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使东川·南秦雪[注](唐)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15.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萃》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时节依旧寒冷,本诗通过描绘山峰、笋石、松萝、飞鸟、猿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清静谧的氛围。B.颔联中“才”“已”两个副词运用巧妙,既写出了作者行程速度之快,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安之情。C.颈联比喻运用极为精巧,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以飞鸟、猿烘托周围环境的沉寂,以其“不飞不动”反衬诗人的“动”,抒发诗人孤寂悲凉之情。17.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陵墓。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16.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19.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语言浅显,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笔致委婉,感情细腻,有千回百转的缠绵。B.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名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C.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一般来说,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D.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曹丕作为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作品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20.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加以赏析。吉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别舍弟宗一②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①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地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②元和十一年,柳宗元再贬柳州,此诗是诗人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诗写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渲染出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离别之情更加强烈。B.柳诗颈联通过渲染和对照表现彼此的境遇,体现了兄弟二人的处境都很艰难。C.柳诗尾联表明诗人和兄弟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以缓解思念之苦,情深意切。D.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构思精巧,都是唐代抒情诗歌中的名篇。16.两首诗都为送别而作,表达的情感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异同点。(6分)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16.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B17.①“辞浅”是指整首诗浅显易懂,“临寒食”“未有春”“才见”“已惊”“飞鸟不飞猿不动”等,都是口语入诗,简单、朴实。②“意哀”是指全诗表达了路途凶险以及自己被贬到蜀孤独、哀愁和对前途未知的忐忑之情。③“扣人心扉”是指诗人赴蜀途中恶劣的环境牵动读者,被贬的孤单寂寞让人生发同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乐府诗选》辑选是乐府诗;B.《古诗菁华》辑选的是古体诗;C.《诗余选集》中诗余是词的别称,辑选的是词;D.《律诗集萃》辑选是律诗,而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可以收录到此书。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写出了作者行程速度之快”错,“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大意是刚看见峻岭上云似华盖,就惊奇地发现岩石下白雪如尘。写出了蜀道天气变化之快,而不是作者行程速度之快。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辞浅意哀”可知,本题的答题内容主要在赏析用字用词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方面。“扣人心扉”的理解要结合注释“元稹被贬”和诗中所写的“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赴蜀途中环境的恶劣,来体味诗人的孤独寂寞,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情,产生情感共鸣。本诗语言平实浅显的风格,可从诗句中“春深未有春”“见”“云似盖”“雪如尘”“飞鸟”“不动”等我们常见的字词和通顺的语法关系中看出。诗中唯一的生僻字可能是“骢”,但根据我们以往所学及该字的偏旁,也能很快判断出这是马的意思。对诗歌“意哀”的分析,我们应当从其中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中去进行,如“寒尽”“未有春”“飞鸟不飞猿不动”等意象和字词,均能体现作者悲凉的心境。此外,根据诗歌注释中对元稹被贬到四川这一写作背景的分析,我们更能体察诗人的“意哀”之情。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C16.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的英气勃发,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回汉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思想情感:①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正是时代的需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回忆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最后总结,这些虚写内容,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苏武被扣以及回到汉朝后的情景以及感情。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在诗歌中提及这样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物,自然抒发了赞美之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抒发歌颂不屈品质的情感。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全诗借凭吊古迹而发出感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是一种具体的情景的想象,把苏武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动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抒发出内心的一种志向,突出表现诗歌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情怀。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9.B20.①借景抒情。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②对写。女主角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③直抒胸臆。“念君客游思断肠,忧来思君不敢忘”写出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丈夫的牵挂。④用典。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⑤“不觉泪下沾衣裳”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泪”是思的外在表现,“泪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解析】【分析】【19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肖像描写”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肖像描写”。故选B项。【2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诗中“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借景抒情。“慊慊思归恋故乡”,从对方入笔,设想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思念家乡,更能表达思妇对丈夫的牵挂。“忧来思君不敢忘”,直抒胸臆,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牵牛织女遥相望”,用典,表达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不觉泪下沾衣裳”,运用细节描写,因思念丈夫而不觉“泪下”,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吉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错误,刘诗全诗写景,借景抒情,是间接抒情;柳诗情感较为复杂,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16.(1)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之情。刘诗描写灵澈独自向青山走去,体现依依不舍之情;柳诗描写江边送别时,诗人和兄弟双双落泪,体现了离别的不舍。(2分)(2)不同点:①刘诗表现了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诗人听闻竹林寺传来的阵阵钟声,看着灵澈青山独归的背影,引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意,寄托了诗人对闲适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②柳诗表现了诗人被贬谪的愁苦愤懑之情。诗人被贬谪到离家千里的荒远之地,“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古诗的表达情感的能力。先阅读两首诗,结合诗的具体内容,分别分析两位诗人的情感,然后将二者的情感进行比较,分点写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B16.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