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偶书赵师秀此生谩与蠹鱼同①,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②,玄晖诗变有唐风③。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杨雄④。[注]①蠹鱼:蛀蚀书籍衣服的小虫。②辅嗣:三国时代经学家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③玄晖:南朝诗人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④扬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以辞赋著作和正统儒学思想留名后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蠹鱼”和“白发”分别运用比喻和借代,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勤于读书却老而无功的感慨。B.颔联用典,在“无汉学”与“有唐风”的表述中表达了诗人对谢朓文学成就的仰慕之情。C.“夜长灯烬挑频落”与“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都写了“灯烬”,两者表现的意趣相同。D.尾联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有扬雄那样的文学建树。与首句遥相呼应,表达了自己虽然读书老大无成但仍然甘之如饴的人生追求。16.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维扬作①刘克庄辽鹤②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③,也无人报,书记平安④。闾里俱非,江山略是,纵有高楼莫倚栏。沉吟处,但萤飞草际,雁起芦间。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双鬓斑。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那边输了,翡翠衾寒。檄草流传,吟笺倚阁,开到琼花亦懒看。君记取,向中州差乐,塞地无欢。【注】①嘉定十一年金兵侵宋,宋下诏伐金,词人投笔从戎,随尚书李珏巡边至扬州。②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辽。③何郎:南朝何逊。何逊曾在扬州任职,作诗清雅,多为名流所称。④杜牧在维扬牛奇章幕中,多微服逸游。为防不测,牛奇章派人暗随并报告,报帖云:“杜书记平善。”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用“辽鹤”的典故,既表明词人重回扬州之事,也引起了繁华不再的慨叹。B.“甚都……平安”写故友如今已不在,无人赏识自己,主要表达世无知音的孤独。C.“露宿风餐”写出辛苦之状,而“不辞”则将情感振起,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D.“君记取”使用呼告的手法,仿佛是诗人的宣言或誓言,使诗人眷恋故国极意恢复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浓烈和热切!16.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都写了扬州残破的景象,请简要概括二者的不同用意。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河和王潜斋①韵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情感相近,都包含着词人无尽的感慨。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9.本词与姜夔《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注】杜牧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注】公元842年,杜牧因受权贵排挤,外放黄州。这首诗是他在黄州任上所写。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说有谁愿意虚度此良辰,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B.“独怜”承接上句,面对眼前的秋夜之景,诗人孑然一身,生出万般愁绪,却始终无法排遣。C.颔联以“边鸿”“庭树”“月”等意象营造清冷空阔的意境,“迷霜久”暗示诗人贬谪此地多时。D.本诗语言含蓄精炼,如“千里”写路途遥远,乡心难达;“一声”以少写多,状乐声余韵无穷。16.这首诗歌尾联以景物作结,请赏析其妙处。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乙亥①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注】①乙亥: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京。15.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夜晚,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B.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C.“柳眼桃腮领略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的景象,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D.全诗以情出景,以景显情,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其用词鲜明,质朴真切。16.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C16.颈联表达了诗人孜孜不倦、深夜苦读却内心安静,乐在其中,同时又深感悲凉、孤寂的情感。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反衬(以动衬静)、烘托、渲染的手法,诗人生活于荒僻乡野,常常在深夜还挑灯夜读,特别是深秋季节的夜晚,只有听不尽的虫鸣陪伴着我。两句勾勒了秋季夜晚的寂静,诗人秋夜苦读的情形,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孜孜不倦苦心孤诣,一方面又流露出诗人的悲凉、孤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意趣相同”错误。“夜长灯烬挑频落”中写“灯烬”表现自己读书的勤勉,而“闲敲棋子落灯花”中写“灯烬”则表现朋友“有约不来”,夜已转深,自己枯等时的无聊心境。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先概括情感,然后明确表现手法。情感:颈联“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写漫长的秋夜,我频挑灯花,灯火燃烧后的灰烬纷纷落下,秋意已深,窗外虫鸣阵阵,不绝于耳,更觉夜晚寂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孜孜不倦读书、乐在其中的苦心孤诣,同时“灯烬”“虫声”又传达出悲凉孤寂的情感。手法:动作描写,“挑”一个细微的动作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勤奋夜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孜孜不倦苦心孤诣的精神;反衬(以动衬静)、烘托、渲染,“秋老虫声”写秋夜虫声,以动衬静,渲染了寂静的环境氛围,秋夜的寂静与虫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秋夜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邃的思考。这种以动衬静、烘托、渲染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和深邃的思考。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B16.①《扬州慢》以扬州战后的残破景象与往昔的繁华做对比,意在寄托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山河残破的哀思。②本词中,词人目睹扬州残破景象,虽也有些许怀念与哀思,但主要是激发了爱国情思,意在表达北进中原、抗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写故友如今已不在,无人赏识自己,主要表达世无知音的孤独”错误。“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意思是“今天的扬州,再无人传诵青年才俊何逊那优美的诗句,亦无人报告风流倜傥的杜牧之书记依然平安的消息”,意在体现扬州的衰败凋残,而非表达故友不在,无人赏识的孤独。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用意的能力。《扬州慢》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既写了扬州今天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又写了扬州曾经的“春风十里”,词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流露出词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之情。而荠麦满目、废池乔木、黄昏落日,空城吹角等画面描写,透露出山河残破的哀思,抒发了哀时伤乱、怀旧伤今的情怀。本词以萤水草际,雁起芦间”描写扬州的衰败残破,但并不突出往昔的繁华,从词中“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又鬓斑”“开到琼花亦懒看”等句可见,词人意在抒报国情怀、表达抗敌的愿望和决心。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考语文试题【答案】8.D9.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表述错误。“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几句中,曹豳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但下片还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潜斋,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而非国无能人、无人关心国事。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两首词的共同点看,纵观姜夔的《扬州慢》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本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从两首词的不同点看,姜夔的《扬州慢》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而本词“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用新亭对泣事,感叹并讥刺南宋当权者无意恢复中原,优柔寡断,丧权误国;“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两句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潜斋,坚信他不久将东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A16.①这首诗歌尾联诗人想象城头上的乌鸦啼叫将唤来天亮,透过眼前凌空的屋檐望见天边的银河;

②尾联之景是动与静、近与远、声与色、虚与实的组合,层次丰富,幽静渺远:

③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以虚檐、白河作结,夏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诗歌开篇说有谁愿意虚度此良辰,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错误。首联首句的意思是,有谁愿意在深夜来拜访我,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和落寞。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想象:深夜未成眠,等待城头上的鸦声唤起天色破晓,早晨内容为所想。可概括为:这首诗歌尾联诗人想象城头上的乌鸦啼叫将唤来天亮,透过眼前凌空的屋檐望见天边的银河。动静结合,乌鸦啼叫为动,天边的银河为静。由近景到远,凌空的屋檐为近,天边的银河为远。虚实结合,乌鸦啼叫为虚,凌空的屋檐为实,声色结合,乌鸦啼叫为声,天边白色的银河为色,营造出幽静渺远的氛围。可概括为:尾联之景是动与静、近与远、声与色、虚与实的组合,层次丰富,幽静渺远。前文提到故乡在千里之外,亲朋杳无音信,我的心向往如车马驱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独自一人深夜未眠,独对银河,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可概括为: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以虚檐、白河作结,夏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儿女们的无尽的思念。②尾联间接抒情,展开想象,采用推己及人(对写)的写作技巧。③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生动真切。【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用比喻的手法”错误。“柳眼桃腮”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了柳树和桃树以人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