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B.图甲中只有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B不能与受体结合,说明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C.图乙中C进入细胞不消耗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图乙中雄性激素进入细胞内,对细胞核内的基因表达起到了调控的作用2.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3.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a、b、c表示人体内的三种内分泌腺,数字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的作用体现了反馈调节B.若人的饮食中长期缺碘,则c会增生肿大C.②和③作用于相关腺体,对腺体产生抑制作用D.能体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是:c→a→b4.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c是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图a、图b、图c的膜结构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图a、b、c结构均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图a、图b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5.2021举重亚锦赛比赛首日,中国选手创新世界纪录。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伸肘动作的反射弧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阻断钠离子通道,则伸肘动作可能不能完成B.伸肘时屈肌肌群细胞的膜外表现为正电位C.运动员完成伸肘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D.刺激伸肌运动神经元检测不到肌梭细胞的兴奋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被牛、羊适度采食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可来源于生物7.炭疽杆菌造成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有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据此判断下列对炭疽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拟核中B.炭疽杆菌合成的内毒素属于代谢产物C.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D.如将炭疽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则属于生物武器8.(10分)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C.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D.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一是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作用影响的曲线,图二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时,胚芽鞘的弯曲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_____作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是由___________经过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2)据图一知,在探究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___________。图二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用图一中字母)时,A值最小。(3)番茄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储藏才能萌发,图三为该种子中的两种关键激素在低温储藏实验中的含量变化,a最可能是____________,b最可能是____________。据图推测,番茄种子低温储藏至少_____个月以后播种才能顺利萌发。10.(14分)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兴奋型递质,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________________。11.(14分)青藏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化学形态氮素对土壤(植物根部)呼吸作用的影响,利用13C示踪方法量化了氮素添加处理下光合碳在根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速率的情况。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用13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并追踪其去向,请写出13C在细胞中生成糖类的转移途径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2)在研究的前几天所测得的13CO2释放速率较低,原因是_____。(3)据图中数据,在第14天以后,添加_____处理后的植物土壤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最快。对青藏高原草地施肥时,选择_____更好,理由是_____。(4)如果增加高原草甸环境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呼吸速率会_____(填“降低”或“升高”),请你分析原因:_____。12.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的种群数量,请提出保护藏羚羊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激素的作用特点:

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题意分析,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图甲中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表面;图乙中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内部。【详解】A、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受体在细胞膜上,因此,其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A正确;B、图甲中只有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信号分子B不能与受体结合,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图示的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而不是信号分子B的靶细胞,B正确;C、图乙中C为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消耗ATP,也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图乙中雄性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实现对靶细胞的调控,D正确。故选C。2、A【解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中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由题意可知,该“植物人”,丧失一切高级生命活动的功能,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大脑和小脑被破坏;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消化、呼吸、心跳功能正常,由此推断脑干功能正常;内脏器官的低级反射活动正常,说明脊髓的部分功能正常,A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题图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其中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③是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保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即图中由③作用于c和a的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A错误;B、若人的饮食中长期缺碘,由于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因而甲状腺激素会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动作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b,进而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B错误;C、③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会抑制相关腺体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②是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对甲状腺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错误;D、图中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因此,能体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是:c→a→b,D正确。故选D。4、C【解析】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3、细胞核的结构:①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图c有孔道,是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B、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图a为线粒体、图b为叶绿体,均为具膜细胞器,图c细胞核的膜为核膜,图a、图b、图c的膜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正确;C、图a线粒体、图b叶绿体属于细胞器,图c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D、图a线粒体、图b叶绿体均为半自主的细胞器,含有核糖体和少量的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D正确。故选C。5、C【解析】1、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2、图中有两个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详解】A、若阻断钠离子通道,则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则伸肌无法兴奋,则伸肘动作可能不能完成,A正确;B、伸肘时,屈肌肌群细胞表现为静息电位,膜外表现为正电位,膜内表现为负电位,B正确;C、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运动员完成伸肘动作的过程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刺激伸肌运动神经元检测不到肌梭细胞的兴奋,D正确。故选C。6、D【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3、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循环性。【详解】A、被牛、羊适度采食后的草原植物的再生能力增强,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指的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而后再由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显然碳循环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B正确;C、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D错误。故选D。7、A【解析】A、大型环状DNA位于拟核,破坏大型环状DNA分子,该菌仍能产生内毒素。说明控制内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质粒中,A错误。B、炭疽杆菌合成的内毒素属于代谢产物,B正确。C、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C正确。D、将细菌用于军事用途或恐怖活动,属于生物武器,D正确。故选A。8、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经过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现象,且甲坡面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乙坡面,说明甲坡面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这也反映出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详解】人为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宣,两侧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彻底消亡,C错误;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的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二、非选择题9、(1)①.调节②.色氨酸(2)①m<X<2m②.g(3)①.脱落酸②.赤霉素③.6【解析】1、由题图一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具有两重性。2、根据图一和图二分析可知: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g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A具有最小值。当生长素浓度小于g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鞘弯曲增大,A逐渐减小。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3、由图三可知,随着低温储藏时间的增长,a激素的含量降低,b激素的含量逐渐增多,所以a可能是脱落酸,b可能是赤霉素。【小问1详解】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小问2详解】在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如果m点浓度是向光侧浓度,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向光侧,且促进效果也高于向光侧,所以X的范围应为m<X<2m。当生长素浓度为g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A值最小。【小问3详解】由图三可知,随着低温储藏时间的增长,a激素的含量降低,b激素的含量逐渐增多,所以a最可能是脱落酸,b可能是赤霉素。这两种激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拮抗作用。由图表明,番茄种子低温储藏至少6个月以后(脱落酸含量降低到较低水平,赤霉素含量开始增多)播种才能顺利萌发。【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取决于两侧生长速度的快慢,若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则会出现弯曲的现象。10、(1)①.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动作电位(2)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3)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l−通道开放导致Cl−内流(4)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解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小问1详解】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即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此时突触小泡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小问2详解】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时,其所含的突触小泡可能会破裂,可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负值增加,由题干信息“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引起。【小问4详解】为规避动作电位的延迟,可测量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轴突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由此计算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即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点睛】本题以微电极测量电位为载体,考查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每一小问都涉及一些新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水平,最后的实验设计更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11、(1)13CO2→13C3→糖类(2)光合作用产物(有机物)从叶运输到根部需要一定的时间(3)①.硝态氮②.铵态氮③.添加铵态氮能减低呼吸速率,进而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4)①.降低②.空气中N2浓度增加,O2浓度相应减少,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因此呼吸速率降低【解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不同形态氮素,因变量是土壤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在培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同组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区别;当培养时间较长时,添加硝态氮组,根细胞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速率最快。【小问1详解】用13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首先通过二氧化碳的固定,13C会进入C3中,再经过C3的还原,13C会进入含碳有机物中,故其转移途径为:13CO2→13C3→糖类。【小问2详解】可能是由于光合产物从叶运输到根部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在研究的前几天所测得的13CO2释放速率较低。【小问3详解】由曲线图可知,添加硝态氮处理组,在第14天以后,土壤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最快。由于添加铵态氮能减低呼吸速率,进而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