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育种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u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3.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4.如图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芽与茎均为促进作用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一定不同C.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根<芽<茎D.当超过茎最适浓度后即对茎起抑制作用5.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肾小管和集合管发挥作用B.饮水不足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会减弱C.抗利尿激素为肾小管细胞提供能量来促进水的重吸收D.抗利尿激素起作用后的效果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6.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C.配置培养基时,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倒平板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7.下表表示退耕还林后20年间某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时间/年优势物种主要物种5荻草本荻、艾蒿、黄背草、苔草等10牡荆灌木:牡荆、杠柳、酸枣等20刺槐乔木:刺槐、黄连木、构树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但物种的总量不变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但生物种群会因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C.只有人为的活动才能导致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且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若限制该地区植物种类的环境因素只有阳光,则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会持续增加8.(10分)细胞毒性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胞吐释放穿孔素B.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C.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D.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细胞免疫二、非选择题9.(10分)人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_____等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并不会引起血浆pH值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CO2含量变化使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_____中的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排出CO2。(2)人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会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春捂”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_____方式调节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10.(14分)随着人口增长,某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生态学家对该湖泊水体的理化指标和各类浮游植物丰富度进行了监测分析,得到下图所示结果。(1)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2)单细胞藻类植物个体微小,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__________下对浮游植物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3)据图分析,该湖泊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逐渐替换为__________。该湖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4)环境因子对不同类群浮游植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蓝藻丰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丰富度水温(℃)总氮(mg/L)总磷(mg/L)氮磷比蓝藻+++–+–––绿藻–++++硅藻–+++/其他藻类/+//蓝藻占比+++––/–––注:“+”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表示无相关性。“+”、“–”多少表示程度。(5)基于以上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请提出该湖水华治理的建设性措施:__________。11.(14分)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珠江三角洲某城乡结合部利用农田、鱼塘等,构建了含植物(芦苇、藻类植物等)、动物(青鱼、浮游动物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人工湿地,用于治理由排放的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将净化后的水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经过几年治理,该区域呈现“鱼翔浅底”“水鸟翔集”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漫地公园。请回答:(1)调查该鱼塘中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鱼塘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的结果。(2)粪便污水中的含P有机物被湿地的___________(生态系统成分)转化为磷酸盐,一部分被植物通过___________方式吸收进入体内,最终形成___________(写出两种)等有机物,各级消费者沿着___________捕食利用,从而将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3)湿地公园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增强,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12.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帶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林型平均树高/m丰富度指数/S每株生物量(kg·株-1)植株密度/(株·hm-2)植被碳密度/(t·hm-2)1.白骨壤灌木林2.331.379.001173346.482.桐花树灌木林2.412.234.652385548.83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4.402.909.821796077.614.无瓣海桑乔木林6.291.5619.76422536.74结合考虑植被类型和表格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详解】A、花药中含有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A正确;B、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产生不同于亲本的重组性状,B正确;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错误;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正确。故选C。2、B【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考查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增加血糖消耗速率,据此可判断图中a曲线为血糖补充速率,b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详解】随着血浆胰岛素浓度升高,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胰岛素可促进肝脏细胞、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并把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u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是3.8mg/kgmin,,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不会抑制神经中枢,D项错误。3、D【解析】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向光侧,A错误;B、植物水平放置,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集中分布在向近地侧,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近地侧浓度对茎的生长来说起促进作用,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但促进力度没有近地侧强。若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d,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为c,B错误;C、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因此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芽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C错误;D、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更敏感,因此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故选D。4、A【解析】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据图分析,生长素的生理效应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详解】A、图中看出,中间一条实线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图中看出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是促进生长,A正确;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可能相同,比如在最适浓度左右应该有两个浓度对应的促进效果相同,B错误;C、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据图分析,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茎<芽<根,C错误;D、当超过茎最适浓度后仍可对茎起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A。5、A【解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需要经过体液的运输,到达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发挥作用,A正确;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B错误;C、抗利尿激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提供能量,其发挥的是调节作用,C错误;D、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立即被灭活,抗利尿激素起作用后的效果并不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错误。故选A。6、A【解析】无菌技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消毒和灭菌。【详解】A、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错误;B、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正确;C、接种后,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D、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D正确。故选A。7、B【解析】群落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详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物种的总量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种群会因为自然选择发生进化,符合进化论,B正确;C、并非只有人类活动才能影响群落演替,环境因素同样也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例如火山喷发等,C错误;D、群落演替达到顶级群落,有机物积累量不再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B。8、B【解析】题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穿孔素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过程属于细胞免疫,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详解】A、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方法属于胞吐,A正确;B、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B错误;C、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可促进Na+内流使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浓度增加,从而改变细胞内的渗透压,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穿孔素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因此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乳酸②.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③.脑干④.负⑤.不会⑥.大脑皮层⑦.神经-体液调节⑧.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解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详解】(1)人因剧烈运动,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加速CO2的排出。(2)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纠正、减弱控制信息,防止肺扩张的过度,有助于维持正常呼吸节律。(3)由于机体自身调节,“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液调节的概念和实例是解决该题的重点。理解CO2引起的体液调节过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获取题干的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和CO2的调节过程的知识是解决本题难点的方法。10、①.生产者②.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③.显微镜④.蓝藻⑤.次生演替⑥.水温⑦.总磷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污水处理后排放【解析】据图分析,题图横坐标表示时间(年),纵坐标表示生物占浮游植物的百分比,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藻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在5-7年后蓝藻成为优势类群。【详解】(1)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固定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单细胞藻类植物个体微小,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浮游植物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3)据图分析,该湖泊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逐渐替换为蓝藻。该湖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4)据表分析,水温和总磷含量与蓝藻成正相关,因此可知,水温和总磷是蓝藻丰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5)基于以上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湖水华治理的建设性措施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污水排放前进行处理,减少水体中P的含量等。【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1、(1)①.标记重捕法②.生态位③.协同进化(2)①.分解者②.主动运输③.DNA、RNA、磷脂、ADP、ATP、NADPH④.食物链(网)⑤.P元素以含P有机物(3)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小问1详解】青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鱼塘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即占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和资源,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小问2详解】粪便污水中的含P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转化为磷酸盐,而后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即一部分被植物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进入体内,最终形成DNA、RNA、磷脂、ADP、ATP、NADPH等含磷的有机物,而后被各级消费者沿着食物链(网)捕食利用,从而将P元素以含P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即在生物群落内部磷元素是以含P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小问3详解】湿地公园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随着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提高,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增强,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该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生态位的含义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也是本题额考点之一,共同进化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也是本题的重要考点。12、(1)①.生产者②.全球性(2)①.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②.秋茄③.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3)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