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生物选修1-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2019版)生物选修1-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2019版)生物选修1-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2019版)生物选修1-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2019版)生物选修1-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第4章免疫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校年级高二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标准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单元名称免疫调节单元课时数3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免疫调节与人类健康主题概述核心概念: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失调、疫苗、器官移植内容结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与免疫学应用呈现方式:多媒体、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免疫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育人价值:1.通过思考人体在含有多种病原体的环境中如何维持稳态和健康的问题,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2.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式图,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免疫学在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对免疫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主题学情分析上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体液调节,明确了内环境稳态与平衡观,知道人体健康与调节的必然联系。学生的免疫学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条件支持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影视图片等资料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一)基于标准:1、课程标准: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2、标准解读: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体等,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与物质基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最终实现机体稳态。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免疫失调现象与免疫学应用,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二)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免疫失调的类型等,认识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生命的稳态与平衡观及信息观。(2)科学思维: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式图,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思考人体在含有多种病原体的环境中如何维持稳态和健康的问题,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教材分析:本单元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第四章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是机体防御的基础,免疫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重中之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即机体防御机制,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免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学情分析:免疫系统相关内容在初中的生物学教材中有所涉及,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具备良好的基础,但仍不能从生命观念的视角全面认识免疫系统,不了解相关免疫机制与免疫学基础。但是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经验和方法,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引导和思考来培养,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三、单元学习评价评价要素目标、内容、过程与策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一、生成性评价1.在分析资料时,准确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2.自主学习时,专注认真的态度;3.合作探究过程中,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二、表现性评价1.学生自主学习状态2.合作探究时状态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状态三、结果性评价1.活动完成情况2.课时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指标评价目标等级及赋分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阅读教材,完成导学填空。说出各种免疫器官的分布位置和主要功能。描述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能够运用建模、比较等思维方法掌握所学概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关系阅读教材,完成导学填空。正确判断常见的免疫现象属于第几道防线明确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基本过程示意图,认真思考讨论。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基本过程图解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的要点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认识免疫调节概述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特点。认真完成自主学习和思考讨论了解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实例掌握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机理掌握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有何异同概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实例分析。掌握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特点掌握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阐述艾滋病的发病过程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关爱生命。概述疫苗和器官移植了解疫苗、器官移植的概念,以及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认识免疫调节在机体维持稳态中的重要作用评价方法生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附值方式依据学业质量水平,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水平1至水平4由低到高逐渐递进赋值1-4分。四、课时分解各课时学习目标(聚焦课时内容,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学习符合学科要求。)学习目标解析(明确各学习目标达成之后,学生的具体表现。)第1课时课时情境:“周围环境中病原体无处不在,都能侵入人体吗?”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2.概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关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释常见的免疫现象。通过自主学习和阅读材料理解并掌握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分析具体免疫现象,掌握免疫系统功能,理解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共同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第2课时课时情境:“人体对抗病原体,实现稳态。”1.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说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调配合来调节机体稳态的机制。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1.通过学习,学生掌握B细胞和T细胞的来源、特点,理解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其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2.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式图,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使学生形成稳态平衡观和信息观。第3课时课时情境:“通过疾病的发生、治疗与预防过程,认识到免疫调节在机体维持稳态中的重要作用”1.概述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特点。2.概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实例分析。3.概述疫苗的概念、作用及机理,说出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通过任务驱动,分析材料,了解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的致病机理。2.通过艾滋病感染和传播过程分析,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3.通过了解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五、各课时核心任务(活动)课时任务核心任务(活动)内容表述评价方式第1课时任务1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等,说出各种免疫器官的分布位置和主要功能。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结果性评价:能正确说出各种免疫器官的主要功能的分布位置和主要功能。任务2根据图中信息,描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并思考人体感染细菌或病毒时,为什么白细胞的数量会升高?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结果性评价:能正确描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及白细胞的数量升高原因。任务3阅读课本,说出抗体的来源、分布和作用,找出细胞因子的来源和作用。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结果性评价:能正确说出抗体的来源、分布和作用,找出细胞因子的来源和作用。任务4读资料,判断属于第几道防线。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结果性评价:能正确判断属于第几道防线。第2课时任务1请观看视频材料,并结合自主学习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文字和线条构建体液免疫模型。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建模。结果性评价:能够运用文字和线条构建体液免疫模型。任务2请观看视频材料,并结合自主学习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文字和线条构建细胞免疫模型。表现性评价: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建模。结果性评价:能够运用文字和线条构建细胞免疫模型。第3课时任务1构建过敏反应机理示意图,思考如何预防和治疗过敏反应?表现性评价:认真讨论,积极思考。结果性评价:能够构建机理示意图。任务2分析艾滋病案例,小组合作探究提出合理方案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任务3小组合作探究疫苗的种类及研发历程表现性评价:合作讨论积极。结果性评价:能正确表述疫苗的种类。任务4阅读教材P83-84,回答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问题串:表现性评价:能聚焦任务,认真思考问题。结果性评价:能正确说出器官移植的相关问题。六、单元作业设计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满分48分)1.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死亡率极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HIV不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无相应抗体C.HIV破坏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剃须刀都不会感染艾滋病2.抗体化学本质是A.糖类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3.某人感染了HIV,5年后被诊断出患淋巴瘤。最可能的原因是HIV感染直接导致(

)A.HIV大量寄生在B细胞内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丧失C.B细胞无法转化为浆细胞 D.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4.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很低,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恶性肿瘤5.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分子是()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6.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8.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首次接触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B.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C.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B细胞,使之大量死亡D.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9.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是抗原,Y是抗体,数字①~⑥表示过程,字母a~e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完全相同B.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细胞a、b、c、d、e都能识别抗原X10.卡介苗的有效成分是结核杆菌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是在吞噬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浆细胞等淋巴细胞的参与下产生的B.人体内已有的抗体都能与再次入侵的该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C.该过程中,虽然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但其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D.防御、自稳、监视功能是依靠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完成的11.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并产生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病B.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病菌分解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二、非选择题(共52分)21(12分).图1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TLR4的本质是。(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3)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免疫。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4)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如图2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LPS。22(12分).如图为接种疫苗X(针对病原体Y)后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接种疫苗X后,疫苗将作为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图中a为。(2)图中细胞①的作用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病原体Y时免疫的特点是,这主要与(填编号)有关。(4)科学家研制出另一种针对病原体Y的疫苗Z,请用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检测该疫苗是否有效,简要写出设计思路(病原体Y会引起小鼠发病,发病症状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时间不作要求)。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疫苗Z,病原体Y,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设计思路:。23(12分).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冠状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感染的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进入机体一般先经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2)B细胞受抗原刺激,在作用下分化出细胞产生IgM和IgG,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该道防线主要由组成。(3)对某冠状病毒患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密切接触者IgMIgG甲--乙++丙-+丁+-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其中,首先被感染的最可能是;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24(16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带有包膜的RNA病毒。下图1是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过程为,除图示外还需的条件有(2)图中NSP1对病毒增殖的意义是。与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相比,NSP12的作用特点是。(3)新冠病毒侵入后,人体内的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对其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属于免疫。病毒大量增殖可导致体内巨噬细胞等释放致热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调,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通过调节机制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出现发热症状。(4)下图2表示人在感染SARS-CoV-2后体内病毒载量变化及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的阈值(最低病毒载量),下图3是抗原检测原理示意图。①病毒抗原检测主要依据的原理是,这种检测的优点是。②某人抗原检测试纸上的(CT)位置出现红色条带,则结果判定为“阳性”。从病程看该个体应处于期,需尽快隔离、确认。③据图2分析,密接者隔离期间需每天进行核酸检测,其依据是。

单元作业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传染病,A错误;B、HIV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B错误;C、HIV破坏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同剃须刀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2.【答案】B【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3.【答案】D【解析】A、HIV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细胞内,A错误;B、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会使辅助性T细胞死亡,而不仅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丧失,,B错误;C、HIV感染不会直接影响到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的过程,C错误;D、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会使辅助性T细胞死亡,而不仅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丧失,,D正确。4.【答案】D【解析】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有些是可以危及生命的,C错误;D、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5.【答案】B【解析】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都属于体内物质),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能被免疫细胞识别,B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吞噬细胞中的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B正确;C、由图可知,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C正确;D、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D错误。7【答案】C【解析】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错误;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错误;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错误。8.【答案】B【详解】A、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引发的免疫反应,A错误;B、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B正确;C、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C错误;D、在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D错误。9.【答案】B【解析】A、e是抗原呈递细胞,其中的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消灭抗原,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二者的作用不同,A错误;B、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消灭抗原,即图中④⑤过程,B正确;C、Y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错误;D、a是辅助性T细胞,b是B细胞,c是记忆B细胞,d是浆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10.【答案】D【解析】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人体内有很多种抗体,而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不同抗体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不同,B错误;C、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错误;D、人体的三道防线共同完成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监视功能,D正确。11.【答案】D【解析】A、人体皮肤破损后,人体的吞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因此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B、炎症反应是吞噬细胞作用的结果,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B错误;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不是在溶酶体合成的,C错误;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结果,有利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12.【答案】D【解析】A、浆细胞产生抗体,组织胺不是浆细胞产生的,一般是由肥大细胞产生,A错误;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所以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复合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13.【答案】(1)抗原蛋白质(2)TLR4内吞(3)非特异性细胞凋亡(4)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是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解析】(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是受体蛋白,其本质是蛋白质。(2)由题图可知,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l通路,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3)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对所有病原体均起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属于细胞凋亡。(4)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据题图2结果可知,再次免疫时和初次免疫相同,并未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可能是初次免疫未产生记忆B细胞,故该实验结果说明LPS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14【答案】(1)抗原淋巴因子(2)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二(3)反应快而强,产生的抗体数量多④(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成甲、乙两组,乙组用注射器接种适量的疫苗,甲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乙组小鼠注射的部位相同);一段时间后对甲、乙两组小鼠均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病原体Y;一段时间后统计甲、乙两组小鼠的发病率、存活率等【解析】(1)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中a由②T细胞分泌,为淋巴因子。(2)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并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病原体Y时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快而强,产生的抗体数量多,这主要与④有关。(4)本实验是探究该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应。所以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该疫苗,根据实验目的及对照实验设置的具体要求,可确定该实验的大致实验思路:①将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疫苗Z,乙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小鼠;;③一段时间后两组小鼠再分别接种一定量的病原体Y,观察两组小鼠的发病率、死亡率,并作好记录。15【答案】吞噬细胞淋巴因子浆(效应B)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丙可能感染时间较短,机体没有产生相应抗体【解析】(1)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抗原。(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浆(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整个过程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3)由题分析可知,IgM先产生,存在时间短,IgG后产生,存在时间长,即产生抗体的个体都已经被感染,且不存在IgM但存在IgG的个体感染时间相对较长,所以乙、丙、丁三人都感染了病毒,且丙感染时间最长。因为机体感染病毒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免疫反应才能产生抗体,所以仅从没有抗体产生无法确定甲没有被感染。16.【答案】(1)翻译氨基酸、能量(ATP)、核糖体、tRNA、酶等(2)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复制过程,而不是以DNA为模板的转录(3)非特异性分级(4)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操作方便、快速C和T传染核酸检测灵敏度高,但感染初期体内病毒载量低,可能检测不到【解析】(1)图中①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翻译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还需要转运氨基酸的工具tRNA,因此,除图示外还需的条件有氨基酸(原料)、转运工具(tRNA)、能量和酶等。(2)图中NSP1能阻碍宿主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因此能抑制宿主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有利于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相比,NSP12的作用为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复制过程,而不是以DNA为模板的转录(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3)新冠病毒侵入后,人体内的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