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研读课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政论文(开幕词、演讲稿)、纪实性回忆录、新闻(消息/通讯)等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主题词“伟大复兴”,本单元的课文选择,跨度很广,意在引导大家,回溯百年历史,追寻先辈印记,体会革命先行者的革命情怀与伟大品格,并结合当下思考其现实意义,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教学过程】导入:微视频:《人民日报》推出的《这百年》习近平主席这样说道:“革命文化作品总是能够以革命的理论说服人,以英雄的形象打动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的课文也都是优秀的革命文化作品。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通过五个学段的学习来完成。【任务一】:体会革命情怀——纪实性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体知识【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回忆录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1)亲笔回忆录即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2)口述回忆录即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二、读文,梳理结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长征胜利万岁》行文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第一部分(18)红四团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部分(922)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第三部分(2344)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大战中的插曲》第一部分(1段):交代战时回忆中的“插曲”,开篇点题。第二部分(25段):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第三部分(610段):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第四部分(1114段):日本孤女到中国探望感感谢。第五部分(15段):“插曲”成一段佳话。三、探究手法(一)《长征胜利万岁》“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队伍中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仅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40%的战士年龄在14岁到18岁之间。然而,正是这群年轻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转战14个省份。渡过大江大河20余条,翻越崇山峻岭40余座,有5条山脉终年积雪,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他们平均每天行军约37公里,每行进300米就有一人献出生命,就这样他们最终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虽然长征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红军还是成功到达,胜利会师。思考:本文是如何展现大家到达陕北后内心的情感的?1.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1)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心情的描写场面描写:“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第2段),写出了欢乐热烈的场面。(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一个或多个人物活动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动作描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同志们“欢叫、冲、跑”(第2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第8段),通过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同志们的喜悦和激动。心理描写:“我们都很高兴”(第2段),“怎么能不兴奋,不激动呢?”(第3段),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脸烘托和映射出同志们的笑脸。烘托出同志们长征胜利后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2)红军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的场面“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第15段),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的描绘,营造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第17段)这一细节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敌人溃败的狼狈。通过这些画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中,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情,更深地理解长征意义。2.议论、抒情手法文中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时,融入了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1)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第36段)抒情中带有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党的领导人的关切、尊敬。(2)“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第38段)“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第39段)直接抒情,写出了红军对长征胜利的自豪和激动。(3)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第40段)议论,写出了长征的伟大意义。(4)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第41段)议论中有抒情,既道出了红军的心声,又写出了长征的艰辛。(二)《大战中的插曲》题目中的“大战”?指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思考1:战争中,多少无辜的中国妇孺被欺侮屠杀;因战乱流离,此时聂帅唯一的女儿聂力,才十岁,不知身居何处,也无处寻找,已有五年之久。(六年之后他们父女才得以见面)面对战火中被救出的日本小姑娘,聂将军选择冒险将他们送回去说明了什么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待敌军之遗孤,依然有如此怜爱悲悯之情,可见聂帅心胸之博大。①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②慈爱、和善可亲,至仁至义。送走孩子后,时常担心惦念她们。③富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博大胸襟。聂荣臻元帅眼光高远,认识到这是军心问题,对儿童和被俘士兵决不伤害,这是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的一个良好契机。④富有文采,学识渊博。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措辞严谨,文采斐然尽显侠骨柔肠和民族大义。补充:人道主义精神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波兰农民,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窑里,直到二战结束,这个犹太人才走出地窑。以色列建国后,这个波兰人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是人道主义。战争年代,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的“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体现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面对疫情,通力合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就是人道主义。思考2:有人说,美穗子姐妹是因为遇到聂将军这样的大人物才能获救,假如美穗子姐妹只是遇到八路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她们还会获救吗?明确:美穗子姐妹会获救的。原文:(1)“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会这样做的,这是我们的政策,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2)我们的战争是自卫战争,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战争性质与军队性质决定了我们不会伤害任何普通的劳动人民。思考3: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叙事顺序的与众不同。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顺叙、倒叙、插叙综合运用。1.整个文章是回忆录:用的是倒叙。2.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是顺叙;3.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四、文体知识呈现(一)《长征胜利万岁》如何体现回忆录“真实、广泛、突出”三个特点的?请结合内容概括。【参考答案】1.真实: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作者经历过的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2.广泛:本文不仅写自己经历过的三件事,同时串起李英华牺牲、左权率领军委警卫连、工兵连拔掉千佛山反动民团、邓小平关心宣传队和毛主席讲话内容,广泛地表现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3.突出:本篇回忆录重点写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三件事,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大篇幅地写毛主席的发言,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二)《大战中的插曲》如何体现回忆录“真实、广泛、突出”三个特点的?请结合内容概括。【参考答案】1.真实:回忆在抗日战胜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2.广泛:回忆录还通过给日本军官的信表明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对待日本人民的政策,还引出晋察冀军区日本俘虏中西不抗日作贡献以及日军士兵成立“反战同盟”之事,通过救的美穗子表现日本有识之士的反思与歉意。3.突出:回忆录重点写了聂荣臻救日本孤女、向日本军官写信和美穗子探望聂荣臻三件事,突出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五、相关文体知识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六、链接高考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没关系,你,你别管我!”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嗯……”他又是一阵猛抖。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指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望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任务二】:感悟“站起来”——政论文(开幕词、演讲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体知识【开幕词】概念: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特点:宣告性和引导性作用: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构: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格式:(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面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用来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2) 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写,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3)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牛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在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地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二、文本梳理(一)文章思路结构开头部分,第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主体部分,第3、4段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够召开的基础。第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这部分交代此次会议的性质与任务,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指明当下问题与斗争策略。第9—11段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这部分高瞻远瞩,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提出了展望。结尾部分,第1216段表达纪念与祝贺。(二)结合开幕词的特点,填写完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导读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读卡课文文体开幕词使用情境针对对象写作内容结构特点写作功能参考答案:使用情境: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现场针对对象:与会人员(全国政协代表)写作内容: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说明会议召开的基础、性质和本次大会的任务;论述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对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结构特点:标题、称谓、正文写作功能: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鼓舞与引导与会代表建设新中国。(三)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作者论述了三方面具体内容,请指出这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1)三方面内容为文章主体部分(见(一))(2)关联:文章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回顾过去、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过去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当下取得胜利的因,当下胜利是过去斗争的果,当下的胜利又是展望未来的基础和前提。开幕词主体的三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衔接连贯,逻辑谨严。三、相关文体知识【演讲稿】(一)演讲稿的定义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某个特定场合中,面对某些特定的场合群体,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抒发自己的某些特定情感时使用的文稿。一篇出色的演讲稿可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感染,打动读者或者听众。(二)演讲稿的特点1. 针对性。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2. 鲜明性。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3. 通俗性。演讲是讲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流畅地表达。4. 鼓动性。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三)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1. 观点要正确鲜明。2. 材料要丰富、具体、典型、生动,适合特定的演讲氛围。3.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a.开头要抓住人心。b.主体部分要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c.结尾部分创旨深远,留下余味。4. 语言要上口入耳,生动感人。(四)演讲稿的结构由开场白、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构成。写作格式如下:1. 称谓:顶格写。对象不同,敬语不同。(如:尊敬的老师/领导、亲爱的同学们)2. 问候语:空两格(如:大家上午好!)3. 开场白:(介绍自己或者直接进入主题,如:我是X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XXX》)4. 接下来是正文,正文条理清晰,语言具有吸引力等等。5. 结束语:空两格(如,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的聆听!)四、链接高考2019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三】:感受国家尊严——新闻(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文体知识)1.什么是新闻及其分类?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广义的新闻指通讯、消息、特写、文学报告。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就是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2.新闻六要素“5W+1H”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正标题、副标题);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简要概述最核心的信息。提纲挈领,牵引全文。【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新闻的意义,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语言精练,紧扣主题。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最重要,不可或缺。新闻的特点:①真实性。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②准确性。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主观评论很少。③及时性。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梳理结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探究写法历史性时刻:1997.7.1香港回归!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这一时刻,据统计,全球共有数百家新闻机构的8000多名记者对香港回归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成为其中最别致的一篇,并在第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国内年度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那么,这篇报道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思考角度:视角、标题、文章材料的选取与布局、描写内容和手法1.独特的角度作者选择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样一个角度,新颖且具有象征意义。了解“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以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1997年7月1日不列颠尼亚号参加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与这样一艘极具代表性的游轮告别,告别的就不仅仅是人,而是150余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中国崛起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自然蕴含其中。由此,我们不能不说到这篇报道标题的巧妙。巧妙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①主谓倒装,强调“别了”这一内容。②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③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意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时代的到来,既有对侵略者的嘲讽,又有民族自豪之情蕴含其中。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雪耻,标题寓虚于实,匠心独运,激发了自豪感。新闻材料和背景材料交织,现场和历史的交织,事实与情感的辉映。这则消息第1段导语简明交代新闻事实,即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统治已经终结,接下来的10段主体部分基本上采用的是现实场景与历史材料穿插安排、互相印证的结构;在记述事实的同时,还通过一些词句渗透作者的情感。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感受这一特征。活动:结合文章,完成表格。(文中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新闻事实以及相对应的新闻背景,请找出来。)这样写的好处(表达效果):①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出现,有很强的画面感。②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感和沧桑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纵深感。③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比、现实与现实的横向对比,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实意义。4.细节描写传神。一般来说,消息报道以清楚记述事实为主,不太关注细节,这篇报道则在细节处理上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把英国对香港管制的末日之感刻画得淋漓极致。这里的日落余音的乐曲名一语双关,既指号角声,也暗指“日不落帝国”的衰落。②“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是作者的独特发现,“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管治的象征,“巨幅紫荆花图案”是特区政府的象征,“日落仪式”一语双关,代表“日不落帝国”成为过去式,英国管制结束。有画面感,且给读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③“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大海这一诗意的背景,通过一“来”一“去”的对比,中国人民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5.恰到好处的对比手法。这篇报道不长,但对比手法却信手拈来,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例如港督府建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156年前英国升旗与今日降旗的对比,英国米字旗与中国五星红旗前后易帜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内容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昭示:英国的统治已经不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我们自己的主权。特别是全文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更妙。四:链接高考1.【2020年全国卷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答案】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根据新闻的特殊性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故中心事件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于4月24日启动。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这部分不是关键信息,不必压缩。答题时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要超过70个字。【2020年全国卷II】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企面建成具有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案】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5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2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3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4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5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董警士更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2)小说中说起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B。“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段文字,其实蕴含着多层意思。表面看来,这个报告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说明赵一曼很重要,只要上司您严加审讯,一定会得到有价值的情报。其实是他的巧辩,是为了掩饰自己并没有从赵一曼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回答这一事实,说明大野泰治虽然是个军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因此,B项是错误的。2.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3.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解析】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其一,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敬仰之情,又能体现出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可以勾连起两个不同的时代,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历史会问: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是否记得那些为民族、国家、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现实会说,当年烈士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我”对赵一曼女士的重述,本身就是一种回答。其二,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画家创作时,经常会站在作品远处观察,因为只有站得远一点才能看得更全面而真切。对人的认识也同样,拉开时间的距离,会观察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深刻。以往对赵一曼的认识,多集中于她作为一个战士阳刚的一面,而事实上她作为一个女性又有着阴柔的一面。比如小说所表现的生活情调、浪漫情怀、细密心思、儿女情长等,都表现了一个普通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的一面,让人有亲切之感、亲近之情。其三,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虚构又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文献档案是真实的,但往往也是粗略的,它本身不能成为艺术,但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印证的作用。通过巧妙的拼贴,小说的艺术虚构更真实,更可信,也更有可读性。【任务四】走近时代楷模——新闻(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闻(通讯)的文体知识通讯概念: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较浓的议论色彩。常见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研读文本。写作背景这篇通讯是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带领周原、冯健两位记者,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考察、访谈,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七易其稿撰写而成。他们采访的背景是怎样的呢?河南省兰考县位于黄河故道,饱受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害”。1962年底,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三害严重时期,全县35万人民面临着生存考验。为解决兰考的灾害问题,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身患肝病仍跑遍全县120个村庄,带领全县群众封沙、治水、改造盐碱地,取得明显成效。他身染重病,疼痛时便用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活动:这样一个人物,这样感人的事迹,怎样表现才能抓住事迹的本质、凸显人物的精神?阅读文本,结合学习提示P28,思考这篇报道是怎样体现的?思考角度:选材、叙述顺序、叙述着力点、叙述手法(1)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材料是新闻通讯的生命,典型材料常常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篇通讯记录的时间是自焦裕禄到兰考上任的1962年冬天,到焦裕禄去世一年左右的1965年,前后约四年;记录的空间覆盖兰考全县90多万亩土地、120多个大队,还有焦裕禄入住过的医院。时间长度加上空间跨度,涉及的事情必然很多,如何选取、组织就需要精心思考。文中的材料都是围绕焦裕禄的精神、品格精心选取的,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这一个个典型而具体的材料,无不显示出一名模范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时的英雄精神,面对群众时的公仆情怀。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从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