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1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
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
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
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
选"之中一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
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
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
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
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一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
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
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
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胭,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
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
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
"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多媒体显示,并
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3n)风瞳(t6ng)仁恬(ti台n)静亢(kang®
晦(hui)暗羁(ji)绊烧灼(zhu6)冗(ring)杂
蓦(m6燃戛。闻然而止磅礴(pangbo)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漂!I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
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龟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8、
19、21、22自然段。)
5、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排比、反复——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
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
力量。)
6、把握文章结构。
四、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五、欣赏图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看了几段场面,相信司学们都有许多感触,请你谈论一下,这几段场面给你影响最深的是
什么?请用一些形容词加以描述。(激动亢奋、惊心动魄、宸撼都可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时2
一、问题思考。
1、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2、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朴实、粗犷、开朗。)
3、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壮阔、豪放、火热。)
4、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冰冷一燥热、恬静一飞溅、困
倦一亢奋。形成鲜明对匕,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
的后生Q8—22)、奇丽的舞姿(23—27)。)
二、合作探究学习。
A、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亢奋、惊心动魄、
震憾都可。)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
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D、"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三、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人们已经被生命的
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②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
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
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
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科导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
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朝绊""闭塞"了"那么一股
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
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④它使你惊异于月欣民衣着包褰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其实
不然,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
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
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她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
生命力量的"厚土”了。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
认为这是实写)。}
四、本文大量使用了排匕次口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母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
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匚凝聚!
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激起的
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此匕喻手法的运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
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
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升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
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
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
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
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遗落"趣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
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总结语言特点:A、铿锵的短句。B、激昂的排比。C、疾猛的节奏。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
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
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安塞腰鼓》教案2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
民间舞蹈艺术,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
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教学这篇文章,我们就是要通过文本的解读,领悟作者是借歌颂安塞腰鼓,讴歌生命中奔腾
的力量、讴歌冲破束缚阻隘的强烈愿望、讴歌阳刚之美、讴歌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以及奋斗
不息的黄土高原人!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欣赏我下载的安塞腰鼓视频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朗读和欣赏.上完后,我的感受很多:
1、我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周身的每个细胞都很活跃。我知道,这一切都源自于这篇文章的
完美。我之所以在教学时没有把这种感受充分传达给学生,是因为尚缺深厚的鉴赏水平,还有那
种对生活的热爰之心!因此,功夫在诗外,要教好语文,还需在各方面下功夫。
2、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
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在这点上,我让学生们领悟得还不够。
最后,我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必须设计一些问题,使
他们遵循一定的思路去归纳,学生回答时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要解决
课文的重、难点必需渗透在每个问题中。
祝愿你们的生命中能贮满安塞腰鼓擂响的激情和力量保留黄土高原人所具有的生命的元气,
高举自己生命的旗帜,一路风采昂扬!
《安塞腰鼓》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
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
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接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
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
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
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
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设计
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
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
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L"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
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学法指导:读课文5~17
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
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
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
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
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
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
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初丁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
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
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
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
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的。
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
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语,
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援鼓!
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阔、豪
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
到文章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
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
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
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直不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
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
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
然段,看看这TB分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
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
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
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
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
着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者驻呐喊: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
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
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
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
个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
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f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
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
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
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
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i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
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
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
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
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
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
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fl]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
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
地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
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
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
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安塞腰鼓》教案4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读来气势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在细细咀嚼这篇文章后我认为其主要
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
一、文章情感内涵丰富,以“鼓一人一黄土高原”为情感主线,鼓中含情、舞鼓带劲、黄土
孕情。
作者以《安塞腰鼓》为题,既写了击鼓的壮阔场面、腰鼓激越的声响、舞鼓的变幻舞姿,同
时也赞美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击鼓后生,从而深化文章主题一由衷歌颂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韵味、
顽强的生命之力。
在处理情感方面,作者刘成章并非直接歌颂人物精神和地域文化,而是借助"腰鼓"这个载
体,首先通过后生们舞鼓时习脚中豪迈火烈的动作神态描写来间接赞颂安塞人的强健和豪放的性格;
然后便直接正面描写歌颂安塞人一"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
盛。”这样就由赞颂安塞人强有力的舞姿深入到他们强盛的生命力的歌颂;最后在愈捶愈烈的舞
姿和鼓点中,作者再次富含韵味地强调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通过"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
和追求"后,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从作者
这种层层深化的情感里,传递给我们读者的是黄土高原人面对苦难生活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
奋斗和坚持!
二、文章语言方面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优化配合了情感的抒发,读来如鼓击人心。
1、多种排比、比喻手法的交替运用,使文章语句有跳跃之感。
①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一"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显得简洁有力。
②句子的排比一"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中>翎比匕和
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交织运用,分别从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四方面体现了后生们击鼓时
动作之疾、姿态之逸、脚步之跃、目光之亮、风姿之健。在这种明快的节奏中,有一气呵成、气
势磅礴之势。
③段落的排比一如文中第9、10、11三节,用”使人想起......"三节排比,分别从听觉、视
觉、感觉三各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看后感,化抽象为具象,化感觉为意识,既用了通感又采用了
引经据典的写作技巧。
2、多种手法的交相运用,使全文语言富有变幻。
作者在文中除了广泛运用排比外,也注意了其他手法的运用。例如:反复手法一"好一个安
塞腰鼓”反复出现四次在统领全文时又颇有变化。前两次反复虽看似一样然情感却逐层强烈。
而后两个反复稍有变化"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
想像力的安塞腰鼓!"在这两句的反复唱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也将情感的重心由赞叹腰鼓转
移到赞叹黄土高原和祖国河山,将写作的主题由鼓逐步扩天到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再如:短句手法一"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如鼓点般急促清脆的'短句读起来铮铮有力。"交织!
旋转……翻飞!升华!”的又不仅仅是鼓声,还有黄土高原人的理想和希冀,追求和奋发!
三、全文整体布局为"静一动一静"。在"动"这个主体里又用"好一个安塞腰鼓!”
为线索贯穿始终。
文章开头布置了一个安静的场景一"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
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一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腰鼓的普通写到极致,为下
文它的震天动地埋下伏笔,同时“呆呆”也将高粱地里这举茂腾腾的庄稼汉的淳朴、实在体现了
出来。此处的"静"与结尾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遥相呼应,一静一动,在动静的辉映
下,通过声响效果渲染了腰鼓敲击时那种震耳欲聋的热闹和震撼之力.
《安塞腰鼓》教案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二、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安塞提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
发聋振腺;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
谁).
2、导入: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
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
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
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
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
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
请用"一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跃有股
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二、听,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1.听录音,记下自己听到的声响。
2.学生交流。
3.在现场的作者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来。
4.学生回答,师展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
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
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1)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从同学的朗诵中听到了什么?
(2)出示问题:"什么变成牛皮鼓面了?为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
(5)齐读.
5.透过朗诵和鼓声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言之成理即给予鼓励)生自由想
象。
三读出画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描绘出了一幅气壮山河的雄伟画面,凭借自己的,揣摩对安塞腰鼓有
了初步的认识,而文中作者也有对该画面的具体描绘,请找出来并比较自己的想像与作者的亲眼
所见是否有所异同。
舞姿:(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
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
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
伟磅礴的能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
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比较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之间的异同。
2)(幻灯片:打击腰鼓的画面)摄影师眼中的安塞腰鼓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3)综合以上(自身想像、文字、画面)有感情朗诵本段文字。(也可进行教师范读)
四.读出情感(作家蕴含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综合以上的情感的佥,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朗读,并谈谈自己从所朗诵的段落中感受到了
什么。
例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
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
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例2:(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
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者陋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
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例3:例4:……(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借此让学生总结安塞腰鼓的雄浑壮阔感受西北汉子娥晴豪迈、感受黄土地蓬勃的生命力:
"全文歌颂了一种奔腾的,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力量是由一群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西北汉子所产生
的,他们渴望挣脱、渴望冲破、渴望撞开束缚他们周身的一切。他们以自身的热情、自身的豪迈
敲出了雷霆万钧的生命,山崩地裂的豪情,让人叹为观止!"
(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
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一闹或烈。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
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一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
那么,表演前的睁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睁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
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爵,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
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
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
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
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排比、比喻、反复)
三、拓宽欣赏,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同学们,如果说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那么,孕育在苏北里
下河水乡的海安花鼓则是温柔秀美、欢快活泼的,而且还曾经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
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
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二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四微,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工干年
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敲打出的花^声,
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
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板书:
演出前安静的腰鼓静
演出时隆隆的腰鼓动
演出后寂静的腰鼓静
《安塞腰鼓》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宣的阳刚之美。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由广西民歌引出其他民族的文化;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让学生回答:你对安塞腰鼓
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热烈、热情、火暴、奔放、豪放)
3、简介安塞腰鼓,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快速朗读课文,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出示注音卡片)
2、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说喜欢的原因。
3、理清文章的结构,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
鼓声响前安()宏伟的场面()
塞鼓声响起雄壮的响声()
腰。击鼓的后生()
鼓鼓声落下奇丽的'舞姿()
()(参考:1—4、5—27.28—30;5—13、14—17.18—22.23—27)
4、讨论: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别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讨论后明确:鼓声
响前(安静):中速、有力;(亢奋):激越、高昂;鼓声落下(寂静):稍慢、悠远。
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互相点评,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6、练习: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的安塞腰鼓。(安静、激昂、寂静)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以及本文语言的铿锵激越,理清了文
章的结构。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本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
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目标要求: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
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快速浏览全文,重点阅读第7、18、19段,讨论文章的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
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二、找出文中的短句,理解文中短句的作用。(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象波浪一样倾泻而出,
欲止不能。)
三、指导阅读第7-11段,师生共同探究反复、排比在文中的作用;再从文中找出其他的反
复、排比句。(反复: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明晰。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安塞腰鼓恢宏磅
礴的气势。)
四、课堂练习
按原文填空:骤雨一样,是()的鼓点;旋风一样,是()的流苏活L蛙一样,是0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的瞳仁;斗虎一样,是()风姿。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讨论、探究,感受到了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
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对安塞腰鼓这种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欣赏到了本文语言美、意蕴美。
六、课外作业
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来写一段话,表现壮族山歌的特点或壮族其他传统文化的特点。
《安塞腰鼓》教案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3、体会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4、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试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
文中内容)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2、简介安塞腰鼓(口头介绍)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诵,把握朗读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2、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思考问题:请以时,司为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第TR分(1一)打鼓前:()的腰鼓
第二部分(5—27)打鼓中:()的腰鼓
第三部分(28-30)打鼓后:()的腰鼓
四、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朗读展示,寻找安塞腰鼓美点。请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五、写读结合,巩固运用
播放《星空》钢琴曲,发挥想象,寻找美、发现美,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新课程》第1—6题。
《安塞腰鼓》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四、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油青菜芯种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服装衬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招标股份合同范本
- 部分股份转让合同范本
- 版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双仓高效平筛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肥牛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API美标长降式止回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艺人经纪公司合同管理流程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分层作业设计
- 汽车公司APQP质量门检查表
- 哈工大微电子工艺绪论01单晶硅
- 数据结构教学课件:chapter8
-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汇总
- T∕ACSC 01-2022 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建设标准(高清最新版)
-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