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_第1页
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_第2页
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_第3页
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_第4页
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预算)TOC\o"1-2"\h\u3347第1章工程预算概述 3164901.1工程预算的基本概念 499461.2工程预算的分类与作用 4236451.2.1工程预算的分类 47191.2.2工程预算的作用 4302651.3工程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4298701.3.1编制原则 421461.3.2编制方法 45245第2章工程预结算管理 5320502.1工程预结算的概念与意义 5132992.1.1概念 5136322.1.2意义 561702.2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流程 5299412.2.1收集资料 5248622.2.2确定工程量 570832.2.3套用定额 564932.2.4计算间接费用 5227652.2.5税金计算 5282162.2.6汇总与分析 6308682.3工程预结算的关键环节 6266822.3.1工程量的准确性 6258022.3.2定额的选取与套用 6259882.3.3间接费用的计算 6136372.3.4税金计算与政策依据 6288422.3.5预结算结果分析 67474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 680343.1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 6219323.1.1全过程控制原则 6163023.1.2动态控制原则 6206593.1.3预防为主原则 639553.1.4综合平衡原则 684393.2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方法 7229293.2.1目标成本法 794693.2.2价值工程法 7279023.2.3标准成本法 7144343.2.4挣值分析法 7177743.3成本控制的关键指标 711023.3.1成本完成率 7149943.3.2成本偏差 741733.3.3成本变动率 7291713.3.4费用控制率 7325573.3.5质量成本率 828909第4章工程量清单编制 8326584.1工程量清单的概念与作用 8223724.1.1概念 8302994.1.2作用 8207654.2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 8228054.2.1编制依据 8314594.2.2编制步骤 884554.2.3编制要求 986774.3工程量清单的审核与调整 9173094.3.1审核内容 9140624.3.2调整方法 9172174.3.3审核与调整流程 923650第5章预算单价分析 9173785.1预算单价的概念与组成 9279455.1.1直接费用 9104175.1.2间接费用 1030545.1.3利润 10114955.1.4税金 1013745.2预算单价的编制方法 10142175.2.1定额单价法 10259255.2.2历史单价法 10272735.2.3市场询价法 10240025.2.4类似工程单价法 10122165.3预算单价的分析与调整 10227595.3.1预算单价分析 10231285.3.2预算单价调整 114218第6章直接成本预算 11272336.1直接成本预算的组成与分类 1194056.1.1直接成本的定义与特点 1198956.1.2直接成本的组成 11128936.1.3直接成本的分类 11116596.2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11104946.2.1人工成本预算编制 12224956.2.2材料成本预算编制 12284126.2.3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编制 12266506.2.4其他直接成本预算编制 1211086.3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与控制 1241216.3.1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 1296956.3.2直接成本预算的控制 1227134第7章间接成本预算 12151637.1间接成本预算的组成与分类 1294517.1.1间接成本的组成 12279227.1.2间接成本的分类 13278187.2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13283307.2.1间接成本预算的预测与估算 1329457.2.2分配率法 1373937.2.3预算编制流程 13327117.3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与控制 13261027.3.1预算审核 13191847.3.2成本控制策略 13186557.3.3预算执行与调整 13118187.3.4成本分析与考核 1328659第8章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 13268248.1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13189898.1.1风险识别 13284208.1.2风险评估 14244128.2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410008.2.1风险防范 14161208.2.2风险应对措施 14141698.3风险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498458.3.1成本风险识别与评估 1445038.3.2成本风险应对与控制 1590288.3.3成本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1516308第9章成本控制信息化 15219989.1成本控制信息化概述 15288809.1.1成本控制信息化的概念 15263449.1.2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5210169.1.3成本控制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7799.2成本控制软件的应用 16183969.2.1成本控制软件的分类 1694349.2.2成本控制软件的功能 16133699.2.3成本控制软件的选择原则 16227869.3信息化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16246159.3.1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16244939.3.2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174929.3.3促进成本控制决策的科学化 17229499.3.4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1729772第10章工程预结算与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172645610.1案例背景与分析 17303710.2预结算编制与成本控制措施 17441610.2.1预结算编制 17933010.2.2成本控制措施 171951310.3案例启示与经验总结 18第1章工程预算概述1.1工程预算的基本概念工程预算是指在工程建设前,根据设计方案、施工图纸和相关资料,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预测和计算的过程。它是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工程预算反映了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为投资决策、资金筹措、成本控制及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依据。1.2工程预算的分类与作用1.2.1工程预算的分类(1)按照预算编制阶段,工程预算可分为:初步预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预算。(2)按照预算内容,工程预算可分为: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设备及工具预算、材料预算、施工费用预算等。(3)按照投资性质,工程预算可分为:投资预算、企业投资预算、外资投资预算等。1.2.2工程预算的作用(1)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2)指导工程设计,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3)控制工程成本,实现资金合理使用。(4)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为项目管理提供参考。1.3工程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1.3.1编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2)真实性原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编制预算。(3)完整性原则:全面考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预算内容完整。(4)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保证预算的准确性。(5)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工程进度、市场价格等因素,及时调整预算。1.3.2编制方法(1)单价法:根据工程量清单和预算单价,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再汇总为总造价。(2)实物量法: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再乘以相应的单价,得出总造价。(3)指标法:利用历史数据和经验指标,结合工程特点,快速估算出工程预算。(4)类比法:参照类似工程项目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工程预算。(5)组合法:结合以上几种方法,根据工程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工程预算。第2章工程预结算管理2.1工程预结算的概念与意义2.1.1概念工程预结算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工程量清单以及相关工程定额等资料,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预测和计算的过程。工程预结算主要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等组成部分。2.1.2意义工程预结算管理对于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程预结算可以保证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投资风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2.2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流程2.2.1收集资料收集与工程预结算相关的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工程量清单、工程定额等资料。2.2.2确定工程量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计算各项工程的工程量。2.2.3套用定额根据工程量,选取合适的工程定额,计算直接费用。2.2.4计算间接费用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计算各项间接费用,如管理费、规费、利润等。2.2.5税金计算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计算工程项目的税金。2.2.6汇总与分析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金等汇总,分析预结算结果的合理性。2.3工程预结算的关键环节2.3.1工程量的准确性工程量的准确性是工程预结算的基础,应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2.3.2定额的选取与套用合理选取和套用工程定额,保证直接费用的准确性。2.3.3间接费用的计算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特点,合理计算各项间接费用。2.3.4税金计算与政策依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准确计算税金。2.3.5预结算结果分析对预结算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结算方案。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3.1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项目成本在预算范围内合理支出,以达到项目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1全过程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应涵盖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3.1.2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应工程项目的进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项目实际情况的变化。3.1.3预防为主原则成本控制应以预防成本超支为主,通过提前分析、识别和消除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因素,降低成本控制的难度。3.1.4综合平衡原则成本控制应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项目成本的最优化。3.2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3.2.1目标成本法通过设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将成本控制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形成全员成本控制的氛围。3.2.2价值工程法以功能分析为基础,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价值。3.2.3标准成本法制定各项成本的标准消耗量,对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差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2.4挣值分析法结合项目进度和成本,计算项目的挣值、成本绩效指数和进度绩效指数,评估项目成本控制的绩效。3.3成本控制的关键指标成本控制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3.1成本完成率成本完成率反映了项目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成本的比率,是衡量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3.3.2成本偏差成本偏差是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距,通过成本偏差分析可以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为改进成本控制提供依据。3.3.3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率反映了项目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用于分析成本波动的原因,指导成本控制策略的调整。3.3.4费用控制率费用控制率是指项目可控费用与预算费用的比率,用于评估项目在可控费用方面的管理水平。3.3.5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率反映了项目质量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比例,通过降低质量成本率,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第4章工程量清单编制4.1工程量清单的概念与作用4.1.1概念工程量清单是指将工程项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分解为若干个可量化的分部分项工程,并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数量计算和特征描述的过程。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预结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组织、成本控制等环节提供基础数据。4.1.2作用(1)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2)为工程招投标提供基础数据;(3)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4)为工程合同管理提供依据;(5)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审计提供基础资料。4.2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4.2.1编制依据(1)工程项目设计文件;(2)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3)相关工程技术规范;(4)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4.2.2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工程项目资料;(2)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3)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数量计算和特征描述;(4)编制工程量清单表格;(5)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校核。4.2.3编制要求(1)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不重不漏;(2)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避免计算错误;(3)遵循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保证工程量清单的规范性;(4)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4.3工程量清单的审核与调整4.3.1审核内容(1)审核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2)审核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是否合理;(3)审核工程量清单中是否存在计算错误;(4)审核工程量清单是否与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相符。4.3.2调整方法(1)根据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相应的修改;(2)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必要的调整;(3)根据工程量清单审核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4)保证调整后的工程量清单满足工程预结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需求。4.3.3审核与调整流程(1)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负责审核;(2)审核过程中发觉问题,及时反馈给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3)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4)经过多轮审核与调整,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第5章预算单价分析5.1预算单价的概念与组成预算单价是指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对各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所确定的单位价格。它是工程预结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反映了单位工程量所需费用的标准。预算单价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等部分组成。5.1.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与工程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这些费用通常可以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所在地的价格信息直接计算得出。5.1.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工程所必需,但无法直接计入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临时设施费、保险费、质量检测费等。5.1.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为完成工程所获得的收益。预算单价中的利润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5.1.4税金税金是指企业应缴纳的各类税费,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预算单价中的税金应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进行计算。5.2预算单价的编制方法预算单价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2.1定额单价法定额单价法是根据国家或行业发布的定额消耗量和价格信息,结合工程特点进行编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各类工程预算编制。5.2.2历史单价法历史单价法是根据企业历史工程项目的单价数据,结合当前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确定预算单价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企业总结经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5.2.3市场询价法市场询价法是通过调查市场行情,收集各类材料、人工、机械等价格信息,结合工程特点进行预算单价编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市场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价的市场竞争力。5.2.4类似工程单价法类似工程单价法是根据已完成的类似工程项目的单价数据,结合当前工程的特点进行调整,确定预算单价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工程类型较为单一的预算编制。5.3预算单价的分析与调整5.3.1预算单价分析预算单价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各项费用构成的合理性,保证预算单价符合工程实际需求。(2)分析预算单价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了解市场竞争状况。(3)分析预算单价与历史单价的关系,总结企业预算编制的经验教训。5.3.2预算单价调整在预算单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调整:(1)市场价格的变动:及时调整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保证预算单价与市场行情相符。(2)工程特点变化: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3)企业战略调整: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对预算单价进行适当调整。(4)政策法规变动: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及时更新税金等费用。第6章直接成本预算6.1直接成本预算的组成与分类6.1.1直接成本的定义与特点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工程项目的成本,具有明确的发生对象和计量基础。直接成本的特点包括可追溯性、可量化性和可控性。6.1.2直接成本的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费用。(2)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费用。(3)施工机械使用费:指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费、折旧费、维修费等。(4)其他直接成本:包括直接发生的临时设施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等。6.1.3直接成本的分类直接成本可根据成本性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随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动;变动成本则与工程量的增减成比例变动。6.2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6.2.1人工成本预算编制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量、工种、工资单价等因素,计算各工种的人工成本,汇总得出人工成本预算。6.2.2材料成本预算编制结合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材料消耗定额、市场单价等因素,计算各材料类别的成本,汇总得出材料成本预算。6.2.3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编制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周期、机械台班单价等因素,计算各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用,汇总得出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6.2.4其他直接成本预算编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求,结合相关费用标准,计算其他直接成本,汇总得出其他直接成本预算。6.3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与控制6.3.1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1)审核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合理。(2)审核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准确。(3)审核直接成本预算的汇总结果是否完整、正确。6.3.2直接成本预算的控制(1)建立直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执行的权限和责任。(2)加强对直接成本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3)定期分析直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依据。(4)通过绩效考核,激发各方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保证直接成本预算的顺利实施。第7章间接成本预算7.1间接成本预算的组成与分类7.1.1间接成本的组成间接成本预算主要包括企业为完成工程所需支付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折旧费用、办公费用、维修费用等。7.1.2间接成本的分类间接成本可根据性质、用途和受益对象进行分类。性质分类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途分类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受益对象分类包括工程直接受益成本和公司整体受益成本。7.2间接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7.2.1间接成本预算的预测与估算根据历史数据和工程特点,对各项间接成本进行预测与估算,包括成本项目、成本金额、成本发生时间等。7.2.2分配率法采用分配率法对间接成本进行预算编制,根据各项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的关联程度,确定合理的分配率,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直接成本项目中。7.2.3预算编制流程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原则,制定预算编制方案,收集相关数据,进行预算编制,审核和审批预算。7.3间接成本预算的审核与控制7.3.1预算审核对编制完成的间接成本预算进行审核,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包括预算项目、预算金额、预算分配等。7.3.2成本控制策略制定间接成本控制策略,包括成本削减、成本优化、成本监控等措施。7.3.3预算执行与调整对间接成本预算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7.3.4成本分析与考核定期对间接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依据。第8章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8.1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8.1.1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对政治、经济、技术、自然等各方面风险的识别。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以下内容:政策风险:分析项目所在地区政策环境变化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市场风险:评估市场供求关系、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工程成本的影响;技术风险:识别新技术、新工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成本风险;自然风险:分析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合同风险:识别合同条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变更、违约等。8.1.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风险的量化分析,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本节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概率分析:对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影响程度分析:评估风险发生后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风险排序:根据概率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应对的风险。8.2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8.2.1风险防范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本项目将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控;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和指导;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对重大风险进行投保。8.2.2风险应对措施针对已识别的风险,本项目将制定以下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优化合同条款,合理分配风险,保证项目各方利益;加强与供应商、分包商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风险;建立风险应对资金,为应对潜在风险提供资金保障。8.3风险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8.3.1成本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以下工作:分析项目成本结构,识别可能影响成本的风险因素;对成本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8.3.2成本风险应对与控制针对成本风险,本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优化成本预算,合理分配资源,降低成本风险;加强成本监控,及时发觉并应对潜在风险;通过价值工程、成本优化等手段,降低成本风险;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成本风险。8.3.3成本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成本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价已采取的成本风险应对措施的实际效果;分析成本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为后续项目提供改进方向;总结成本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规范。第9章成本控制信息化9.1成本控制信息化概述成本控制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提高成本控制效率,降低成本风险。本章将从成本控制信息化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9.1.1成本控制信息化的概念成本控制信息化是指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传递,为成本控制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管理方法。9.1.2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传统成本控制阶段:以人工为主,依赖经验和纸质文档进行成本控制。(2)信息化初级阶段:采用单机版软件进行成本计算和数据分析。(3)信息化中级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4)信息化高级阶段: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成本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9.1.3成本控制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现状:成本控制信息化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信息系统集成度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2)发展趋势:成本控制信息化将向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等方向发展。9.2成本控制软件的应用成本控制软件是实现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关键工具。本节将从成本控制软件的分类、功能、选择原则等方面进行介绍。9.2.1成本控制软件的分类(1)按照应用范围:通用成本控制软件、专业成本控制软件。(2)按照技术架构:单机版软件、网络版软件、云端软件。(3)按照功能模块: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9.2.2成本控制软件的功能(1)成本计算:根据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等数据,自动计算各项成本指标。(2)成本分析: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3)成本预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成本走势,为决策提供参考。(4)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实现成本目标的有效控制。9.2.3成本控制软件的选择原则(1)适用性:软件功能应满足项目需求,易于操作。(2)可靠性:软件功能稳定,数据安全可靠。(3)集成性:软件能够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4)扩展性:软件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9.3信息化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信息化在成本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3.1提高成本控制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成本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