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_第1页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_第2页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_第3页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_第4页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实践指南TOC\o"1-2"\h\u7705第1章供应链质量管理概述 3171811.1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7731.2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4190421.3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425407第2章供应链质量管理框架 5325662.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575132.1.1核心原则 5153062.1.2体系要素 5187112.2六西格玛管理 5117152.2.1六西格玛理念 6181022.2.2DMC方法 684262.3零缺陷管理 6300332.3.1零缺陷理念 662742.3.2关键要素 612655第3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6297203.1供应商选择策略 612823.1.1选择标准 710313.1.2选择流程 7318383.2供应商评估体系 7212673.2.1评估指标 7286623.2.2评估方法 8219463.3供应商关系管理 8206963.3.1合作策略 8299983.3.2供应商发展 813895第4章采购质量管理 8233274.1采购质量控制 873924.1.1采购质量策划 8196334.1.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931184.1.3采购合同管理 957224.1.4采购过程控制 9157714.1.5采购质量改进 9223964.2采购成本控制 9307464.2.1采购成本分析 9132984.2.2采购价格谈判 9117814.2.3采购成本优化 9253254.2.4采购成本监控 958874.3采购风险管理与应对 935414.3.1采购风险评估 935534.3.2供应商风险管理 10181804.3.3采购合同风险管理 10314734.3.4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0244764.3.5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 105366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10237495.1生产过程控制 10225135.1.1制定生产过程控制计划 1041135.1.2生产过程监控 10180405.1.3生产过程检验与测试 10132785.2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10294475.2.1统计过程控制(SPC) 10132945.2.2水平对比法 11309175.2.3故障树分析(FTA) 11193385.2.4质量功能展开(QFD) 1119375.3生产过程改进 11117525.3.1持续改进 1113625.3.26σ管理法 11211735.3.3精益生产 1158505.3.4信息化管理 114076第6章物流与配送质量管理 11135406.1物流质量管理策略 11131536.1.1物流质量管理概述 11219986.1.2物流质量管理策略制定 1286176.2配送质量控制 12153636.2.1配送质量控制概述 12279766.2.2配送质量控制措施 12116936.3物流成本与效率优化 12123666.3.1物流成本控制 12234676.3.2物流效率提升 13963第7章仓储质量管理 132877.1仓库布局与设计 1329657.1.1仓库布局原则 13313027.1.2仓库功能区划分 137467.1.3仓库设施设备选择 13117837.1.4仓库安全管理 13215047.2库存控制与优化 13186477.2.1库存分类管理 13245737.2.2库存控制策略 13316757.2.3库存分析与优化 14323547.2.4供应链协同管理 14185527.3仓储作业标准化 14145957.3.1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14276987.3.2作业指导书制定 14124507.3.3仓储作业人员培训 14174147.3.4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4142567.3.5持续改进与优化 149055第8章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14234848.1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1446358.1.1调查方法 1470528.1.2数据分析 14227178.2客户服务质量改进 15140888.2.1改进策略 15131168.2.2改进措施 15121148.3客户关系管理 1518368.3.1客户细分 151918.3.2客户信息管理 1582768.3.3客户关怀 15116708.3.4客户忠诚度管理 1520219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 15101719.1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 15239059.1.1质量风险识别 16226999.1.2质量风险评估 16159429.2质量风险应对策略 16170229.2.1风险规避 1693269.2.2风险降低 16188849.2.3风险转移 16295709.2.4风险接受 17305829.3质量风险监控与改进 17155539.3.1质量风险监控 17151939.3.2质量风险改进 1720054第10章持续改进与绩效评价 171497610.1持续改进机制 172107710.1.1改进策略 172119710.1.2改进方法 17887610.1.3改进过程管理 1893810.2质量绩效指标体系 182497110.2.1指标体系构建 181159710.2.2指标数据收集与分析 18871310.2.3指标应用与改进 182540510.3质量改进案例分享与实践总结 18284410.3.1案例背景 181330710.3.2改进措施 182844110.3.3改进成果 19588310.3.4实践总结 19第1章供应链质量管理概述1.1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质量管理(SupplyChainQualityManagement,简称SCQM)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扮演着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与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供应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供应链质量管理有助于保证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存储、运输到交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2)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不良品率、减少返工与退货现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3)增强企业竞争力:优质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4)促进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质量管理有助于加强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1.2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质量检验,以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引入统计学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降低不良品率。(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率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的理念,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并将质量管理扩展到供应链各环节。(4)供应链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兴起,供应链质量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强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进行质量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1.3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供应链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客户为中心:供应链质量管理应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期望。(2)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发生,降低不良品率。(3)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改进。(4)全员参与:鼓励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环节的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形成全员质量意识。(5)协同合作: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6)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7)数据驱动: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指导供应链质量管理决策。第2章供应链质量管理框架2.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项关于质量管理的标准,旨在帮助各类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顾客满意。在供应链管理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质量管理框架。2.1.1核心原则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原则包括: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人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制定以及互利的供应商关系。2.1.2体系要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含以下四个主要要素:(1)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人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制定、互利的供应商关系。(2)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3)过程方法:通过识别、理解和控制过程,实现质量管理。(4)持续改进: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手段,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2.2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论,旨在通过消除缺陷和减少变异,实现质量改进和过程优化。在供应链管理中,六西格玛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周期。2.2.1六西格玛理念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数据为基础、事实为依据,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实现质量目标。2.2.2DMC方法六西格玛管理采用DMC方法,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定义(Define):明确问题、目标和项目范围。(2)测量(Measure):收集数据,分析过程现状。(3)分析(Analyze):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4)改进(Improve):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5)控制(Control):保证改进措施持续有效。2.3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是一种追求无缺陷的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管理理念。在供应链管理中,零缺陷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返工和退货率,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2.3.1零缺陷理念零缺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缺陷的产生。2.3.2关键要素零缺陷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1)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量化可衡量的指标。(2)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3)预防: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缺陷的产生。(4)检查与反馈: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及时发觉问题并反馈。(5)持续改进:针对发觉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通过以上供应链质量管理框架的介绍,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水平。第3章供应商选择与评估3.1供应商选择策略供应商选择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和效率。合理的供应商选择策略有助于企业获取优质资源,降低采购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3.1.1选择标准供应商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1)产品质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应符合企业要求,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2)价格竞争力:供应商的报价应在合理范围内,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3)交货能力: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交货记录,能按时完成订单。(4)产能: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应满足企业需求,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5)技术实力: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应能满足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求。(6)企业信誉: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无不良记录。3.1.2选择流程供应商选择流程如下:(1)市场调研:收集潜在供应商信息,了解市场行情。(2)初步筛选:根据选择标准,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3)评估与打分:对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采用量化方法进行打分。(4)实地考察:对评估得分较高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和管理情况。(5)谈判与议价: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争取有利的价格和交货条件。(6)确定供应商:根据评估结果和谈判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3.2供应商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2.1评估指标供应商评估指标包括:(1)质量指标:如产品合格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2)成本指标:如采购价格、运输成本等。(3)交货指标:如交货准时率、交货周期等。(4)服务指标:如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5)企业实力指标:如注册资本、员工人数、市场份额等。3.2.2评估方法供应商评估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2)现场审核: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设备状况、管理体系等。(3)数据分析:对供应商的财务报表、生产数据等进行分析。(4)供应商评审会议:定期召开供应商评审会议,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3.3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旨在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3.3.1合作策略供应商关系管理合作策略包括:(1)共享信息:与供应商共享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双方的协同效应。(2)协同开发: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新产品,实现技术突破。(3)长期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4)激励机制:设立供应商奖励机制,鼓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效率。3.3.2供应商发展供应商发展措施包括:(1)培训与指导:为供应商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实力。(2)技术支持:向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3)质量提升:协助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企业需求。(4)市场拓展:为供应商提供市场信息,协助其开拓市场。第4章采购质量管理4.1采购质量控制4.1.1采购质量策划在采购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采购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目标、要求和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质量标准,保证采购物资符合规定要求。4.1.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选择是采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制定供应商选择标准,从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审,保证其持续符合要求。4.1.3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是采购质量控制的法律依据。企业应签订严谨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得到保障。4.1.4采购过程控制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监控,通过现场审核、样品检验、过程检验等方式,保证采购物资质量符合要求。4.1.5采购质量改进针对采购过程中发觉的问题,企业应积极与供应商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采购质量。4.2采购成本控制4.2.1采购成本分析企业应开展采购成本分析,了解采购物资的成本构成,为制定采购策略提供依据。4.2.2采购价格谈判在采购价格谈判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市场行情、供应商实力等因素,争取合理的采购价格。4.2.3采购成本优化企业应通过优化采购流程、降低库存、提高采购效率等措施,降低采购成本。4.2.4采购成本监控企业应建立采购成本监控机制,定期分析采购成本变化,保证采购成本在合理范围内。4.3采购风险管理与应对4.3.1采购风险评估企业应开展采购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4.3.2供应商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风险管理,保证供应商的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4.3.3采购合同风险管理在采购合同中,企业应明确风险分担和转移条款,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4.3.4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证采购活动的正常进行。4.3.5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采购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不断优化风险应对措施。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5.1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节将阐述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措施。5.1.1制定生产过程控制计划为实现产品质量目标,企业需制定生产过程控制计划。该计划应包括关键生产参数、过程监控指标、检验和测试方法等内容。5.1.2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应实时监控各项关键参数,保证其在规定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及时发觉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调整。5.1.3生产过程检验与测试在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定期检验与测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检验与测试方法应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5.2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为提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可运用以下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5.2.1统计过程控制(SPC)运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异常因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证产品质量稳定。5.2.2水平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生产线或生产批次之间的产品质量,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5.2.3故障树分析(FTA)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故障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故障树,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预防措施。5.2.4质量功能展开(QFD)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质量特性,明确产品设计要求,指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3生产过程改进生产过程改进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以下方法可供企业参考:5.3.1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对生产过程进行不断优化。5.3.26σ管理法运用6σ管理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C)五个阶段,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缺陷。5.3.3精益生产采用精益生产理念,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5.3.4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升市场竞争力。第6章物流与配送质量管理6.1物流质量管理策略物流质量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和顾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物流质量管理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措施。6.1.1物流质量管理概述物流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通过优化这些环节,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6.1.2物流质量管理策略制定(1)明确物流质量目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物流质量目标。(2)构建物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物流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流程。(3)制定物流质量控制措施:针对各物流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物流质量。(4)持续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客户反馈等途径,不断优化物流质量管理策略。6.2配送质量控制配送质量控制是物流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声誉。本节将从配送环节入手,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6.2.1配送质量控制概述配送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配送时效、配送准确率、配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管理。6.2.2配送质量控制措施(1)优化配送网络:合理规划配送区域,提高配送效率。(2)提升配送人员素质:加强配送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3)完善配送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配送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配送准确率。(4)强化配送过程管理:制定配送作业标准,加强对配送过程的监督与考核。6.3物流成本与效率优化物流成本与效率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本节将从物流成本与效率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物流运作的优化。6.3.1物流成本控制(1)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成本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2)物流成本预算:制定合理的物流成本预算,控制成本支出。(3)成本控制措施:采取采购管理、运输优化、仓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降低物流成本。6.3.2物流效率提升(1)物流流程优化:简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运作效率。(2)物流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协同运作: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4)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提升物流效率。第7章仓储质量管理7.1仓库布局与设计7.1.1仓库布局原则仓库布局应遵循合理性、安全性、效率性及扩展性原则。合理规划仓库区域,实现货物分类存储,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保证通道畅通,降低货物损坏风险;提高货物存取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同时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预留足够扩展空间。7.1.2仓库功能区划分根据货物属性和作业需求,合理划分仓库功能区,包括收货区、存储区、拣货区、包装区、发货区等,实现仓库作业的有序进行。7.1.3仓库设施设备选择根据仓库作业需求,选用合适的货架、搬运设备、装卸货设备等,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7.1.4仓库安全管理加强仓库安全设施建设,包括消防设施、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保证仓库作业安全。7.2库存控制与优化7.2.1库存分类管理根据货物性质和需求,对库存进行分类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库存成本。7.2.2库存控制策略制定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包括定期盘点、先进先出(FIFO)、安全库存设置等,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库存积压。7.2.3库存分析与优化利用库存数据分析,发觉库存异常,及时调整库存策略,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7.2.4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供应商、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库存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7.3仓储作业标准化7.3.1仓储作业流程优化分析仓储作业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简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7.3.2作业指导书制定针对不同作业环节,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行为,提高作业质量。7.3.3仓储作业人员培训加强仓储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作业技能和素质,降低作业错误率。7.3.4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仓储作业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仓储质量。7.3.5持续改进与优化通过定期的作业评估,发觉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仓储质量管理水平。第8章客户服务质量管理8.1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供应链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节将阐述如何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以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质量。8.1.1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客户对供应链各环节服务的满意度。(2)访谈:与重要客户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其需求和期望。(3)在线调查: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效率。8.1.2数据分析(1)整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2)分析指标:设立关键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得分、满意度分布等。(3)原因分析:运用鱼骨图等工具,挖掘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根本原因。8.2客户服务质量改进针对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本节将探讨如何实施客户服务质量改进措施,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8.2.1改进策略(1)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3)引入先进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8.2.2改进措施(1)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推动服务改进。(2)设立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3)定期评估服务效果: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保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8.3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介绍如何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质量。8.3.1客户细分根据客户的需求、价值、行为等特征,将客户分为不同群体,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8.3.2客户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8.3.3客户关怀通过定期沟通、节日问候、优惠政策等方式,增进与客户的关系。8.3.4客户忠诚度管理制定客户忠诚度计划,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以上措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9.1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质量风险识别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环。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质量风险。9.1.1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数据,包括供应商质量记录、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2)识别潜在风险:分析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潜在风险因素。(3)建立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质量风险清单。9.1.2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方法:根据质量风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TA)、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2)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对识别出的质量风险进行概率和影响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制定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质量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9.2质量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质量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降低质量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9.2.1风险规避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质量风险,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如更换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等。9.2.2风险降低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质量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9.2.3风险转移将质量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保险、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等。9.2.4风险接受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接受一定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