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TOC\o"1-2"\h\u1669第1章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3296021.1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328021.2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486381.3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47443第2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5107742.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529342.1.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322062.1.2我国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52002.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6136612.2.1编写原则 6237872.2.2编写方法 6237612.2.3编写步骤 630052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6120412.3.1质量手册 6213542.3.2程序文件 782002.3.3作业指导书 7173722.3.4记录 722152第3章质量策划 747303.1质量目标的制定 7305793.1.1目标明确性 8245843.1.2目标分解 8312243.1.3目标传达 888473.2质量策划的基本要求 8126143.2.1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8267853.2.2系统性 8248923.2.3预防为主 8327203.2.4持续改进 875753.3质量策划的工具与方法 8244953.3.1质量管理计划 8284963.3.2过程方法 815653.3.3检查表和记录 9231293.3.4质量评审 958023.3.5统计分析方法 9281213.3.6质量教育及培训 9241453.3.7沟通与协调 97053第4章质量保证 996964.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9140814.2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9206764.2.1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9173354.2.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10294624.3质量保证的实施与监控 10126734.3.1质量保证的实施 1084694.3.2质量保证的监控 1024719第5章质量控制 1129305.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1212475.1.1规范化原则 11223105.1.2预防原则 11245705.1.3连续性原则 11216575.1.4动态调整原则 1173235.1.5科学决策原则 1165035.2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 1144085.2.1质量计划 11228045.2.2检查与审核 11178615.2.3测试与试验 11318325.2.4数据分析 12180155.2.5质量改进 12133045.2.6质量控制工具 1223855.3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12274655.3.1设计阶段 12107605.3.2施工阶段 12245185.3.3材料采购与验收 12186375.3.4隐蔽工程验收 1236845.3.5竣工验收 1274965.3.6保修期质量控制 1227792第6章质量改进 12312506.1质量改进的基本理念 12209746.1.1持续改进 12127706.1.2预防为主 13249256.1.3全员参与 1348896.1.4数据驱动 13293866.2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 1353066.2.1质量改进方法 13196636.2.2质量改进工具 13266406.3质量改进的实施步骤 13133756.3.1确立改进目标 13318856.3.2分析现状 13186916.3.3制定改进计划 13122056.3.4实施改进 1489556.3.5检查改进效果 14288966.3.6优化改进措施 14303936.3.7固化成果 148643第7章人力资源管理 1423917.1人力资源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4320547.2人才选拔与培训 14132377.3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 1425619第8章质量风险管理 15309408.1质量风险识别 1593508.1.1风险识别方法 1541978.1.2风险识别过程 15146928.1.3风险识别结果 1533348.2质量风险评估 15104768.2.1风险评估方法 15186278.2.2风险评估过程 1599428.2.3风险评估结果 16192738.3质量风险控制与应对 16316478.3.1风险控制策略 16175338.3.2风险控制措施 168838.3.3风险应对计划 16174908.3.4风险控制与应对的监督与检查 1626915第9章质量信息管理 16251719.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1697359.1.1质量信息收集 16231839.1.2质量信息整理 16219529.2质量信息分析与利用 1748019.2.1质量信息分析 1795219.2.2质量信息利用 17209779.3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 1777309.3.1质量信息反馈 1715039.3.2质量改进 1823995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8331310.1持续改进的原理与实践 182883410.1.1持续改进的原理 182880510.1.2持续改进的实践 181309510.2创新发展与质量管理 18686510.2.1创新发展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191275710.2.2创新发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91144210.3工程质量管理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191601010.3.1未来趋势 193152410.3.2发展方向 19第1章工程质量管理概述1.1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与目的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属性,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安全功能及经济效益。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保证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2)提高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满足用户需求。(3)降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促进工程技术进步,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1.2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以经验为主,重视施工现场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2)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注重预防为主,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3)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以ISO9000系列标准为代表,推动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4)卓越绩效管理阶段:追求卓越质量,倡导持续改进,关注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3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前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2)全过程控制: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全员参与:工程质量涉及各个岗位和环节,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4)科学决策:依据科学方法、数据和事实,进行质量管理和决策,避免主观臆断。(5)持续改进:不断寻求改进机会,优化质量管理过程,提高工程质量水平。(6)顾客满意:关注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7)法律法规遵循: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合法合规性。第2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2.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本章旨在介绍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标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本节主要阐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及我国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标准的内容和特点。2.1.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关于质量管理的标准。该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顾客满意度;2)增强组织的内部管理;3)持续改进。ISO9001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领导作用与承诺;2)政策与战略制定;3)资源管理;4)过程管理;5)产品实现;6)测量、分析与改进;7)顾客满意度测量;8)持续改进。2.1.2我国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是我国制定的一个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与ISO9001标准保持一致。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以下目标:1)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3)持续改进。2.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是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步骤。2.2.1编写原则1)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3)简洁明了,易于理解;4)具有可操作性;5)持续改进。2.2.2编写方法1)采用过程方法,将质量管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过程;2)明确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控制措施和责任人;3)按照逻辑顺序编写文件,保证文件之间的协调一致。2.2.3编写步骤1)成立编写小组;2)制定编写计划;3)收集相关资料;4)编写文件;5)内部评审;6)修改完善;7)发布实施。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3.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组织描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份文件,内容包括: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组织结构和职责;3)各项质量管理过程的描述;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清单。2.3.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过程的描述,主要包括:1)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3)内部审核程序;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6)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其他必要的程序。2.3.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对具体作业活动的操作规程、方法和要求的描述,包括:1)作业流程图;2)作业标准;3)作业指导;4)作业记录。2.3.4记录记录是证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文件,包括:1)过程运行记录;2)审核记录;3)培训记录;4)顾客满意度调查记录;5)不合格品处理记录;6)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等。通过以上各部分的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形成并实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组织需不断进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第3章质量策划3.1质量目标的制定3.1.1目标明确性质量目标的制定应保证明确具体,具有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目标应与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体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求。3.1.2目标分解将工程质量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分目标,以便于对各个阶段、各个部门的质量责任进行明确,保证目标实施的可行性。3.1.3目标传达将质量目标传达至项目全体成员,使其充分了解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形成共同的质量意识。3.2质量策划的基本要求3.2.1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质量策划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法合规性。3.2.2系统性质量策划应涵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保证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2.3预防为主质量策划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分析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3.2.4持续改进质量策划应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水平。3.3质量策划的工具与方法3.3.1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保证质量策划的有效实施。3.3.2过程方法运用过程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保证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3.3.3检查表和记录制定检查表,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和记录,以便于跟踪质量状况,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3.3.4质量评审组织质量评审,对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保证质量目标的达成。3.3.5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规律,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3.3.6质量教育及培训加强质量教育及培训,提高项目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保证质量策划的有效执行。3.3.7沟通与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在质量策划过程中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工程质量的提升。第4章质量保证4.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质量保证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活动,保证工程项目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质量保证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强调从源头控制质量,避免质量问题发生。其主要任务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提供质量保证;进行质量改进。4.2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4.2.1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质量保证体系应以国际标准ISO9001为基础,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项目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结构: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2)过程方法: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原理,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3)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质量保证提供有力支持。(4)风险管理:识别和分析项目质量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质量风险影响。4.2.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手册: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过程方法等。(2)程序文件: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实施要求、方法和步骤。(3)作业指导书:对具体作业活动进行详细规定,指导作业人员正确、规范地完成作业任务。(4)质量记录: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事实,为监控和改进提供依据。4.3质量保证的实施与监控4.3.1质量保证的实施(1)制定质量计划: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措施等。(2)质量控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3)质量培训:加强质量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能力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4)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发觉质量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项目质量。4.3.2质量保证的监控(1)内部审核: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2)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保证体系持续改进和适应项目需求。(3)外部审核:接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等国际标准要求。(4)监督与检查:监管部门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项目质量满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第5章质量控制5.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5.1.1规范化原则质量控制应遵循规范化原则,保证所有工程活动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进行。5.1.2预防原则质量控制应注重预防,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5.1.3连续性原则质量控制应保持连续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5.1.4动态调整原则质量控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5.1.5科学决策原则质量控制应依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为工程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2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5.2.1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节点等,保证质量控制的有序进行。5.2.2检查与审核采用现场检查、资料审核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5.2.3测试与试验通过现场试验、第三方检测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5.2.4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工程质量数据,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5.2.5质量改进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工程质量。5.2.6质量控制工具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因果图、流程图等工具,提高质量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3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5.3.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严格审查设计文件,保证设计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设计缺陷。5.3.2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5.3.3材料采购与验收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验收,保证材料质量,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5.3.4隐蔽工程验收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保证隐蔽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5.3.5竣工验收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工程交付使用时的质量。5.3.6保修期质量控制在保修期内,及时处理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第6章质量改进6.1质量改进的基本理念质量改进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持续提高工程质量,满足业主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质量改进的基本理念包括:6.1.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改进工艺技术,实现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6.1.2预防为主质量改进应注重预防,从源头上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过程控制能力,降低质量风险。6.1.3全员参与质量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6.1.4数据驱动质量改进应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6.2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6.2.1质量改进方法(1)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用于系统性地解决问题。(2)根因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持续改进小组(CIG):由员工自发组成,针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改进。(4)6σ管理:通过系统的方法,降低过程变异,提高产品质量。6.2.2质量改进工具(1)查检表: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质量问题的规律。(2)控制图:监控过程变化,及时发觉问题。(3)散点图: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质量问题的关联因素。(4)帕累托图:按问题发生频率排序,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改进。6.3质量改进的实施步骤6.3.1确立改进目标明确质量改进的目标,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改进指标。6.3.2分析现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6.3.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现状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6.3.4实施改进按照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质量改进。6.3.5检查改进效果通过数据对比,检查改进措施的效果。6.3.6优化改进措施根据检查结果,对改进措施进行优化,保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6.3.7固化成果将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文件,以保证改进成果的持续发挥。第7章人力资源管理7.1人力资源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负责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计划,保证各类专业人才在项目中的合理分布,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过有效的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整体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还能通过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质量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7.2人才选拔与培训为保证工程质量,企业应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在人才选拔方面,应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选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同时要关注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经验丰富、具备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训方面,企业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人员开展质量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鼓励员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能素质。7.3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员工绩效评估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的质量绩效与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紧密挂钩,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在激励方面,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1)薪酬激励:根据员工的质量绩效,合理设定薪酬待遇,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2)奖金激励:设立质量管理奖金,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3)职业发展激励: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对在质量管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职业发展机会。(4)精神激励: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以上措施,激发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第8章质量风险管理8.1质量风险识别8.1.1风险识别方法在本节中,我们将阐述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系统地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8.1.2风险识别过程详细阐述质量风险识别的过程,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潜在风险、编制风险清单等环节。同时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8.1.3风险识别结果对质量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类,包括设计风险、施工风险、材料风险、人员风险等,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依据。8.2质量风险评估8.2.1风险评估方法介绍质量风险评估的方法,如概率分析、影响分析、风险矩阵等。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8.2.2风险评估过程详细描述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风险概率和影响的分析、风险等级的划分等。同时强调风险评估的动态性,及时更新风险信息。8.2.3风险评估结果对质量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整理,明确各个风险点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8.3质量风险控制与应对8.3.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等。8.3.2风险控制措施针对具体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加强设计审核、提高施工质量、严格材料验收等。8.3.3风险应对计划在风险发生时,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包括应急措施、责任分工、资源保障等,保证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8.3.4风险控制与应对的监督与检查对质量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控制策略。第9章质量信息管理9.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9.1.1质量信息收集质量信息收集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基础。本项目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质量信息的收集:(1)明确质量信息收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检验检测报告等;(2)制定质量信息收集的计划和制度,保证质量信息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3)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对质量信息进行系统收集;(4)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和存储,便于查找和利用。9.1.2质量信息整理质量信息整理是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进行归纳、筛选和整合的过程。本项目质量信息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质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质量信息数据库;(3)对重要质量信息进行标识,便于追溯和分析;(4)定期对质量信息进行审核、更新和优化,保证质量信息始终处于有效状态。9.2质量信息分析与利用9.2.1质量信息分析质量信息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质量信息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规律和趋势。本项目质量信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质量分析,评估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范和实际需求;(2)施工质量分析,评估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状况;(3)检验检测数据分析,评估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质量风险分析,预测潜在的质量问题,制定预防措施。9.2.2质量信息利用质量信息利用是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本项目质量信息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设计文件,提高设计质量;(2)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施工质量;(3)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防范质量风险;(4)为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9.3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9.3.1质量信息反馈质量信息反馈是质量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应建立以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1)设立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2)定期组织质量信息反馈会议,分析、讨论质量问题;(3)对质量信息反馈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质量改进措施;(4)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质量信息反馈情况,提高质量意识。9.3.2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本项目质量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强,针对质量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2)实施性强,保证改进措施能够有效落实;(3)持续性强,质量改进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4)评价性强,对质量改进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10.1持续改进的原理与实践持续改进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企业融资合同范本
- 化学专业培训课件
- 企业财税知识
- 功能性肠病的健康宣教
- 公寓天花吊顶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雇佣合同标准文本标准文本
- 企业贸易合同标准文本
- 储值卡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超过租房合同范例
- 2025环保能源项目BOT合同
- 有关商品房预售合同样本合同样本7篇
- 外交学院专职辅导员招聘真题2024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测量方案
- 山西安全资料地标表格
- 心理学专业英语总结(完整)
- 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淡化海砂项目规划实施方案(76页)
- 声屏障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 友商S6实施五部曲销售流程仓库管理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