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段模块考试高二生物学科选择性必修二、三模块试卷(完卷75分钟满分100分)座号____姓名____班级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未离体的植物细胞如芽原基也能表现出全能性B.花生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雄蜂的发育体现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标志着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未离体的植物细胞如芽原基不能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B、花生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起点不是细胞或组织,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这个过程依靠卵细胞的全能性,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所以体现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C正确;D、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不能体现植物细胞全能性,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实验组的土壤进行高温灭菌处理B.制作生态缸时,将生态缸置于阳光直射下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泡菜制作完成后需向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注满水,并注意时常向坛内补充水D.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打开瓶盖并盖上一层纱布,上调发酵温度,进行葡萄醋的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适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30°C;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者乙醇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属于好氧菌,醋酸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详解】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实验组的土壤放在60摄氏度的恒温箱中处理1小时,A错误;B、制作生态缸时,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直射,B错误;C、泡菜制作完成后需向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注满水,并注意时常向水槽补充水,C错误;D、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30°C,醋酸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醋酸菌是好氧菌,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打开瓶盖并盖上一层纱布,上调发酵温度,进行葡萄醋的发酵,D正确。故选D。3.一般情况下植物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延胡索是一种依靠熊蜂传粉的早春药用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延胡索提前开花,监测了某地延胡索开花起始时间并统计这些植株后期的结实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光照时长和气温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B.据资料可推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影响了延胡索种群的繁衍C.图中监测数据表明延胡索的开花时间越早,其结实率越低D.推测延胡索开花提前会导致其花期与熊蜂活跃期重叠时间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自然界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详解】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因此光照强度、时长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A正确;B、据资料可推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影响了延胡索的结实率,进而影响延胡索种群的繁衍,B正确;C、根据图示,图中监测数据表明延胡索的开花时间越早,其结实率越低,C正确;D、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开花时间的提前,结实率逐渐降低,因此推测延胡索开花提前会导致其花期与熊蜂活跃期重叠时间减少,使花的授粉率降低,导致结实率降低,D错误。故选D。4.有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并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发酵后形成的溶液都成酸性B.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C.用酸性重铬酸钾测定发酵过程中醋酸含量变化,灰绿色逐日加深D.果醋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多于果酒发酵【答案】A【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溶液呈酸性,果醋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会使溶液呈酸性,因此二者发酵后形成的溶液都成酸性,A正确;B、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B错误;C、酸性的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测定醋酸含量,C错误;D、以酒精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酒精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醋酸和水,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D错误。故选A。5.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和面积内生产的有机物质量叫作总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量叫作净初级生产量。同理,初级消费者合成的有机物质量为次级生产量。下列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营养级越低,净生产量一般越高B.生物量金字塔都不是倒置的C.初级生产量不一定大于次级生产量D.生产量、生物量都是常量【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详解】A、高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来自低营养级生物的净生产量,所以越低的营养级,净生产量一般越高,A正确;B、营养级生物量是每个营养级的有机物的总干重,生物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置现象,如海洋里面,浮游植物个体小,生活史短,所以某时刻的生物量可能小于浮游动物,B错误;C、由于自养生物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利用,自养生物同化量中只有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初级生产量一定大于次级生产量,C错误;D、生产量、生物量一般是变量,D错误。故选A。6.若鹰迁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B.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及其天敌的数量C.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详解】A、鹰的迁入又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A正确;B、鹰可以捕食黄雀,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而黄雀是螳螂的天敌,故螳螂的数量会增加,B错误;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鹰的迁入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改变,一般在10%20%范围内,故鹰的迁入没有降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A。7.超低温冷冻脱毒法是先用超低温对细胞进行选择性破坏,再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植株的方法。以马铃薯茎尖为材料,采用超低温冷冻脱毒法可获得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利用了茎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无成熟液泡不易形成冰晶的特性B.培养的脱毒苗需要先进行病毒检测后才可以进行扩大培养C.与传统茎尖培养脱毒相比,该方法取材时不受茎尖长度的限制D.经超低温冷冻脱毒培养的马铃薯比未脱毒的马铃薯抗病毒能力更强【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微型繁殖、作物脱毒(选材应该选择茎尖组织)、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全为纯种)、筛选突变体、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茎尖分生组织无成熟液泡,不易形成冰晶,因此以马铃薯茎尖为材料,采用超低温冷冻脱毒法可获得脱毒苗利用了茎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无成熟液泡不易形成冰晶的特性,A正确;B、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利用作物脱毒技术繁育的脱毒苗可能不带病毒,因此需要进行病毒检测后才能进行扩大繁殖,B正确;C、与传统茎尖培养脱毒相比,该方法取材不受茎尖长度限制,传统茎尖脱毒法切取茎尖的大小与脱毒效果直接相关,茎尖越小,去病毒机会越大,而超低温冷冻脱毒法是通过超低温处理,大多数细胞都受到了损伤而死亡,存活下来的仅有生长点的分生组织细胞,C正确;D、经超低温冷冻脱毒培养的马铃薯只是脱毒,并没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C.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臭氧层被破坏D.酸雨的形成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详解】A、CO2是温室气体,可使大气温度升高,A正确;B、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B正确;C、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大气温度升高,C错误;D、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D正确。故选C。9.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使其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大熊猫国家公园实施了包括土地岭廊道、泥巴山廊道、黄土梁廊道在内的6条大熊猫廊道建设,促进打通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熊猫廊道的建设增加了大熊猫的种群个数B.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的措施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面积增大可提高环境容纳量D.栖息地碎片化造成近亲繁殖可能降低适应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详解】A、大熊猫廊道建设增加使一些小种群形成大种群,熊猫的种群个数减少了,A错误;B、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的措施,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面积增大意味着大熊猫生活环境改善,因而可提高环境容纳量,C正确;D、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地理隔离,形成很多小种群,小种群容易发生近亲繁殖可能降低适应能力,D正确。故选A。10.含硫蛋白质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导致生活污水发臭。硫化氢可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分别将两种菌穿刺接种在含硫酸亚铁铵的半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图所示。假设两种菌繁殖速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B.若将培养基换成液体培养基也能达到研究目的C.该实验可以比较出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量D.穿刺接种的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是穿刺接种的方法,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所以根据黑色沉淀的多少,比较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能力。【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菌在试管中分布范围小于乙菌,说明了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A正确;B、将培养基换成液体培养基也能达到研究目的,B正确;C、根据题意,黑色区域的面积大小反映两种菌运动能力的大小,而不能表示二者产生硫化氢的能力大小,C错误;D、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D正确。故选C。11.下图是“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原生质体B.获得的杂种植株都能表现双亲的优良性质C.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A和B的融合和细胞壁的再生D.原生质体可以发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等;融合后的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后再经诱导即可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详解】A、据图可知,“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中选用白菜组织细胞和甘蓝组织细胞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获得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并非对愈伤组织处理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由于双方的遗传物质可能相互影响,获得的杂种植株不一定能表现双亲的优良性状,B错误;C、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但不能诱导细胞壁的再生,C错误;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可实现原生质体间的融合,D正确。故选D。12.一个城市需要输入大量的生命支持商品和服务,并且有大量废物输出。维持城市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城市以外的生产性生态系统(农田、森林、水体和未开发的自然区域)的面积称为一个城市的生态足迹。根据这个概念,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发展中国家的B.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小的生态足迹”应该被提倡C.高度发达国家降低过多的资源和能耗可缓解全球性气候问题D.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轻微【答案】D【解析】【分析】平均来说,发达国家一个公民的生态足迹大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小的生态足迹”占据的面积小,应该被提倡。【详解】A、平均来说,发达国家一个公民的生态足迹大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的,A正确;B、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小的生态足迹”占据的面积小,应该被提倡,B正确;C、如果高度发达国家能降低它们过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话,二氧化碳的排放会较少,硫的排放也会减少,全球性气候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C正确;D、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D错误。故选D。1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其中I、Ⅱ、Ⅲ、IV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Ⅲ中的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乙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Ⅱ表示生产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进行循环B.图乙中的牛、羊可以用图甲中的生物B、C类表示,蜣螂可以用IV表示C.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若草原土壤受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后在生物IV体内含量最高【答案】C【解析】【分析】1、图甲中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Ⅲ是消费者,Ⅳ是分解者。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详解】A、图甲中Ⅰ、Ⅱ之间是双箭头,可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Ⅱ、Ⅲ、Ⅳ箭头都能指向Ⅰ,则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传递,不能循环,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B、图甲中Ⅰ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是生产者,Ⅲ的箭头指向Ⅳ,因此Ⅲ是消费者,Ⅳ是分解者,图乙牛、羊处于同一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可以用图甲生物A表示,蜣螂属于分解者,可以用Ⅳ表示,B错误;C、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D、若草原土壤受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后在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体内含量最高,Ⅲ是消费者,D错误。故选C。14.据研究表明入侵植物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根据下图分析,错误的是()A.途径I中入侵植物的加入会引起土著消费者C的生态位发生变化B.相较途径I,途径Ⅱ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C.如果食物网中食性广的消费者较多,则入侵植物更容易以途径Ⅱ影响食物网D.“裂科燕入侵美国某半干旱草原后产生碎屑增加土壤湿度,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这属于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途径I中入侵植物的加入,土著消费者C的能量获取途径发生变化,故C生态位发生变化,A正确;B、相较途径I,途径Ⅱ入侵植物会引入新的消费者,形成新的食物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B正确;C、食物网中广食性消费者较多时,入侵植物能被土著草食者取食的可能性更大,则此时入侵植物主要通过途径Ⅰ影响食物网,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裂科燕入侵美国某半干旱草原后产生碎屑增加土壤湿度,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这是通过非营养作用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属于通过途径Ⅲ影响食物网,D正确。故选C。15.多环芳烃(PAH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培养基中以微小的颗粒状存在,PAHs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很慢,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科研人员欲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可扩大培养目的菌株B.培养基甲和培养基乙均应该以PAHs为唯一碳源C.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后期微生物的计数D.若培养液中PAHs浓度过高,目的菌株对PAHs的降解能力可能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科研人员从被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的主要步骤。其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详解】A、液体培养基可用于扩大培养,分析题图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可扩大培养目的菌株,A正确;B、实验目的是分离出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故培养基甲和培养基乙均应该以PAHs为唯一碳源,B正确;C、接种方法分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者均可以分离纯化,但稀释涂布平板法才可以计数;③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后期微生物的计数,C错误;D、若培养液中PAHs浓度过高,导致培养基渗透压过高,目的菌株失水,代谢程度减弱,目的菌株对PAHs的降解能力可能下降,D正确。故选C。16.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中的缺氧环境、酵母菌产生的酒精等可抑制杂菌的繁殖B.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C.由图Ⅱ可知,丙瓶无酒精产生是因为锥形瓶丙瓶口密封失效导致的D.由图Ⅱ可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答案】B【解析】【分析】1、图Ⅰ所示取样后稀释104倍和105倍,在同一稀释度数下,对3个平板进行了重复计数,这种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从稀释涂布平板法所得的平板上挑取不同的菌落分别接种入乙,丙,丁瓶中进行扩增培养随后给予无氧条件让它们进行酒精发酵,同时设置接种无菌水的甲瓶作为空白对照,比较它们所产酒精的产量和质量。2、图Ⅱ表示甲,乙,丙,丁瓶中所产生酒精浓度和活菌数量,从中分析可得,乙,丙,丁组中的活菌数量在1×104~2×104个·L1,乙和丁组中的酵母菌产生酒精的效率明显要高于丙组中的酵母菌,这个结果也可能是丙组锥形瓶灭菌不彻底导致的。乙与丁组相比,丁组酵母菌数量较少,但产生的酒精量并不少于乙组,所以丁组产酒精能力比乙组强。【详解】A、大多数杂菌在缺氧、有酒精的环境下无法繁殖,因此酒精发酵过程中的缺氧环境、酵母菌产生的酒精等可抑制杂菌的繁殖,A正确;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平板进行计数。所以,图1所示的六个计数的平板中,当稀释104倍时对应的3个平板可以用于计数,取其平均值68,即这涂布用的0.1mL稀释104倍的样品中约68个活菌,算得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0.1×10000×1000=6.8×109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B错误;C、由图Ⅱ可知,丙瓶没有酒精,但活菌数量很多,据此推测,丙瓶无酒精产生是因为锥形瓶丙瓶口密封失效导致的,C正确;D、由图Ⅱ可知,乙与丁组相比,丁组酵母菌数量较少,但产生的酒精量并不少于乙组,所以丁组产酒精能力比乙组强,D正确。故选B。17.常用滤膜法测定某水体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EMB培养基上形成的不同菌落中,大肠杆菌因其代谢产物与EMB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反应使菌落呈深紫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待测水样用到的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B.制备EMB培养基时,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滤膜截流细菌应面向上紧贴于EMB培养基以限制菌落向四周生长,利于区分D.EMB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均为大肠杆菌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EMB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依据过滤水样体积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菌群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详解】A、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过滤待测水样用到的滤杯、滤膜和滤瓶需要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B、制备EMB培养基时,待培养基冷却至不烫手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B错误;C、接种时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滤膜截流细菌面向上紧贴于EMB培养基上,完成接种,以限制菌落向四周生长,利于区分,C正确;D、EMB培养基含有指示剂,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能与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深紫色,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培养后平板上除了大肠杆菌也有别的菌落,D错误。故选C。18.以下发酵工程产品对应的主要菌种及其相关描述合理的是()选项发酵工程产品主要菌种菌种分类地位代谢是否需要氧气A柠檬酸黑曲霉真菌需要B泡菜乳酸菌细菌需要C果醋醋酸菌细菌不需要D腐乳青霉菌真菌需要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农业、冶金、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详解】A、柠檬酸是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得的,黑曲霉是一种真菌,且为好氧菌,A正确;B、制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为厌氧菌,B错误;C、果醋制作利用了醋酸杆菌进行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细菌,需要消耗氧气,C错误;D、腐乳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曲霉、酵母菌和毛霉等微生物,其中毛霉是制作腐乳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且为真菌,需要氧气,D错误。故选A。19.古人常用诗词描述大自然的生命现象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下面诗文中所体现的生命现象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牡丹多种多样,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螟虫灭光,谷米满仓”中反映了可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C.“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中研究鸠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天敌等D.“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中农家肥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农作物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详解】A、牡丹姹紫嫣红是由基因控制的,多种多样的颜色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正确;B、“螟虫灭光”可减少螟虫对植物的破坏,调整能量更多的、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反映了可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C、研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被研究(动物)对象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C正确;D、农家肥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是不循环的,即农家肥中的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利用,D错误。故选D。20.植物的组培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其过程一般为: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增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及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灭菌处理后才可以接种B.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C.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以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D.试管苗移栽前一般要经过炼苗再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2、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必须彻底灭菌,A错误;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因此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B正确;C、组织培养过程中也可无明显愈伤组织形成,直接形成胚状体等结构,胚状体若包裹上人工种皮,可制作成人工种子,C正确;D、试管苗在培养间培养一段时间后,最好用无菌水洗根部培养基进行炼苗,再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D正确。故选A。21.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是()A.城市亮灯工程选择夜行生物不敏感的特定波长的光B.在凤池鼓励学生用面包等饲喂黑天鹅,为学校风光增色C.对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进行分区规划和建设D.对生态失衡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详解】A、城市亮灯工程选择夜行生物不敏感的特定波长的光,保护了夜行性动物,符合物种多样性原理,A正确;B、在凤池鼓励学生用面包等饲喂黑天鹅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错误;C、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D、对生态失衡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符合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D正确。故选B。22.许多矿区经大规模开采后,往往造成土壤、植被的完全破坏、缺失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这样的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废弃矿区的自然修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B.废弃矿区生态恢复以后,其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C.在废弃矿区地适当保留一些石块、石堆,有利于加快生态修复进程D.在废弃矿区地的修复过程中,应多种植各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食用或药用植物【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遵循自生、循环、协调以及整体原理。【详解】A、某些废弃矿区地,因为矿石的大规模开采,往往造成土壤、植被的完全破坏、缺失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还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样的废弃矿区地的自然修复速度极慢,并且由于水分状况差,土壤极其贫瘠,植被群落极难恢复。所以这些地区的自然修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矿区废弃地由于生态脆弱,所以生态恢复后,仍需进行适当保护,其间接价值(生态功能)仍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C、废弃矿区地适当堆积一些石块、石堆,有利于为小动物提供隐藏、觅食等环境条件,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恢复,C正确;D、由于水土等条件较为恶劣,因此矿区废弃地不适宜种植各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同时,由于还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所以是否种植食用或药用植物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D错误。故选C。23.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及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所用培养基一般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环灼烧后立即蘸取菌液进行划线C.图中d区域的划线操作是从c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的D.图示划线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纯化,只有第一次划线蘸取菌液,其余每次划线的菌落来自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详解】A、实验所用培养基一般用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A错误;B、接种环灼烧后需适当冷却再蘸取菌液进行划线,避免将菌种烫死,B错误;C、图中a对应的区域出现了单菌落,d区域菌落最多,因此a区域应该为划线的最终区域,d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即图中c区域的划线操作是从d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的,C错误;D、蘸取菌液前需要灼烧一次接种环,之后在c、b、a区域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以保证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防止接种环上的菌种污染环境、感染接种者,因此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动物食用后能提高免疫力B.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C.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同,微生物农药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防治病虫害D.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1、利用青贮原料上存在的乳酸菌等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青贮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有机酸,使pH降到3.8~4.2,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实现长期保存饲料及其营养物质的目的。同时,微生物的活动使青贮饲料带有芳香酸甜的味道,提高了家畜的适口性。2、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农林害虫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详解】A、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可以提高饲料品质,使饲料保鲜,同时提高动物免疫力,A正确;B、一种生产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就是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成效率,属于发酵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B正确;C、发酵工程应用于现代农牧业的很多方面,如生产微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同,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C正确;D、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并不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获得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D。25.图1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2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2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B→C→DB.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若乌鱼的食物有1/5来自小型鱼类,4/5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28kg【答案】B【解析】【分析】图2为碳循环示意图,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A是大气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详解】A、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不能表示食物链,A错误;B、图中A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生产者,C实现消费者,D是分解者,BCD构成了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传递,所以图2中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B正确;C、这是淡水养殖湖泊,所以流经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加投喂的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D、传递至乌鱼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乌鱼共3条,乌鱼的食物有1/5来自小型鱼类,4/5来自虾类,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需要按照最短的食物链和20%的传递率计算,所以消耗的水草=100×4/5÷20%÷20%+100×1/5÷20%÷20%÷20%=4500g,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26.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____。(2)实验中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淋洗液中的____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中____(答出1点即可)等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元素。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____(答出1点即可)。(3)利用淋洗液制备培养基后,通常采用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会杀死培养基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____和____。(4)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拧紧瓶盖是为了____。但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目的是____。【答案】(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2)①.葡萄糖
②.核酸、蛋白质③.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
(3)①.高压蒸汽灭菌
②.芽孢③.孢子(4)①.制造无氧环境②.排出二氧化碳【解析】【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小问1详解】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小问2详解】纤维素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氮元素,因此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元素。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利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具有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等优点。【小问3详解】培养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小问4详解】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此时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过程中密闭,所以需要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出二氧化碳。27.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模式是通过在盐碱地区开挖池塘,经淡水或降雨压碱后,土壤盐分淋溶到池塘中,使其变成耕地,实现生态修复。池塘中的盐碱水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实现渔农综合利用,让昔日一块块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1)黄河三角洲某地区根据上述原理,“抬田挖塘”建立的台田模式如下图所示:“抬田挖塘”是在低洼盐碱地上按一定的比例开挖池塘,并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由于____会使台田的无机盐减少,pH____,两三年后台田上就可以种植棉花、黑枸杞等农作物了。台田及池塘四周要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以保护池坡,按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对种植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____。(2)池塘养殖技术需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开挖池塘,该技术流程包括①池塘水质分析与改良②养殖尾水处理③养殖品种选择④养殖水循环利用。合理的排序是____(用数字表示)。青海某盐碱水池塘选择土著品种青海湖裸鲤作为养殖对象,某研究小组对该池塘生态系统中4类不同生物A、B、C、D消化道内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A青海湖裸鲤浮游动物乙B底栖动物丙浮游植物甲、浮游动物乙C浮游植物甲/D浮游动物乙浮游植物甲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盐碱水养殖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养殖,其原因可能是在盐碱水养殖条件下,青海湖裸鲤所获能量更多用于____调节和酸碱调节,而非生长。(3)“抬田挖塘”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说明该盐碱地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答案】(1)①.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冲刷)②.降低③.距离池塘由近及远,种植植物的耐盐碱能力依次减弱
(2)①.①③②④
②.③.渗透(3)整体【解析】【分析】1、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小问1详解】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抬田挖塘”是将开挖池塘的土垫在台田上,使台田增高,不再低洼,也不会再有积水,而且自然降水和灌溉水会将台田的无机盐冲刷到池塘,台田的无机盐减少,pH降低,从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等因素,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因此在池塘周围种植植物时可按距离池塘由近及远,种植植物的耐盐碱能力依次减弱;【小问2详解】池塘养殖技术需根据养殖动物习性需要、盐碱地条件和不同的模式开挖池塘,该技术流程为①池塘水质分析与改良、③养殖品种选择、②养殖尾水处理、④养殖水循环利用。根据表格分析:C浮游植物甲是生产者,再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判断,C浮游植物甲被B底栖动物丙和D浮游动物乙所捕食,而D浮游动物乙又是B底栖动物丙和A青海湖裸鲤的食物,由此可确定食物链为
:;盐碱水养殖条件下,青海湖裸鲤的蛋白质、糖、脂质等物质分解所获能量更多用于渗透调节与酸碱调节,而非生长。【小问3详解】“抬田挖塘”这种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了生态效益也考虑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8.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沿泽湿地(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再到森林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多样性。(2)下图2为其中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下图3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①图2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是____,经B同化流向C的能量中包括____(选填A、B、C或D)的遗体残骸和D的____中的能量。②图3中,AB段该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据题意分析,决定该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和____。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____的保护措施,为图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3)松瘿小卷蛾可通过某种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其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则通过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并将受精卵产在松瘦小卷蛾的幼虫体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科研人员以落叶松中几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对气味源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引诱,“”表示驱逐):挥发物松瘿小卷蛾雌蛾松瘿小卷蛾雄蛾革腹茧蜂月桂烯
3蒈烯+
(S)a蒎烯+叶醇
+罗勒烯
水芹烯+
①“科研人员以落叶松中几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作为气味源”模拟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形式为____信息。分析上述资料可以得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的功能。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松瘿小卷蛾是如何定位落叶松的?____。③据表分析人工模拟合成表中挥发物可以对松瘿小卷蜓进行____防治,合成哪种挥发物防治效果最好?____,原因____。【答案】(1)物种(2)①.16.7%
②.B③.粪便④.死亡率
⑤.迁出率⑥.易地(3)①.化学②.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③.通过落叶松挥发的3-蒈烯和水芹烯定位落叶松的位置
④.生物⑤.(S)a蒎烯⑥.既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的雄蛾前来交尾降低出生率,又能吸引茧蜂前来防治
【解析】【分析】1、分析图2: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分析图3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AB段种群数量下降,BC段种群数量逐渐升高,CD段种群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小问1详解】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再到森林区出现了不同物种,因此体现物种多样性。【小问2详解】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kJ/m2•y,传递至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3×103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16.7%;经B同化流向C的能量中包括B自身遗体残骸能量和下一营养级也就是D粪便中的能量。图3中AB段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此时间段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死亡率和迁出率;从图中看出,回放是圈养后再放归野外的意思,采取了易地保护的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汽车贷款违约处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无人机销售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使用合同3篇
- 恩下册语文课件
- 2024年度工程合同谈判策略与标的竞争限制3篇
- 2024年度担保存货监管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展合同
- 《传染病和寄生虫》课件
- 2024年度租赁期满后物业续租合同3篇
- 2024年度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协议
-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JGJ-99-98
- 2023年医院骨科手术统计报告
- 恐龙的进化历程
-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分析-以TCL科技为例
- 佛教协会管理制度
- 2023年11月广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 《中级电工考核要求》课件
- 智能化弱电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全科医生临床常见病门急诊病历模板(范例)
- GH/T 1421-2023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规程块菌(松露)
- 《佛山市铝灰渣处理处置环境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