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9单元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9单元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9单元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9单元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9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小卷(九)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需要C.是基于国家应对经济困难的需要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2.下表为1953—1957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表。工业投资金额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行业比例(%)投资主体比例(%)金额(亿元)重工业85中央81.8481.15轻工业15地方18.2107.32上表反映了新中国()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3.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里竟然住下了1440人,他们全部是工业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这说明了()A.国民经济恢复势头迅猛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国家优先发展机械工业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大变革4.有学者评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某项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A.表明中国建立了私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5.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B.“大跃进”运动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6.1959年5月至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并规定公社、生产队生产的物资,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这主要表明当时的党和国家()A.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B.调整所有制结构并恢复发展私营经济C.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7.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根除了“左”倾错误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8.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9.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农副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10.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分配方式C.巩固公有制的地位D.增强企业活力11.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达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达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20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12.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的时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A.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B.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C.农村生产力出现跃进D.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8分)人口流动是历史长河的缩影,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第五次:清朝咸丰(1850—1861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材料二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1)客家人寻根河洛,源于我国古代哪种制度?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以前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五次迁徙中部分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6分)(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现象与历史上客家人的迁徙运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6分)14.(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苏联:1936年,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述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24分)单元小卷(九)1.A[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因此1953年的计划政策不是国家经济困难导致的,故C项错误;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是在1956年,故D项错误。2.B[解析]产业结构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表格不能反映其“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表格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建设上的投资数额与比例,这说明1953—1957年中央主要投资重工业领域,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的,表格对此无体现,故C项错误;表格未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故D项错误。3.B[解析]1952年底,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员、财务要遵循指令性计划,工业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想得到财力及人力的支持,只能找第一机械工业部,故B项正确;1956年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故C项错误;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大变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B[解析]建立私营经济体系与材料中“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私营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故B项正确;“浮夸风”的出现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多和快,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实现后进行的,故D项错误。5.B[解析]1959—1961年我国处于严重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当时的中国处在“大跃进”时期,据材料“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可以得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从而使粮食零售量得到增长,故B项正确;我国明确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6.D[解析]由“1959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恢复发展私营经济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故C项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经济困难的状况,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材料反映的就是中共中央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故D项正确。7.D[解析]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并未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故A项错误;“八字”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大跃进”造成的一些混乱,但并未根除“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八字”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跃进”以来工农业发展过急过快的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60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其意在调整、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大二公”的现象,故D项正确。8.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尚未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只是尝试以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提倡,故B项错误;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1979年”“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其指的是该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9.C[解析]材料只反映出“农民进行市场交易”,不能说明“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故A项错误;“对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减少”,但没有废除统购派购制度,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农民进行市场交易”说明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故D项错误。10.D[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84年,据材料“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可知,这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目的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改变分配方式也不是其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巩固公有制的地位也不是其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D项正确。11.C[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主体,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较多,从业人员规模庞大,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未说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12.A[解析]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的时期”可以得出,这次转型最能说明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涉及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跃进,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涉及计划经济观念的转变,故D项错误。13.(1)制度:宗法制。原因:战乱;人地矛盾尖锐;经济重心的南移;官职迁调或经商。(任答两点即可)(2)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通商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