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背诵清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第1页
【考点背诵清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第2页
【考点背诵清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第3页
【考点背诵清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第4页
【考点背诵清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背景:①十年“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②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③“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两个凡是”的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④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b.影响:①它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内容: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③经济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④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二、拨乱反正突出表现:①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平反刘少奇冤案);②教育上:恢复高考制度;③思想上: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①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会议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最能体现伟大转折)③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必将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中共历史上三次转折性会议比较】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2.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改革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最先改革的地点和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5.方式(特点):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6.推广: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7.意义: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新路。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开始)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2.内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含义: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与变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年1978年开始内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特点是“一大二公”。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土地归属农民所有(私有)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私→公)集体所有(公)集体所有(公)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提高了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启示①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国情;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及时调整政策。第9课对外开放【课程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借鸡生蛋)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2.管理: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注意:不是政治上的特殊);②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③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3.代表:深圳→地位:①繁华的现代化城市;②经济特区的代表;③对外开放的“窗口”4.作用:①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②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③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④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二、对外开放格局1.扩大过程:(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3)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最大)(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5)1992年,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省会和自治区首府。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背景:①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②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时间:2001年12月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还是弊?意义(利):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弊: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1.改革开放的启示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中国为什么不畏艰难曲折,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①加入世贸组织是为扩大对外开放;②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需要;③为国内企业寻找更广阔的海外市场;④加入世贸组织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危机意识,推动进一步改革;⑤通过竞争增强我国企业实力。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2.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初)(讨论姓“资”姓“社”问题)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5.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二、中共十六大(2002年)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含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中共十七大(2007年)内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四、中共十八大(2012年)内容: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五、中共十九大(2017年)1.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内容:(1)新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六、中共二十大(2022年)内容:中共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有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一、中国梦宏伟蓝图1.提出: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含义),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2)全面深化改革内容(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人均收入、安居工程、棚户改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民生方面)(3)全面依法治国(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习近平江苏调研):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关键词:改进作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廉政、反腐;打虎、猎狐等)2.新发展理念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解决人与自然问题)、开放(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新发展理念。3.演化为新内涵:2020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表现: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度提高;③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举措:(1)对内: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2)对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措施: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2015年成立);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建设(2013年,上海自贸区);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3、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意义: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四、开启新征程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