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硕士论文摘要)专业:诉讼法学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本文正文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约3万多字。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概念、范围、特点进行了概括界定。长期以来,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在我国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立法和司法上都没有突出其特殊性而按照普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在这章中,我将于婚姻纠纷相关的诉讼进行归类,确定婚姻诉讼的范围,通过分析其特点,剖析此类婚姻纠纷在目前我国司法解决的现状,说明在我国建立婚姻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第二章是我国建立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应然目标。针对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的现状,我认为婚姻纠纷解决应当形成有国家适当干预并有专门部门和人员组成,充分调解和及时裁判相结合的司法解决机制。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有着非常完善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笔者认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通过考察日本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笔者觉得其在立法体例、法院设置、调解原则等方面可以给我国构建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很好的启示。第三章是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日本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构建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初步设想。在立法体例上可以以民诉法中专章规定的形式加以规定;在审判机构的设置上,可以设立家事法庭、配备专门的家事法官以及相关辅助机构。具体做法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法院附设ADR的做法,将其中一部分经常处理婚姻纠纷案件的人员整合设立一个类似于日本的调解委员会。将法院的人员进行分流,建立调查员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应当适用调解前置、职权探知、不公开审理、检察官参与等特殊法则,并详细规定了诉的变更、合并,诉讼中止、终结、临时措施、判决效力等方面的特别规定。[关键词]婚姻纠纷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调解制度比较研究制度构建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AbstractMatrimonialdisputeisdifferentfromtheordinarycivildisputes.Itcontainsbothpersonalrightandpropertyright.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isnotonlythemethodtoresolvepersonalissues,butalsoresolvesthemaritalrelationshipbetweenthepartiesaboutthedivisionofproperty,childrenandmarriagewithathirdpartydisputesthedebtclaims.Weather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canbeeffectivenotonlyrelatedtotheoperationoftheprivateinterestbetweenthepartiesbutalsothepublicwelfareissues.Thisarticlemainlyincludesthreepartsareasfollows:Thefirstchaptersummarizestheconcept,scopeof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anddefinesitscharacteristics.Foralongtime,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inChinaisavagueconcept.Thecourtusesthetrialproceedingsasthepropertydisputes.Inthischapter,Iclassifyanddetermineitscharacteristics,tostatetheneedforsetting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TheChapterIIisaboutthegoalofChina'sestablishmentof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Forresolvingthestatusofjudicialsettlementofmatrimonialdispute,IthinktheMatrimonialdisputeshouldbeappropriatelyintervenedbythenation,anddealwiththecertainInstitutionsandpersonnel.TheMatrimonialdisputeshouldberesolvedtimelybyadequatemediationandjudgment.AccordingstudytheJapaneseofexperience,Ithinkwecanlearnthelegislativestructure,thecourtsetting,theprincipleofmediationfromJapan.TheChapterIIIistheinitialideasofbuilding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basedontheconclusionofthematureexperienceofJapanincombinationwit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ThelegislativeStyleshouldbeachapteroftheCodeofCivilProcedure.WecansetuptheFamilyCourtandthefamilyjudgewithexpertiseinmatrimonialdispute.TheSpecificruleandoperationshouldbeinvolvedintheapplicationoftheProsecutor.Keyword:Matrimonialdispute;Thejudicialmechanismofsettlingmatrimonialdispute;MediationSystem;ComparativeStudy;systembuilding目录导言第一章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的现状················································3第一节司法解决婚姻纠纷的概论·····························································3一、婚姻纠纷的概念及其种类·······························································3二、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涵义························································3三、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特点························································4第二节我国目前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运行情况··································8一、婚姻案件数量增多,情况更为复杂·················································8二、立法上,程序法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8三、在审判实践中,婚姻纠纷案件与普通民事案件适用同一程序审理·····9第二章我国建立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应然目标······················11第一节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理想效果········································11一、国家应当适当干预婚姻纠纷的解决·················································11二、婚姻纠纷的解决应当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进行····································12三、充分调解和及时裁判相结合····························································13第二节日本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借鉴············································14一、日本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概况··············································14二、对我国建立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借鉴·······································14第三章我国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构建··································19第一节在立法体例上,设立适应解决婚姻纠纷的诉讼程序法····················19第二节在审判机构的设立上,设立家庭法庭及相关辅助机构····················21一、设立家庭法庭并配备专门的家庭法官··············································21二、设立婚姻调解委员会、调查员以及辅助机构····································22第三节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适用的特殊法则·····································25一、检察官参与原则··············································································25二、职权探知主义·················································································27三、不公开审理原则··············································································30四、调解原则························································································31第四节具体内容的特殊规定····································································34一、婚姻诉讼的当事人··········································································34二、诉的变更与合并、反诉···································································35三、诉讼中止、终结·············································································38四、关于临时措施·················································································38五、判决效力························································································39结论······································································································41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导言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单位是家庭,而家庭是由婚姻来维系的。因此,婚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司法是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构建适应中国社会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其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有很大的区别,如在司法解决婚姻纠纷中更加倾向于客观真实的发现而导致其更适合职权探知主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各国也十分重视婚姻纠纷解决的特殊性,不论是注重实务的英美法系还是注重理论研究的大陆法系,都对婚姻纠纷在司法解决加以详细的规定。如日本颁布了《家事审判法》、《人事诉讼法》对婚姻诉讼加以专门规定;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诉讼立法,但在各州设立独立的家庭法院或者普通法院的独立部门来审理婚姻纠纷案件。然而,我国的现状是,我国的立法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没有专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婚姻案件是按照与普通民事案件相同的诉讼程序加以解决的;在学界也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相对于国外成熟完善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我国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对婚姻纠纷的解决程序的不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法学界长期受“重实体、轻程序”这种主流观念的影响并支配着立法进程、司法实践和人们的法律意识。其结果不仅使诉讼理论研究停滞不前,也给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造成障碍甚至混乱,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威严。首先在立法上,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对婚姻纠纷这种特殊的诉讼给予必要的关注,只有零散的规定。其次,在司法实践上中没有足够认识到婚姻家庭案件和财产关系案件的差异性,不具体区分财产关系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的各自特点,没有对婚姻家庭这一类特殊纠纷给予必要的关注,加之司法规定极不完善,致使审判机关在面临现代社会中诸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感到无所适从。第三,在司法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没有注意其中的差异而一刀切的推行当事人主义。基于此,本文在对婚姻纠纷的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借鉴日本关于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体例、机构设置、特殊原则的规定等各个角度来构建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
第一章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的现状第一节司法解决婚姻纠纷的概论一、婚姻纠纷的概念及其种类婚姻纠纷,顾名思义,是指男女双方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确认成立婚姻关系之后,在共同生活中产生的以婚姻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纠纷。这类纠纷不同于一般的纠纷,其与人身和财产都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特殊的纠纷。婚姻纠纷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纠纷,因此婚姻纠纷的解决首先要考虑的是婚姻效力问题。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在离婚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可撤销婚姻制度和无效婚姻制度。也就是说,解决婚姻纠纷应当包括离婚之诉、可撤销婚姻之诉和宣告婚姻无效之诉。其次,婚姻纠纷不仅涉及人身关系,而且涉及财产关系。一个婚姻关系的维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产生和终结婚姻关系时,必然会伴随着财产纠纷、甚至子女的出现。在处理婚姻纠纷时,必须将此类财产、子女问题一并处理,这样才能算时真正解决了婚姻纠纷。二、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涵义纠纷解决机制是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纠纷而建立的由规则、制度、程序和机构(组织)及活动构成的系统。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范愉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是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婚姻纠纷而特别建立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对象为婚姻纠纷。婚姻纠纷的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对象是广泛的。其包括婚姻关系本身的问题和与婚姻关系相关的附随问题,即婚姻无效、确认婚姻成立与否、撤销婚姻、离婚以及相关财产和子女纠纷等附随纠纷处理。三、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特点婚姻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婚姻纠纷不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私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公益,对第三人产生影响。这决定了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独特性。(一)注重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共同运用婚姻纠纷性质上的可诉性与涉及内容的不可诉性决定了在运用司法手段解决婚姻纠纷中必须采用法律和伦理道德并重的方式。婚姻纠纷也是纠纷的一种形式,婚姻关系是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有权利就有救济,婚姻关系从性质上说是可诉的。另一方面,由于婚姻关系的内容往往涉及到道德冲突、是非善恶、情感等抽象的观念,“婚姻家庭关系所具有的伦理性决定了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具有伦理特点,表现为这一领域在现代社会仍需要社会道德规范调整,同时调整这一领域的律规范也具有伦理性。”何俊萍:《论婚姻家庭领域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何俊萍:《论婚姻家庭领域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台湾有学者指出,在中国文化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有关人伦的道理—尤其是有关家庭关系的部分,在今后的中国具有持久不变的价值。由于孔孟的人伦道理多是做人的崇高理想,如果将其写入法律中,法律的内容则显得过于苛刻,因而,将其主要保留在家庭道德体系中,与以“中人”的标准作出要求的法律相辅为用,达成温和个人主义的中国家庭制度马汉宝:《儒家思想法律化与中国家庭关系的发展》,载《台大法学论丛》第21卷第1期。正如博登海默所说“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几乎不受道德判断的影响。但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和加强对道德规则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范则乃是一个社会健全所必不可少的。”[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68页。婚姻家庭法与以经济交往为规制对象的民商事法律具有明显的不同,它富含尊老爱幼,保护妇女、老人、儿童等家庭中弱者,尊重家庭成员间的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伦理精神。而不像民商事法律那样什么事情都要讲等价交换。家庭法中不仅含有较多的道德因素,而且还保留了较多传统的规范习俗。法官裁判时还可以更多地向国家法之外的家庭道德观念,民间习惯,家法族规中寻找法源,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家庭纠纷的指导思想是传统的道德,其力量有时比法大得多,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特别是一些乡规民约、族规家训,作为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具体化,不仅是约束人们生活的“陈规[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68页。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发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因此,我们在运用司法手段解决婚姻纠纷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仅要依法办案,更应当注重感情、亲情、血缘等因素,把促成当事人恢复感情,实现互相理解,稳定家庭关系作为解决婚姻纠纷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婚姻纠纷得到更好的解决。(二)注重婚姻纠纷解决中的公益性婚姻纠纷不但涉及当事人个人的利益,更关系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如姻亲,小孩,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甚至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单位是家庭,而家庭是由婚姻来加以维系的,因此,婚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婚姻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可能会对子女成长造成影响,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歪曲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婚姻的存续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民事行为,大多数家庭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除非双方有约定并且第三人知道该约定,一律按照夫妻共同债务来处理。因此,婚姻关系的存在与否对与该婚姻家庭有财产往来关系的第三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婚姻纠纷的处理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公正,更深层的是需要关注实质公正的实现,以达到彻底消除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健康稳定的目的。为了充分维护家庭的利益,更是为了保护家庭中的弱者(妇女,老人和儿童),不仅婚姻诉讼在程序运行方面采取职权探知主义,而且法官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纠纷的解决中来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中适用的处分权原则和辩论原则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日本学者谷口安平也指出:在日本的家事审判中,即使当事人双方都未主张的事实,裁判所也能予以认定;裁判所的行为不受当事人自白的拘束,可以依职权广泛地调查证据。[[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143页。(三)注重婚姻纠纷的私密性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特别是在我国,长期的“礼制”思想的熏陶下,人们更加注重伦理道德,而婚姻家庭更是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方面。婚姻纠纷常常涉及当事人生活上、感情上很隐密的事情,当事人就相关事实保持隐密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任何人就家庭内的问题都不希望他人得知。而且从维持家庭稳定的角度来看,将当事人的隐私公之于众,不利于消除双方的误会,而且还将彻底撕破纠纷当事人之间尚存的“和好”希望,不利于纠纷的和平解决。同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隐私权己被诸多国家确认为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之一。”朱柏松:《个人资料保护之研究—近代隐私权概念之形成及发展》,载《法学丛刊》第朱柏松:《个人资料保护之研究—近代隐私权概念之形成及发展》,载《法学丛刊》第114页。因此,基于案件性质和保护隐私的考虑,婚姻案件不公开审理便成为必然,但必须公开宣判。我国民事诉讼法也有相关的规定,第一百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二节我国目前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运行情况一、婚姻案件数量增多,情况更为复杂婚姻家庭关系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各种有关婚姻的纠纷在绝对量和在民商案件中的比重都有所增多。2002年我国离婚总量为117.7万对,2003年为133.1万对,2004年为166.5万对,2005年为178.5万对,2006年已经达到191.3万对,与1978年的离婚总量为28.5万对相比,28年后的离婚绝对值增长了162.8万对。夏吟兰:《离婚自由与限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除此之外,婚姻纠纷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生育权、要求夫(或妻)履行同居义务等与婚姻相关的纠纷的出现表明夫妻之间权利意识的增强,如北京某丈夫要求妻子履行生育的义务等。而且新《婚姻法》中区分了宣告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婚姻之诉,可见婚姻诉讼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而我国现有的立法中零散的有关离婚诉讼的规定显然无法满足现实中的需要。这类纠纷的出现必将给我国婚姻家庭诉讼审判实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规范此类纠纷在程序上给当事人设置救济的途径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便是司法界的当务之急。二、立法上,程序法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首先,我国没有专门的婚姻纠纷解决的司法程序,民事诉讼法对婚姻纠纷解决程序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现有的条文规定零散,不能形成体系。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婚姻纠纷解决程序的规定极为分散、简单,可操作性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只有少量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婚姻纠纷解决方面的规定一共有7条,分别规定了代理、调解、起诉、不公开审理、判决的效力、终结诉讼等六个方面。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婚姻纠纷在司法解决程序中的特殊性已经受到了立法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我国与婚姻纠纷相关的实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2001年进行修改,但程序法没有相应的加以调整和配套,没有相应的程序规定。日本学者兼子一教授曾经说过,“实体法和程序法犹如一辆马车的两只轮子”,[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第三,我国的司法解释已经对婚姻诉讼作出了一些特别的规定,但过于分散,不利于操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11、12、13、14、15、16、92、93、94、144、150、151、157、185、209有相关的规定。各地方法院也纷纷颁布了各种指导意见来指导具体婚姻纠纷案件的审理,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婚姻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这些地方性的指导意见虽然有利于婚姻纠纷的解决,但不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性而可能导致相同的案件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判决。三、在审判实践中,婚姻纠纷案件与普通民事案件适用同一程序审理我国司法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婚姻纠纷的特殊性,婚姻纠纷案件依然整齐划一的按照普通纠纷的适用程序来处理。我国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国法院没有专门的法庭用于审理婚姻案件。纵观我国现行的各级法院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婚姻诉讼都市由民一庭来受理的。如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由三个庭组成,婚姻案件与人身权利、房地产及相关合同等纠纷一起由民一庭统一审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由五个庭组成,其中民一庭负责审理普通民事案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由四个庭组成,其中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房地产及其不动产、合同纠纷、侵权赔偿由民一庭来受理。随着1991年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我国民事审判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最高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审判方式的改革。我们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审判实践,都形成了一致的方向即改革的方向是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这与婚姻诉讼这种以职权探知主义为特色的特殊的诉讼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各种不同纠纷类型的具体分析,没有对婚姻纠纷此类与人身相关的纠纷区别对待,造成了法官对各类案件同等对待,对婚姻案件也运用当事人主义的新规则。
第二章我国建立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应然目标第一节我国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理想效果根据程序相称性原理,特殊性质纠纷必然要求设计特殊的诉讼程序,并遵循特殊的程序法理。普通诉讼程序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财产契约关系,多数属于陌生人之问的争议。因此,诉讼程序宜采对抗式结构,并遵循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等诉讼理念。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并使裁判结果具有正当性、权威性和值得信赖性。陈爱武:《人事诉讼程序的法理与实证》,载《金陵法律评论陈爱武:《人事诉讼程序的法理与实证》,载《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春季卷》第106页。婚姻纠纷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联系的终结,纠纷解决后相当一部分的当事人还要一起继续生活,或者即使不再一起共同生活但也要共同解决后续问题,如判决离婚后,双方当事人还要继续协调子女的抚养和监护问题。“这种纠纷具有相当的感情特征,由于不仅有权利义务性,还有亲属性,血缘性,所以在纠纷处理上,除了依法处理外,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多方面的说服等是必须的。所以婚姻纠纷的法律程序解决往往设置有调解程序,而且强调必须先经过调解。”。刘容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刘容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一、国家应当适当干预婚姻纠纷的解决婚姻纠纷不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权益,而且还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稳定社会结构。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婚姻纠纷的处理不仅涉及到当事人双方,更关系到其子女、财产的分配甚至于姻亲关系的处理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婚姻家庭纠纷尽管表面上纯属私人间的问题,但实质上与国家与社会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家庭关系的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婚姻家庭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往往会酿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悲剧,转化为暴力的私力救济甚至复仇,对社会造成威胁。因此,国家都将婚姻家庭关系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往往持慎重保守的态度,并且干预较多。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页。“毕竟家庭(婚姻)的自由是建立在其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家庭既是扩大的又是缩小的国家,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媒介,双方都渴望在家庭中找到自身。”朱晓东:《通过婚姻的治理—1930年-1950朱晓东:《通过婚姻的治理—1930年-1950年革命时期的婚姻和妇女解放法令中的策略与身体》,载《北大法律评论》(2001)第4卷第2辑,第384页。二、婚姻纠纷的解决应当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法律也不可避免的顺应这个趋势。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导致法律的分类越来越细致,法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法律专门化有三种并不必然分离的含义:首先是社会中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的专门化,即出现专门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其次,伴随着法律事务人员的专门化出现法律机构具体设置的专门化,即出现专门的法律机构;第三表现为相对独立的法律机构运作。”朱苏力:《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单一的司法和司法程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公平和效率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当今这样一个诉讼爆炸的情况。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对各类民事案件进行细化,分别设立各种法庭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8月8日启动的机构改革中,对审判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建立大民事格局。设立四个庭处理不同案件。婚姻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当建立一整套针对婚姻纠纷的有效司法解决机制,组建专门用于解决婚姻纠纷的法院或则法庭,司法专业化,提高婚姻纠纷的诉讼效率。三、充分调解和及时裁判相结合运用司法手段解决婚姻纠纷主要有两种方式,民事诉讼和民事调解。婚姻纠纷不仅涉及夫妻双方而且对相关的第三人都会产生影响,婚姻关系结束后还会产生子女抚养和监护,财产的处理等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执行的事项。民事调解采取了温和的手段有利于双方正视自己的问题,缓和矛盾,在一个宽松的心态下处理婚姻纠纷,以达到纠纷在法律上和感情上同时解决。即使双方的感情确实破裂,也能在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在婚后互相合作,继续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婚姻案件不仅涉及婚姻家庭秩序的和谐和稳定,也涉及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和维护。调解是一种温和的方式,如果夫妻双方态度强硬而调解人员也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方式来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如果一味的坚持调解就会失去意义,婚姻纠纷也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也与设置调解的宗旨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束调解进入婚姻诉讼,以便婚姻纠纷得到迅速解决。
第二节日本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借鉴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注意到了婚姻纠纷的特殊性,都将婚姻纠纷作为一种特殊的纠纷而适用适应纠纷自身特殊要求的程序来审理,婚姻案件有独立的程序或者特定的法院来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独具特色的一种专业化司法制度。日本的做法尤其明显,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日本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概况日本是在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上做的很成功的一个国家。日本婚姻纠纷解决机制主要表现在2003年《人事诉讼法》的总则和第二章以及1947年《家事审判法》上。日本在建立解决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上借鉴了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六编的内容,并结合了本国的特点,采取单行法的立法体例,于1898年颁布了《人事诉讼程序法》。2003年在修改《人事诉讼程序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人事诉讼法》。日本的婚姻纠纷由家庭法院审理。日本的家庭法庭由法官、书记官、调查官组成,还设有处理事件的辅助机构,如医务室(由医师、护士),家庭科学调查室、参与员、调解委员(由社会贤达担任)及家庭裁判所委员会协助家庭法院的运营。家庭法院的法官,不但应该是优秀的司法官,而且应具有洞察关系人行动的能力,又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等有关人的关系的科学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始可。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二、对我国建立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借鉴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中日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日本在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上对外国经验的吸收借鉴和本土化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可以给我们得到以下的启示:(一)从立法模式上看,日本以单行本的方式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进行详细的规定日本关于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主要是通过2003年《人事诉讼法》和1947年《家事审判法》加以规定的。1898年,日本模仿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六编的内容,颁布了《人事诉讼程序法》,其采取单行法的立法体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人事诉讼程序的单行本。200年7月,日本在修改《人事诉讼程序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人事诉讼法》,新法共分为四章,其中第二章是专门规定婚姻关系诉讼的程序。《人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对于婚姻无效或者撤销,离婚或者撤销其离婚的诉讼适用本法,并在第二章第二节中规定了适用本法的婚姻事件的附带处分事项;修改了《人事程序法》的规定,将人事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由地方法院调整到家庭法院。1947年,日本制定了《家事审判法》,在第九条第一款乙类事项第二条中规定,“根据民法第七百六十条规定,关于因婚姻而产生的费用分担的处分”由家庭法院审判。(二)从法院的设置上看,日本由家庭法院专门处理婚姻纠纷在《家事审判法》制定之初,日本在地方裁判所内特设支部作为家事审判的国家机关,成立家事审判所,于1948年依裁判所法改置家庭裁判所。日本的家庭裁判所是将家庭审判所从地方裁判所独立出来后与少年裁判所合并而成立的。家庭裁判所分为家事部和少年部分别处理有关业务。家庭法院的宗旨在于保护家庭及子女的利益与健康,它是一个将法律原则、公共道德和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融为一体,共同产生效力的法院。家庭法院的管辖权限极为广泛。“其重要机能,除对家事事件以审判、对人事诉讼事件及其他家庭纷争以调停处理外,尚有家庭相谈设施,在审判或调停手续开始前,应当事人之需要为家事防谈,在审判或调解手续终结后,为确保家事债务之履行,得为必要之处分。为实现民法规定之家族关系体制,为保护指导家庭及其成员,在现行身份新秩序中,家庭裁判所发挥其重要之机能。”林菊枝:《家事裁判制度之比较研究》,载《政大法学评论》1976年13期。家庭法院的运作方式与传统法院有异,其特色体现有:林菊枝:《家事裁判制度之比较研究》,载《政大法学评论》1976年13期。从法院配备人员和运行情况来看,日本的发展具有先进性,不仅注重法律问题的解决,并且关注到婚姻纠纷解决的特殊性。日本的家庭法院不仅由法官、书记官还设有医务室、家庭科学调查室、家庭裁判所委员协助家庭法院的运行,家庭法官在裁判案件时还注意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等有关科学的运用。这一方面保障了婚姻案件关系人的权利,发挥其应有的司法机能,另一方面法官拥有符合处理婚姻纠纷这种特殊纠纷的要求,运用各种科学知识以便妥善处理婚姻纠纷的业务能力。日本学者小岛武司认为,日本的家庭法院恐怕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也是最为完备的综合性法院了。(三)检察官参与原则婚姻为社会的生活上必要之制度,国家就关于婚姻之各诉讼有利害关系,故使检事为国家之代表者而参与婚姻事件。[日]冈田朝太郎等口授,何勤华主编:《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日]冈田朝太郎等口授,何勤华主编:《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日本在婚姻案件的审理上历来有检察官参与的规定。明治19年(1886年)日本政府委托德国人赫鲁曼·特沃(HermannTechow)起草的民事诉讼法案第六编第1章第2条就检察官对婚姻案件的参与进行了规定,“检察官可以列席婚姻案件的言辞辩论,或列席受命法官或受托法官所进行的审问,并陈述对裁判的意见,同时,基于婚姻维持之考虑,还可以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方法”。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日本旧民事诉讼法第42条(1890年民诉法)以法国法为蓝本就检察官参与婚姻案件诉讼、亲子、养子以及其他有关身份关系诉讼、陈述意见进行了规定。[日]铃木忠之:《非讼案件众检察官的地位》,载《非讼家事事件研究》,第102页。1898年《人事诉讼程序法》又再度强化了检察官参与诉讼的权能,这些规定一直延续至今。该法第5条规定检察官有列席婚姻案件辩论并发表意见的权利;第6条规定检察官有提出事实和证据方法的权利;并在第20条、21条、22条规定检察官可以提起、参与诉讼和提出上诉的权利。2003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日]铃木忠之:《非讼案件众检察官的地位》,载《非讼家事事件研究》,第102页。在婚姻案件中检察官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陈述意见的权利,在一切婚姻案件中,检察官都有权到场陈述意见。第二,检察官作为婚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以夫妻双方为被告,提起婚姻撤销之诉。也可以在参加第三方提起婚姻撤销之诉的时候,为婚姻取消或维持提出申述或者提起上诉。日本《人事诉讼法》规定了在婚姻案件上检察官参与的权利。那么在具体理解和适用上,检察官是否具有自由裁量权?日本学者认为在陈述意见的权利上,如果将检察官列席婚姻案件陈述意见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则必须设立民事的检察官。那么,检察官的数目必定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国家财政不能支撑的。因此,在婚姻实践中,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规定,判决应当有效,不能仅仅因为检察官没有陈述意见就认为该裁判违法。在第二种权利即检察官参与婚姻的取消之诉中,由于取消婚姻关系的存在,其大部分涉及公益,应此,检察官不能不参与。[日]冈田朝太郎等口授,何勤华主编:《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10页。由此看来,检察官的一般参与是[日]冈田朝太郎等口授,何勤华主编:《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10页。(四)调停前置主义所谓调停前置是指在婚姻纠纷起诉前必须经过法院的调解,只有在调解不成的前提下,才能提起诉讼。未经法院调解而直接提起的诉讼,视其起诉为调解申请。日本是调解制度规定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调解在日本称为“调停”。一直以来,日本坚持“用道义充满温情来解决”人事诉讼和家事事件。根据《家事审判法》第18条规定,对于能进行调停的案件,如果有人提起诉讼,必须事先向家庭法院申请调停。如未申请调停而提起诉讼时,法院将该案件交付家庭法庭进行调停。由此可见,日本推定的是调停前置主义。日本《家事审判法》第22条规定,根据家庭法庭的指定组成家事调停委员会,家事调停委员会由一名家事法官和家事调停委员两个人以上组成。家事调停委员会是非正式职员,其任免事项由最高法院规定,并根据法律规定给付津贴、支付旅费、日薪及住宿费。调停委员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资格之一:第一是律师;第二是对民事或者家事纷争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士,比如说退休的法官、书记官、调查官等;第三是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的人士。除此之外,调停委员还必须是德高望众的人,并且年龄在40-70岁之间。在日本,调停对婚姻家庭的稳定作用非常明显,1998年日本家庭法院受理的家事事件的总数为487,477件,其中12.1%通过调停和好告终。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调停制度之所能在婚姻诉讼中顺利开展且卓有成效,家事调查官功不可没。1951年,日本在是家庭法院设置中设立了一种特殊职位——家事调查官,他们一般都为非法律专家,具有深厚的如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专业素养。家事调查官受家事法官的指挥,主要对婚姻诉讼案件关系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状况、财产状况以及家庭环境等进行调查,调查完毕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调查结果报告家事法官,在报告书中,调查官也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他们除从事调查工作外,还负责与社会福利机构进行衔接、沟通。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家事调查官的设立大大减轻了法官的工作,提高了处理婚姻纠纷效率。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另一方面,调停委员会在婚姻案件的审判上具有相当的权利。根据《家事审判法》第23条、24条的规定,在调停委员会调停的婚姻纠纷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家庭法院调查必要的事实,认为协议正当的,可以作出相当于该协议的审判;在调停委员会进行的调停不成立的情况下,家庭法院可以在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平衡、权衡案情后,根据调停委员会的家事调停委员的意见作出审判。
第三章我国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的构建一个发达的法律体系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传统或习惯的因素,另一个是制度法律或强制性因素。通常,后者是现代要素,而目前,就法律形式而言,它倾向于占主导地位。婚姻纠纷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国外完善的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但在建立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传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第一节在立法体例上,设立适应解决婚姻纠纷的诉讼程序法我国目前婚姻方面的实体法已基本完备,如婚姻法及其他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但相关的程序法至今仍没有系统的立法。我国民事诉讼法也只是对离婚案件的个别问题在个别条款中进行零散的规定。婚姻案件没有统一的程序法理可供遵循,基本上都是依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进行补位。什么程序“不够用”就靠司法解释加以补充,司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这远远无法适应婚姻纠纷解决实践的需要。要建立完善的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首先必须对立法体例进行选择。当今世界各国,在婚姻案件程序的的立法体例的选择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德国模式,即将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与普通的民事纠纷分离出来作为单独一编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第二种是日本模式,即在民事诉讼法之外独立立法,另设处理婚姻纠纷的程序法;第三种是苏联模式,即在民事诉讼法中不区分婚姻纠纷和普通民事纠纷,仅对婚姻案件作出一些分散性的专门规定。我国目前就是按照苏联模式对婚姻纠纷的解决程序进行规定的。针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的规定,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德国模式,理由如下:首先,虽然婚姻纠纷与普通的民事纠纷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究其根本而言还是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仍然适用于婚姻案件;其次,婚姻案件不但包括婚姻双方当事人身份关系的解决,还包括与婚姻纠纷相关的财产纠纷的解决,在财产纠纷的处理上,可能会运用到民事诉讼法关于一般财产处理的原则方法的适应,因此,婚姻案件的程序与普通民事案件的程序具有一定的重叠性;第三,将婚姻案件的范围、起诉、特殊主体的当事人适格、调解前置等需要特殊规定的问题集中加以规定,既可以凸显婚姻诉讼程序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程序,又不至于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体例构成造成太大的破坏。
第二节在审判机构的设立上,设立家庭法庭及相关辅助机构“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完美的制度,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是很难收到立法者预期的效果,因此,还要设置家庭法庭、配备家庭法官及其他辅助工作人员。一、设立家庭法庭并配备专门的家庭法官法官的非专业化,不仅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而且有碍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不能妥善为当事人提供接近司法的程序保障。基于婚姻纠纷的特殊性,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审理婚姻案件的家庭法院或者家庭法庭。设立专门的审判机关,有利于司法判决的效果及效率的提高,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有利于当事人程序保障权的实现。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2000年8月8日启动的机构改革中,对审判机构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建立大民事格局,把经济、交通运输纳入民事审判的大类。设立四个民事审判庭,即专门审理婚姻家庭、人身权利和房产合同纠纷、特别程序案件的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法人之间、法人与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各类合同及侵权纠纷的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合同等知识产权案件的民事审判第三庭;专门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民事审判第四庭。最高法院机构改革完成后,地方各级法院也陆续对内部机构设置进行调整。高、中级法院机构设置,要与最高法院机构设置相对应。基层法院要从符合全面开展审判工作的实际出发设置机构。见《最高法院进行重大机构改革》、《加快改革进程确保司法公正》,载2000年8月9日《法制日报》1、2版。这种机构设置比以前更专业,但将婚姻家庭纠纷与房地产合同纠纷也归入同一个审判庭似有不妥,因为民事契约纠纷与婚姻家庭纠纷见《最高法院进行重大机构改革》、《加快改革进程确保司法公正》,载2000年8月9日《法制日报》1、2版。李经学:《家事审判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设立独立的审判机构来解决婚姻纠纷,从国外的审判机构的设立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形:一是设立独立的家庭法院,二是在普通法院内设置家庭法庭。针对这两种设立情况,综合我国的国情及现有的司法资源,笔者认为在我国独立于现有的法院,单独设立家庭法院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法院内部设立家庭法庭,将婚姻纠纷纳入到家庭法院审判的范围。一方面满足了婚姻纠纷审理专业化的要求,提高办案效率;另一方面避免因家庭法院的设立而引起法院系统的较大波动,以便于法院机构的管理,而且能大大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二、设立婚姻调解委员会、调查员以及辅助机构婚姻案件不仅涉及法律问题,更多地还会涉及到家庭伦理、情感和道德等问题。因此针对婚姻案件的特殊性,借鉴外国一些成熟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调解委员会、调查员以及辅助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发展法院附设ADR制度,设立婚姻调解委员会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离婚必须先进行调解。但调解的机关,调解的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第一,法院调解制度的程序规范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如我国对婚姻事件规定了必须经过调解,但调解没有期限要求,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不能久调不决”,缺乏操作性。第二,将调解的前提条件等同于民事裁判条件,同样设置为“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这就变相的扭曲了调解的本质;第三,法院调解和审判主体重合,使调解人员具有潜在的强制力,使得“以判压调”等现象层出不穷;第四,由于法官专业背景的局限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官的调解基本上是对当事人一种凭借经验的说服或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由于婚姻家庭生活蕴涵着丰富的伦理与感情等多方面因素,夫妻矛盾的产生和积累也会表现出特有的心理规律,为了有助于彻底化解婚姻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提高婚姻案件的调解质量,有必要介入心理学等方法来加强调解。2004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四种法院附设ADR的方式: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调人制度、调解协议(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所谓法院附设ADR,是指在法院主导下或者在法院委托、指派人员的主导下进行的,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附设ADR与社会主导的ADR的根本不同在于法院的介入。蒋惠岭:《法院附设ADR对我国司法制度的新发展》,载《审判研究》2005年第一辑,第67页。蒋惠岭:《法院附设ADR对我国司法制度的新发展》,载《审判研究》2005年第一辑,第67页。对现有的法院附设ADR制度进行整合,法院根据法律的规定选任具有一定婚姻纠纷解决经验的人员或者在婚姻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具有相当经验的人担当婚姻纠纷调解员。由于法院附设ADR的主体是法院,因此该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更具有规范性、有效性,符合婚姻纠纷的特殊性,更能保证婚姻纠纷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对法院现有人员进行整合,设立调查员婚姻案件具有公益性,不仅涉及当事人利益也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当前,我国出现很多借假离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法院那设立调查员,对婚姻案件的事实和基本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这有助于法官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审判婚姻案件,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调查官的选任,一种非常切合我国实际的做法就是将现有法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流。婚姻案件调查员不要求具备与审判员同样的法律专业素质。在我国现有的法院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员法律专业素质相对比较低,但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人生有着一定的感悟。相对于法官的任职要求,这部分人完全有能力胜任调查员的工作。这样,具备法官专业素质的审判人员能专注于审判,而相对学历较低、法律专业素质较差但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人员能发挥他们的对社会学、人际关系学有一定研究的优势,成为一名优秀的调查员。(三)设立辅助机构婚姻案件注重感情、亲情、血缘等因素,国外实行多年的运用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知识辅助解决婚姻纠纷的先进做法,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但这又是非常有必要的。鉴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以及法官在知识结构上的局限性,心理学、医学方法的介入应当会从根本上提高婚姻案件调解的质量,从而提高该类案件调解的成功率。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家庭法庭中配备辅助机构和人员很有必要。日本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参考,我们可以设立如医务室(由医师、护士),家庭科学调查室等相关机构,婚姻案件由于涉及情感等因素,当事人心情起伏比较大,医务室中相关医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判定当事人的情绪有针对性的对当事人的情绪进行疏导,使得当事人在心情平和和比较理智的情况下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从而使婚姻纠纷得到顺利解决;婚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婚姻纠纷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纠纷的类型也是各不相同,家庭科学调查室可以对历年的婚姻案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的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型的婚姻纠纷。
第三节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适用的特殊法则一、检察官参与原则就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来看,在婚姻纠纷的诉讼中,检察官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陈述意见的权利,在一切婚姻案件中,检察官都有权到场陈述意见。第二,检察官作为婚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以夫妻双方为被告,提起婚姻撤销之诉。也可以参加第三方提起婚姻撤销之诉的时候,为婚姻关系的消灭或维持提出申述或者提起上诉。检察官参与原则的确立有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和承受裁判效力扩张之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运行。首先,检察官参与原则是婚姻案件不公开审理原则的有效保障。婚姻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是采用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因此,很多人会担心神秘裁判的发生。这种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用到极限方可休止!……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详见孟德斯鸠详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十一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与政体的关系第四节续前。其次,检察官参与原则是职权探知主义的必要补充。如前所述,在婚姻纠纷诉讼程序中应当采取职权探知主义。但在现实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资源的有限和法官工作的繁忙,实际上是很难真正实现对实体真实的发现。由于婚姻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对未参加诉讼程序的案外第三人也具有拘束力,为了切实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设置检察官参与原则是对职权探知主义不足的必要补充。检察官以公益代表者身份参加诉讼,列席婚姻纠纷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提出事实主张和证据。我国很多学者也对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中适用检察官制度予以肯定并做了相关努力,如江伟教授等提交的修改民事诉讼法建议稿中的第368条(夫妻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提起宣告婚姻无效或撤消婚姻以检察院为被告)、382条(诉讼中检察院可以提出事实主张与证据)。第三,检察官参与原则有利于保障承受裁判效力扩张之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婚姻不是家庭的基础,那么它就会像友谊一样,也不是立法的对象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检察官在参与婚姻纠纷应当以公益代表身份而不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身份参加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婚姻纠纷涉及到第三人的合法权利,检察官参与婚姻案件的审理程序,以公诉人的身份参加到婚姻案件的审判中来的。有利于保障由于裁判效力扩张而受到影响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所代表的利益来看,不是自诉而具有明显公诉色彩,”“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不是为了某一检察机关本身的民事权利,在性质上是‘他诉’,或者说是‘公诉’,检察机关的身份有一些类似于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杨柏林,金海州:《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中央检察官管理院学报》1998年。由于我国现阶段司法资源的相对紧缺的条件下,检察官不可能无限制的以公益代表的身份参与到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程序中来。首先在调查取证上,检察官与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对等,不拥有类似刑事诉讼中采取强制措施权。其次,检察官参与婚姻纠纷解决的司法程序中时,更多的应当是支持起诉,,其主要职责是辅助利害关系人进行诉讼或者在当事人缺失的情况下为维护社会公益而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诉讼提起诉讼。检察官参与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弥补利害关系人法律知识、诉讼能力的不足,帮助当事人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第三,检察官参与原则应当是针对婚姻诉讼中的身份诉讼。只有在该婚姻案件的解决可能对案外第三人或则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影响时才能启动检察官参与程序。第四,建立检察官参与的审批程序。如确定检察官参与婚姻诉讼必须由检察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等程序。“鉴于检察功能日益丰富并已成为各国司法体制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我国检察官机关公益代表身份的立法确认,法律应规定检察机关直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颜运秋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二、职权探知主义(一)职权探知主义在婚姻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中的重要性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或某一类民事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揭示,根据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限不同可以分为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当事人主义模式以自由主义理念为基础,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为诉讼模式的构造原则,与此相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以发现客观真实为基础,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主导权。法院在程序的进行、开始、终了以及诉讼对象的决定、诉讼资料的收集方面拥有主导权。职权探知主义是职权主义在裁判所依据的事实方面的一种运用,是指法院的裁判依据的事实应由法官依职权调查而来的,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和对他人主张的事实不争执的事实不能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以确定或形成婚姻等身份关系为目的的诉讼中,由于需要将判决的效力及于第三人,并在对与第三人的关系上也需要作出划一的确定。因此,在程序上也需要顾及未在诉讼中的第三人之厉害关系,而作为这种保障的手段,就是设置采用职权探知主义的特别判决程序。[日]新堂幸司著:《新民事诉讼法》,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我国立法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作出了一些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解释(一)》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后,经审查确属无效婚姻的,应当依法作出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日]新堂幸司著:《新民事诉讼法》,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婚姻案件的诉讼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在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迥然不同。由于婚姻纠纷的公益性决定了在婚姻案件诉讼中实体真实的发现程度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诉讼,要求达到或接近实体真实。由于婚姻纠纷的审理结果往往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影响,一旦出现误差,其负面效果要比普通民事判决大得多。一个错误的婚姻诉讼判决其直接效果就是导致身份关系的混乱,损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间接效果是危害社会秩序,给国家的稳定带来潜在的危机。从某种角度讲,普通民事诉讼中裁判拘束力的范围相对性与婚姻纠纷裁判的影响的广泛性之间也不相适应。在普通民事诉讼中,法院所做出的裁判一般只对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生效,对生效裁判文书之外的其他人,法院的判决、裁定并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不影响其他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在婚姻家庭案件中,法院所作的判决不仅对判决中列出的当事人生效,有时也不在判决中列出的当事人的其他亲属具有法律效力,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权人、债务人,即使他们不是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二)我国目前改革存在一刀切的情况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产生了对当事人基本权利漠视,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与诉讼民主与现代化,以及个人利益要求的冲突等问题,我国诉讼法学者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审判方式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事诉讼基本上确立了以辩论主义为主的诉讼原则,特别是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初步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确立了辩论原则等诉讼规则。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确立对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和当事人的自由处分,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没有仔细分析各类民事纠纷案件,我们可以发现还是有很多不妥之处。审判改革存在一个误区,在引入当事人主义时没有注意到各种民事案件在性质上时有区别的。当事人主义只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通财产关系案件,而不适合于体现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公共利益的婚姻案件中。如果在婚姻案件审判程序中适用了当事人主义,一方面对当事人来说,将需由国家指导干预的家庭纠纷任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容易使当事人不能认真对待而导致婚姻关系处于相对松散和混乱的环境中;另一方对于法官来说,采取公开审理的方式,放弃了调查取证的职权而难以作出客观具体妥当的判决,难以达到恢复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关系,圆满解决婚姻纠纷的目的。(三)职权探知主义在我国婚姻纠纷司法机制的适用在婚姻案件的诉讼中坚持职权探知主义,法官在诉讼中拥有较大的监督权、指挥权,辩论主义、自由处分主义受到限制,法官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当事人未提出的事实和证据或者在认为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或证据存在疑问的情况下自主的开展调查。由于婚姻纠纷多涉及家庭的和谐、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等公益的特点,决定了在婚姻案件中坚持职权探知主义。在婚姻诉讼中坚持职权探知主义,但这与我国早期的超职权主义是不同的。在婚姻诉讼中,当事者也不能完全免除在提出证据的责任。在当事者不积极地从事主张或举证等诉讼活动就有可能遭致不利后果这一意义上,婚姻纠纷等较特殊的纠纷的处理程序同样具有当事者主义的性质。也就是说,即使在采取职权探知主义的审判中,为发现真实,当事人或关系人某种程度的协力也是必须的。由于法院的人力、物力、精力有限,就事实的搜集,证据的提出,都完全依赖法院发动职权的话仅凭法院一己之力,难免会有疏忽。超职权主意的诉讼模式只能使实行职权主义的目的落空。通常,在婚姻案件中,先由当事人那提出婚姻纠纷相关的基本资料、相关证据,以便法院在此基础上,根据解决纠纷的判断要求,进一步进行调查取证。换言之,在职权探知主义之下,如果当事人不能从保障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提供一定的证据或者线索协助法院发现客观真实的话,当事人也有可能由于法院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发现最终的客观真实以至于遭受不利益的裁判。因此当事人不能认为采职权探知主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使不提出证据也不会受到不利的裁判。首先,法院在审理婚姻关系案件中,可以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也可以对当事人未提出的事实依职权主动地进行调查取证,而不受当事人处分权的制约。并且,对于请求的认诺、对于诉讼上的自认及不争执的事实等,法院可以不作为裁判的依据。其次,不受当事人请求范围的限制,所作出地判决可以超出或变更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比如在离婚之诉中,法院在审理后发现原、被告婚姻关系是非法的,则作出原、被告婚姻关系无效,而不受原告离婚请求的制约。第三,职权探知原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当事人在提出证据方面的作用。应当理解即使在职权探知原则之下,原告为解决婚姻纠纷而提起诉讼,有责任提出婚姻纠纷的相关证据事实,以便使法院有理由相信婚姻纠纷的存在和有必要运用司法手段解决该婚姻纠纷。在这个基础上法院才有责任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运用职权探知原则适当介入。三、不公开审理原则公开审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审判制度,它对于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的规定:“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也就是说,普通民事案件的裁判程序是以公开审理为原则,非公开审理作为例外。婚姻纠纷的性质决定了婚姻案件应当适应不公开审理原则。婚姻纠纷大多涉及当事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隐私,涉及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切身利益。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和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不宜公开审理。其次,如果适用公开审判将使当事人的个人秘密、情感生活等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这对于我们这个素来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传统国家的当事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最终导致当事人放弃使用司法程序解决婚姻纠纷的信心,不利于婚姻纠纷的解决。因此,婚姻纠纷案件应当适用不公开审理原则。然而,不公开审理并不意味着秘密审判,不公开是指法院审理婚姻诉讼案件时,不象公开审判那样,定期公布案由、审判日期,为群众旁听提供条件及允许新闻媒体来采访报道案件等。但程序仍要对当事人公开,当事人的程序权应当给予充分的保障,只是不需要对社会公众公开,并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判决应当公开宣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可见,涉及个人隐私的离婚案件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不公开审理的,而其他婚姻纠纷案件,是在当事人的申请后,由法院享有自由裁量权的。即在我国还是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不公开审理为例外的。这不能满足婚姻纠纷案件处理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婚姻纠纷的处理上,应当形成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以公开审理为例外。四、调解原则(一)婚姻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中调解的不可替代性调解在我国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信奉儒家学说的中国,人们特别倾向调解,而不是诉讼,而且这种偏爱调解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延续至今。”[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0页。小岛武司教授指出:“裁判是一种很奢侈的纠纷解决方式,故欲让所有的实施纠纷都通过裁判来解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即使无视显示的制约而大肆鼓吹裁判万能论,但大多数纠纷通过裁判以外方式加以解决的事实依然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无视必须要对裁判解决方式在量上进行明显限制以尽可能地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升级版销售协议管理工具软件应用版B版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工程总承包合同
- 2024年委托加工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承包合同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2024年度办公设施零星维护协议版B版
- 2024年家居木工装修工程承包标准协议版
- 2024年品牌加工OEM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国际商业交易协议模板指南一
- 2024年图纸资料保护合同范例版B版
- 小学入门数独100题(简单)
- 谈数学课堂中倾听教育的策略(徐艳)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 毛丝产生要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 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
- 最新农村土地复垦竣工验收表资料
- 燃油加油机比武试题
- 急性心肌梗死精美PPt完整版
-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要点汇总
- 劳动仲裁申请证据清单(范本)
- 防雷和接地装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