ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3)步骤Ⅱ中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观察到气球变鼓,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4)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可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20.(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实验室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2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石蜡的组成(夹持仪器略去)。资料:①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1)为使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充分吸入C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2)B、C中均出现明显实验现象。①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由此推知石蜡的元素组成:________。2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为使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B”或“C”)。(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23.(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用下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1)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用“A”“B”“C”表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24.(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去除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2)操作C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3)该实验利用了氯化钠的性质是_________。25.(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左管的燃烧匙里盛有足量白磷,左管中气体的高度为h0。

I.加热铜丝,引燃白磷。II.待白磷熄灭,冷却,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左管中剩余气体的高度为h1。(1)能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2)白磷熄灭的原因是______。(3)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填序号)。A. B. C.26.(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中,加热KMn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可选择B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3)若用C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27.(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CaCl2易溶于水。(1)将盐酸全部挤入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观察到A中的溶液进入B中,原因是______。(3)最终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是______(填化学式)。28.(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下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1)C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三步操作分别是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和蒸发。(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29.(2023·北京平谷·统考二模)某化学小组欲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克。实验过程如图(部分操作隐去):(1)在量取液体时应选用的量筒的量程为______(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A10mL

B20mL

C50mL

D100mL(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同上)。A

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B

取下部分氯化钠固体C

减小游码

D

增大游码(3)若要加速氯化钠的溶解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30.(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1)A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性。(2)B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碳酸钠溶液在鉴别C、D中的物质时,依据的不同现象是_____。(4)E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参考答案1.(1)(2)二氧化锰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度【详解】(1)②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中带火星木条无明显现象,③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度。2.(1)C(2)装置A,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详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该反应高锰酸钾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3.(1)2H2O22H2O+O2↑(2)a(3)冒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4)干燥的石蕊纸花,湿润的石蕊纸花【详解】(1)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锥形瓶内液面应到a处,液面过低无法形成密闭装置,二氧化碳逸出无法收集;(3)碳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导致溶液酸性消失,故C实验②中的现象是:冒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D实验,为了验证CO2能与H2O反应,①、②处可分别放置:干燥的石蕊纸花,湿润的石蕊纸花。4.(1)Cu+2AgNO3=2Ag+Cu(NO3)2(2)B中有气泡产生,C中无气泡产生【详解】(1)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2)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生成气体速率越快,所以B、C实验得出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铝表面产生气泡,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5.(1)②中产生气泡,③中无明显现象(2)(3)无法得到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详解】(1)②中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③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2)④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方程式为:;(3)①中锌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锌比铜活泼,通过②中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③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④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综上,不能得出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所以上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6.(1)浓硫酸(2)红【详解】(1)浓硫酸稀释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图A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故甲烧杯中的物质是浓硫酸;故填:浓硫酸。(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D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红。【点睛】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7.(1)B(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详解】(1)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A、红磷的着火点是240°C,接触氧气,热水的稳定达不到240°C,不燃烧,错误;B、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白磷可燃,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观察到燃烧现象;正确;C、白磷可燃,接触氧气,热水的稳定达不到40°C,不燃烧,错误;D、白磷可燃,没有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错误;故选B;(2)实验B中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实验D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设计实验B、D的目的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8.(1)碱性(2)(3)4、5【详解】(1)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2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NaHCO3溶液呈碱性;(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此反应无现象;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冒出,故填4、5。9.(1)酒精灯(2)(3)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详解】(1)仪器a是酒精灯;(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木炭在氧气中达到了着火点,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10.(1)变浑浊(2)【详解】(1)注射器1抽取少量A中液体,此时注射器1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石灰水会变浑浊;(2)A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二氧化碳进入B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11.(1)20mLNaOH溶液中水的含量较少,溶于溶液中水的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不足以让气球变鼓,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2)【详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20mLNaOH溶液中水的含量较少,溶于溶液中水的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不足以让气球变鼓,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鼓,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1)Fe+CuSO4=Cu+FeSO4(2)天平指针始终不发生偏转(3)装置不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没有被称量【详解】(1)由图中提供的药品可知,A中反应是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2)A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最终天平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3)B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且该实验装置没有密闭,生成的气体会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13.(1)3(2)①⑤④③②(3)

【详解】(1)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①⑤④③②;(3)标签上应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图为:

14.(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详解】(1)a、b处均与氧气接触,但红磷闻到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白磷闻到达到着火点以上,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2)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则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15.(1)(2)白磷燃烧(3)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详解】(1)B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2)B中产生的氧气进入C中,C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C中的现象是白磷燃烧;(3)B中产生的氧气进入A中,A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的,A中白磷不燃烧,故通过对比A和C中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6.(1)2KMnO4K2MnO4+MnO2+O2↑D(2)CaCO3+2HCl=CaCl2+H2O+CO2↑A【详解】(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题中只提供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收集O2选用的装置是D;(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用A。17.(1)3Fe+2O2Fe3O4(2)生成黑色固体(3)①②(4)保持干燥(答案合理即可)【详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能证明铁丝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3)①试管中有氧气无水,②试管中有水、有氧气,若②试管中的铁钉生锈,①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则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参与,故选①②。(4)依据实验2可以,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所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方法可以为保持干燥(答案合理即可)。18.(1)①⑤/⑤①(2)石灰水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变为蓝色(3)CO2+H2O=H2CO3(4)CD【详解】(1)石蕊遇酸会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石蕊纸条变红的是①⑤。(2)②中石蕊纸条变色的原因为石灰水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变为蓝色。(3)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应选取的实验方案为C.③④⑤(先对比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色,接着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石蕊变色。)或者D.①③④⑤(不仅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还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故填:CD。19.(1)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3)CO2与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4)稀盐酸【详解】(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会生成氯化钙和水,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3)步骤Ⅱ中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观察到气球变鼓,说明瓶内气压减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气体减少使瓶内气压减小。(4)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也就是证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继续向锥形瓶中加入的药品是稀盐酸,因为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0.(1)10(2)③②④①【详解】(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200g×5%=10g;(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③②④①。21.(1)打开活塞K,放出部分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2)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详解】(1)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在装置末端放出石灰水可以使气压变小使左侧的生成的气体充分进入右侧,所以为使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充分吸入C中,需进行的操作是打开活塞K,放出部分澄清石灰水于烧杯中。(2)①C中反应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知石蜡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来源于氧气没有办法判断。22.(1)(2)C(3)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详解】(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导气管伸到靠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空气排出,氧气的浓度较高。为使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选择的装置是C;(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23.(1)(2)BA/CA滴入B处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滴入C处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②处纸花变红;①处纸花不变色)。【详解】(1)与稀硫酸反应生在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需做对比实验,先滴加水纸花不变色,排除水能使石蕊变色,A处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潮湿的纸花,石蕊变色,通过干燥纸花石蕊不变色,从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试剂的加入顺序是BA或CA,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滴入B处水后,①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①处纸花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或滴入C处水后,②处纸花不变色;滴入A处稀硫酸后,②处纸花变红;①处纸花不变色。24.(1)溶解(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氯化钠易溶于水【详解】(1)操作A的名称是溶解;(2)操作C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氯化钠易溶于水,杂质不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25.(1)加热铜丝,白磷方开始燃烧(2)装置中缺乏氧气(3)B【详解】(1)加热铜丝前,白磷与空气充分接触,但白磷未燃烧,加热铜丝后,白磷燃烧,前后变量是白磷的温度,故加热铜丝,白磷方开始燃烧能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白磷与装置中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中氧气被逐渐消耗,直到装置中氧气不足以支持白磷燃烧,故而白磷因缺乏氧气而熄灭;(3)假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由实验的数据可知,所以最终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