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_第1页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_第2页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_第3页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_第4页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试题2(总分:30.00,做题时间:20分钟)一、多选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

(分数:1.00)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

C.新闻重策划,宣传重导向

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解析: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

(分数:1.00)

A.群众路线

B.媒体职能

C.党报理论

D.新闻真实

√解析: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

(分数:1.00)

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B.政治家办报

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D.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解析: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之间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

(分数:1.00)

A.邓小平—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B.江泽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C.胡锦涛—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D.习近平—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解析: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

(分数:1.00)

A.新闻价值

B.工作需要

C.宣传任务

D.社会效果

√解析: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

(分数:1.00)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B.结合新闻价值、工作需要和社会效果安排报纸和头版头条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解析: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

(分数:1.00)

A.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B.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C.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事业

D.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解析: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

(分数:1.00)

A.为人民群众服务

B.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

C.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

D.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解析: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

(分数:1.00)

A.书信和电话

B.互联网

C.手机等移动媒体

D.微博平台

√解析: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

(分数:1.00)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以人为本

C.不断改革创新

D.加强人才建设

√解析: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分数:1.00)

A.新闻事实的选取应当以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好恶为基础

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C.许多新闻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的一种新闻价值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

D.新闻价值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解析: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

(分数:1.00)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解析: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分数:1.00)

A.空间距离在交往中不再具有抉择性意义

B.使经济交换本身发生重要转变

C.大大刺激了精神交往的成长

D.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成长的趋向

√解析: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报刊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分数:1.00)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连续(联系)与统一整体之中

B.人的智能不能查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

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D.有机运动是媒介技术条件落后情况下的无奈现实解析: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分数:1.00)

A.落实“全党集体办报”的方针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解析: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分数:1.00)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解析: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分数:1.00)

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D.关闭媒体微博页面的留言板,以防信息过载解析: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播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

(分数:1.00)

A.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C.对谣言危害进行定性,视情况等待时机进行回击

D.报道其他内容,转移社会对谣言的注意力解析:19.以下强调“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

(分数:1.00)

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

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中央文件)

D.《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解析: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分数:1.00)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B.“走转改”需要记者不断抓活鱼,捕捉基层的新鲜新闻素材

C.“走转改”要求记者从内心深处转变态度,不能再高高在上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解析:21.下列表现中,反应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

(分数:1.00)

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段进行播报

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

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D.热衷于使用形容词,直接进行评价而缺少白描解析: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

(分数:1.00)

A.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执行规定要求

B.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导的文件,便于更好地落实

C.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原先传统媒体的新闻文风

D.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

√解析: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改善?()

(分数:1.00)

A.善于用事实说话

B.增强宣传的引导力

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

D.注重改进文风

√解析: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分数:1.00)

A.报道揭露坏人坏事

B.监督社会状况

C.监督娱乐明星

D.监督公权利和政府官员

√解析: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

(分数:1.00)

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B.《反杜林论》

C.《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D.《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解析: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分数:1.00)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

B.发表的途径畅通

C.发表的意见是正确的意见

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解析: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分数:1.00)

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

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

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D.公众人物即使是在私人场合活动,报刊也可以对此进行报道解析: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理念的选项有哪些?()

(分数:1.00)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

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

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D.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解析: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

(分数:1.00)

A.某报纸发表了批评一作者的文章后,该作者的反驳文章被这家报纸拒绝

B.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面的事实和观点

C.报纸给予某事件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D.某地方报纸多刊登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