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

一、教案设计思路: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是失败的课。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本着这一目的,

本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展开的,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同时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对感性的、直

观的内容、学生身边的事情、社会热点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配备了一些图片和材

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人际沟

通的能力,本堂课特地组织了学生讨论,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会人是离不开社会的。

2.使学生了解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两个尺度(时间和空间的尺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和社会调查能力。

4,逐步培养学习社会课的兴趣,树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实践的正确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认识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

难点一掌握观察事物的两个尺度(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启发教学法等。

五、学与教的过程:

师:(祝贺及导入)今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的来到了同•个地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首先祝贺大家成

为中学生,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个起点,新的起点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老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

我们要学的知识也是新的,我们手上的一本新书是……

生:《历史与社会》。

师:同学们对这一新课肯定感到很好奇,这是怎样的•门课呢?我们该怎么学呢?今天我们要学些什么

呢?

师:我们先大概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简单介绍导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接着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听一听:《狼孩的故事》1920年,印度的一位牧师发现了一个与狼一块儿生活的女孩,并把她带回人

类社会,给她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卡玛拉二但她不会讲话,只会像狼一样嚎叫;不喜欢吃素的,喜欢吃生肉;

15岁的她只有相当于3岁小孩的智力水平;而且她不具有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一劳动能力。)

师:想•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人如果离开了社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

必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师:听了老师的小故事,接着老师要听大家讲故事了。

(活动一:谁知道《鲁滨逊漂流记》?能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吗?)

生:讲《鲁滨逊漂流记》(略)

师: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是否说明人是nJ■以离开社会而生活的?

(学生思考问题)

生:不是。因为鲁滨逊是从人类社会过去的,他不是出生在孤岛上的,如果他一生下来就在孤岛上,他

也可能会变成另一个“卡玛拉”。再说鲁滨逊已经在社会中接受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本领,这些都是他一

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他带的刀等工具也不是他自己造的……

师:对。《鲁滨逊漂流记》不能说明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活,相反更证明了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的,人

是社会的人。因为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所需要的工具、农具、种植的技术、捕猎的经验等都是从社会上“带”

去的。

师: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自己吗?人是不是一直就有的呢?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

(给出儿张猿人的图画,启发学生思考)

生:我们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最初和动物一样,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人了,所以我们说人是“高级动

师:回答得非常好。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以

及由人组成的社会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变,我们也一直在变。

(活动二:学生一起朗读诗,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启发学生思考)

(出示唐诗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

师:这首诗告诉大家什么?

生:说明一个人是会变的。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看“死”了。

师:对,人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应该学会用

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们看事物,观察问题都不能太绝对。(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联系的观

点、发展的观点)

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变,在进步,当然我们取得的许多成绩离不开我们周围的人。大家说对吗?

生:对。

(活动三:“说一说”:1.从出生之日起到现在,与哪些人发生过联系,这些人在自己的成长中提供了哪

些帮助?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社会各行各业仃哪些联系?)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我们要看到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学会去帮助别

人。这也说明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和问题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而不能用孤立

的眼光.我们不能做一个自私的人,而应该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联系的观点)

师:社会给予我们这么多,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做些事情,那么我们可

以做些什么呢?

(活动四:“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近几年我们宁波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灾和“电荒”。1.面对旱灾和“电

荒”,我们学生分别可以做些什么?

2.(课外作业)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人、社区、政府在这两方面又做了些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调查能力,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生:回答(略)

师:大家讲得很对,“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想法是错误的,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爱祖国要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不要“纸上谈兵”,要从实事做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社会的关系,也知道了社会的重要性,那么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活动五:你说我说: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回答(略)

师:(归纳)1.多看书,利用各种学习资源。2.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大事。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

师:社会进步的年轮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停下来。我们绝对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做“井

底之蛙”,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放眼世界,我们学习、了解《社会与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今天、为明天

服务的。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三年中给自己的人生绘上彩色的•笔。

注:

历史一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②过去的事实。

社会A:指由•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B: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

的人。

2-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姜山镇中学陈立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

3.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了解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

功能。

4.通过讨论、游戏、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

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

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更爱自己的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对一些地理概念的描述:如经纬网,空间概念的初步形成。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动手绘制社区

平面图,掌握地图三要素,加深对社区环境的了解。

四、课前准备

收集一些社区的图片、不同类型的地图、制作一些写上各种图例和注记的小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设置情景“我现在从学校出发,要到你家去玩,可是我并不认识你的家,你要用什么办法让我知道

你的家在哪里?”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姜山镇中学——我家”的路线图。

一、社区看我家

1、我家的位置

(学生出示)每人画的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所画的地图中,谁的看起来明白,谁的看起来不明白,原因何在,由此你认为一幅

地图应具备什么要素,才能使别人更容易读懂?(过渡到地图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2、地图三要素

①分组讨论:

(1)方向A、什么是方向?

B、一般来说,地图上辨别方向有哪几种方法?

C、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比例尺A、什么是比例尺?

B、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3)图例和注记A、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

B、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

②巩固练习:

(1)方向

(学生游戏)让两位同学站起来,让学生描述方向。

(看图练习)让学生根据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看图说出其中的方法,并在图上说明不同地方的方向。(特别

要强调: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学生活动)在练习指向标这个方法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如果有一个人在医院,他想到邮局(或银行)

去,他向你问路,你应该如何描述?

(2)比例尺

(学生计算)A、北京离天津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B、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长是12厘米。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

米?

(学生归纳)从这两道题中可以得出的公式:

(看图比较)比较宁波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哪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

结论: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越

小。

(3)图例和注记

(小组游戏)把一些常用的图例与相对应的注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位学生发一张,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加

深学生对图例和注记的识记。

(提问)让学生再巩固知识:地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地图的语言)

③回到课文

(学生讨论)(1)联系明阳小区三幅平面图,你认为哪一幅图你能更容易读懂?为什么?

(2)图1-3是用哪种方法来表示方向的?

(3)请你居委会在杜鹃家的什么位置?

(4)在图1-3上用尺子量出量从杜鹃家到王朋家的距离,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3、什么是社区

(学生说说)(1)联系明阳小区周围的环境,每个同学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情况。

(2)说说这些同学家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回答)什么是社区。

二、在社区中生活

(看书思考.)社区有哪些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读图回答)根据所给的图片回答社区相对应的功能。

(看图讨论)结合你家周围环境的特点,畅谈你理想中的社区。

(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对理想中社区的看法,假如你当上了这个社区的区长,你如何来管理这个社区呢?

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对这课内容的收获和启发。

布置作业:画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或学校的平面图。

最后,在《让爱住我家》的歌曲中结束。

3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邱隘实验中学忻万紫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平面图的能力,也了解了社区的主要功能,本课是在此基

础上对第•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认识社区是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起点,它以学生感受、观察、思考

社会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社区类型及不同类型社区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形

成区域间的差异与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社区的分类和差异。能够对社区的环境及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社区类型及不同社区间的差异和联系,使学生初步树江区域间既

有差异又有联系的观点,认识加强社区间联系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社区的类型和差异及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采用“讨论法”和“活动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本课教学中可进行社区差异的讨论,社区间联系

的讨论,便于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活动,使学生在

活动中学。本课活动主要有:课前的商店商品产地的调查活动。

五、教学准备:

(1)老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调查社区内商店商品的产地:收集关于本地与外地在资金、人员、信息往来方面的

资料

六、教学设计:

(-)出示明阳小区平面图和王村地形图,请同学完成两个任务:

(1)请同学分别代表杜鹃和王明结合地图介绍一下自己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

(2)请同学讨论分析这两幅地图描绘的区域有哪些不同点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明阳小区是典型的城市社区,而王村是典型的乡村社区。

(二)请同学根据课本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说说城市与乡村具体有哪些不同点?也就是城市与乡村是依据什

么来划分的?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出示补充资料。

乡村社区城市社区

社区规模规模较小,常为一个或几个向然村规模较大,人口密度高,常包括若干个小社区

主要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牧业、渔业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产业

景观特色建筑物相对低矮,与农田、牧场、建筑物高大、密集,并有一定的规划,

渔场等相间分布镶嵌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中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性弱,农民有故土难离人口流动性强,不但在不同的社区之间流

的思想动,也在不同的职业之间流动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密切,家族观念强亲缘关系和同乡关系相对较弱,人员之间的业缘关系较密切

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多与农业生产有关文体、娱乐活动,四季丰富多彩

教师叙述:城市也好,农村也好,都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演化而来。怎么理解呢?在人类社会早

期,人类过着穴居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时有没有社区。随后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耕作方式比较落

后,“刀耕火种”。这时村落是半固定的,初步形成社区。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出现的圈养和学会了用

牲畜的排泄物作为土壤的肥料,乡村部落才逐步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了社区。之后,其中一些村落的规模与

范围不断扩大,慢慢演化成城镇并进而发展为大城市。习惯上,我们把城市、农村这些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

区域统称为自然社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区里。(课件展示:识别不同的社区分类表“自然社

区”部分内容)

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国家,国家都有一定的区域范围,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逐级划分了不同的行政管

理范围,所以社区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行政社区。(出示“行政社区”部分内容)

(三)请同学说说自己详细的家庭地址

同学们提到的省、县、市、镇、村等就是一个个行政社区。

谁知道我国行政区划是怎样划分的吗?(媒体显示)

国家

(四)请同学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理解想想这种行政社区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媒体展示答案:行政社区是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管理范围的大小决定

了社区的不同规模。

社会进步的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同一个社区(城镇或乡村)里面又慢慢的分化出一些区域,每一个区域以某一

种社会活动为主,形成有功能特色的功能社区。

(五)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北京市地图,每一个小组分别对应地图上的ABCD四个地区,共同完成三个

任务:

(1)介绍本区域主要特征(2)介绍本区域主要功能(即主要是干什么?)

(3)给每个区域起个名字

在同学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分析了各区的功能差异,说明了他们的不同点。像这种围绕着人的不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区域,

我们称为功能社区。(媒体展示:“功能社区”部分内容)

不过,老师要强调的一点是:既然为功能社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而且在布局上必须合理。

(六)请同学从环境与资源开发、旅游、购物、科技等角度分析ABCD四个功能社区分布的合理性。

刚才我们是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其城区内不同的功能社区。

(七)我们同学能以自己的家乡为例介绍一下有哪些不同功能的社区吗?

通过刚才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社区是多种多样的,

(A)那么,这些差异大、类型多的社区是否存在共同点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匕教师总结:大多数社区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而不同的区域,对社会生活又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

(九)请学生展示课前调查结果:社区内的商店有哪些商品属本地生产?哪些商品是外地调运的?产地在哪

里?

(十)这些外地调运的东西为什么在本地区不能生产?(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方面进行考

虑)

(+--)为什么要调运外地的商品呢?(为满足人们生活多种多样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

(十二)区域之间的联系仅表现在商品的调运方面吗?你还知道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哪些方面可以发生联系?

并能用你看到的、听到的事例来说明。

(十三)请大家关注我们身边的社区,联系实际,分析一下我们生活的社区在哪些方面应加强与外地的合作?

怎样与外地合作?(分组讨论)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大家能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行或富有创意的想法,若在此基础上,我们

同学能做个有心人,再做一些调杳研究,而后以文字形式写信为政府领导,提出我们的建议,为我们的社区、

我们的家园经济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课堂总结:

分别请几个同学起来说说:在这节课中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学了今天的书本知识,你认为对你以后的

生活有什么启发?

课堂评价:请大家填写一下课堂教学的自评表

班级姓名学号

项目自我评价

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课

能否主动参与讨论

能否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否积极参与合作

对自己的发言主动性是否满意

对本堂课取得的收获是否满意

4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横溪镇中学葛成军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成两部分,首先通过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比例的地图。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

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等四幅地图的问题情景,探究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和利用地图,

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不同比例

尺的地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

的地图来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图的种类

难点:地图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师:收集地图、杭州、张家界的旅游资料

五、探究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

仅仅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今天,

地图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以及如何运用地图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学生

回答

教学探究教学探究一.选择合适的地图出示图1-11A和图1-11B提问:1.请同学们观察图1-11A和

图1-11B两幅地图,看它们有什么不同2.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3.如果想了

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哪幅地图?4.如果要坐火车浏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在

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A,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B,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小结:反映区域范围大的地图,

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二.巧用地图1情景探究一:出示《中国

铁路干线分布图》出示杭州旅游图,设计出自己的旅游方案。提示:1.教师下发有关杭州旅游景点的介绍

材料。2.教师告诉学生策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行程问题、景点停留时间、参观内容、以及路线兴趣.2

情景探究二:出示《鸡冠山等高线地形图》教师提问: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

的?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教

师讲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比

较各种线路,寻找最佳线路。3情景探究三:郭莉莉准备到湖南的张家界风景区游玩两天,想选择一个旅游

公司,请各小组以一个旅游公司路线策划组的身份,帮助她设计一条路线,争取她加入你们的旅游团。提示:

1.寻找风景区的出入口。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2.寻找过夜的宾馆、饭店。你准备晚上在哪个宾馆

住宿?3.大致确定第一天和第二要游览的景区(相对集中)。4.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4情景探究四:

出示《刘家窑乡土地利用图》,请同学们描述刘家窑乡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提示:1.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

地怎样分布的?有何特点?2.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有这种变化?3.1985年后非农用地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地图?

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从北

京到杭州的线路,说说沿途经过的大城市。讨论:到了杭州,我们该怎么去杭州玩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最

佳的旅游方案?学生互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分组设计线路,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设计

方案介绍方案互评方案(自己组投其他三组的票,并说说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认识了各种地图及其运用,相信大家通过以后的学习,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自我小结

作业请你利用相关地图对宁波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重组和开发,为游客策划一至二条旅游线路,并做好导

游介绍。时间为一周。

六、问题探讨

本课教学模式为探究式,学生选择和使用各类地图,并在教材创设的各种情境

中,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从地图上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在情感体验方面,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

热点话题(如旅游)并以其为主线,找到它与新知识的交接点。另外,应注意探究式教学不同于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应重视对教材的整合与重组,并要求课堂知识有一定的拓宽。探究性话题要能吸引学生,使学生

学到终生受益的技能。

5.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董玉娣中学叶力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

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

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

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材料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智能。

学与教的过程

导入新课:

【猜一猜】

显示杨利伟和神舟5号图片

设问: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显示加加林图片

设问;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叙述:加加林进入太空后,面对壮美的地球景观,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

球,应叫它水球。”这句话有道理吗?

显示地球自转动画和问题L陆地和海洋面积哪个大?

2、估算一下陆地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

显示“陆地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和文字“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总结:今天我们就从总体去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引出课题“大洲和大洋”。(这里教师可把学生分为陆

地组和海洋组,指导学生有侧重点去了解某一方面内容或可以来•次小型的比赛,看哪一组表现更为出色)

新课教学:

【辨一辨】

要求学生看书了解以下基本概念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可叫陆地组同学回答)

海洋海峡(可叫海洋组同学回答)

显示大陆和岛屿图(参见课文图2—3),要求学生看图说出相应的地理事物。

【找一找】

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教师可酌情选取)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岛屿:格陵兰岛台湾岛半岛:阿拉伯半岛群岛:马来群岛

(可叫陆地组同学完成)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可叫海洋组同学回答)

【比一比】

要求学生看图比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并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可叫陆地组同学完成)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可叫海洋组同学回答)

【填一填】

要求学生把以上地理事物用鼠标拖拉到空白图上相应的地理位置。同样陆地方面的地理事物可叫陆地组同学

完成,海洋方面的地理事物■叫海洋组同学完成。

【说一说】

1、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2、除南极洲外,哪些大洲的位置是两两对应的?

3、谁能说一说我们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4、学生活动(上讲台、边指图边讲):以上面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为例,你

作为事件中的主人公,请你说说你当时远行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到过哪些地方,还能讲讲你途中碰到过的事

或物吗?

(可叫陆地组同学回答)

1、根据海陆关系描述一下太平洋的位置?

2、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3、人类对海洋有哪些影响?

4、人类和海洋应该如何相处?(可叫海洋组同学回答)

在课件中单击相应的按纽,显示参考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云雨的故乡:地球水气的主要来源(画海陆水循环示意图)

资源的宝库:海水淡化、盐、鱼类资源、石油等。

贸易的通道:海峡(日本海上生命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捷径一马六甲海峡;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惟一通

道------直布罗陀海峡);海上航线(石油运输等)。

生存的空间:荷兰、澳门的围海造陆。

有些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应鼓励其课外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过

程进行评价,评一评哪一组表现最出色?

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亦可引导如)

1、为什么大陆的形状多是三角形?

2、为什么大洲是对称分布的?

3,为什么会有海洋和陆地?

4、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海水是从哪里来?

5、人类未来能不能在海里生活?

6、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是一直这样的?

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很感兴趣,又可能很难回答,甚至说的不着边际,但应该培养他们向未知挑战的精神和勇

气。或者引导他们课后去有关网站查找资料如“中国科普博览网“詹http:〃

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画一■画】

绘制一幅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大陆的轮廓)当然其他形式如卡通图片亦可

以,只要有创意,言之有理,就应鼓励)

6.第二课自然环境

姜山镇中学周元奎

教学过程

大家好,在上课之前,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我的一个外星朋友,他叫超人,来自外星球。(打出幻灯“超人”)

超人第一次来我们地球,他说:从太空看,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星球",很漂亮。(打出幻灯“旋转的地

球”)

引导学生叫忆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

可当他越靠近地球,它越显得千姿百态,于是收集了地球上很多不同的照片,左看右看觉得这些地方又有些

类似,想请同学们帮他分析分析。

(打出第一组图片,山脉、丘陵,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有何联系与不同)。

让学生分组讨论,三幅图又有何不同

(打出第二组图片,平原、高原)

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幅图又有何不同

(打出幻灯,五种地形类型表格)

逐一介绍它们的主要特征,并让学生举出著名的由脉、盆地、高原,得出宇波属于东南丘陵。

现在超人已知道,地球地形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现请同学们帮他找著名的山脉,平原,高原。(打出幻灯,

世界地形图)

超人在游历世界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在同一个星球上生存的人们,为何穿着,居住的房子等

等不一样呢?他又拍摄了几组照片。(打出第一组图片:傣族竹楼与因纽特人的冰屋)

首先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分别居住在哪个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北美《北极圈附近》)

他们的房子有何不同,从房子结构分析?(一个竹子做,一个冰做。竹楼下面架空,屋顶三角形,冰屋圆形,

只有一扇门)

房子建成这样有何作用?(竹楼通风,防潮——>降水太多冰屋御寒一>气温太低)

每个地区气温,降水•旦形成长期、稳定的特点就是该地区的气候,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气候与人们生活紧

密联系,那气候会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呢?(有影响)

(打出幻灯,傣族水稻种植业,因纽特人狩猎图)

先来分析傣族与因纽特人分别从事什么生产?(水稻种植与狩猎)

为什么因纽特人不从事水稻种植?(水稻生长需要雨热同期,而因纽特人不具备这一条件。)

可以看出气候会影响人们的生产,人们在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比如,

地中海沿岸各国旅游业特别发达,亚洲东南部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下节课再展开讨论)

既然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那世界上分为几种气候类型呢?(打出幻灯:世界气候图)

不同地区分别居于哪种气候类型?如果你是当地人,会怎样介绍当地的气候特点?(师点击六个不同地区,

分别由六位学生回答)

六位同学介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他们使用的词汇,我们可以看出:要介绍某地的气候特点,必须讲

清哪两方面?(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因素。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宁波气候有何特点?

全年比较温暖,夏季常下雨,比较热,冬季湿冷。

超人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已知道地球不同地形千差万别,气候也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适应

当地气候的过程中,形成富有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他决定好好地在地球上旅游一番,现给出以下儿个城

市:哈尔滨,拉萨、海南、昆明。假如你是某个旅行社的经理,你会建议超人去哪里?看看哪位经理最优秀,

能把它吸引到你的旅行社?

(拉萨:“日光城”;昆明:四季如春,“春城”;哈尔滨:冰雕,“冰城”;海南:全年比较热,阳光、沙滩、

大海,水果很多,冬天去舒服。)

(打出四个城市的风景照)世界各地地形千差万别,气候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我们祖国山川秀

美,风光迥异,同学们有机会好好游览一下我们的大好河山。

现超人邀请同学们对照图2-11,并结合你掌握的资料,选择一两个地区,想像一下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人

们生活可能具有那些特点。(下次课交流,谢谢同学们对波比的配合)。

7.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姜山镇中学张吉刚

一、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录音机播发歌曲《龙的传人》、《东方之珠》,设问:歌词中提到的头发、肤色等属于人的什么特征?

再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围绕不同肤色人的特点及分布进行交流、讨论、发表看法。问

题:1、黄色人种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2、白色人种有何特点?主要分布在哪?3、黑色人种有什么

特点?主要分布在哪?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穿插学生练习,及时反馈。教师对世界人种的小结,承转至引导

学生对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知识的探究。主要流程:1、师生共同探讨全球国家和地区总的概要。(穿插学生练

习)2、教师出示不同的国界的图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3、师出示两则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材料,

学生感知、体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4、补充时事材料,探讨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学

生主动参与课前信息收集,课堂上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不同生存条件、不同文化背景等因素下不同人

种的特点及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拓宽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构建学生小结:知识系统的构建。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知识系统的完善。学生对所学

知识进行整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并进行学法指导,体现教师的引导作

用。

学法指导课的结尾,教师请学生回忆学习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龙的传人》歌曲。

【提问】这两首歌的歌词中提到了肤色、头发、眼睛的颜色等。它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学生思考回答)

【叙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不同的人种。

【承转】那么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人种他们生活在哪?又都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世界大家

庭》中的一些知识。

【板书】世界大家庭

(新课教学)

【叙述】课前让你们查找有关不同人种方面的资料,现在分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在组内先交流一下。然

后派代表交流。

【板书】一、不同肤色的人们

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在组内充分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黄色人种的特点:皮肤是黄色的,头发黑而直,脸庞扁平。

黄色人种的分布:除中国人是黄色人种外,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也是黄色人种为主。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教师适当调控,否则其他内容没法交流。)

(教师补充)北美洲北部爱斯基摩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也属于黄色人种。据说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

移过去的。关于印第安人我们从很多美国影片中有所了解。

【承转】你们收集的资料真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组的发言就到这里结束。让别的组也有机会交流好

吗?下面请收集白色人种资料的组来交流。

白色人种的特点及分布:皮肤口或浅,头发弯曲,头发的颜色呈金黄色,鼻梁

高,嘴唇薄,他们身体上的汗毛要长。欧洲人大多是白色人种。

【叙述】白色人种除分布在欧洲外,其他大洲也有,我们可以看书本30页的《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比如

大洋州、南北美洲、非洲北部都有分布。

【承转】请收集黑色人种资料的组发言。

黑色人种的特点及分布:皮肤黑,头发黑而卷,脸平鼻宽,嘴唇厚。他们主要

分布在非洲,大洋州也有一些。

【提问】刚才同学们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作了介绍,但都没提各人种的人口数量。有没有同学收集

到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回答。

(世界上各人种的人口数量是不等的。白色人种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地54%:黄色人种第二,占37%:

黑色人种约占8.5%:还有其他混合人种约占0.5%。)

(以上部分如果学生已经回答了,可以省去)

【承转】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人种的资料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在课堂上--展示,课后利用板报再交

流。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世界三大人种有所了解。

【板书】二、国家和地区

【提问】你们是怎样理解国家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归纳】国家是有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在这个空间内有自己的主权,不允许别国侵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

国旗和国歌。

【提问】课前请你们收集资料,有没有收集到国旗的?

(学生一一出示国旗并介绍)

【练习】请同学们看书第31页图2—23,把下列国家的国旗与下图中的国家用线连起来,看谁连得最快?

(学生练习,评价反馈)

【提问】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那么国界线是怎样划分的?

请学生看书第32页图2—25,思考回答。

【归纳】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相临国家之间有的以山为界,有的沿河而行,还有的按经纬线划分。

【提问】下面请看课文32页第二自然段和下面两位小朋友的对放说明了什么呢?(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

展很不平衡。)

【叙述】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提问】你所知道的国家哪些是发达国家?明B些是发展中国家?(学生回答)

【小结】发达国家以欧洲居多,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大部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承转】我们已对一些国家的情况进行了交流。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材料。请大家来看一下,你能从中

得到一些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世界上存在着……问题。)

【承转】那么,当今世界各国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呢?看第33页课文和图片,也可以联系我们刚刚学过的内

容。(环境、资源问题,和平、发展与合作问题等。)

【叙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须我们大家共同去关注它、研究它。以后我们对这些内容再做

专题探究。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是怎样学的?

(学生小结的同时,教师多媒体出示本课知识要点,并进行学法指导)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知道了世界是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按不

同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欧洲国家属于发达国

家;另外还了解了面积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

【作业】课后用你们收集到的信息出一期有关世界各国知识的黑板报专栏。

问题研讨

“关心世界大家庭”一目所列举的环境、资源、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强调的是国际间、区域间合作的

重要性,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上。

8综合探究: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蓝青学校洪伟源

一、结构分析

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社会、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

地球:把学生头脑中的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

最大程度地利用地球仪进行观察与分析。

第二部分“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

位置,来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

二、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探究,能借助地球仪指出经纬线及基本特点。

2、通过地球仪的使用,能运用地球仪和经纬网确定一地的位置,并能简要说出位置特点。

3、通过观察和使用地球仪,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良好

的学习态度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线概念、特点、经纬度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2、教学难点:东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与思路:

以“分组合作讨论”为载体,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基本形式,以“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为目标,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经线及经度,纬线及纬度,经纬网、东西两半球投影片、地球仪(7-10个)

教学探究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由已学过的内容同学们知道:要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可以借助中国地形或气候图。那要了解全球

的情况有哪些方法呢?从而引入课题和第一个内容。分组思考,讨论,然后提出各组的看法,(可能会说:

借助世界地图,航天飞机上观察拍照,借助地球仪实地考察等)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探究一、观察地球仪环节1、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示学生从地球仪的形状、组成、表面构成颜色、

线条、文字、图例等多角度仔细观察),然后针对性提问:①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②你能把观察结果说

出来吗?2、过渡说明:从地球仪上,同学们发现上面有海洋、陆地、国家、山脉、河流等,还有很多纵横交

错的线。这是什么线呢?地球表面真的有这些线吗?3、教师在简介地轴、南极、北极后引出经线的概念并板

书。4,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回答问题:①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长度相同吗?②经线与南北极有什么关

系?指示什么方向?③经线上的度数,地球仪上经线划分了多少度?教师对学生表现作鼓励性评价后再问:

④经度分哪两部分?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划分的;⑤东西半球怎样划分的?我国在东西哪半球?教师根据学

生回答,先作鼓励性的评价,然后出示经线及经度投影片,再对两问作补充,〈板书0。经线和西经20。及

东经1600经线)然后转入。5、过渡引入:地球仪上,除经线外还有与经线垂直的圆圈,这就是纬线,现

在我们来观察纬线和它的特点。6、教师根据学生观察进度提问:①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长度相同吗?②

经线是半圆形,纬线是什么形状?③地球仪上纬线划分了多少度?教师活动学生分组,仔细观察各组地球仪,

组内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并填写教材P.35四个相关的填空。每组推选代表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再次观察地

球仪[:纵横交错的线,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按教师所讲,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南北极和经线。学

生分组观察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问题后,然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观察,并在地球仪上找经

度划分起点和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回答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学生在教材中记下0。经线和东西半球分

界线:20OW和160OE。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找到纬线,先按照教材P.36I:问题逐个观察,思考讨论,然

后将结论用铅笔写在问题后。学生在先前观察基础上,结合记录的结果,再观察、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教学探究一、观察地球仪教师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并记分后再问:④纬度分哪两部分?是以哪条纬线为起

点?⑤南北半球怎样划分?我在南北哪半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先作鼓励性评价,再出示纬线及纬度投影

片补充两问题,同时板书〈00纬线、赤道,南北极纬度),然后转入下一内容: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标注的纬

度并找到中国后,讨论回答,〈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学生在书中记下板书内容和地球仪对照.

教学探究二、使用地球仪环节〈板书〉我们在了解了经纬线及经纬度以后,就可以利用地球仪了解一地的位

置: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36中问方框的要求完成三个问题。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三问题。教师补充东西

南北四方位英文表示法含义及第三题第(2)问内容。教师评价记分后转入:2、利用经纬网分析•地的位置

特点。教师先说明经纬网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感知;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6,资料Y高、

中、低纬的划分)资料二(五带的划分)后提问。①从图册P.19可看出,南半球高、中、低纬的纬度范围怎

样?②南半球有哪几个温度带?度数各是多少?教师鼓励性评价后,转入下问:4、请同学们结合地球仪与教

材P37图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①我国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半球还是西半球?②我国

大部分在什么纬度带,澳大利亚呢?③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五带中的哪一带?巴西呢?教师活动学生认真听清

任务后,观察地球仪,并在题F后标注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第一题第2问可有多种结果,第三题第二问学生

可能知之不多〉。学生依自己标注结果回答后在第三题第二问后加上正确答案。学生看教材P37图或地球仪,

感知经纬网的含义。学生结合地球仪和教材P.37或图册P.19,明确两资料含义。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图册P.19

下三幅图,结合起来思考回答。学生看书中图,再观察地球仪对照教师提出问题,运用本课已学到的知识和

技能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并回答教师提问。学生活动

教师鼓励性评价,并让学生在图上找巴西和澳大利亚与中国比较,然后出示经纬网投影片强化。5、引导学

生共同讨论:我国跨多少经度:按经度每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算,我国最东最西时间大约差多少小时?教

师举例说明,鼓励学生后转入下环节。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五带中的位置比较,强化对不同位置

的理解。学生先根据提示讨论,然后在教师举例和引导下,得出结论写在书上。

提问小结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本课没提到的知识?3、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

师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发表意见。

作业1、完成填充图册P.8第1、2题;2、思考:为什么美国的NBA篮球赛在美国第一天晚上进行,而我

们却在第二天早上看现场直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充图册,课后讨论思考题,可作为兴趣探究,保持学

生探究欲望。

9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

董玉娣中学朱红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优越性;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掌握中国的行

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上熟练指出它们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协作交流、建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同学合作,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相关资

料,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

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

2.通过“你说我说、展示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协作交流的成果,建构知识框架。从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述

能力。

3.通过“初试牛刀、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疆域辽阔”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青少年对国家应有的责

任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中国政区拼图:先印好中国政区图,上好颜色,粘在硬纸片上,然后按行政区剪下即成拼图。(在

自制拼图的过程中,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位置)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播放歌曲《大中国》。

过渡引导:歌曲中的家一中国,是你我大家共有的家,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了解你我共有的这个家。看哪

一组同学对自己的“家”了解的更多、更详细。

新课学习

协作交流、建构知识(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为一组,相互协作,利用地图及所查资料完成题目)

(一)阅读“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国别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位次

俄罗斯17101

加拿大9972

中国9603

美国9374

巴西8515

澳大利亚7686

印度2977

请回答:中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位,与洲面积最接近。

(二)阅读课本第40页图3-1“中国的疆域

1.根据我国的轮廓,快速找出我国的四个端点。

—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最东端: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用直尺量出南北、东西的图上距离。利用该图的比例尺,计算我国南北、东西的实际距离。

3.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E—135°E;纬度范围:4°N—53°N。

从经度范围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范围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学习,对我国的疆域,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我国的范围很大。

5.(1)模拟探险活动:A: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陆I:邻国,共几个?分别是哪儿国?

B: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经过的大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最大的岛屿的名称。

AB两组同学迅速交流一下,想一想中国疆域位置有什么特点?

—陆上邻国依次是:

东:朝鲜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大海(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岛屿:台湾岛(最大)、海南岛(第二)。

(三)阅读《历史与社会图册》第16页世界政治地图。

1.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一英国是欧亚大陆西部的岛国,濒临大西洋;蒙古位于亚洲,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内陆国;美国位于太

平洋东岸,濒临三大洋;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既不象英国那

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

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3.这样的疆域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

处?

一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那么多国家相邻,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四)阅读课本第42页图3-3“中国的行政区划”及43页“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

行政中心”,浏览“中国行政区划动画”。

1.读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宇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湖”:指洞庭湖;“河指黄河;“山指太行山。

2.说出有陆上疆界的省(区),从东北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沿国界有,共有个省(区)与

邻国接壤。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9

3.说出沿海省(区、直辖市),从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共有个。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14

4.请来归纳一下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的由来。

(1)找出取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作简称的(19个)

如京(北京市)、黑(黑龙江省)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2)找出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的(6个)

如湘(湖南省有湘江)、皖(安徽省有皖山,现名霍山)

(3)用本省的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13个)

如冀(河北省)、鲁(山东省)

5.各省区之最

(1)最南、最北、最西、最东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什么?

----最南:海南;最北:黑龙江;最西:新疆;最东:黑龙江。

(2)面积最大的省区是: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o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区是;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4)看哪条重要纬线穿过我国,自西向东穿过哪几个省区?

—北回归线从我国的南部穿过,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个省区。

(5)全部在热带范围内的省区是。一海南省

二.“你说我说、展示成果(完成协作交流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回答,看哪一组说得好。结合多媒体课件。)

三.“初试牛刀、巩固练习”(学生比赛自制拼图(操作“中国行政区划拼图动画”);完成教师课件中的读图

操作及情境模拟和猜谜活动)。

情境模拟:

(1)早春二月时,我想到黑龙江省旅游,我应该穿什么衣服呢?尽情旅游3天以后,我坐飞机直抵海南,

我该换装束吗?哪位同学替我参谋一下,并说明理由?

(2)北京时间6点,我们在乌苏里江上能否看到太阳?如果此刻我们是在帕米尔高原上呢?请说明理由。

猜谜(猜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行政中心):

银河渡口一船出长江口——

氮磷钾一千里戈壁一

四季少了受秋冬一带枪的人一

夸夸其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