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操作规范_第1页
会计实务操作规范_第2页
会计实务操作规范_第3页
会计实务操作规范_第4页
会计实务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实务操作规范TOC\o"1-2"\h\u2604第1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453871.1会计核算原则 5152731.1.1公允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 5170421.1.2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得含有误导性内容。 531301.1.3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连续性,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5266301.1.4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保持一致,以便于比较和分析。 5282971.1.5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实时经济状况。 51891.2会计科目设置 5160231.2.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保证会计科目体系完整、清晰。 5139721.2.2会计科目编码:会计科目应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进行编排,便于计算机处理和查询。 5197561.2.3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避免产生歧义。 551621.2.4会计科目分类:会计科目应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类别进行分类,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和层次感。 5193491.3会计凭证管理 5148651.3.1凭证填制: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制,内容完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 5170411.3.2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在入账前应进行审核,保证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5139901.3.3凭证保管: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保管,便于查阅和审计。 5218481.3.4凭证销毁: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凭证,经审批后可进行销毁。 5239031.4会计账簿管理 5230711.4.1账簿设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合理设置会计账簿,保证账簿体系完整、规范。 586601.4.2账簿登记:会计账簿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登记,保证账簿记录准确、完整。 6234351.4.3账簿核对:定期进行账簿核对,保证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账务处理无误。 6235051.4.4账簿保管:会计账簿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保管,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6294251.4.5账簿销毁: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账簿,经审批后可进行销毁。在销毁前,应进行审查,确认无遗漏和错误。 617709第2章货币资金管理 6105772.1现金管理 6182472.1.1现金保管 6157292.1.2现金收入 674942.1.3现金支出 6244472.1.4现金日记账管理 6147462.2银行存款管理 6141202.2.1银行账户管理 641772.2.2银行存款余额核对 6284242.2.3银行存款日记账管理 7136262.2.4银行回单管理 763562.3其他货币资金管理 7296712.3.1支票管理 760732.3.2汇票管理 7309972.3.3保证金管理 7273232.3.4网上银行管理 78197第3章应收款项管理 7161663.1应收账款管理 7193873.1.1客户信用评估 7131203.1.2销售合同管理 7131403.1.3应收账款回收 8132843.1.4坏账处理 84483.1.5应收账款分析 8296203.2预付账款管理 8278213.2.1预付账款审批 8125363.2.2预付账款核算 8172503.2.3预付账款回收 8264783.2.4预付账款分析 8158363.3其他应收款管理 8137123.3.1其他应收款范围 8218683.3.2其他应收款核算 8146223.3.3其他应收款回收 9316523.3.4其他应收款分析 91265第4章存货管理 9269714.1存货盘点 987984.1.1盘点目的 9202284.1.2盘点方法 9252654.1.3盘点程序 9145264.1.4盘点要求 9106344.2存货计价 9193854.2.1计价方法 9243584.2.2计价要求 10286434.2.3计价核算 10291384.3存货内部控制 10204844.3.1控制目标 10184624.3.2控制措施 10111834.3.3控制评价 1020877第5章固定资产管理 1045255.1固定资产增加 1045605.1.1范围 1037905.1.2记账原则 1089125.1.3记账方法 11318165.2固定资产折旧 11194755.2.1折旧范围 11128135.2.2折旧方法 115765.2.3记账方法 11175915.3固定资产减少 11306705.3.1范围 11296995.3.2记账原则 11287085.3.3记账方法 1122000第6章应付款项管理 12206566.1应付账款管理 12276396.1.1账款核算 1219836.1.2账款支付 12314896.1.3账款核对 12243536.1.4逾期账款处理 1210226.2预收账款管理 12166046.2.1账款核算 12272176.2.2账款退还 12262326.2.3账款冲抵 13323566.3其他应付款管理 13285866.3.1确认其他应付款 1356726.3.2支付其他应付款 138786.3.3其他应付款的核对与清理 13272136.3.4逾期其他应付款的处理 1330410第7章负债管理 13262257.1短期借款管理 1337947.1.1借款申请与审批 13193567.1.2借款合同签订 13244877.1.3借款利息核算 13163197.1.4借款还款管理 1362717.2长期借款管理 14312527.2.1借款申请与审批 14197187.2.2借款合同签订 14316317.2.3借款利息核算 1437247.2.4借款还款管理 14316777.3应付债券管理 14317107.3.1债券发行 14137737.3.2债券利息核算 14257947.3.3债券偿还 14242027.3.4债券信息披露 1418025第8章所有者权益管理 1450178.1实收资本管理 15205638.1.1确认实收资本 15218168.1.2实收资本的变动 15239318.2资本公积管理 15264428.2.1确认资本公积 15275928.2.2资本公积的运用 1570338.3盈余公积管理 15112838.3.1确认盈余公积 15219398.3.2盈余公积的运用 16223328.3.3盈余公积的变动 1625938第9章收入、费用及利润管理 1664479.1收入管理 16247429.1.1收入确认原则 16104409.1.2收入确认方法 16240029.1.3收入核算 1671419.1.4收入的检查与调整 17314159.2费用管理 17167029.2.1费用分类 17308849.2.2费用核算 17219369.2.3费用控制 1721149.2.4费用支付管理 17228109.3利润分配管理 1771269.3.1利润分配政策 1799929.3.2利润分配程序 17291049.3.3利润分配核算 17229659.3.4利润分配信息披露 17254999.3.5利润分配监督 1729237第10章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 181099710.1财务报告编制 182220410.1.1编制原则 18159810.1.2编制程序 1810010.1.3财务报表项目列报 182159710.2财务报告分析 181532910.2.1财务分析方法 18690510.2.2财务分析指标 181561110.3财务报告披露 192266510.3.1披露内容 1972010.3.2披露形式与时间 191845210.3.3披露要求 19第1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1会计核算原则1.1.1公允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1.1.2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得含有误导性内容。1.1.3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连续性,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反映。1.1.4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保持一致,以便于比较和分析。1.1.5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实时经济状况。1.2会计科目设置1.2.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保证会计科目体系完整、清晰。1.2.2会计科目编码:会计科目应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进行编排,便于计算机处理和查询。1.2.3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避免产生歧义。1.2.4会计科目分类:会计科目应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类别进行分类,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和层次感。1.3会计凭证管理1.3.1凭证填制: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制,内容完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1.3.2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在入账前应进行审核,保证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1.3.3凭证保管: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保管,便于查阅和审计。1.3.4凭证销毁: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凭证,经审批后可进行销毁。1.4会计账簿管理1.4.1账簿设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合理设置会计账簿,保证账簿体系完整、规范。1.4.2账簿登记:会计账簿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登记,保证账簿记录准确、完整。1.4.3账簿核对:定期进行账簿核对,保证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账务处理无误。1.4.4账簿保管:会计账簿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保管,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1.4.5账簿销毁: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账簿,经审批后可进行销毁。在销毁前,应进行审查,确认无遗漏和错误。第2章货币资金管理2.1现金管理2.1.1现金保管现金应存放于安全可靠的保险柜中,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保险柜钥匙应由两人以上分别保管,不得随意借出或私自复制。2.1.2现金收入现金收入必须当日送存银行,确因特殊情况需留存现金的,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限额执行。现金收入应开具合法有效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入账。2.1.3现金支出现金支出应严格按预算执行,确需现金支付的业务,应提供合法、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并经审批程序。禁止使用现金进行大额支付。2.1.4现金日记账管理现金日记账应逐日逐笔记录现金收支情况,做到日清月结。现金日记账应由专人负责,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定期核对。2.2银行存款管理2.2.1银行账户管理企业应在国家规定的金融机构开设银行账户,并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规定。企业应定期对银行账户进行清理,保留必要的账户,关闭多余的账户。2.2.2银行存款余额核对企业应定期与银行核对存款余额,至少每月一次。对未达账项,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2.2.3银行存款日记账管理银行存款日记账应逐日逐笔记录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日记账应由专人负责,并与现金日记账进行定期核对。2.2.4银行回单管理企业应妥善保管银行回单,按月整理装订,并作为会计凭证的附件进行归档。2.3其他货币资金管理2.3.1支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支票的管理,设立支票领用登记簿,详细记录支票的领用、作废、报销等情况。禁止空白支票提前签发。2.3.2汇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汇票的管理,汇票的领用、背书、贴现等业务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执行。2.3.3保证金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各类保证金的管理,明保证证金的使用范围、期限等,保证保证金的安全、合规使用。2.3.4网上银行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网上银行操作流程。网上银行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权限,并实行权限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定期对网上银行操作情况进行审计。第3章应收款项管理3.1应收账款管理3.1.1客户信用评估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之前,应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以降低坏账风险。企业应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信誉度、经营状况等因素,合理设定信用额度、信用期限及信用条件。3.1.2销售合同管理销售合同应明确约定货款支付方式、支付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应将合同副本交由财务部门备案,以便跟踪应收账款。3.1.3应收账款回收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制度,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回收期限和回收措施。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保证账款数据的准确性。3.1.4坏账处理对于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按照企业坏账政策进行处理,同时分析坏账原因,完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3.1.5应收账款分析企业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了解应收账款的构成、账龄、回收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3.2预付账款管理3.2.1预付账款审批企业应建立健全预付账款审批制度,明确预付账款的范围、审批权限和程序。预付账款支付前,需提交相关申请,经审批后方可支付。3.2.2预付账款核算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预付账款,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预付账款数据的准确性。3.2.3预付账款回收企业应定期对预付账款进行核对,保证预付账款按约定时间回收。对于未能按时回收的预付账款,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3.2.4预付账款分析企业应定期对预付账款进行分析,了解预付账款的构成、账龄、回收情况等,以便加强预付账款管理。3.3其他应收款管理3.3.1其他应收款范围其他应收款包括但不限于押金、备用金、职工借款等。企业应明确其他应收款的范围,便于管理和核算。3.3.2其他应收款核算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的其他应收款,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其他应收款数据的准确性。3.3.3其他应收款回收企业应加强其他应收款的回收管理,明确回收期限和责任。对于逾期未回收的其他应收款,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3.3.4其他应收款分析企业应定期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分析,了解其他应收款的构成、账龄、回收情况等,以便加强其他应收款管理。第4章存货管理4.1存货盘点4.1.1盘点目的存货盘点是对企业存货数量、质量及价值进行实地核查的重要手段,旨在保证存货数据的准确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1.2盘点方法(1)定期盘点: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如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等;(2)不定期盘点: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进行;(3)全面盘点:对全部存货进行盘点;(4)抽样盘点:对部分存货进行盘点,推断整体存货情况。4.1.3盘点程序(1)制定盘点计划,明确盘点时间、人员、范围及要求;(2)进行实地盘点,记录盘点数据;(3)分析盘点差异,查找原因;(4)编制盘点报告,及时调整存货账面记录。4.1.4盘点要求(1)盘点工作应严肃认真,保证数据准确;(2)盘点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3)盘点结束后,对盘点结果进行复核,保证无误。4.2存货计价4.2.1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4.2.2计价要求(1)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2)计价方法应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3)计价方法应便于存货成本的计算和分配。4.2.3计价核算(1)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等;(2)加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3)其他成本:如仓储费、保险费等。4.3存货内部控制4.3.1控制目标(1)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2)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3)保证存货数据的准确性,为决策提供依据。4.3.2控制措施(1)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2)加强存货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盘点等环节的内部控制;(3)定期对存货进行审查,保证存货账实相符;(4)加强对存货的监督与检查,防范风险;(5)建立存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存货管理效率。4.3.3控制评价(1)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存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存货相关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第5章固定资产管理5.1固定资产增加5.1.1范围固定资产增加包括公司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捐赠、盘盈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5.1.2记账原则固定资产增加时,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包括购买价、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新增固定资产应按类别、名称、规格等进行详细登记。5.1.3记账方法(1)购置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账户;(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账户;(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账户;(4)捐赠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5)盘盈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5.2固定资产折旧5.2.1折旧范围固定资产折旧适用于使用年限有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5.2.2折旧方法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选择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5.2.3记账方法(1)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2)固定资产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5.3固定资产减少5.3.1范围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盘亏等方式减少的固定资产。5.3.2记账原则固定资产减少时,应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计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3.3记账方法(1)出售固定资产: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2)报废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3)捐赠固定资产: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4)盘亏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注意:以上记账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时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政策。第6章应付款项管理6.1应付账款管理6.1.1账款核算(1)应付账款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保证账款真实、准确。(2)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应付账款进行核算。6.1.2账款支付(1)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及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应付账款的支付。(2)支付应付账款时,应严格审查相关单据,保证支付款项的准确无误。6.1.3账款核对(1)企业应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应付账款的核对,保证账款的一致性。(2)对账过程中发觉的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调整。6.1.4逾期账款处理(1)企业应加强对逾期应付账款的管理,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制定还款计划。(2)对于长期未解决的逾期账款,应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解决。6.2预收账款管理6.2.1账款核算(1)预收账款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保证账款真实、准确。(2)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预收账款进行核算。6.2.2账款退还(1)企业收到预收账款后,如需退还,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2)退还预收账款时,应保证相关单据齐全,避免纠纷。6.2.3账款冲抵(1)企业应在货物或服务提供后,及时将预收账款冲抵应收账款。(2)冲抵过程中,应保证账款金额准确无误。6.3其他应付款管理6.3.1确认其他应付款(1)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确认其他应付款项。(2)确认其他应付款时,应保证相关证据齐全,账款金额准确。6.3.2支付其他应付款(1)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及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他应付款的支付。(2)支付其他应付款时,应严格审查相关单据,保证支付款项的准确无误。6.3.3其他应付款的核对与清理(1)企业应定期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核对,保证账款的一致性。(2)对长期未清理的其他应付款项,应查明原因,及时予以解决。6.3.4逾期其他应付款的处理(1)企业应加强逾期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制定还款计划,及时还款。(2)对于长期未解决的逾期其他应付款项,应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解决。第7章负债管理7.1短期借款管理7.1.1借款申请与审批短期借款需经公司相关负责人审批,保证借款用途合理、金额适当。借款申请应包含借款金额、借款用途、还款计划等信息。7.1.2借款合同签订与金融机构签订短期借款合同时应明确借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条款,保证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规定。7.1.3借款利息核算按月计提短期借款利息,保证利息核算准确无误。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按期进行会计分录处理。7.1.4借款还款管理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及时足额偿还短期借款本金及利息。还款时,需核对借款合同及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凭证。7.2长期借款管理7.2.1借款申请与审批长期借款申请需详细说明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借款期限等,经公司高层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7.2.2借款合同签订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借款合同时应关注合同中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措施等关键条款,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害。7.2.3借款利息核算按月计提长期借款利息,保证利息核算准确无误。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按期进行会计分录处理。7.2.4借款还款管理根据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长期借款本金及利息。还款过程中,需核对借款合同及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凭证。7.3应付债券管理7.3.1债券发行公司发行债券时,应制定详细的发行方案,包括债券面值、发行价格、利率、期限等。发行过程中,保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规定。7.3.2债券利息核算按期计提应付债券利息,保证利息核算准确无误。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按期进行会计分录处理。7.3.3债券偿还根据债券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债券本金及利息。债券偿还过程中,需核对债券合同及相关还款凭证。7.3.4债券信息披露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披露债券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债券发行、利息支付、偿还情况等。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第8章所有者权益管理8.1实收资本管理8.1.1确认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在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应按约定的金额确认实收资本。实收资本的确认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确认实收资本的来源和性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确认实收资本的金额应真实反映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3)及时性原则:企业应及时确认实收资本,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8.1.2实收资本的变动实收资本发生变动时,企业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增加实收资本:企业收到投资者追加投资时,应按约定的金额增加实收资本;(2)减少实收资本:企业发生减资时,应按法定程序减少实收资本;(3)实收资本的变动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8.2资本公积管理8.2.1确认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除实收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本性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本溢价:企业发行股票或其他权益性工具时,实际收到的价款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2)其他资本公积:如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股权投资准备等。8.2.2资本公积的运用企业应合理运用资本公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合规性原则:运用资本公积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效益性原则:运用资本公积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审慎性原则:运用资本公积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8.3盈余公积管理8.3.1确认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资金。企业应按以下规定确认盈余公积:(1)提取盈余公积: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2)盈余公积的核算:企业应设立“盈余公积”科目,对提取的盈余公积进行核算。8.3.2盈余公积的运用企业应合理运用盈余公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合规性原则:运用盈余公积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2)安全性原则:运用盈余公积时,应保证企业财务安全,防范财务风险;(3)效益性原则:运用盈余公积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8.3.3盈余公积的变动盈余公积发生变动时,企业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转增资本: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法定程序办理;(2)弥补亏损: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进行;(3)发放现金股利:企业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时,应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稳健,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第9章收入、费用及利润管理9.1收入管理9.1.1收入确认原则收入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当企业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取得收入的权利,同时客户承担支付义务时,确认收入。9.1.2收入确认方法根据企业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入确认方法,如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采用销售额法,提供服务的收入确认采用完工百分比法。9.1.3收入核算企业应按收入类别进行明细核算,保证收入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同时应合理划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9.1.4收入的检查与调整定期对收入进行检查和调整,保证收入金额的准确性,防止收入虚增或漏计。9.2费用管理9.2.1费用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费用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类别。9.2.2费用核算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费用核算体系,对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核算,保证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9.2.3费用控制通过预算管理、内部审批等手段,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9.2.4费用支付管理企业应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各项费用,并对已支付费用进行核对和审查,保证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