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503第1章引言 4143171.1范围 4222721.2参考文献 4297141.3术语和定义 4160391.3.1标题标准化 419131.3.2计量管理体系 4188181.3.3作业指导书 4110941.3.4建立与实施 4219531.3.5持续改进 520415第2章管理体系建立 5315432.1管理体系概述 5237852.1.1管理体系的定义 5148952.1.2管理体系的组成 5202802.1.3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5117072.2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632732.2.1编制原则 6178052.2.2编制方法 621482.2.3编制要求 6275582.3管理体系文件审批与发布 694692.3.1审批流程 6236372.3.2发布与实施 797652.3.3文件修订 727488第3章组织结构及职责 774513.1组织结构设置 718743.2各部门职责划分 7326133.2.1决策层 751753.2.2管理层 8151183.3岗位职责明确 8167273.3.1决策层 8322553.3.2管理层 8229583.3.3执行层 9207583.3.4支持层 919760第4章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9278694.1计量管理体系概述 9248564.1.1计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974404.1.2计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9102014.1.3计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9290224.2计量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995744.2.1计量设备的选型 9115124.2.2计量设备的配置 10273744.2.3计量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10133064.3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033904.3.1文件编制原则 10278204.3.2文件编制内容 10131554.3.3文件的发布和实施 1031784第5章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 11100615.1标准化管理体系概述 11166275.1.1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定义 11246935.1.2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目的 11172795.1.3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 112215.2标准化文件的编制 11214375.2.1文件编制的原则 11160965.2.2文件编制的程序 1110525.2.3文件编制的要求 11191145.3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 12301255.3.1实施步骤 12297795.3.2改进措施 12179895.3.3持续改进的途径 1216369第6章过程控制与监测 12145486.1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12161616.1.1保证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2126196.1.2过程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29716.2关键过程识别与控制 13104326.2.1关键过程的识别: 13241216.2.2关键过程的控制: 1391416.3监测、分析与改进 13268096.3.1监测: 13173336.3.2分析: 13136566.3.3改进: 135786第7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3221447.1培训计划与实施 1364587.1.1培训需求分析 143817.1.2制定培训计划 14205597.1.3培训实施 14169517.1.4培训资料管理 14127597.2培训效果评估 14127027.2.1培训考核 14108197.2.2评估方法 14278067.2.3评估结果应用 1492467.3人员能力保持与管理 14142337.3.1能力监控 14281987.3.2持续改进 14232177.3.3人员能力档案管理 14314647.3.4人才培养与激励 1525965第8章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1536658.1内部审核程序 15154858.1.1内部审核的目的与原则 15207058.1.2内部审核计划 15109228.1.3内部审核准备 15157148.1.4内部审核执行 15138758.1.5内部审核报告 15177358.1.6不符合项整改与跟踪 15179588.2内部审核实施 15105348.2.1审核活动的启动 15162518.2.2现场审核 16117588.2.3审核记录与证据收集 16163708.2.4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报告 16237418.2.5审核报告编写与提交 1633388.3管理评审程序与实施 16108888.3.1管理评审的目的与原则 16162688.3.2管理评审计划 1635768.3.3管理评审准备 16144558.3.4管理评审实施 16320358.3.5管理评审报告 1646948.3.6改进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1623046第9章不符合项与纠正措施 1767309.1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报告 17194439.1.1不符合项的定义 17302799.1.2不符合项的识别 17136489.1.3不符合项的报告 1726479.2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7123709.2.1纠正措施的制定 17319699.2.2纠正措施的实施 1747699.3预防措施的实施与跟踪 18313069.3.1预防措施的制定 18140859.3.2预防措施的实施与跟踪 186755第10章持续改进与体系优化 18141810.1持续改进机制 18781010.1.1改进目标的设定 181376110.1.2过程监控与数据分析 181363110.1.3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82560510.1.4改进成果的分享与推广 18643510.2体系优化策略 18663710.2.1体系架构优化 181889410.2.2流程优化 191109610.2.3标准化与规范化 192339810.2.4激励与约束机制 19529010.3改进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193027510.3.1改进措施的实施 191132410.3.2效果评估 191259610.3.3改进周期的调整 19第1章引言1.1范围本章旨在阐述标题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作业指导书的目的、适用范围及主要结构。本指导书规定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标题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步骤、方法及相关要求。适用于各类企业、机构在开展标题标准化及计量管理工作时的参考与指导。1.2参考文献为保证本指导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文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2)国内外关于标题标准化与计量管理的研究成果;(3)各行业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1.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1.3.1标题标准化标题标准化是指对文档、报告、图表等载体中的标题进行规范,使其具有明确、简洁、一致的特点,便于信息传递和理解。1.3.2计量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现计量活动的有效策划、运行、监控和持续改进,对计量设备、人员、方法、过程等进行全面管理的体系。1.3.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指对特定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管理要求等进行详细阐述的书面文件,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管理。1.3.4建立与实施建立与实施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标题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有效执行,实现体系目标的过程。1.3.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在标题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完善操作流程,提高体系运行效果和效率。第2章管理体系建立2.1管理体系概述本章主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概述,包括管理体系的定义、组成、建立意义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通过对管理体系的深入了解,为后续体系文件的编制和实施打下坚实基础。2.1.1管理体系的定义管理体系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活动的协调一致,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制定的一系列方针、目标、程序、规程和记录等文件构成的有机整体。2.1.2管理体系的组成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方针与目标: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预期成果;(2)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3)程序与规程:规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方法;(4)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5)运行控制:对组织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监控;(6)绩效评价:评估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7)信息管理:保证管理体系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8)风险管理: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风险;(9)内部审核与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查找不足,实施改进。2.1.3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2)保障组织长期稳定发展;(3)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4)提升组织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5)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6)降低运营风险。2.2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本节主要阐述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方法和要求。2.2.1编制原则(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结合组织实际情况,保证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系统、完整、清晰、简洁;(4)便于内部沟通、外部交流;(5)持续改进。2.2.2编制方法(1)成立文件编制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需求分析;(3)编写文件草案,进行内部讨论和修改;(4)形成正式文件,进行试用和修订;(5)正式发布。2.2.3编制要求(1)文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2)文件内容具体、明确,避免歧义;(3)文件格式规范,统一编号;(4)文件便于查阅和保管。2.3管理体系文件审批与发布管理体系文件在正式发布前,需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2.3.1审批流程(1)文件编制小组内部审批;(2)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3)组织高层领导审批;(4)如有需要,可进行专家评审。2.3.2发布与实施管理体系文件经审批通过后,由组织高层领导进行发布,并在组织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了解和掌握文件内容。同时监督文件的实施,对不符合文件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改进。2.3.3文件修订管理体系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实际问题或需求变化,应及时进行修订。修订过程参照文件编制和审批流程进行。保证管理体系文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第3章组织结构及职责3.1组织结构设置为保证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实施,应设立清晰、高效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确,避免职责交叉或缺失;(2)权责一致:各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具有相应的权限,保证工作顺利开展;(3)协同高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4)持续改进:组织结构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包括以下层级:(1)决策层:负责制定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审批重大事项;(2)管理层: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工作;(4)支持层:为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支持。3.2各部门职责划分3.2.1决策层(1)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制定企业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审批重大事项;(2)副总经理(或分管领导):协助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审批重要事项。3.2.2管理层(1)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组织标准化培训,监督标准化工作的实施;(2)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企业计量管理制度,组织计量设备检定、校准,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3)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计量管理工作,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要求;(4)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符合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原材料、设备等;(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3.3岗位职责明确3.3.1决策层(1)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审批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2)副总经理(或分管领导):负责组织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内审、管评等工作,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3.3.2管理层(1)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制定、修订标准化管理制度,组织标准化培训,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2)计量管理部门经理:负责制定、修订计量管理制度,组织计量设备检定、校准,对计量数据进行审核;(3)生产部门经理: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计量管理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4)采购部门经理:负责采购符合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原材料、设备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5)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负责组织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3.3.3执行层(1)标准化工程师:负责制定、修订具体标准化文件,指导、检查各部门标准化工作的实施;(2)计量工程师:负责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3)生产操作人员:按照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生产操作;(4)采购员:根据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采购活动;(5)培训师:负责组织、实施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3.3.4支持层(1)技术支持人员:为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2)行政管理人员:为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行政支持;(3)财务人员:为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财务支持。第4章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4.1计量管理体系概述4.1.1计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计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现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对计量活动进行策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过程。它包括计量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维护、管理和计量数据的处理等方面。4.1.2计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建立计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和有效,为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4.1.3计量管理体系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和技术;(3)系统管理原则:对计量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管理水平。4.2计量设备的选择与配置4.2.1计量设备的选型根据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要求和计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包括设备类型、量程、精度和功能等。4.2.2计量设备的配置(1)保证计量设备的数量、类型和功能满足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要求;(2)合理布局计量设备,便于生产操作和计量管理;(3)建立计量设备台账,明确设备名称、型号、量程、精度、购置日期和检定周期等信息。4.2.3计量设备的校准和检定(1)制定校准和检定计划,保证计量设备在有效期内;(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检定,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3)对校准和检定结果进行记录,保存相关资料。4.3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4.3.1文件编制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保证文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内容完整,层次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4.3.2文件编制内容(1)计量管理手册:阐述计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结构、职责和资源配置等;(2)程序文件:明确计量活动的过程控制要求,包括计量设备的选择、配置、校准、检定、使用和维护等;(3)作业指导书:具体描述各项计量活动的操作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4)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计量活动的过程数据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4.3.3文件的发布和实施(1)文件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2)发布文件,保证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文件内容;(3)按照文件要求实施计量活动,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持续改进计量管理体系。第5章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5.1标准化管理体系概述5.1.1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定义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为实现组织目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活动。5.1.2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目的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旨在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5.1.3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依据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标准;(2)系统性:保证管理体系各要素相互关联、协同作用;(3)动态性: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标准;(4)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标准化管理活动;(5)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绩效。5.2标准化文件的编制5.2.1文件编制的原则(1)简化:简化文件内容,便于理解和操作;(2)明确:明确文件规定,避免歧义;(3)实用:保证文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规范: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统一文件格式和表述。5.2.2文件编制的程序(1)确定文件类型和范围;(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3)编写文件初稿;(4)征求意见和修改;(5)审批发布。5.2.3文件编制的要求(1)内容完整,结构清晰;(2)文字简练,表述准确;(3)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4)便于执行和监督。5.3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改进5.3.1实施步骤(1)培训与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识;(2)试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验证体系的有效性;(3)正式运行: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体系;(4)监督检查:定期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实施效果。5.3.2改进措施(1)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查找体系运行中的问题;(2)管理评审: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3)纠正与预防:针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预防;(4)持续优化:根据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5.3.3持续改进的途径(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2)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3)开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4)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作。第6章过程控制与监测6.1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6.1.1保证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明确过程控制的目标和指标;(2)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策略;(3)实施过程控制,保证资源配置合理;(4)建立过程控制记录,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5)定期对过程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6.1.2过程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动态调整,持续优化;(3)科学决策,数据支撑;(4)全员参与,协同推进。6.2关键过程识别与控制6.2.1关键过程的识别:(1)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方需求,确定关键过程;(2)采用过程地图、流程图等方法,梳理和识别关键过程;(3)对关键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程度。6.2.2关键过程的控制:(1)制定关键过程控制计划,明确控制目标、措施和责任人;(2)实施关键过程控制,保证过程稳定、可靠;(3)对关键过程进行监测,收集数据,分析趋势;(4)针对关键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6.3监测、分析与改进6.3.1监测:(1)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包括过程功能指标、产品质量指标等;(2)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次、方法和责任人;(3)实施监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为分析与改进提供依据。6.3.2分析:(1)运用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工具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2)分析过程变异、趋势和潜在问题,找出根本原因;(3)制定分析报告,明确改进方向和措施。6.3.3改进:(1)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2)实施改进措施,保证改进效果;(3)对改进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保证改进目标的实现;(4)总结改进经验,完善过程控制与监测体系。第7章人员培训与管理7.1培训计划与实施7.1.1培训需求分析根据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求,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7.1.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讲师等。7.1.3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培训过程中各项内容的有序进行,并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7.1.4培训资料管理对培训教材、课件、试卷等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保证培训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7.2培训效果评估7.2.1培训考核通过考试、实操、问答等方式,对参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7.2.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培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7.2.3评估结果应用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培训效果。7.3人员能力保持与管理7.3.1能力监控建立人员能力监控机制,定期对人员能力进行评估,保证人员能力满足岗位要求。7.3.2持续改进针对能力监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人员能力。7.3.3人员能力档案管理建立并维护人员能力档案,包括培训记录、考核结果、能力评估等,以便对人员能力进行有效管理。7.3.4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人才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第8章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8.1内部审核程序8.1.1内部审核的目的与原则本节阐述内部审核的目的,保证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并介绍内部审核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及时性。8.1.2内部审核计划本节详细说明内部审核的计划制定,包括审核频次、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审核员的选择与培训等内容。8.1.3内部审核准备本节介绍内部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审核员培训、审核计划制定、审核检查表编写、审核资源的配置等。8.1.4内部审核执行本节阐述内部审核的具体执行过程,包括审核活动的启动、现场审核、审核记录、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报告等。8.1.5内部审核报告本节说明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报告格式、内容要求、整改措施和建议等。8.1.6不符合项整改与跟踪本节介绍不符合项的整改与跟踪程序,保证不符合项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8.2内部审核实施8.2.1审核活动的启动本节详细描述内部审核活动的启动过程,包括审核计划的发布、审核团队的组建、审核目标的明确等。8.2.2现场审核本节介绍现场审核的具体流程,包括审核员的分工、审核方法、审核技巧、抽样方法等。8.2.3审核记录与证据收集本节阐述审核过程中记录与证据的收集要求,保证审核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8.2.4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报告本节详细说明不符合项的识别、报告与确认过程,保证不符合项得到及时处理。8.2.5审核报告编写与提交本节介绍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提交流程,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8.3管理评审程序与实施8.3.1管理评审的目的与原则本节阐述管理评审的目的,以保证计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介绍管理评审的原则。8.3.2管理评审计划本节详细说明管理评审的计划制定,包括评审频次、评审内容、评审方法、参与人员等。8.3.3管理评审准备本节介绍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评审议程安排等。8.3.4管理评审实施本节阐述管理评审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评审会议的组织、评审内容的讨论、决策与改进措施的制定等。8.3.5管理评审报告本节说明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报告格式、内容要求、改进措施和建议等。8.3.6改进措施的跟踪与验证本节介绍改进措施的跟踪与验证程序,保证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第9章不符合项与纠正措施9.1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报告9.1.1不符合项的定义在本章中,“不符合项”指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与相关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要求存在偏差的情况。9.1.2不符合项的识别各部门应按照以下要求识别不符合项:(1)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对照管理体系文件和实际操作,发觉不符合项;(2)通过顾客投诉、过程监控、数据分析等途径,发觉潜在的不符合项;(3)管理层应关注行业动态、法律法规变化,保证管理体系与外部要求保持一致。9.1.3不符合项的报告不符合项发觉后,应按照以下流程报告:(1)发觉人应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不符合项,并提供相关证据;(2)直接上级应在接到报告后1个工作日内,将不符合项报告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分析不符合项,并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9.2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9.2.1纠正措施的制定针对不符合项,相关责任部门应按照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