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7/31/wKhkGWcZo0KAaMKKAAKmUUn_DIs306.jpg)
![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7/31/wKhkGWcZo0KAaMKKAAKmUUn_DIs3062.jpg)
![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7/31/wKhkGWcZo0KAaMKKAAKmUUn_DIs3063.jpg)
![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7/31/wKhkGWcZo0KAaMKKAAKmUUn_DIs3064.jpg)
![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17/31/wKhkGWcZo0KAaMKKAAKmUUn_DIs3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基础技能提升作业指导书TOC\o"1-2"\h\u2421第1章会计基础概念 4260681.1会计的定义与目的 4306871.1.1会计的定义 4129851.1.2会计的目的 415338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433411.2.1会计要素 4178401.2.2会计等式 42771.3会计假设与原则 588781.3.1会计假设 5305841.3.2会计原则 528038第2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526952.1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 5247562.1.1会计科目的定义 557752.1.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5194642.1.3会计科目的分类 6260972.2账户的结构与登记规则 6273692.2.1账户的定义 678992.2.2账户的结构 6188542.2.3账户的登记规则 619992.3会计分录与过账 767592.3.1会计分录 785402.3.2过账 77794第3章记账方法 7181083.1借贷记账法 7120113.1.1基本原理 7215473.1.2记账规则 720983.1.3记账步骤 723603.2增减记账法 8218973.2.1基本原理 8200623.2.2记账规则 899073.2.3记账步骤 81683.3记账注意事项 819503.3.1记账及时性 8151483.3.2记账准确性 8292803.3.3记账规范 855343.3.4记账连续性 8220233.3.5记账完整性 818514第4章会计凭证与账簿 82744.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制作 8269714.1.1原始凭证 9298404.1.2记账凭证 9214284.1.3制作会计凭证的注意事项 933704.2账簿的种类与登记 942424.2.1按照用途分类 965754.2.2按照形式分类 972404.2.3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 9294064.3会计凭证与账簿的关联 10275034.3.1会计凭证是账簿登记的依据 1016514.3.2账簿是会计凭证的汇总和反映 10312804.3.3会计凭证与账簿相互核对 1060964.3.4会计凭证与账簿共同构成会计档案 1016088第5章财务报表分析 10191275.1资产负债表 10251265.1.1资产分类及理解 10289015.1.2负债分类及理解 10294275.1.3所有者权益分析 1065555.2利润表 10143655.2.1营业收入分析 1067405.2.2营业成本分析 1168885.2.3费用分析 11169495.2.4利润分析 11136055.3现金流量表 11138215.3.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11107285.3.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1183235.3.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11257445.4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1110215.4.1偿债能力分析 11310865.4.2营运能力分析 1168205.4.3盈利能力分析 11318275.4.4现金流量分析 11270075.4.5综合分析 111220第6章存货管理 11323286.1存货的分类与计价 1152956.1.1存货的分类 11229966.1.2存货的计价方法 12322026.2存货的盘点与控制 12210946.2.1存货盘点 127846.2.2存货控制 12219596.3存货的期末计价与减值 1279236.3.1存货期末计价 12289736.3.2存货减值 1223605第7章固定资产管理 12299947.1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 12242087.1.1固定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12323167.1.2固定资产的分类 13249777.1.3固定资产的计价 13119577.2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 13264497.2.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1333497.2.2折旧方法 13240497.2.3固定资产减值 13210097.3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清查 13312407.3.1固定资产处置 1330237.3.2固定资产清查 13136647.3.3固定资产处置与清查的会计处理 1426671第8章应收账款管理 1473458.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量 14179328.1.1应收账款的概念 14113358.1.2应收账款的确认 14281268.1.3应收账款的计量 14150248.2应收账款的催收与管理 1451638.2.1应收账款催收 14107138.2.2应收账款管理 1473258.3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减值 1567458.3.1坏账准备的提取 1527518.3.2应收账款减值的判断 15311508.3.3应收账款减值的处理 1513741第9章税务会计基础 15193819.1增值税会计处理 15159359.1.1增值税概述 15206549.1.2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158759.1.3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15298279.1.4增值税应纳税额的会计处理 16284159.1.5增值税减免及退税的会计处理 1664499.2所得税会计处理 1612459.2.1所得税概述 1675509.2.2计提所得税 16126389.2.3确认所得税费用 16190459.2.4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16306039.2.5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6258229.3其他税种会计处理 16261779.3.1营业税会计处理 16202079.3.2个人所得税会计处理 16132009.3.3印花税会计处理 16148819.3.4土地增值税会计处理 1660819.3.5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会计处理 1616085第10章会计电算化 17356810.1会计软件的选用与配置 17180310.1.1选用原则 17361710.1.2配置要求 172882710.1.3选用流程 171361210.2会计数据的输入与处理 172711610.2.1数据输入 171254710.2.2数据处理 17964410.2.3数据查询与分析 171538010.3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172588910.3.1内部控制原则 17226710.3.2内部控制措施 172201210.3.3内部控制制度 181814110.4会计电算化与财务报告 181020510.4.1财务报告流程 182985910.4.2财务报告质量要求 182430010.4.3财务报告分析与利用 18第1章会计基础概念1.1会计的定义与目的1.1.1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通过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系统过程。它旨在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定量信息,以便于各类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1.1.2会计的目的会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2)监督经济活动,保证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3)评价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4)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经济主体财务状况的信息。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2.1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中用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2.2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其基本形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3会计假设与原则1.3.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1)会计主体假设:假设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与其他经济实体相区分;(2)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经营;(3)会计分期假设:假设企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的时间段,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定期提供;(4)货币计量假设:假设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1.3.2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会计处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1)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和费用应当在权利和义务发生时予以确认;(2)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和负债应以购入或发生时的成本计价;(3)一致性原则: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应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4)实际成本原则: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应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区分支出是否属于当期费用或应计入资产成本;(6)谨慎性原则: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应采取保守的会计处理方法。第2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2.1.1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归集的项目,它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用于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2.1.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与企业的经济业务性质、规模和管理要求相适应。(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2.1.3会计科目的分类(1)资产类科目: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2)负债类科目:反映企业应承担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4)成本类科目:反映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如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5)损益类科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2.2账户的结构与登记规则2.2.1账户的定义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2.2.2账户的结构账户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名称。(2)日期: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3)凭证号:记录经济业务的来源凭证编号。(4)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5)借方金额:反映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的增加或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的减少。(6)贷方金额:反映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的减少或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的增加。2.2.3账户的登记规则(1)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笔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登记,保证借贷双方金额相等。(2)按日期顺序登记:经济业务应按照发生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3)逐笔记账:对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逐笔记账,不得遗漏。(4)连续登记:对同一账户的经济业务应连续进行登记,不得中断。2.3会计分录与过账2.3.1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归纳和记录的过程,它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分录应遵循以下原则:(1)借贷记账法: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分别记入借方和贷方。(2)完整性原则:会计分录应完整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得遗漏。(3)准确性原则:会计分录应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不得随意篡改。2.3.2过账过账是指将会计分录从记账凭证过入有关账户的过程。过账时应遵循以下规则:(1)根据记账凭证的借贷方向,将金额过入相应账户的借方或贷方。(2)过账后,应检查借贷双方金额是否相等,保证会计分录正确无误。(3)过账后,应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过账标记,以防重复过账。第3章记账方法3.1借贷记账法3.1.1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中最常用的记账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为基础,按照借方和贷方分别记录经济业务,保持会计等式两侧的平衡。3.1.2记账规则(1)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2)负债类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4)收入类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5)费用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3.1.3记账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确定借方和贷方账户。(2)根据记账规则,确定借方和贷方的金额。(3)编制会计分录。(4)将会计分录过账到相应的账户。3.2增减记账法3.2.1基本原理增减记账法是一种简化记账方法,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其基本原理是直接记录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3.2.2记账规则(1)资产、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2)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3.2.3记账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确定增减方向和金额。(2)直接在相应的账户上记录增减金额。(3)定期进行账户平衡,检查会计等式两侧是否相等。3.3记账注意事项3.3.1记账及时性记账应当及时进行,保证经济业务及时、准确地反映在会计账簿上。3.3.2记账准确性记账时应当保证金额、账户、记账方向等准确无误,避免因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3.3记账规范记账过程中,字迹要清晰,记账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要妥善保管。3.3.4记账连续性记账应保持连续性,不得中断。若出现断账情况,应尽快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3.3.5记账完整性记账应涵盖所有经济业务,不得漏记、错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第4章会计凭证与账簿4.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制作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记录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其具体内容。会计凭证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4.1.1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包括收据、发票、支票、转账单等。4.1.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性质,加以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记账凭证包括转账凭证、付款凭证、收款凭证等。4.1.3制作会计凭证的注意事项(1)内容完整,字迹清楚,不得涂改;(2)填写日期、凭证编号、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等;(3)附件齐全,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对应关系;(4)记账凭证需经审核无误后,方可登记账簿。4.2账簿的种类与登记账簿是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账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4.2.1按照用途分类(1)日记账: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2)分类账:按会计科目分类,对经济业务进行汇总登记;(3)明细账:对某一特定会计科目进行详细登记;(4)总账: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汇总登记。4.2.2按照形式分类(1)订本账:将一定数量的账页装订成册;(2)活页账:将账页单独成张,便于增减和更换;(3)卡片账:将会计科目及其余额记录在卡片上,便于查询和分析。4.2.3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1)依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登记账簿;(2)字迹清楚,数字准确,不漏登、不错登;(3)登记账簿时,需注明凭证的编号和日期;(4)定期进行账簿的结账、对账,保证账簿的准确性。4.3会计凭证与账簿的关联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3.1会计凭证是账簿登记的依据会计凭证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账簿根据会计凭证进行登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4.3.2账簿是会计凭证的汇总和反映账簿通过分类、汇总会计凭证,为企业提供总括的、连续的、系统的经济业务记录,便于分析、检查和监督。4.3.3会计凭证与账簿相互核对通过定期对账,保证会计凭证与账簿的一致性,发觉并纠正错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3.4会计凭证与账簿共同构成会计档案会计凭证和账簿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历史经济业务的追溯、审计和检查具有重要意义。第5章财务报表分析5.1资产负债表5.1.1资产分类及理解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5.1.2负债分类及理解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5.1.3所有者权益分析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5.2利润表5.2.1营业收入分析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5.2.2营业成本分析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5.2.3费用分析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5.2.4利润分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5.3现金流量表5.3.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5.3.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收益、购建固定资产等。5.3.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借款、偿还债务、分配股利等。5.4财务报表分析指标5.4.1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5.4.2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5.4.3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等。5.4.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净流量等。5.4.5综合分析杜邦分析体系、沃尔比重评分法等。第6章存货管理6.1存货的分类与计价6.1.1存货的分类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等。对这些存货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6.1.2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等。企业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及财务报告要求,保证存货价值的准确性。6.2存货的盘点与控制6.2.1存货盘点存货盘点是对存货实物数量和价值的核对,以保证存货账面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应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包括年度全面盘点和日常盘点。盘点过程中,应做好盘点记录,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6.2.2存货控制存货控制旨在保证存货数量合理、周转迅速、降低库存成本。企业应建立健全存货控制制度,包括: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控制存货质量、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等。6.3存货的期末计价与减值6.3.1存货期末计价企业在期末应对存货进行计价,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存货期末计价应遵循以下原则:成本原则、可变现净值原则和谨慎性原则。6.3.2存货减值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减值的计提应依据存货的实际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合理估计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意:本章内容旨在指导企业会计人员掌握存货管理的基础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第7章固定资产管理7.1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7.1.1固定资产的定义与特征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征:使用期限较长,通常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7.1.2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可分为以下几类:(1)房屋及建筑物;(2)机器设备;(3)运输设备;(4)办公设备;(5)其他固定资产。7.1.3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企业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使用目的和管理要求来确定。7.2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7.2.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陈旧而逐渐减少其价值的过程。折旧有助于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合理分摊固定资产成本。7.2.2折旧方法常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状况和预期收益,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7.2.3固定资产减值当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7.3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清查7.3.1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置换等。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办理相关手续,保证资产处置的合规性。7.3.2固定资产清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信息的准确性。清查内容包括:核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检查使用状况、评估价值变动等。清查过程中发觉的盘盈、盘亏、损坏等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规定程序处理。7.3.3固定资产处置与清查的会计处理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处置和清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等会计分录的编制。第8章应收账款管理8.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量8.1.1应收账款的概念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对客户拥有的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它包括应收账款本金及相关的应收利息。8.1.2应收账款的确认企业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应收账款:(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8.1.3应收账款的计量应收账款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计量:(1)应收账款以实际成交金额计量;(2)应收账款应按预期信用损失法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3)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提取应充分反映预期信用损失。8.2应收账款的催收与管理8.2.1应收账款催收(1)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明确催收责任和催收程序;(2)企业应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客户信用状况调整信用政策;(3)企业应采取电话、函件、上门催收等多种方式,提高催收效果;(4)对于逾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应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催收。8.2.2应收账款管理(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2)企业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3)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降低坏账风险;(4)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合规性。8.3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减值8.3.1坏账准备的提取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的风险特征和预期信用损失,合理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8.3.2应收账款减值的判断企业应定期对存在以下情况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1)客户信用状况恶化;(2)应收账款逾期较长时间;(3)客户出现破产、清算等情况;(4)其他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形。8.3.3应收账款减值的处理企业确认应收账款减值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1)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预计可回收金额进行比较,确定减值金额;(2)将确定的减值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提取坏账准备;(3)在后续期间,若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情况好于预期,可转回部分已提取的坏账准备,但不得超过原已确认的减值金额。第9章税务会计基础9.1增值税会计处理9.1.1增值税概述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我国增值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会计处理有所区别。9.1.2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企业购进货物、接受服务等,应按税法规定计算进项税额,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9.1.3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处理企业销售货物、提供服务等,应按税法规定计算销项税额,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9.1.4增值税应纳税额的会计处理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9.1.5增值税减免及退税的会计处理企业享受增值税减免或退税政策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会计处理。9.2所得税会计处理9.2.1所得税概述所得税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税率计算缴纳的税金。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计提、确认、缴纳等环节。9.2.2计提所得税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计提当期应交所得税。9.2.3确认所得税费用企业应在利润表中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9.2.4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所得税费用进行会计处理。9.2.5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合作业务洽谈与合同
- 2025年资产配置与咨询服务协议
- 2025年住宅投资项目合伙协议
- 2025年会计服务与财务代理合作协议范本
- 技术服务合同转让协议书:技术合同转让
- 2025年官方离婚协议模板
- 采购合同细则(三)
- 房主与租客租赁合同协议
- 2025版员工入职策划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农业土壤健康诊断与综合治理协议
- 公务员面试应急应变题目大全及解析
- 学校年级组长工作计划
- 2023年广州市青年教师初中数学解题比赛决赛试卷
- 对折剪纸课件
- 膝关节痛风的影像学诊断
-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求模板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国防
- 2023-2024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浙江省炮制规范2015版电子版
-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 JJG 144-2007标准测力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