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1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2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3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4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①作客:客居他乡。②艰难:指国难。③潦倒:衰颓颓唐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无边”“不尽”渲染了秋天的萧瑟,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B.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处境。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以“登高”为题,借登高所见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以“无边”“不尽”突出秋天的萧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年老体衰的感伤。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尾联“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借酒消愁的情怀。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以“无边”“不尽”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年老体衰的感伤。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尾联“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借酒消愁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材料】《秋之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诗意的季节。当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当稻田里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枝头,当蓝天白云映衬着丰收的画卷,我们便知道秋天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个季节里,诗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描绘秋天的诗篇。秋天不仅仅是收获的象征,也是思考的时刻。它让我们停下脚步,感受生命的丰富与宁静,思考人生的意义。秋天的气息是凉爽而清新的,它不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奔放,更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刺骨。秋天有着它独特的韵味,那是成熟与宁静的完美结合。站在秋天的田野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慷慨馈赠,同时也能体会到岁月流转中那份不易察觉的忧伤。因为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万物开始准备进入冬眠的状态,等待来年的重生。【题目】1.文章第一段主要表达了什么?A.秋天是诗人创作的好时节。B.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C.秋天是收获和思考的季节。D.秋天让诗人墨客感到宁静。2.根据文章内容,秋天的气息有什么特点?A.生机勃勃B.热烈奔放C.凉爽清新D.寒冷刺骨3.第二段提到秋天让人感到忧伤的原因是什么?A.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B.秋天的景色不如其他季节美丽。C.秋天让人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D.秋天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4.文章中提到秋天是“思考的时刻”,这表明作者认为秋天适合做什么?A.欣赏自然美景B.收获农作物C.反思人生意义D.准备冬季来临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晋武帝闻其才,累召为著作郎,领秘书监,撰《三国志》。寿既没,梁州大守蜀郡何攀上疏曰:“寿才学深富,论著富逸,当世无与为比,虽司马相如、杨雄,固莫之能尚也。”于是帝征寿为散骑常侍,蜀郡太守何攀亦荐寿才堪为相。寿固辞,不得,遂为散骑常侍,封驸马都尉,寻加散骑侍郎。寿再迁黄门郎,加给事中,领秘书监。寿以著述为业,自谓:“《春秋左氏传》,丘明所撰,杂记汉事,无首尾,或同纪一事,前后不同,或一事分裂为数事。其中出言,或与圣人同,或中庸近之,或为人情所不为,或出圣人意表。事常以年月为次,其众不皆备,或复缺年月。孔子知其不可得而善之,故论其得失,盖有可采者矣。至其书事,不虚美,不隐恶,故能独传于后。其言约而事显,其文约而指博,其事简而意深。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为《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仍须论其得失,为《魏志》及《吴志》。”注《易》,辞义精微,为作《义疏》十卷。又注《史汉》,为《后汉志》注《魏志》,并作《蜀志》、《吴志》。寿既成《三国志》,奏之。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平:平定B.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徙:迁徙C.于是帝征寿为散骑常侍,蜀郡太守何攀亦荐寿才堪为相。征:征召D.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迁:升迁【小题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A.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B.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C.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D.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寿自谓其《三国志》有可采之处,且“事常以年月为次,其众不皆备,或复缺年月”,故作《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B.陈寿在《三国志》中强调自己写史“不虚美,不隐恶”,因此史实详备,人物形象鲜明。C.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史实有深刻的认识,在叙述过程中能抓住要害,详略得当。D.陈寿自谓其《三国志》有可采之处,故作《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②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为《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仍须论其得失,为《魏志》及《吴志》。【小题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陈寿的“良史之才”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通过“玉笛”和“暗飞声”,形象地描绘了笛声在夜晚悄然响起的情景。B.第二句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通过“满”字生动地表现了笛声悠扬,传遍整个洛阳城。C.“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下的柳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结合全诗,分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所表达的情感:A.表现了诗人听到《折杨柳》曲时触发的思乡之情。B.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C.表现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欣赏之情。D.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以下名句,并解释其含义。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秋之韵》秋天,是一首悠扬的诗,是一幅斑斓的画。当第一缕凉风拂过脸颊,我们知道,那便是秋的使者悄然降临。树叶由绿转黄,再由黄变红,最后在秋风中飘落,如同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秋,不仅带来了色彩的变化,更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农民伯伯们在田野里忙碌着收割稻谷,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等待着人们去采摘。而在这丰收的背后,是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秋天,也是一个思考的季节。它让人们放慢了脚步,静下心来反思过去,规划未来。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正如古人所言:“春华秋实”,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在秋天得到了回应。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生的写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秋天’,那是一个成熟、收获、感恩的时刻。然而,秋天也有它的忧伤。落叶归根,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北雁南飞,预示着离别的到来。但正是这种忧伤,使得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因此,秋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告别,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总之,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年四季中最令人向往的季节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变换,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问题:1.文中提到秋天是‘一首悠扬的诗,一幅斑斓的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5分)2.文章中提到了秋天的哪些特点?请至少列举三点,并简要说明。(5分)3.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秋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我国自古就讲究“礼仪之邦”,古代的礼仪规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古代礼仪规范的核心是尊重,包括对人的尊重、对事的尊重和对物的尊重。在古代,人们讲究“礼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古代礼仪规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见面时的礼仪、饮食的礼仪、服饰的礼仪等。这些礼仪规范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礼仪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例如,在见面礼仪上,握手、鞠躬等肢体语言更加普遍,代替了古代的跪拜等礼仪;在饮食礼仪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营养,追求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在服饰礼仪上,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追求简洁、舒适、美观的风格。【丙】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却对礼仪规范产生了误解,甚至出现了忽视礼仪规范的现象。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规范已经过时,不再重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基石。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依然具有重要意义。1.下列对“礼仪”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仪是对人的尊重,对事的尊重和对物的尊重。B.礼仪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修养。C.礼仪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D.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基石。2.下列对【甲】段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礼仪规范的核心是尊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B.古代礼仪规范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修养。C.古代礼仪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对人的尊重、对事的尊重和对物的尊重。D.古代礼仪规范是人们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八、写作题(60分)题目:以“青春的印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一个或多个与青春有关的难忘故事;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展现青春的活力、激情和思考;3.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文采。2024-2025学年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①作客:客居他乡。②艰难:指国难。③潦倒:衰颓颓唐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无边”“不尽”渲染了秋天的萧瑟,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B.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处境。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以“登高”为题,借登高所见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以“无边”“不尽”突出秋天的萧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年老体衰的感伤。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尾联“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借酒消愁的情怀。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以“无边”“不尽”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年老体衰的感伤。C.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诗歌尾联“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借酒消愁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答案:1.C2.D3.D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材料】《秋之韵》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诗意的季节。当金黄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当稻田里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枝头,当蓝天白云映衬着丰收的画卷,我们便知道秋天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个季节里,诗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描绘秋天的诗篇。秋天不仅仅是收获的象征,也是思考的时刻。它让我们停下脚步,感受生命的丰富与宁静,思考人生的意义。秋天的气息是凉爽而清新的,它不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奔放,更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刺骨。秋天有着它独特的韵味,那是成熟与宁静的完美结合。站在秋天的田野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慷慨馈赠,同时也能体会到岁月流转中那份不易察觉的忧伤。因为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万物开始准备进入冬眠的状态,等待来年的重生。【题目】1.文章第一段主要表达了什么?A.秋天是诗人创作的好时节。B.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C.秋天是收获和思考的季节。D.秋天让诗人墨客感到宁静。正确答案:C。2.根据文章内容,秋天的气息有什么特点?A.生机勃勃B.热烈奔放C.凉爽清新D.寒冷刺骨正确答案:C。3.第二段提到秋天让人感到忧伤的原因是什么?A.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B.秋天的景色不如其他季节美丽。C.秋天让人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D.秋天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正确答案:A。4.文章中提到秋天是“思考的时刻”,这表明作者认为秋天适合做什么?A.欣赏自然美景B.收获农作物C.反思人生意义D.准备冬季来临正确答案:C。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晋武帝闻其才,累召为著作郎,领秘书监,撰《三国志》。寿既没,梁州大守蜀郡何攀上疏曰:“寿才学深富,论著富逸,当世无与为比,虽司马相如、杨雄,固莫之能尚也。”于是帝征寿为散骑常侍,蜀郡太守何攀亦荐寿才堪为相。寿固辞,不得,遂为散骑常侍,封驸马都尉,寻加散骑侍郎。寿再迁黄门郎,加给事中,领秘书监。寿以著述为业,自谓:“《春秋左氏传》,丘明所撰,杂记汉事,无首尾,或同纪一事,前后不同,或一事分裂为数事。其中出言,或与圣人同,或中庸近之,或为人情所不为,或出圣人意表。事常以年月为次,其众不皆备,或复缺年月。孔子知其不可得而善之,故论其得失,盖有可采者矣。至其书事,不虚美,不隐恶,故能独传于后。其言约而事显,其文约而指博,其事简而意深。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为《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仍须论其得失,为《魏志》及《吴志》。”注《易》,辞义精微,为作《义疏》十卷。又注《史汉》,为《后汉志》注《魏志》,并作《蜀志》、《吴志》。寿既成《三国志》,奏之。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平:平定B.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徙:迁徙C.于是帝征寿为散骑常侍,蜀郡太守何攀亦荐寿才堪为相。征:征召D.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迁:升迁【答案】B【小题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A.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B.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C.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D.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答案】A【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寿自谓其《三国志》有可采之处,且“事常以年月为次,其众不皆备,或复缺年月”,故作《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B.陈寿在《三国志》中强调自己写史“不虚美,不隐恶”,因此史实详备,人物形象鲜明。C.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史实有深刻的认识,在叙述过程中能抓住要害,详略得当。D.陈寿自谓其《三国志》有可采之处,故作《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答案】B【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蜀平,徙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②吾今所注,所以补其阙漏,论其得失,就其体例,为《蜀志》及《三少帝纪》,详载会要,粗述年月,仍须论其得失,为《魏志》及《吴志》。【答案】①蜀汉平定后,陈寿被任命为蜀郡太守,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侍中。②我现在所做的注解,是为了补充那些遗漏的地方,评论它的得失,依照它的体例,撰写《蜀志》和《三少帝纪》,详细记载国家大政,简略叙述年月,仍需评论其得失,撰写《魏志》和《吴志》。【小题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陈寿的“良史之才”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答案】①《三国志》的《魏志》、《吴志》和《蜀志》能分别记叙三国历史,且各有侧重点,详略得当。②对史实有深刻的认识,在叙述过程中能抓住要害。③语言精练,文辞优美。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通过“玉笛”和“暗飞声”,形象地描绘了笛声在夜晚悄然响起的情景。B.第二句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通过“满”字生动地表现了笛声悠扬,传遍整个洛阳城。C.“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下的柳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结合全诗,分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所表达的情感:A.表现了诗人听到《折杨柳》曲时触发的思乡之情。B.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C.表现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欣赏之情。D.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参考答案:1.不正确的选项是C。解释:“折柳”并非指实际的柳枝,而是指古代送别时常用的一种曲调《折杨柳》,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2.正确的答案是A。“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通过听觉感受引发诗人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听到《折杨柳》曲时触发的思乡之情。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以下名句,并解释其含义。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陷入危险。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导致知识的积累变成空洞的堆砌,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反之,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去学习,就会陷入无根据的臆断,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和错误。因此,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秋之韵》秋天,是一首悠扬的诗,是一幅斑斓的画。当第一缕凉风拂过脸颊,我们知道,那便是秋的使者悄然降临。树叶由绿转黄,再由黄变红,最后在秋风中飘落,如同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秋,不仅带来了色彩的变化,更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农民伯伯们在田野里忙碌着收割稻谷,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等待着人们去采摘。而在这丰收的背后,是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秋天,也是一个思考的季节。它让人们放慢了脚步,静下心来反思过去,规划未来。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正如古人所言:“春华秋实”,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在秋天得到了回应。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生的写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秋天’,那是一个成熟、收获、感恩的时刻。然而,秋天也有它的忧伤。落叶归根,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北雁南飞,预示着离别的到来。但正是这种忧伤,使得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因此,秋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告别,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总之,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年四季中最令人向往的季节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变换,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问题:1.文中提到秋天是‘一首悠扬的诗,一幅斑斓的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5分)2.文章中提到了秋天的哪些特点?请至少列举三点,并简要说明。(5分)3.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秋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参考答案:1.文中提到秋天是‘一首悠扬的诗,一幅斑斓的画’,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情感。秋天的美景如同诗歌般富有韵律美,而丰富多彩的颜色则像画卷一样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文章中提到的秋天的特点有:色彩变化:从绿色变为黄色再到红色的树叶,构成了秋天独特的风景线。收获的象征:农田里的稻谷、果园中的果实,都是秋天给予人们的丰厚礼物。反思与规划:秋天让人们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并对未来做出计划。3.‘秋天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这一观点表明了秋天不仅代表着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结束,也标志着新一季准备工作的开始。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每经历一个秋天,都意味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同时也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因此,秋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它提醒我们要学会从过往的经验中汲取教训,积极地面对未来。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我国自古就讲究“礼仪之邦”,古代的礼仪规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古代礼仪规范的核心是尊重,包括对人的尊重、对事的尊重和对物的尊重。在古代,人们讲究“礼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古代礼仪规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见面时的礼仪、饮食的礼仪、服饰的礼仪等。这些礼仪规范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礼仪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例如,在见面礼仪上,握手、鞠躬等肢体语言更加普遍,代替了古代的跪拜等礼仪;在饮食礼仪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和营养,追求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在服饰礼仪上,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追求简洁、舒适、美观的风格。【丙】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人却对礼仪规范产生了误解,甚至出现了忽视礼仪规范的现象。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规范已经过时,不再重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基石。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依然具有重要意义。1.下列对“礼仪”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仪是对人的尊重,对事的尊重和对物的尊重。B.礼仪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们的道德修养。C.礼仪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D.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基石。2.下列对【甲】段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礼仪规范的核心是尊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B.古代礼仪规范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