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854第1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 4322171.1建筑学概述 4155531.1.1建筑学的定义 4233941.1.2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44251.1.3建筑学的核心内容 430121.2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4113411.2.1城市规划的定义 5115391.2.2城市规划的层次与类型 5263221.2.3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571181.3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5212191.3.1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 5300701.3.2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562621.3.3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 510432第2章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5326932.1建筑设计原则 5185052.1.1功能性原则 559892.1.2美学原则 5153532.1.3环保与节能原则 6131122.1.4可持续发展原则 637062.1.5安全性原则 6107282.2建筑设计方法 6162372.2.1空间组织方法 6146202.2.2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621182.2.3建筑表皮设计方法 6259422.2.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6125262.2.5数字化设计方法 678092.3建筑设计创新 6150102.3.1设计理念创新 6301782.3.2技术创新 768272.3.3形式创新 7226322.3.4空间创新 7194182.3.5生态创新 76327第3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 7299423.1城市规划编制 7118793.1.1编制原则 749843.1.2编制内容 7318153.1.3编制程序 7218343.1.4技术规范 7157783.2城市规划实施 7249353.2.1实施原则 8314553.2.2实施主体 837243.2.3实施程序 8102303.2.4监督管理 8164723.3城市规划管理 8254713.3.1管理体制 898733.3.2管理制度 8172713.3.3公众参与 8141813.3.4信息化管理 8176423.3.5档案管理 817633第4章建筑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 8240934.1建筑空间组织 8202124.1.1空间组织的概念 8284094.1.2空间组织原则 9324424.1.3空间组织方法 9270664.2建筑功能布局 9237754.2.1功能布局的概念 977324.2.2功能布局原则 993044.2.3功能布局方法 1092634.3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10235064.3.1空间与功能的相互影响 1014434.3.2空间与功能的适应性 10295564.3.3空间与功能的协同优化 104064第5章建筑结构与构造 10209805.1建筑结构设计 10109785.1.1结构设计原则 10212595.1.2结构设计内容 10205815.1.3结构设计规范 1127615.2建筑构造方法 11185485.2.1建筑构造基本概念 11318405.2.2常见构造方法 11162595.2.3构造方法选择 11103275.3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创新 11108415.3.1创新意义 11136365.3.2创新方向 1120058第6章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 12203596.1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 12145636.1.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326616.1.2生态保护规划原则 1217596.1.3生态保护规划内容 12296476.2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 1296696.2.1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12250936.2.2城市绿化规划原则 12167816.2.3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内容 1215506.3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13285256.3.1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13118046.3.2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13254326.3.3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案例 132743第7章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13119247.1城市交通规划原则 13264977.1.1整体性原则 13143077.1.2可持续原则 13233467.1.3人本原则 13251077.1.4科学性原则 13124057.1.5灵活性原则 13153467.2城市交通设计方法 1357597.2.1交通需求分析 13115127.2.2道路网络设计 14244807.2.3公共交通规划 14276827.2.4交通设施设计 1413097.2.5交通组织与管理 14150657.3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 1489767.3.1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关系 14276087.3.2交通引导土地利用 14297387.3.3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协调 14159767.3.4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 14216317.3.5历史文化保护与交通规划 146263第8章建筑美学与城市规划审美 15194038.1建筑美学基本概念 15159448.1.1建筑美的内涵 15253008.1.2建筑审美原则 15237668.1.3建筑美学发展历程 15258068.2建筑美学设计方法 1592478.2.1形态设计 15299338.2.2材料与色彩运用 15227698.2.3光影处理 15249748.2.4绿色建筑设计 16168778.3城市规划审美 16106528.3.1城市空间布局 16127668.3.2城市景观设计 1636078.3.3城市建筑风貌 16167968.3.4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1663838.3.5公共艺术介入 167683第9章建筑与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 1629559.1数字化设计技术 16130169.1.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6314139.1.2建筑信息模型(BIM) 163919.1.3参数化设计 17191419.2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17110409.2.1绿色建筑材料 1756939.2.2被动式设计 17120389.2.3生态城市规划 1767159.3智能城市规划 17112939.3.1智能交通系统 17244179.3.2智能能源管理 1783299.3.3智慧城市建设 18192419.3.4城市大数据分析 1817459第10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182579510.1建筑案例解析 181554110.1.1案例一:某城市地标性建筑 181278010.1.2案例二: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 18751110.2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182952710.2.1案例一:某生态新城规划 183181010.2.2案例二:某城市旧区改造规划 18145110.3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探讨 182819210.3.1案例一:某城市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18489810.3.2案例二:某城市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设计 1994310.3.3案例三:某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与开发 19第1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1.1建筑学概述1.1.1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美学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人类创造舒适、美观、实用的生活空间。1.1.2建筑学的发展历程建筑学的发展历程悠久,从古代的原始住宅、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到现代的摩天大楼、绿色建筑,建筑学始终伴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学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1.1.3建筑学的核心内容建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建筑美学等。其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环节,涉及到建筑物的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形态塑造等方面。1.2城市规划基本概念1.2.1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导和控制的过程,旨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1.2.2城市规划的层次与类型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其中,总体规划是对城市长远发展的宏观指导,详细规划则是对具体建设项目的微观调控。城市规划还包括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类型。1.2.3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效率性、生态性、安全性等。1.3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3.1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建筑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规划为建筑提供了宏观指导和空间布局,建筑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和体现。1.3.2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建筑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关系到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优秀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3.3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建筑物的选址、规模、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二是对建筑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景观风貌等方面的指导;三是对建筑技术、材料、环保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第2章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2.1建筑设计原则2.1.1功能性原则建筑设计应首先满足使用功能,保证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为使用者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体验。2.1.2美学原则建筑外观应遵循美学规律,注重比例、尺度、材料及色彩的搭配,创造和谐、美观的建筑形象。2.1.3环保与节能原则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2.1.4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2.1.5安全性原则建筑设计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满足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2.2建筑设计方法2.2.1空间组织方法空间组织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包括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景观布局等方面,旨在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2.2结构体系设计方法结构体系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美学、经济及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2.2.3建筑表皮设计方法建筑表皮设计是建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面造型、材料选用、色彩搭配等方面,应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和气质。2.2.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绿色建筑设计应从生态、环保、节能等方面入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2.5数字化设计方法数字化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高建筑设计的精确度和效率,实现建筑造型和结构优化的有机结合。2.3建筑设计创新2.3.1设计理念创新建筑设计创新首先要从设计理念入手,摸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建筑理念,引导建筑行业发展。2.3.2技术创新建筑设计创新要紧跟科技发展,运用新型材料、先进设备和创新施工工艺,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2.3.3形式创新建筑形式创新要突破传统束缚,摸索富有创意的建筑造型,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2.3.4空间创新空间创新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通过创新的空间组织方式,为使用者提供独特、舒适的空间体验。2.3.5生态创新生态创新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第3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3.1城市规划编制3.1.1编制原则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效益最大化等原则。3.1.2编制内容城市规划编制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内容。3.1.3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编制应按照项目立项、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审批等程序进行。3.1.4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2城市规划实施3.2.1实施原则城市规划实施应遵循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协同推进、分期实施、动态调整等原则。3.2.2实施主体城市规划实施主体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3.2.3实施程序城市规划实施应按照规划审批、项目立项、土地供应、建设实施、验收投入使用等程序进行。3.2.4监督管理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3.3城市规划管理3.3.1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3.3.2管理制度城市规划管理应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3.3.3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公众意见,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3.3.4信息化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3.3.5档案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应加强规划档案的管理,保证规划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第4章建筑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4.1建筑空间组织4.1.1空间组织的概念空间组织是指建筑内各个功能空间在平面布局和立体组合中的相互关系与配置。合理的空间组织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4.1.2空间组织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各区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2)流线组织合理:建筑内的人流、物流、视线等流线组织应简洁、顺畅,避免交叉和干扰。(3)空间序列有序:建筑空间应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使人们在空间体验上有层次感和节奏感。(4)空间灵活性:空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使用需求和功能变化。4.1.3空间组织方法(1)对称式:以中轴线为核心,两侧空间对称布局,适用于庄重、严肃的建筑风格。(2)非对称式:空间布局自由灵活,适用于现代建筑风格。(3)环绕式:空间围绕中心区域布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氛围和景观效果。4.2建筑功能布局4.2.1功能布局的概念功能布局是指将建筑物内各种功能空间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以满足使用需求和提高空间利用率。4.2.2功能布局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将空间分为公共区、半公共区、私密区等,使各区域功能明确。(2)空间组合合理:充分考虑各功能空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空间的有效组合和利用。(3)尺度适宜:功能空间的尺度应与使用需求相匹配,既不过大也不过小。(4)灵活性:功能布局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使用场景和功能变化。4.2.3功能布局方法(1)分区布局: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实现功能空间的有序组合。(2)模块化布局:将建筑空间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实现空间的灵活组合和扩展。(3)层次布局:按照功能空间的等级和重要性,进行分层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4.3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建筑空间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舒适性。4.3.1空间与功能的相互影响(1)空间形态对功能的影响:不同的空间形态适用于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圆形空间适用于聚会、交流等公共活动,方形空间适用于办公、学习等私密活动。(2)功能需求对空间的影响:功能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空间组织的变化,如建筑功能由单一用途转变为多功能使用,空间组织也需要相应调整。4.3.2空间与功能的适应性空间与功能的适应性是指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适应不同使用场景和功能变化的能力。4.3.3空间与功能的协同优化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与功能的协同优化,实现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第5章建筑结构与构造5.1建筑结构设计5.1.1结构设计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设计师需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5.1.2结构设计内容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2)结构计算:对建筑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变形计算,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构件设计: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各类结构构件,包括梁、板、柱、墙等。(4)连接设计:设计结构各部分的连接节点,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5.1.3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5.2建筑构造方法5.2.1建筑构造基本概念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构造方法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空间组合、材料应用等方面。5.2.2常见构造方法(1)砌体结构:采用砖、砌块等材料,通过砌筑方式形成的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由梁、板、柱等构件组成的框架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和空间灵活性。(3)剪力墙结构:利用墙体承受水平荷载,具有较好的抗侧刚度。(4)钢结构: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重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特点。5.2.3构造方法选择构造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5.3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创新5.3.1创新意义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创新是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经济性和环保性。5.3.2创新方向(1)新型结构体系:摸索和研究新型结构体系,如索结构、膜结构等。(2)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3)数字化设计:运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结构设计的精确度和效率。(4)预制装配式建筑:推广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5)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6章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6.1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6.1.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节主要阐述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6.1.2生态保护规划原则生态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区域协同、科学合理。这些原则将指导城市规划中生态保护的具体实践。6.1.3生态保护规划内容生态保护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态功能区划分、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生态监测与评估。6.2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6.2.1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城市绿化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增进市民福祉的重要手段。本节介绍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6.2.2城市绿化规划原则城市绿化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美化环境、节约资源。6.2.3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内容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设计、街道绿化设计、居住区绿化设计、城市景观设计。6.3生态城市规划实践6.3.1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生态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6.3.2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本节介绍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方法: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功能区划分、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等。6.3.3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市规划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借鉴。第7章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7.1城市交通规划原则7.1.1整体性原则城市交通规划应从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7.1.2可持续原则城市交通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交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降低交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7.1.3人本原则城市交通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核心,关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提高交通系统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7.1.4科学性原则城市交通规划应依据交通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合理预测城市交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7.1.5灵活性原则城市交通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为未来交通发展留有余地。7.2城市交通设计方法7.2.1交通需求分析分析城市交通需求,包括出行、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等方面,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7.2.2道路网络设计根据城市规模、功能和地形地貌,设计合理、高效的道路网络,包括道路等级、密度、布局和交叉口设计等。7.2.3公共交通规划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布局和运营组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7.2.4交通设施设计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包括停车场、公交站场、换乘枢纽等,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停车、换乘需求。7.2.5交通组织与管理通过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7.3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7.3.1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关系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交通需求的变化。7.3.2交通引导土地利用通过交通规划引导土地利用,实现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7.3.3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协调合理布局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7.3.4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敏感区域的破坏,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7.3.5历史文化保护与交通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交通规划与设计。第8章建筑美学与城市规划审美8.1建筑美学基本概念建筑美学作为研究建筑艺术性的学科,主要关注建筑的审美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本节将阐述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美的内涵、建筑审美原则以及建筑美学的发展历程。8.1.1建筑美的内涵建筑美是指建筑在形态、结构、材料、色彩、光影等方面所展现的审美特征。建筑美具有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8.1.2建筑审美原则建筑审美原则包括和谐统一、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这些原则指导着建筑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美的追求。8.1.3建筑美学发展历程建筑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时期,建筑美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建筑美学则强调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生态主义等理念。8.2建筑美学设计方法建筑美学设计方法是指建筑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的美学原则和技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建筑美学设计方法。8.2.1形态设计形态设计是建筑美学的基础,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等。形态设计要求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追求美的形式与内涵。8.2.2材料与色彩运用建筑材料和色彩的运用对建筑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材料搭配和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建筑的表现力,提升建筑的美感。8.2.3光影处理光影是建筑美学中不可忽视的元素。通过巧妙地处理光影关系,可以丰富建筑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富有层次和变化的建筑空间。8.2.4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生态、节能、环保,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3城市规划审美城市规划审美关注城市空间的整体美感和文化内涵。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市规划审美。8.3.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升城市的美感和功能。8.3.2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城市公共空间、绿地、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规划与设计。优美的城市景观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8.3.3城市建筑风貌城市建筑风貌是城市规划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和引导建筑风貌,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8.3.4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在城市规划中,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弘扬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8.3.5公共艺术介入公共艺术是城市规划审美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共艺术介入,可以丰富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第9章建筑与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9.1数字化设计技术9.1.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CAD软件,设计师可以更高效、精确地完成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初步设计与方案修改。CAD技术还有助于实现设计方案的可视化,提高设计质量。9.1.2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建筑与城市规划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BIM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三维模型,实现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BIM技术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9.1.3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是近年来建筑领域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它通过编写算法和程序,实现设计参数的自动调整和优化。参数化设计为建筑与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设计方案更具创新性和灵活性。9.2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9.2.1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负荷较小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选用绿色建筑材料有助于降低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9.2.2被动式设计被动式设计是通过建筑物的朝向、开窗方式、隔热功能等设计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