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019第1章总则 6271991.1设计基本规定 6244311.1.1本指导书旨在规范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699291.1.2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610071.1.3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69261.1.4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地域文化特色。 6126501.2建筑设计准则 6258261.2.1实用性: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空间,提高使用效率。 625011.2.2安全性:建筑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预防自然灾害和意外。 6134161.2.3舒适性:建筑设计应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 689701.2.4经济性: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672151.2.5环保性:建筑设计应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6285601.3建筑设计依据 6202701.3.1法律法规:建筑设计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683221.3.2技术规范:建筑设计应执行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消防等专业技术规范。 691311.3.3标准和规定:建筑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建筑设计标准、规定,保证设计质量。 676001.3.4委托方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委托方的需求,包括功能、规模、标准、投资等方面。 6108351.3.5其他依据:建筑设计可根据项目特点,参考相关科研成果、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为设计提供参考。 717607第2章建筑设计通则 7253512.1建筑平面设计 7295372.1.1设计原则 795222.1.2功能布局 7149952.1.3交通组织 7162872.1.4空间划分 7204472.2建筑立面设计 7133492.2.1设计原则 7119522.2.2形式与比例 7219322.2.3色彩与材料 7140312.2.4细部处理 78512.3建筑空间设计 8141952.3.1设计原则 8209232.3.2空间组织 850822.3.3空间尺度 8153052.3.4空间氛围 8218952.4建筑结构设计 8323502.4.1设计原则 8249872.4.2结构选型 878852.4.3结构计算 8291632.4.4结构构造 823073第3章建筑防火设计 8142673.1防火分区设计 8275023.1.1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9320623.1.2防火分区构造要求 9188793.1.3防火分区安全出口设置 911143.2疏散安全设计 9169923.2.1疏散通道设置 951793.2.2疏散楼梯及电梯设计 9149983.2.3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 9298733.3防火构造设计 9317513.3.1建筑材料选用 9198403.3.2防火隔离设计 9187773.3.3建筑构件防火处理 9207263.4消防设施配置 1094263.4.1消火栓系统 1052673.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166453.4.3灭火器配置 10203523.4.4消防电梯 1050663.4.5消防广播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13862第4章建筑电气设计 1015584.1电气系统设计 1090044.1.1一般规定 10203314.1.2电气负荷计算 104104.1.3电气主接线设计 10168904.1.4电气设备选型 10186874.2电气设备安装 11134904.2.1设备安装要求 1191554.2.2设备安装工艺 11252864.2.3设备安装验收 11227974.3电气线路设计 1152394.3.1线路敷设方式 1179154.3.2线路选型及保护 11171924.3.3线路敷设要求 11242174.4电气安全防护 11151014.4.1防雷接地 1110494.4.2电气火灾防护 1137404.4.3电气防护装置 1131613第5章建筑给排水设计 1255765.1给水系统设计 12208835.1.1给水系统设计原则 12137955.1.2给水系统设计要求 12232455.2排水系统设计 12275665.2.1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268175.2.2排水系统设计要求 1219705.3消防给水设计 12140075.3.1消防给水设计原则 12233455.3.2消防给水设计要求 13237005.4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13168075.4.1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原则 13301255.4.2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要求 134876第6章建筑通风与空调设计 1394796.1通风系统设计 13116486.1.1一般规定 1389036.1.1.1通风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13309886.1.1.2通风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室内外空气流动、热湿负荷等因素。 13280056.1.2自然通风设计 1378236.1.2.1自然通风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开窗面积等因素,保证室内外空气流动顺畅。 14177626.1.2.2自然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4130896.1.3机械通风设计 14203956.1.3.1机械通风设计应根据室内外空气品质、温湿度、噪声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设备与系统。 14254496.1.3.2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4235666.2空调系统设计 14181016.2.1一般规定 14308316.2.1.1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14327356.2.1.2空调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热湿负荷、能源消耗等。 14324236.2.2冷热源设计 14169566.2.2.1冷热源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空调负荷、运行时间、能源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冷热源设备。 14312666.2.2.2冷热源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 14171996.2.3空调风系统设计 14275856.2.3.1空调风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气流组织。 1494856.2.3.2空调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5260026.3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1537076.3.1一般规定 1513536.3.1.1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满足防火、防烟、排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15310886.3.1.2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火灾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系统布局、设备选型等。 15193786.3.2防烟分区设计 15244416.3.2.1防烟分区设计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保证火灾时烟气不扩散至其他区域。 151066.3.2.2防烟分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5217526.3.3排烟系统设计 1532306.3.3.1排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火灾风险、防烟分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设备与系统。 15295496.3.3.2排烟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5196306.4设备安装与管道布置 15130756.4.1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 1561066.4.1.1设备安装应符合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 1557166.4.1.2设备安装应考虑以下因素: 15303106.4.2管道布置 16240316.4.2.1管道布置应合理,避免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美观及使用功能。 164746.4.2.2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629282第7章建筑节能设计 1621237.1节能设计原则 16228477.1.1本章节旨在阐述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建筑在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1648087.1.2节能设计原则应遵循以下要点: 16296157.2保温隔热设计 16123897.2.1保温隔热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 1610717.2.2保温隔热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 16129297.3建筑遮阳设计 1751667.3.1建筑遮阳设计旨在降低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空调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17113087.3.2建筑遮阳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 17256847.4可再生能源利用 17219857.4.1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1791827.4.2可再生能源利用应遵循以下要点: 1716366第8章建筑声学设计 17204398.1室内音质设计 17208008.1.1室内音质设计原则 17249008.1.2室内音质设计指标 17157288.1.3室内音质设计方法 17269968.2噪声控制设计 18133728.2.1噪声控制设计原则 18302328.2.2噪声控制设计指标 18240248.2.3噪声控制设计方法 1889108.3吸声与隔声设计 1847938.3.1吸声设计 18113278.3.2隔声设计 18293868.3.3吸声与隔声设计方法 18145988.4建筑声学设施 18243598.4.1建筑声学设施分类 18284098.4.2建筑声学设施设计要求 18130108.4.3建筑声学设施施工与验收 1924459第9章建筑照明设计 19148529.1室内照明设计 19277409.1.1室内照明设计原则 1994749.1.2室内照明设计要求 1933809.1.3室内照明设计步骤 19232019.2室外照明设计 19273939.2.1室外照明设计原则 19286369.2.2室外照明设计要求 1980769.2.3室外照明设计步骤 20299929.3照明系统选择 20102379.3.1照明系统分类 2039549.3.2照明系统选择原则 20185419.3.3照明系统选择方法 20168629.4照明节能设计 20207549.4.1照明节能设计原则 20140279.4.2照明节能设计要求 20311849.4.3照明节能设计措施 212470第10章建筑智能化设计 212845510.1智能化系统设计 212471310.1.1系统概述 211737910.1.2系统组成 212349510.1.3设计要求 212175010.2信息通信网络设计 212119310.2.1网络架构 212287610.2.2设计要求 212071810.2.3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222611710.3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22673110.3.1系统概述 221178910.3.2设计要求 223263110.3.3子系统设计 221890310.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221659510.4.1系统概述 222552910.4.2设计要求 22125610.4.3子系统设计 22第1章总则1.1设计基本规定1.1.1本指导书旨在规范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1.1.2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1.1.3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4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地域文化特色。1.2建筑设计准则1.2.1实用性: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空间,提高使用效率。1.2.2安全性:建筑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预防自然灾害和意外。1.2.3舒适性:建筑设计应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1.2.4经济性: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1.2.5环保性:建筑设计应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1.3建筑设计依据1.3.1法律法规:建筑设计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1.3.2技术规范:建筑设计应执行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消防等专业技术规范。1.3.3标准和规定:建筑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发布的建筑设计标准、规定,保证设计质量。1.3.4委托方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委托方的需求,包括功能、规模、标准、投资等方面。1.3.5其他依据:建筑设计可根据项目特点,参考相关科研成果、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为设计提供参考。第2章建筑设计通则2.1建筑平面设计2.1.1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文化传统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遵循实用、经济、美观、安全、卫生、环保的原则进行。2.1.2功能布局建筑平面设计应合理布局功能空间,明确各功能空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功能空间应满足使用要求,保证舒适、便捷、安全。2.1.3交通组织建筑平面设计应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保证人行和物流的便捷、顺畅。出入口、通道、楼梯、电梯等交通空间应满足防火、疏散等安全要求。2.1.4空间划分建筑平面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和空间使用性质,合理划分室内空间。空间划分应考虑采光、通风、日照等因素,提高室内环境质量。2.2建筑立面设计2.2.1设计原则建筑立面设计应遵循美观、经济、实用的原则,体现建筑物的个性特点,与周围环境协调。2.2.2形式与比例建筑立面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高度、体量等因素,合理运用形式美法则,塑造良好的比例关系。2.2.3色彩与材料建筑立面设计应选择适合的色彩和材料,体现建筑物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色彩搭配应和谐,材料选用应考虑耐久性、环保性等因素。2.2.4细部处理建筑立面设计应注重细部处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细部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成本控制。2.3建筑空间设计2.3.1设计原则建筑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健康、宜人的空间环境。2.3.2空间组织建筑空间设计应合理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有序、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空间组织应充分考虑功能需求、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2.3.3空间尺度建筑空间设计应合理把握空间尺度,使空间既满足使用需求,又具有舒适的感受。空间尺度应考虑人的活动、视线、声音等因素。2.3.4空间氛围建筑空间设计应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提升人们的心理体验。空间氛围应通过光影、色彩、材料等因素进行营造。2.4建筑结构设计2.4.1设计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耐久性要求。2.4.2结构选型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结构类型。结构选型应考虑施工技术、材料供应和经济效益。2.4.3结构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应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保证结构在各类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稳定。结构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2.4.4结构构造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构造设计,保证结构节点、连接部位的安全可靠。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工便利性和维护成本。第3章建筑防火设计3.1防火分区设计3.1.1防火分区划分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积、高度等条件,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且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3.1.2防火分区构造要求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防火隔离设施,保证防火分区的完整性。防火墙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防火卷帘的耐火时间和耐火完整性应符合国家标准。3.1.3防火分区安全出口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至少两个安全出口,且安全出口间距应满足规定。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便于识别和疏散。3.2疏散安全设计3.2.1疏散通道设置建筑物内应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通道宽度、长度和走向应符合国家标准。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3.2.2疏散楼梯及电梯设计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两侧,且数量、宽度、坡度等应符合规定。电梯在火灾时不得作为疏散用,其井道、机房等应采取防火措施。3.2.3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建筑物内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保证火灾时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可见性。3.3防火构造设计3.3.1建筑材料选用建筑材料应选用不燃、难燃或难燃功能良好的材料,其燃烧功能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3.3.2防火隔离设计建筑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如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3.3.3建筑构件防火处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国家标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构件,应采取防火涂料、防火板等防火措施。3.4消防设施配置3.4.1消火栓系统建筑物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室内消火栓,并配备相应规格的水枪、水带等消防器材。3.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火灾危险性,合理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类型、喷头布置、喷水强度等应符合国家标准。3.4.3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物火灾危险性,配置适当类型和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3.4.4消防电梯高层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并满足载重量、速度等要求。3.4.5消防广播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物内应设置消防广播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时向人员发出火灾警报,指导疏散。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第4章建筑电气设计4.1电气系统设计4.1.1一般规定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结合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4.1.2电气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用电设备、照明、空调等负荷特性,进行电气负荷计算,确定变配电所的容量、电气设备的选型及电气线路的敷设。4.1.3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主接线应简洁、清晰,满足供电可靠性、运行维护方便、节约投资等要求。应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确定电缆、导线等主要电气材料的规格和型号。4.1.4电气设备选型根据电气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电气设备,并保证设备功能符合国家标准。4.2电气设备安装4.2.1设备安装要求电气设备安装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及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设备安装牢固、整齐、美观。设备安装前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4.2.2设备安装工艺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包括设备固定、接线、调试等环节。设备固定应采用可靠的方式,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接线应牢固可靠,无裸露导体,防止电气发生。4.2.3设备安装验收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检查设备安装质量、接线准确性、运行可靠性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3电气线路设计4.3.1线路敷设方式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气线路敷设方式,如架空、电缆沟、直埋、管道等。4.3.2线路选型及保护根据电气负荷特性,选择合适的电缆、导线等线路材料,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4.3.3线路敷设要求电气线路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敷设整齐、固定可靠、防护得当,防止外部因素对线路造成损害。4.4电气安全防护4.4.1防雷接地建筑物应设置防雷接地系统,降低雷击损害风险。防雷接地系统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4.4.2电气火灾防护电气火灾防护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电缆、导线等材料,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防火隔离、防火涂料等。4.4.3电气防护装置根据电气设备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电气防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第5章建筑给排水设计5.1给水系统设计5.1.1给水系统设计原则(1)遵循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供水安全、卫生、节能、环保。(2)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和水源情况,合理确定给水系统类型和供水方式。(3)充分考虑用水高峰期和不同用水场所的需求,保证供水压力稳定。5.1.2给水系统设计要求(1)供水水源应选用可靠的市政给水管网、自备水源或中水回用等。(2)给水系统应采用分区、分质供水,合理设置减压阀、止回阀等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稳定。(3)给水管材、管件及附件应选用耐腐蚀、耐老化、强度高、密封功能好的产品。5.2排水系统设计5.2.1排水系统设计原则(1)遵循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安全、卫生、节能。(2)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地理位置和排水出路,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类型和排水方式。(3)充分考虑排水高峰期和不同排水场所的需求,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稳定。5.2.2排水系统设计要求(1)排水管道应采用重力流或压力流,合理设置排水坡度,保证排水畅通。(2)排水管材、管件及附件应选用耐腐蚀、耐老化、强度高、密封功能好的产品。(3)排水系统应设置检查井、透气井、截流井等设施,便于检查和维护。5.3消防给水设计5.3.1消防给水设计原则(1)遵循我国现行相关消防标准和规范,保证消防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规模和消防水源情况,合理确定消防给水系统类型和供水方式。5.3.2消防给水设计要求(1)消防给水水源应选用可靠的市政给水管网、自备水源或消防水池等。(2)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分区供水,保证各分区消防用水压力稳定。(3)消防给水管材、管件及附件应选用耐腐蚀、耐老化、强度高、密封功能好的产品。5.4热水供应系统设计5.4.1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原则(1)遵循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热水供应系统安全、卫生、节能、舒适。(2)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地理位置和热水需求,合理确定热水供应系统类型和热源方式。5.4.2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要求(1)热源应选用锅炉、热泵、太阳能等节能环保设备。(2)热水供应系统应采用分区、分时段供应,合理设置热水循环泵、膨胀罐等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稳定。(3)热水管材、管件及附件应选用耐腐蚀、耐老化、强度高、密封功能好的产品。第6章建筑通风与空调设计6.1通风系统设计6.1.1一般规定6.1.1.1通风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6.1.1.2通风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室内外空气流动、热湿负荷等因素。6.1.2自然通风设计6.1.2.1自然通风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开窗面积等因素,保证室内外空气流动顺畅。6.1.2.2自然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室内外温差应有利于空气流动;b)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c)应避免产生局部气流短路现象。6.1.3机械通风设计6.1.3.1机械通风设计应根据室内外空气品质、温湿度、噪声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设备与系统。6.1.3.2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a)室内外空气交换;b)空气过滤、净化;c)空气温湿度调节;d)噪声控制。6.2空调系统设计6.2.1一般规定6.2.1.1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6.2.1.2空调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热湿负荷、能源消耗等。6.2.2冷热源设计6.2.2.1冷热源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空调负荷、运行时间、能源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冷热源设备。6.2.2.2冷热源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a)节能、环保;b)可靠性、维护方便;c)经济性。6.2.3空调风系统设计6.2.3.1空调风系统设计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气流组织。6.2.3.2空调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合理选择风管材料、尺寸、形状;b)保证风管系统阻力、噪声符合标准;c)合理设置风口、回风口等。6.3防烟排烟系统设计6.3.1一般规定6.3.1.1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满足防火、防烟、排烟等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6.3.1.2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火灾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系统布局、设备选型等。6.3.2防烟分区设计6.3.2.1防烟分区设计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保证火灾时烟气不扩散至其他区域。6.3.2.2防烟分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防烟分区面积、高度符合标准;b)防烟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隔离设施;c)合理设置防烟分区排烟口。6.3.3排烟系统设计6.3.3.1排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火灾风险、防烟分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烟方式、设备与系统。6.3.3.2排烟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证排烟系统在火灾时能及时启动;b)排烟风机、风管、风口等设备选型合理;c)排烟系统阻力、噪声符合标准。6.4设备安装与管道布置6.4.1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6.4.1.1设备安装应符合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6.4.1.2设备安装应考虑以下因素:a)设备位置、高度、方向;b)设备固定、减震、降噪;c)设备维修、保养方便。6.4.2管道布置6.4.2.1管道布置应合理,避免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美观及使用功能。6.4.2.2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道走向、尺寸、材料符合设计要求;b)管道穿越建筑物结构部位采取防火、隔声等措施;c)管道支吊架设置合理,保证管道稳定。第7章建筑节能设计7.1节能设计原则7.1.1本章节旨在阐述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建筑在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7.1.2节能设计原则应遵循以下要点:(1)符合国家及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及规定;(2)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功能需求及使用特点;(3)优化建筑体型、朝向、空间布局及围护结构;(4)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设备及系统;(5)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6)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经济、舒适的统一。7.2保温隔热设计7.2.1保温隔热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7.2.2保温隔热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1)合理确定保温隔热层的位置、厚度及材料;(2)保证保温隔热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3)选用高效、环保、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4)考虑建筑物的热桥、冷桥部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热损失;(5)对特殊部位(如地下室、屋顶、窗口等)进行针对性设计。7.3建筑遮阳设计7.3.1建筑遮阳设计旨在降低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空调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7.3.2建筑遮阳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1)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遮阳形式;(2)合理设置遮阳设施的方位、角度及尺寸;(3)采用可调节的遮阳装置,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时段的太阳辐射变化;(4)考虑遮阳设施对室内采光、通风及景观的影响;(5)选用耐用、美观、易维护的遮阳材料。7.4可再生能源利用7.4.1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7.4.2可再生能源利用应遵循以下要点:(1)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选择合适的能源类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2)合理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保证其与建筑物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3)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5)遵循国家及地方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法规及标准。第8章建筑声学设计8.1室内音质设计8.1.1室内音质设计原则室内音质设计应遵循舒适、清晰、均匀、无噪声干扰等原则。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空间大小、形状、材料及音响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8.1.2室内音质设计指标室内音质设计指标包括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声场不均匀度、语言清晰度等。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音响设备要求,合理确定各项指标。8.1.3室内音质设计方法室内音质设计方法包括声学模拟、计算分析、实测调整等。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8.2噪声控制设计8.2.1噪声控制设计原则噪声控制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应从声源、传播途径、受体三方面进行控制。8.2.2噪声控制设计指标噪声控制设计指标包括室内外噪声级、噪声频谱、噪声源强度等。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环境噪声标准,合理确定各项指标。8.2.3噪声控制设计方法噪声控制设计方法包括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应根据噪声源特性和传播途径,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8.3吸声与隔声设计8.3.1吸声设计吸声设计应考虑吸声材料的种类、厚度、密度、安装方式等因素。吸声设计应符合室内音质设计指标要求。8.3.2隔声设计隔声设计应考虑隔声量、频率特性、构件结构等因素。隔声设计应符合噪声控制设计指标要求。8.3.3吸声与隔声设计方法吸声与隔声设计方法包括声学计算、模型试验、现场实测等。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8.4建筑声学设施8.4.1建筑声学设施分类建筑声学设施包括固定式和活动式两大类。固定式声学设施主要包括吸声墙面、隔声门窗等;活动式声学设施主要包括声屏障、隔声屏等。8.4.2建筑声学设施设计要求建筑声学设施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证其功能、安全、美观、经济性。8.4.3建筑声学设施施工与验收建筑声学设施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9章建筑照明设计9.1室内照明设计9.1.1室内照明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满足功能需求;(2)合理选择光源和灯具;(3)保证照明质量和节能效果;(4)注重照明与建筑空间的协调。9.1.2室内照明设计要求(1)照明水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2)照明均匀度应满足使用要求;(3)避免产生眩光和光污染;(4)合理设置照明控制系统。9.1.3室内照明设计步骤(1)分析建筑空间功能和照明需求;(2)选择合适的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3)进行照明计算和照度分布设计;(4)编制照明施工图。9.2室外照明设计9.2.1室外照明设计原则(1)保障安全,防止犯罪;(2)展示建筑特色,提升景观效果;(3)合理利用自然光;(4)节能环保,降低运行成本。9.2.2室外照明设计要求(1)符合城市照明规划和相关标准;(2)选择适合室外环境的光源和灯具;(3)保证照明效果与周围环境的协调;(4)防止光污染和干扰。9.2.3室外照明设计步骤(1)分析室外环境特点和照明需求;(2)选择合适的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3)进行照明计算和照度分布设计;(4)编制照明施工图。9.3照明系统选择9.3.1照明系统分类(1)传统照明系统;(2)LED照明系统;(3)智能照明系统。9.3.2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