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_第1页
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_第2页
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_第3页
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_第4页
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指导TOC\o"1-2"\h\u31737第1章仓储管理基础 4268671.1仓库规划与布局 4183751.1.1仓库规划原则 4316061.1.2仓库布局设计 4275421.1.3仓库空间利用 4180761.2仓储设备选型与使用 432131.2.1常见仓储设备 5271701.2.2设备选型原则 5260701.2.3设备使用与维护 534031.3仓储安全管理 5326211.3.1安全管理制度 517861.3.2安全设施配置 5205211.3.3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 5102451.4仓储信息管理 5198171.4.1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5165801.4.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5155631.4.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61123第2章配送管理基础 61992.1配送模式与策略 6162622.1.1配送模式 679942.1.2配送策略 6177202.2配送线路优化 6310042.2.1车辆路径问题 6195282.2.2线路约束条件 794532.2.3线路优化方法 721642.3配送运输工具选择 7106662.3.1运输工具类型 7261382.3.2运输工具选择因素 716032.4配送成本控制 7174802.4.1成本构成 745872.4.2成本控制方法 810329第3章入库作业管理 8255303.1收货与验货 8326513.1.1收货作业流程 893263.1.2验货作业流程 8261593.2商品上架与摆放 88653.2.1商品上架原则 8269733.2.2商品摆放要求 840663.3入库信息录入与更新 980253.3.1入库信息录入 96563.3.2入库信息更新 951303.4库存盘点与调整 977933.4.1库存盘点 9128453.4.2库存调整 920438第4章出库作业管理 9223214.1订单处理与分配 980154.1.1订单接收与审核 9283794.1.2订单分配 93074.1.3订单打印与张贴 974614.2拣货与打包 1037304.2.1拣货作业 10286594.2.2拣货方式 10231754.2.3打包作业 1080834.2.4标签粘贴 10284844.3出库信息核对与更新 10235914.3.1出库信息核对 1062194.3.2更新库存信息 10223734.4发货与配送 1029984.4.1发货作业 10300354.4.2配送作业 10211194.4.3配送跟踪 109191第5章在库作业管理 1141205.1商品保管与养护 1163305.1.1入库商品检验 1130435.1.2商品分类与标识 11279445.1.3商品堆码与摆放 11131275.1.4商品养护 1152665.2库存周转与优化 11167465.2.1库存盘点 11178285.2.2库存周转分析 11250625.2.3优化库存结构 11304045.2.4预测与补货 1135645.3仓库清洁与维护 11202555.3.1仓库环境卫生 1181125.3.2设施设备维护 12145735.3.3安全防护 12138515.3.4绿色环保 12263245.4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 1248765.4.1应急预案 12280725.4.2风险识别与评估 12124725.4.3安全巡查与整改 12237595.4.4员工培训与演练 1228386第6章仓储与配送信息系统 12212636.1信息系统架构与功能 12325196.1.1架构设计 12150006.1.2功能模块 13119506.2数据采集与处理 13282876.2.1数据采集 13270086.2.2数据处理 13238256.3仓储与配送信息共享 13227396.3.1信息共享机制 1355326.3.2信息共享内容 14298956.4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 14260176.4.1安全措施 14151536.4.2系统维护 142197第7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489267.1供应商管理 14180667.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4220097.1.2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 144267.1.3供应商风险管理 15216587.2客户关系管理 15283447.2.1客户需求分析 15268167.2.2客户满意度提升 15240437.2.3客户关系维护 15244037.3第三方物流合作 15226127.3.1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 15219717.3.2合作协议签订 15172187.3.3第三方物流服务监控 15109767.4供应链协同优化 16325677.4.1信息共享与协同 16204277.4.2业务流程优化 16265477.4.3资源整合与协同 1627586第8章仓储与配送质量管理 165558.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613778.1.1确立质量管理原则 16240358.1.2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16198728.1.3构建组织结构 16295828.1.4质量管理流程设计 16162598.1.5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1627758.2商品质量控制 1686928.2.1商品质量标准制定 1674888.2.2商品质量检验 1796398.2.3商品储存管理 17104958.2.4商品出库质量控制 17263718.3服务质量控制 17152968.3.1配送服务质量标准制定 1772638.3.2配送服务质量监控 17318598.3.3配送服务问题处理 17151228.3.4配送服务人员培训 17298418.4质量改进与持续提升 17292298.4.1质量改进计划制定 1772928.4.2质量改进措施实施 1740558.4.3质量改进效果评估 17201218.4.4持续改进机制建立 1730294第9章绿色仓储与配送 17128469.1环保政策与法规 1775359.2低碳仓储与配送实践 1860189.3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 18279569.4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1831245第10章仓储与配送未来发展趋势 182371510.1智能化技术应用 181656210.2无人化仓储与配送 181523710.3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181401010.4跨境电商与全球物流配送 19第1章仓储管理基础1.1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库规划与布局是仓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提高仓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仓库规划与布局可以提高货物存储量,优化仓库作业流程,保证仓储作业的顺利进行。1.1.1仓库规划原则仓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扩展性。保证仓库设施布局合理,货物存储安全,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需求。1.1.2仓库布局设计仓库布局设计主要包括:仓库平面布局、货架摆放、通道设置、作业区域划分等。应根据货物种类、存储量、出入库频率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1.1.3仓库空间利用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应合理利用立体空间,采用货架存储、堆垛机等设备,提高仓库存储能力。1.2仓储设备选型与使用仓储设备是实现仓储作业自动化、提高仓储效率的关键。合理选型和使用仓储设备,有助于提高货物存储、搬运、分拣等环节的效率。1.2.1常见仓储设备常见仓储设备包括:货架、托盘、搬运设备、自动化设备等。根据仓库规模、货物特点及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仓储设备。1.2.2设备选型原则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在满足仓储作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设备功能、质量和成本。1.2.3设备使用与维护合理使用和维护仓储设备,可以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故障率。应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1.3仓储安全管理仓储安全管理是保障仓储作业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加强仓储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1.3.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保证仓储作业安全有序进行。1.3.2安全设施配置根据仓库实际情况,配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设备、防护用品等,提高仓储作业的安全性。1.3.3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安全的发生。1.4仓储信息管理仓储信息管理是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仓储作业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1.4.1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涵盖入库、存储、出库、盘点等环节,实现仓储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1.4.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析仓储数据,为企业优化仓储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决策支持。1.4.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推动仓储环节与上下游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协同作业,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第2章配送管理基础2.1配送模式与策略配送模式与策略是物流行业中的一环,关系到整个配送过程的效率与成本。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配送模式及其相应策略。2.1.1配送模式(1)直配模式:指直接从供应商或生产商向客户配送商品的模式。(2)中转配送模式:指先将商品配送至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向客户进行配送的模式。(3)共同配送模式:指多个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完成配送任务的配送模式。(4)即时配送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为目标的配送模式,如外卖、快递等。2.1.2配送策略(1)库存前置策略:将库存设置在离消费者更近的位置,以提高配送速度。(2)批量配送策略:将多个订单合并为一个批次进行配送,以降低配送成本。(3)动态配送策略:根据实时路况、订单情况等因素动态调整配送线路和方式。(4)差异化配送策略: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服务水平和服务内容的配送策略。2.2配送线路优化配送线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配送效率、成本和客户满意度。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配送线路优化方法。2.2.1车辆路径问题解决车辆路径问题(VRP)是配送线路优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方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2.2.2线路约束条件(1)容量约束:保证配送车辆能够承载全部订单。(2)时间约束:保证配送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要求得到满足。(3)距离约束:优化线路以降低配送总距离。(4)服务约束:满足客户对配送服务的特殊要求。2.2.3线路优化方法(1)启发式算法:如最近邻法、最小跨越法等。(2)精确算法:如分支限界法、动态规划法等。(3)元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2.3配送运输工具选择合理选择配送运输工具对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及选择方法。2.3.1运输工具类型(1)公路运输工具:如货车、面包车、三轮车等。(2)铁路运输工具:如火车、高铁等。(3)航空运输工具:如飞机、无人机等。(4)水路运输工具:如船舶、快艇等。2.3.2运输工具选择因素(1)运输距离:根据配送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2)运输成本:综合考虑运输工具的购置、维护、燃油等成本。(3)运输速度: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快速或常规运输工具。(4)货物特性:如易碎、危险品等特殊货物需选择专用运输工具。2.4配送成本控制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关注的重点,合理的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配送成本控制方法。2.4.1成本构成(1)运输成本:包括燃料费、车辆折旧、司机工资等。(2)仓储成本:包括仓储租金、设备折旧、库存损耗等。(3)包装成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等。(4)配送成本:包括配送人员工资、配送工具折旧等。2.4.2成本控制方法(1)优化配送线路:通过合理规划配送线路,降低运输成本。(2)共享资源:与其他物流企业共同使用配送资源,降低成本。(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4)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第3章入库作业管理3.1收货与验货3.1.1收货作业流程根据采购订单或配送单,确认到货商品信息;对到货商品进行数量清点,确认无误;检查商品外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短缺等情况,及时记录并拍照留证;对收货商品进行分类,为后续验货提供便利。3.1.2验货作业流程根据采购订单或配送单,对收货商品进行详细检查;确认商品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商品进行记录、分类,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验货合格的商品,进行下一步的上架与摆放作业。3.2商品上架与摆放3.2.1商品上架原则根据商品的属性、体积、重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存放位置;便于存取、减少搬运距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商品安全,避免损坏、丢失等情况发生;考虑商品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库存周转。3.2.2商品摆放要求按照商品类别、规格、批次等标准进行分区、分层、分架摆放;商品标签朝外,便于识别;重型商品放置在底层,避免压坏其他商品;易碎、贵重商品应放置在安全区域,加强保护措施。3.3入库信息录入与更新3.3.1入库信息录入收货与验货完成后,及时将商品信息录入仓储管理系统;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对特殊要求的商品进行备注,以便后续作业。3.3.2入库信息更新定期对库存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及时更新库存数量、状态等信息;与采购、销售等部门保持信息同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3.4库存盘点与调整3.4.1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了解库存实际情况;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原因,及时纠正;对盘点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4.2库存调整根据销售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调整库存;对滞销商品采取促销、退库等措施,降低库存压力;保证库存结构的合理性,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第4章出库作业管理4.1订单处理与分配4.1.1订单接收与审核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仓库管理人员需对订单信息进行详细审核,确认订单内容、数量、规格等无误。审核通过的订单,进行下一步处理。4.1.2订单分配根据订单的紧急程度、目的地、产品类型等因素,合理分配订单至相应的拣货区域。同时为提高作业效率,可采取批量分配或分组分配的方式。4.1.3订单打印与张贴将审核通过的订单打印出来,并在相应拣货区域进行张贴,以便作业人员按单作业。4.2拣货与打包4.2.1拣货作业作业人员根据订单要求,在指定拣货区域进行商品拣选。拣货过程中,需保证商品数量、规格与订单一致,避免错拣、漏拣。4.2.2拣货方式根据仓库实际情况,可采用人工拣货、电子拣货、自动化拣货等多种方式。拣货过程中,作业人员需遵循高效、准确的原则。4.2.3打包作业将拣选好的商品进行合理打包,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打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注意包装美观、牢固。4.2.4标签粘贴在打包完成的商品上粘贴物流标签,标明订单号、目的地、收货人等信息,方便后续配送作业。4.3出库信息核对与更新4.3.1出库信息核对在商品打包完成后,仓库管理人员需对订单信息、商品信息进行再次核对,保证无误。4.3.2更新库存信息根据实际出库情况,及时更新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库存信息,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4.4发货与配送4.4.1发货作业根据配送计划,将核对无误的商品进行发货。发货过程中,需保证商品安全、快速地装车,并做好相关记录。4.4.2配送作业根据订单要求,将商品送至指定地点。配送过程中,作业人员需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保证按时、准确送达。4.4.3配送跟踪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商品配送状态,为客户提供查询服务。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客户。第5章在库作业管理5.1商品保管与养护5.1.1入库商品检验入库商品应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商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商品,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如防潮、防尘、防霉等。5.1.2商品分类与标识根据商品的特性,进行合理分类,并做好明显标识。对易损、易燃、易爆等特殊商品,应设立专门区域进行隔离存放。5.1.3商品堆码与摆放遵循安全、整齐、便于查找的原则进行商品堆码与摆放。避免过高堆码,防止商品损坏。5.1.4商品养护定期对库存商品进行养护,检查商品质量,发觉问题及时处理。针对特殊商品,制定专门的养护措施。5.2库存周转与优化5.2.1库存盘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5.2.2库存周转分析分析库存周转情况,查找影响库存周转的因素,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5.2.3优化库存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库存结构,合理配置库存资源,提高库存周转率。5.2.4预测与补货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库存进行合理预测,及时补充库存,保证供应链的稳定。5.3仓库清洁与维护5.3.1仓库环境卫生保持仓库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保证仓库内无杂物、积尘。5.3.2设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仓库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对损坏的设施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5.3.3安全防护加强仓库安全防护措施,设置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5.3.4绿色环保遵循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5.4应急处理与风险管理5.4.1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5.4.2风险识别与评估识别仓库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5.4.3安全巡查与整改加强安全巡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5.4.4员工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仓库作业安全。第6章仓储与配送信息系统6.1信息系统架构与功能仓储与配送信息系统是物流行业中的组成部分,其架构设计应遵循高效、灵活、可扩展的原则。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功能:6.1.1架构设计(1)硬件架构: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为信息系统提供稳定、高效的硬件支持。(2)软件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各功能模块的独立运行与协同工作。(3)数据架构: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访问。6.1.2功能模块(1)仓储管理:实现库存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内作业管理等功能。(2)配送管理:实现配送计划制定、路线优化、车辆调度、在途跟踪等功能。(3)订单管理:实现订单接收、订单处理、订单跟踪、订单结算等功能。(4)报表与统计:提供各类报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需求。6.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仓储与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数据采集(1)自动识别技术: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实现货物信息的快速采集。(2)手工录入:对于无法自动识别的信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录入。(3)接口对接:与其他系统(如ERP、WMS等)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6.2.2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纠正、补全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3)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6.3仓储与配送信息共享为实现仓储与配送环节的高效协同,信息共享是关键。以下为信息共享的相关内容:6.3.1信息共享机制(1)数据接口: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2)数据同步:采用实时同步或定时同步的方式,保证各系统数据的一致性。(3)权限管理:设置合理的权限,保证信息在授权范围内共享。6.3.2信息共享内容(1)库存信息:实时共享库存数量、库存地点等信息。(2)配送信息:共享配送计划、配送进度、在途货物等信息。(3)订单信息:共享订单状态、订单详情、客户信息等。6.4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为保证仓储与配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企业数据安全,以下措施:6.4.1安全措施(1)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防范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2)系统安全: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降低系统漏洞风险。(3)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在意外情况下得到有效保护。6.4.2系统维护(1)系统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系统升级: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3)用户培训:加强用户培训,提高系统使用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第7章供应链协同管理7.1供应商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首先体现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合理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对于保障物流行业仓储与配送作业的顺畅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7.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保证其生产能力和质量稳定性。7.1.2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供应商的稳定供应。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7.1.3供应商风险管理建立供应商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在供应商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替代方案。7.2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环节:7.2.1客户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仓储与配送作业提供指导。定期收集客户反馈,优化服务内容和流程。7.2.2客户满意度提升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持续关注客户满意度变化。针对客户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提高客户满意度。7.2.3客户关系维护定期与客户沟通,巩固合作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7.3第三方物流合作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第三方物流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关键环节:7.3.1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严格筛选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其在服务质量、价格、运输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考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和行业口碑。7.3.2合作协议签订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合作的公平性。制定合理的合作期限,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7.3.3第三方物流服务监控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监控机制,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定期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7.4供应链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的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以下是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的关键环节:7.4.1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运作效率。7.4.2业务流程优化分析现有业务流程,找出瓶颈和问题所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仓储与配送作业的效率。7.4.3资源整合与协同整合供应链各方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通过协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第8章仓储与配送质量管理8.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8.1.1确立质量管理原则在构建仓储与配送质量管理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客户导向、全员参与、过程方法、事实依据、持续改进、供应链协同。8.1.2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明确质量方针,设定可量化的质量目标,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8.1.3构建组织结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8.1.4质量管理流程设计制定仓储与配送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流程,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8.1.5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8.2商品质量控制8.2.1商品质量标准制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客户要求,制定商品质量标准。8.2.2商品质量检验对进入仓储环节的商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不合格商品不得入库。8.2.3商品储存管理合理规划库房,加强库房环境控制,保证商品储存质量。8.2.4商品出库质量控制对出库商品进行质量复核,保证不合格商品不得出库。8.3服务质量控制8.3.1配送服务质量标准制定制定配送服务质量标准,包括配送时效、配送准确性、配送人员服务态度等。8.3.2配送服务质量监控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配送服务质量进行监控。8.3.3配送服务问题处理对客户投诉和发觉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8.3.4配送服务人员培训加强配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技能。8.4质量改进与持续提升8.4.1质量改进计划制定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制定质量改进计划。8.4.2质量改进措施实施针对质量改进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